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1994:菜農逆襲 第414章 節日來臨
如今出口是江心菜場和繁榮菜場重要的市場渠道之一。
出口單價高,訂單量也逐漸增加,且隨著東南亞國家貨幣升值,菜場的蔬菜出口量還將繼續增加。
然而,陳家志本能覺得這不能持續,原因他又一時想不通。
但這已經足以讓他警醒,出口要做,又不能過于依賴出口。
捋清了思路后,陳家志感覺大腦放松了下來,隨即從桌上的塑料袋里拿了個荔枝剝來吃。
荔枝是敖德良前幾天從茂名帶回來的白糖罌荔枝,汁多,味道清甜。
他這些天還吃了妃子笑等數個中早熟品種,但感覺都不如白糖罌好吃。
不過最讓他期待的還是頗受推崇的桂味和糯米滋,兩個都是晚熟品種,還得等幾天才有得吃。
增城基地的前期規劃工作已大體完成,易定干便研究起了小樓、派潭、正果三個鄉鎮的農副產品。
這是原定計劃之一,賣當地農副產品,鞏固扶貧成果,從而引起陳觀葉的持續關注。
但又不可能完全不賺錢,水果便是很有希望的品類,其中又以荔枝為重點,增城荔枝自古以來就很出名。
只是靠譜鮮生沒有經營水果的經驗,只能先行摸索。
親自品嘗便是方法之一。
連吃了三個白糖罌荔枝后,童剛敲門走了進來,手上拿著份文件。
“老板,端午節的送禮清單都準備好了。”
“好,我看看。”
節日禮物主要分成了三塊,員工、客戶和合作伙伴、行政關系。
禮物也大同小異,主要是粽子、咸鴨蛋和荔枝等農副產品,也打算從增城采購,順帶做個小推廣。
陳家志挨個看完,道:“沒問題,就按這個準備。”
城里城外節日的氛圍都漸漸地濃厚,但于菜場而言,只是更忙了。
陳家志走出辦公室,熱浪襲來,六月中旬的花城已經很熱了。
然而,也正是這份酷熱,才讓菜田只是又過了一周,就變得頗為有生機。
陳家志眺望著菜田,空心菜在微風下搖曳,對農人來說,就像是在搔首弄姿,嘴里還喊著客官來砍我呀。
這樣的要求讓菜農有點難以拒絕,臨近中午時,戚永鋒來了辦公室,臉頰上殘余的汗水掩蓋不了笑容。
“老板,空心菜明天開割了。”
“嗯,可以割了,這茬空心菜追的不錯,李才兩三天前就在催了。”
“才總也給我打了電話。”
戚永鋒笑道:“最近空心菜能賣到兩塊每斤,扦插的兩百畝應該能賣一百萬出頭,播種子的一百畝要晚一些,但也應該能趕上尾巴。”
陳家志說:“這可能就是因禍得福了。”
“還是得多虧了公司的冷庫。”
扦插和播種空心菜也要成本,這茬價格高,利潤可能比較高,但單靠空心菜也不足以挽回被淹的損失。
大頭還是靠提前采收入庫預冷躲過了災害的那300噸菜,這300噸就賣了160萬。
如果沒有冷庫,即使追了一茬空心菜行情,也挽不回所有損失。
戚永鋒心中很有數。
要想發揮好冷庫在臺風季中的作用,還真得穩定播種,徐徐圖之,總能再抓住機會。
午飯陳家志和李秀都是在食堂吃的,食堂的飯菜算不上多好吃,但勝在免費,量大,油水也多。
對菜工來說很實惠,一到中午時食堂里人就滿滿當當,穿著干活的衣服雖然舊,但也不再破破爛爛。
還有菜工隨身帶著便攜式收音機,干活時也能聽聽歌。
隨著收入提高,菜工們也更有膽氣消費了。
李秀身上還帶著相機,臉上掛著汗水,手里拿著蒲扇呼呼的扇,也不忘給陳家志扇兩下。
陳家志拿過蒲扇幫她扇了幾下,說:“拍照時間可以集中到早晚嘛。”
李秀又喝了一大口涼白開,道:“要過節了,想拍照片寄回家的人很多,只早晚拍根本拍不完,等會兒吃了午飯還得去拍。”
食堂里有風扇,但吃飯也熱,菜工們吃飯也沒那么講究,不管男女,都是大口大口的吃。
也有自帶碗打了飯菜回出租屋吃的,這種人一般都會開小灶,在家里做些喜歡的食物。
匆匆吃了飯,李秀又去拍照,她很喜歡給工人拍照,聽工人們聊著家庭瑣事。
這些工人都是一對對夫妻,有小孩或者老人在老家,賺了錢便想給家里寄錢寄東西,或者是多寄幾張照片回去。
夫妻組合占了菜場工人的九成以上,是菜場的絕對主力,干活也最為勤懇踏實,家庭條件也在一點點變好。
陳家志也去看了一會兒李秀拍照,還幫著瞎指揮了一通,被趕走后才又回了辦公室。
吹著空調,吃著荔枝,又打開電腦搗鼓了一會兒。
1996年的網絡又有了很大的進步,在5月時,滬市出現了中國第一家網吧。
不過陳家志仍不習慣電腦的復雜操作,還是刷短視頻和聽更輕松一些,現在他只是把電腦當成一種工具。
就目前而言,對他的幫助還很小。
玩了一會兒電腦后,陳家志又接到了黃建遠的電話。
“陳老板,馬上端午了,黃川今天要回菜場,我讓他給你帶了點東西回來。”
“黃總有心了。”
黃建遠笑道:“這是我應該的,說實在的,連州合作基地搞這么成功,我正發愁該怎么感謝陳老板。”
陳家志道:“不用那么麻煩,合作基地本身就是合作共贏,農戶增加了收入,公司也賺了錢。”
黃建遠說:“但如果你把基地選在陽山等更近的地方,賺的錢更多。”
陳家志又說:“但選在陽山,也沒有黃總的鼎力相助,基地可能也不會這么成功。”
“陳老板,你這人也是有趣,有時候自信狂傲,有時候又格外謙虛,不管怎樣,這次算我欠你個人情。”
連州合作基地近來出菜量穩中有增,連續十來天出菜量都在50噸以上,價格也很公道。
合作基地的農戶家家戶戶都開了一個好頭,收入不菲。
這個端午節也喜氣洋洋,牽頭組織的黃建遠感覺在家鄉父老面前很有面子。
陳家志想了想,笑道:“黃總,那這份人情我可現在就要用了哦”
黃建遠愣了愣,又說:“有什么需要,陳總你盡管說。”
陳家志道:“最近一兩個月從印尼、馬來、泰國來的訂單在變多,我想找人咨詢一下東南亞的經濟情況。”
黃建遠蹙了蹙眉,問道:“陳總是想到東南亞投資嗎?”
“不是。”
陳家志細說了一下自己對蔬菜出口東南亞的風險擔憂,也提到了貨幣升值這點。
黃建遠地處香江,地處金融中心,想咨詢這些事較為簡單,當即答應了下來。
傍晚快要下班時,黃川也從連州回來了,也帶了一大堆東西。
“老板,這些都是給你的,有我叔送的,也有從家里帶來的。”
陳家志點了一下,有連州帶來的粽子、臘味和黃精酒等特產,也有從香江來的護膚品和玩具,都還挺適合。
收了東西,陳家志又問了下連州的情況。
黃川笑了笑,“老板,你如果去連州,肯定會受到熱情招待,最近有市領導去合作基地調研,還登上了報紙,大為贊賞。”
傍晚,陳家志等李秀給工人拍完了照,把護膚品拿了出來。
“給你的,護膚品。”
李秀眉眼彎了彎,“你什么時候去買的?”
瞧她這高興的模樣,陳家志猶豫了下,還是說道:“黃建遠送的,以后我帶你去香江買。”
李秀說:“反正我就當你送我的了。”
天邊只剩黃昏的余暉,夜幕逐漸臨近。
陳家志開著車把東西拿回了家,彭國真和陳家芳正在廚房里忙著。
“媽,看我帶啥東西回來了。”
陳家志把每一樣東西都給彭國真過了一眼。
彭國真道:“這是別人送的,又不是你自己去買回來的。”
陳家志拿出黃精酒,道:“連州特產的黃精酒,喝了補氣養生,等會兒一起喝一杯。”
彭國真笑了,“這個好。”
陳家志又問道:“二姐,小龍小虎在哪,也給他們帶了東西。”
陳家芳笑道:“在樓上玩電腦,說是在學技術,你喊一下他們下來吃飯吧。”
陳家志上樓看了看,易龍易虎的確拿了本書在電腦前一邊看一邊擺弄電腦。
“小龍小虎,先下去吃飯,給你們帶了東西回來。”
“好,馬上來。”
兩人學得很認真,陳家志也很希望兩外侄能在電腦上有所作為。
他是很難從頭再學這些東西,但畢竟體驗過未來生活的便利,知道信息技術才是未來。
翌日,斜陽才灑向菜畦,菜農們就已彎腰在收割空心菜,一天就割了數十畝地。
下午時,易定干又從增城拉了一輕卡車的農副產品回來,忙碌了一天的菜工在下班時收到了又一年的端午節日禮品,對菜場也又多了一份認同感。
與此同時,一車車空心菜也奔赴江南市場。
節日前的市場空前火熱,批發商和采購商都卯足了勁兒,本就繁忙的63號檔也再度提升了一個檔次。
請:wap.xshuquge.net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