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大宋文豪 第58章 倒拔題
“如今我對論語已經背熟,單是考縣試,只要身體狀態不出問題,大腦能夠正常運轉,帖經這一科目,是一定能夠做到十道題全對的!”
看著手上已經有點卷邊的書籍,陸北顧心中思索道。
“不過也只是應對縣試,若是州試,聽計云說,難度還要再上一檔!”
宋代科舉考試沒有明代清代那么變態,不會給弄個“截搭題”出來。
但要是覺得把論語背熟,就能在州試也達到十題全對的成績,那可就真想多了。
用常規思維想都知道,玩個游戲不同周目的難度還不一樣呢,怎么可能不同等級的考試,題目難度沒有任何變化?
實際上,帖經這個考試科目的難度是有的,只是不在縣試而已,等到了州試,就開始出現“倒拔題”了。
所謂“倒拔題”,就是考官為增加考試難度,故意從中論語中選取孤章絕句或易混淆的難句作為考題,且前后遮蔽的方式異常刁鉆,如只露出一兩字或遮蔽學生背誦時候常用到的記憶點,要求考生根據有限線索補全原文的一種題型。
請問,假設你把論語背熟了,那現在出題如下,你應該怎么填空。
“子_曰:“_____,_____,____矣。”9
不會答?
不會就對了,目的就是不讓你輕易答出來。
那么怎么分析到底是論語里的哪句話呢?
也有辦法,比如這個“曰”前面有兩個字,那就肯定就先能把“子曰”給排除了,這句話不是孔子說的。
至于是子貢、子游、子夏、子張、子路還是誰說的,那就得看后面具體空了幾個字,用的什么標點符號,而論語里又有哪句話的結尾是“矣”了。5
而這三句話全都是五字句,所以答案是——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這種“倒拔題”對考生記憶搜索的要求,顯然是非常高的。
而到了州試里,十道題里有八道都是這種“倒拔題”。
所以你覺得同樣是帖經,州試跟縣學旬測考的“子曰:‘________,哀而不____’。”是一個難度嗎?2
說白了,就是為了防止所有人都把論語給背熟以后,單純截去前后進行填空會考不住學生,拉不開學生之間的分差,屬于是“為了考試而考試”。
不過“倒拔題”是不會出現在縣試里的,按照陸北顧目前論語研讀進度來看,考縣試他的帖經幾乎不太可能丟分了。
就在陸北顧默默思量之際,身后傳來了盧廣宇的聲音。
“陸兄起的好早,會食所養的雞還沒打鳴呢!”
陸北顧轉過身去,見盧廣宇也拿著書來晨讀了。
“聽說今天沐佛節會很吵鬧,就特意起的更早了一些,多爭取一些時間讀書......對了,張晟呢?怎么沒見到他?”
“今天肯定吵,游街就要經過我們這里,得來回走好幾圈呢。”
盧廣宇說道:“張晟家里藥鋪有事,昨天就回去了。”
“陸兄你不知道,這陣子沒了你帶我們晨讀,可是有幾天一犯懶就沒堅持下來,不過晨讀多了確實有益處,現在感覺對論語熟稔多了。”
“當然了。”
陸北顧說道:“論語畢竟是先圣和弟子們的語錄,本質上還是對話,是口語,雖然是先秦時期的,但這點是改變不了的,所以多讀出來其實比在心里默念默背效果要好得多,主要是不能怕害羞就張不開口。”
“正是這個理解。”
兩人簡單交談一番,隨后又各自舉著書籍,在院子里開始了晨讀。
如此讀到雞鳴,讀到天光破曉,遠處城外的山上突然傳來了悠長的鐘聲。
“咚——咚!咚!”
這渾厚的鐘聲驚得檐下麻雀撲棱棱飛起。
不多時,便聽得城外傳來一陣緊似一陣的鑼鼓聲,那聲響起初如細雨敲窗,漸漸竟似驚濤拍岸,聲音大到讓人有了似乎連縣學的青磚墻都跟著微微震顫起來的錯覺。
“真讓人說中了。”陸北顧苦笑著收起論語。
整個合江縣城,都開始隨著這密集的鑼鼓聲沸騰了起來。
縣學里也已騷動起來,學子們三三兩兩聚在院門口,有幾個膽大的甚至攀上墻頭。
“外面好多攤子!”
“應該挺多都是摸黑坐船來的,也有昨天就來的。”
“對,城東的史壩水驛聽說昨晚來了許多外地商人。”
“真熱鬧啊,怎么還不開門放我們出去?”
早晨縣學是到點才開大門的,所以這時候他們也只能干看著。
把書籍放回學舍,陸北顧沒去湊熱鬧,而是直奔會食所而去。
他花2文錢買了個燒餅,1文錢買了碟炒咸菜絲,2文錢買了碗粟米粥,把燒餅從中間掰開,將一多半炒咸菜絲倒進去,剩下的則是倒進了粟米粥里。1
就這樣,一口燒餅夾咸菜,配上一口粥,陸北顧美滋滋地吃完了早餐。
等到吃完早餐,卻發現縣學基本上沒人了。
學生們就像是被憋在籠子里的喪尸一樣,大門一開就瞬間蜂擁而出了。
至于早餐?肯定是在外面買著吃啦。
因為合江縣是水運樞紐,而且法王寺的沐佛節活動遠近聞名,所以參加活動的不僅有合江縣本地人以及慕名而來的外地游客,還有借機來做小生意的外地商販,各種小吃可以說是應有盡有。
而此時也跟拂曉前大不相同了。
明明只過去了一個時辰,外面卻根本沒有半分寂靜可言,到處都是鑼鼓聲、誦經聲、交談聲,可以說是極為吵鬧。
“陸兄,一起去看看嗎?”盧廣宇也吃完飯出來了。
陸北顧點點頭,既然決定去參加法王寺的禪林雅會了,那么上午的沐佛節活動也一并看一看吧,權當給自己放一天假。
“那就去見識見識吧!”
兩人才出縣學大門,拐到旁邊的街,滿目綺羅便晃得人眼花。
街道兩側早支起連綿小攤,估計都是天不亮就開始擺攤了,而賣香燭的、售花勝的、販糖人的攤子前都擠滿了人。
幾個梳雙鬟的小女娃手持新采的芍藥,笑鬧著從他們身邊跑過,羅裙翻飛。
而在這時,鑼鼓聲也越來越近了。
“小神來嘍!”
“讓讓!讓讓!”
四個穿著彩色短衫的赤膊漢子抬著神轎,昂首挺胸地走了過來。
此時還沒到道君皇帝那時候,大宋百姓都是普遍信佛的,而沐佛節雖然與民同樂,但其實是一個非常盛大莊重的節日。
這種節日,都是有著嚴格的流程的。
一般而言最重要的神佛都是在后面才出場,前面出場的就都是一些當地人信仰的佛教相關的小神。
陸北顧定睛看去,轎上供著尊鎏金小像,竟是猴首人身的形象,披掛鎖子甲,手持鑌鐵棍。
“這不是......孫猴子嗎?”13
無支祁吧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