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大宋文豪 第186章 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風
安樂溪水潺潺,下午的陽光將溪面染成一片碎金。
蘇軾捧著那張墨跡淋漓的素箋認真看著,仿佛要將那一個個文字鐫刻進心里。
主要是因為在這個時代,美食類書籍是非常少的,只有南北朝虞悰的《食珍錄》、隋代謝諷的《食經》、唐代韋巨源《燒尾宴食單》。
所以對于吃貨而言,想要獲得一份完整且權威的菜譜,非常困難。
而陸北顧寫的這本《蜀饌錄》,不僅是記錄烹飪步驟,而是以詩賦的筆法,描繪出菜肴成形的極致美感,其描述之精準,可謂是字字珠璣,句句玄妙。
而且,書里記載的除了陸北顧創制的新菜,在游歷成都路上所遇到的蜀地美食,也被一一記錄了下來。
蘇軾可以肯定,這本書遠超他所見過的任何美食書籍,絕對是一本足以流傳后世的偉大作品!
是的,對于蘇軾來講,這本書在他心中的地位,絕對要高于某些大家的詩集.詩集又不教他怎么做美食。
“陸賢弟這本《蜀饌錄》,不僅是味道之功,更是文心之巧,蘇某著實佩服!”
蘇軾看著這本書,心中暗暗發誓——回去以后一定要用心研究,努力創制新菜品,終有一天,他也要寫出一本這樣的美食專著出來!
“子瞻兄謬贊了,不過是些粗淺心得,難入方家法眼。”
陸北顧見蘇軾如此反應,心中亦覺快慰,他看了看太陽說道:“聊了許久,秋天日短,天色將晚,腹中想必又空了些?不如隨我回小店,我再做幾道這《蜀饌錄》中的菜品,權當踐行?”
“甚好!甚好!”
蘇軾眼睛一亮,連連點頭:“固所愿也,不敢請耳!只是賢弟不必過于辛勞,簡單一二味即可。”
他下意識地揉了揉肚子,對吃撐了這件事情心有余悸,但對《蜀饌錄》所載菜品的渴望,終究壓倒了那點顧慮。
回到陸氏私廚,陸北顧親自下廚。
“簡單一二味”肯定是不可能的,不讓他走著進來、躺著回去,已經是陸北顧收著菜量來了。
讓蘇軾等了好一會兒,幾道香氣撲鼻的菜肴才端了上來。
除了回鍋肉、水煮羊肉、魚香肉絲,還有一盤《蜀饌錄》里后面提到的椒鹽羊排。
宋人最喜羊肉,所以羊肉做的菜肴也比較受歡迎。
這椒鹽羊排乃是將羊肋排斬成寸段,先經秘料腌制,再裹薄粉炸至金黃酥脆,撒上剛炒香碾碎的花椒鹽,焦香撲鼻,咬一口外酥里嫩,咸鮮中跳躍著獨特的麻香,令人吮指難忘。
最后則是一道應季的素菜,清炒豌豆尖。
豌豆只取最嫩的尖芽,旺火快炒,碧綠生青,清香爽口,正好中和前面四道肉菜的葷腥。
蘇軾看著眼前這五道色香味形俱佳的菜肴,再回想《蜀饌錄》中那些精妙的描述,頓覺紙上文字躍然盤中,心中感慨萬千。
他小心翼翼地夾起一塊椒鹽羊排,細細品味那酥脆外殼下包裹的豐腴肉汁與椒鹽的完美融合,舌尖感受到的不僅是美味,更是陸北顧對火候、調味那如同“名將用兵”般的精準把控。
而也只有美食家,才能品味出這里面的細節。
“這椒鹽之味,看似簡單,實則極見功力!鹽分毫厘,花椒幾許,火候幾成,稍有不慎,便是天壤之別。”
隨后則是水煮羊肉。
白瓷大碗中,滾燙紅油如熔巖覆頂,雪白羊肉、碧綠萵筍尖沉浮其間,其上密布炸得酥脆的花椒,真就是“宛如赤霞映白瓷”。
一勺入口,羊肉嫩滑無膻,隨即麻辣如風暴般席卷,激得人汗出,卻又鮮香回魂。
而回鍋肉,則是油亮卷曲的肉片形成“燈盞窩”形狀,裹著濃赤醬汁,與翠綠蒜苗、烏黑豆豉交映,入口焦脆與軟嫩交織,醬香咸鮮中透出微辣回甜。
至于魚香肉絲,陸北顧寫的半點不假,醬紅肉絲看上去真就像“肉絲裹汁如瓔珞”一般,而旁邊黑亮木耳、玉白筍絲、翠綠蔥絲層層堆迭,都裹著晶瑩油亮的魚香汁,看上去就讓人覺得美味極了。
他每嘗一道菜,便與《蜀饌錄》中的描述印證一番,越吃越是心折,只覺這小小餐盤間,竟藏著天地至理。
蘇軾一邊品味,一邊由衷贊嘆:“陸賢弟這‘箸頭禪機’,蘇某今日算是親身體悟了!此味當鐫之鼎彝!”
雖然極力克制,但菜肴還是不知不覺間都入了腹中,幸好陸北顧怕他吃出事,做的分量偏少,所以并未再如午間般狼狽。
菜足飯飽,茶香裊裊。
兩人談興愈濃,從美食滋味,聊到詩文見解,再論及天下文章。
一時間,竟有些相見恨晚,惺惺相惜之意。
蘇軾發現陸北顧見識廣博,思維跳脫,常有驚人之語,雖在詩詞上不如自己,但其學識之駁雜,見解之新奇,竟隱隱給他一種高山仰止之感。
而陸北顧對于蘇軾這種歷史級別的詩詞天賦,也是羨慕不已只能說,幸好科舉不考作詞,作詩的話,試帖詩與正常詩作的評價標準也截然不同。
聊到夕陽西下,蘇軾雖有不舍,但想到還得趕回眉州與父親、弟弟一同收拾家里,準備赴京趕考,也只得起身告辭。
“陸賢弟,今日一晤,珍饈美味,金玉良言,蘇某銘感五內!”
蘇軾鄭重地對著陸北顧深深一揖。
陸北顧亦起身還禮:“子瞻兄言重了,能與兄臺把盞論道,品鑒滋味,亦是人生快事。”
他已經幫蘇軾叫好了等候在門外的驢車。
車夫是個老實巴交的老漢,車上鋪著干草,掛著一盞防風的燈籠。
蘇軾在陸北顧的攙扶下,小心翼翼地坐上驢車,然后掏出銅錢來付給車夫,他的動作比來時明顯遲緩了許多,顯然腹中存貨依舊可觀。
他坐定后,忍不住又回頭深深望了一眼在燈籠暖光映照下的“陸氏私廚”招牌,以及站在門前相送的陸北顧。
“陸賢弟,留步!他日京城再會!”
蘇軾揮了揮手,聲音在寂靜的秋夜里格外清晰。
“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風。”陸北顧也揮手回應,“京城再會!”
車夫輕輕吆喝一聲,鞭梢在空中甩了個脆響。
那匹溫順的灰驢便邁開蹄子,拉著吱呀作響的簡易小車,載著心滿意足卻又悵然若失的蘇軾,緩緩駛入合江縣南街沉沉的夜色之中。
車輪碾過青石板,發出單調而悠長的聲響。
秋夜的涼風帶著水汽拂面而來,吹散了蘇軾身上的煙火氣,卻吹不散他腦海中翻騰的思緒。
“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風。”
蘇軾喃喃自語,回味著這句詩的意境。
他仰頭望向夜空,稀疏的星子閃爍著清冷的光。
秋夜的薄霧漸漸彌漫開來,驢車的身影最終消失在合江縣通往眉州的官道盡頭。
而陸北顧,也到了再次離開合江縣,去奔赴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場戰役的時候。
(本章完)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