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第三百七十八章 授璽登基,乾隆正式即位稱帝
弘歷主打的就是一個恩怨分明。
如他對雍正所說,以斗爭求團結則團結存。
他雖然需要緩和皇家與宗室的關系,但不會用一位遷就的方式去實現團結,而是以誰不老實就故意針對誰的方式去實現。
他相信,弘升自己會明白自己為何被區別對待的。
他也相信,其他宗室會知道自己為何沒有被區別對待的。
且說,弘歷也把自己年號定為“乾隆”的事,告知給了雍正。
“定年號為乾隆,作為少年帝王,是該有這樣的心氣!”
“但有心氣歸有心氣,可別真的剛愎自用,還是要多聽聽老臣意見。”
“哪怕,有時候覺得老臣的意見不妥,茍且迂腐,也要優容,不要過于責備,而跟你阿瑪當初一樣,一上位就咄咄逼人,這樣會失了人君風度。”
雍正也因此囑咐起他來,甚至還為此拿自己做反面教材,批駁起自己當初即位太過急切的過錯來。
弘歷清楚雍正這種容易自卑的人,是愛貶低自己的,哪怕教育別人,也會主動拿自己做反面教材的。
但這不意味著,他就可以因此跟著這么說雍正。
那樣會讓雍正更加孤僻,不會再愿意跟他說心里話,也容易讓雍正生氣。
畢竟,人愿意自嘲,不代表你就可以跟著嘲笑。
所以,弘歷只笑著說道:“阿瑪當初也是不得不操切,畢竟,矯枉不能不過正,兒臣現在是應當從容自信些,但兒臣從容自信的底氣,又何嘗不是阿瑪所托呢?”
雍正仿佛被電了一般,心里頓起一股讓全身酥麻的暖流,而道:“是啊,矯枉不能不過正,也就你是真正明白朕的!”
“乾隆。”
接著,雍正就將弘歷選定的年號又念了一遍。
而念后,雍正就不由得微微一笑,眸中露出了憧憬之色。
弘歷也笑了笑。
隨后,雍正還對依舊侍疾在自己身邊的弘晝和福惠說:“你們主子皇兄的話,要仔細領會,領會后,就能知道在新朝如何才能好好做人!”
“嗻!”
兩人應了一聲。
弘歷倒是收住了笑容。
雍正剛才的話,突然觸動了他。
他知道,在自己已明確要成為新的皇帝后,除了父母,天下人就都得在大清法理上成為他的奴才。
當然!
弘歷要正式成為天下之主,還得等走完登基這一道程序。
而弘歷現在,只希望登基能順利進行,可不要出什么幺蛾子。
所以,弘歷在做事為人上依舊比較收斂,更沒有完全對外暴露自己的政治理念。
為此,弘歷又對雍正提起他身邊太監如何安排諸事來,而說道:“有件事,還是得與阿瑪商量商量,蘇培盛、張起麟、李蟠這些在伺候過阿瑪一場的太監,以阿瑪看,當如何安排為好?”
“兒臣本意該重用的繼續重用,但想著阿瑪您恐離不了他們。”
“所以,就來問問。”
弘歷如此解釋后,雍正就說道:“除蘇培盛得留在朕身邊外,他們你就看著安排吧,想致仕榮養的就準他們榮養,你要繼續重用的就重用。”
“嗻!”
弘歷對此沒有意外。
他就知道,雍正除蘇培盛離不了外,別的太監都不在乎。
而雍正這么一說,也就意味著,除蘇培盛,其余跟了雍正一場的太監們,誰要是惹了他,他就可以想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雍正都不會因為此太監與他反目。
于是,弘歷就讓李玉把自己的話,傳達給在養心殿和勤政親賢殿做事的太監知道。
這兩個地方的太監都是雍正的親信,從小伺候雍正的人。
接著,弘歷又在來到軍機處,對張廷玉等軍機大臣吩咐說:
“擬旨!”
“蘇培盛調為長春仙館領侍太監,依舊領總管銜;”
“張起麟升敬事房總管;”
“毓慶宮領侍太監王常貴升敬事房副總管;”
“毓慶宮正侍太監李玉調為勤政親賢殿、九州清晏殿兼養心殿正侍太監。”
“嗻!”
雖然,雍正讓他可以隨便處置除蘇培盛以外的所有伺候過他的太監,但弘歷也沒有立即把雍正的親信太監全部換掉。
一來,不能雍正剛退位,就把他的人全部清理掉,而需要循序漸進的來,才有人情味,而利于父子乃至宮廷內部的安穩。
二來,清朝太監雖然權力大減,但也還是要管諸多內廷事務的,他身邊的太監如李玉等自然不能冒然上手,也需要先跟著這些雍正身邊熟悉一些流程的。
所以,弘歷還是先升了伺候過雍正的老太監張起麟為總管太監,而被雍正派到東宮任領侍太監的王常貴則被他下旨升為了副總管。
至于他自己身邊的太監——李玉,則暫時只是平調,權力上實際上也是升了。
清朝的宮廷太監分為總管、副總管、領侍、正侍、侍監、不入流六個等級。
不過,弘歷眼下只是先安排了新的總管級和副總級的太監,同時讓他最喜歡用的李玉換了一下職位,別的太監,他打算看看情況再安排。
說不準就要處置一些,立立威,而不光示恩。
很快,內廷諸太監也知道了自己圈子內的人事調派。
“奴才小李子給主子請大安。”
而因此,弘歷這一天,在勤政親賢殿處理完政務,回九州清晏殿時,就見圓明園阿哥處領侍太監李蟠突然出現,跪在了他面前。
弘歷倒也駐了足,而抬起了手:“起吧。”
“謝主子!”
李蟠立刻起了身。
弘歷則問道:“阿哥們在園內生活怎樣,可一切安好?”
“托主子的福,阿哥們在園中都安然的很,八阿哥還因讀書讀的不錯,得了皇上主子的賞。”
李蟠諂笑著回道。
弘歷點了點頭。
他聽得出來,李蟠這是在向他匯報雍正跟其他阿哥的接觸情況呢,明顯是在有意討好他,想進步,所以毫不猶豫地出賣了雍正的相關情報。
“你是個機靈的。”
“以后別在阿哥處待了,來勤政親賢殿當個領侍太監,教教李玉他們相關規矩。”
弘歷為此笑了笑,就給了李蟠想要的進步機會。
李蟠當即喜不自勝地跪了下來,叩首道:“奴才謝主子恩典!定盡心為主子辦事,讓李公公他們盡早熟悉相關規矩!”
“罷了!”
弘歷說著就離開了這里,而回了九州清晏殿。
而李玉則在陪著弘歷回九州清晏殿時,對他說道:“主子,這李蟠調頭太快,恐靠不住!”
“我知道他靠不住!”
“但伸手不打笑臉人。”
“眼下登基在即,誰來示好,都得先給恩典穩著。”
弘歷說到這里就對李玉吩咐說:“但要派人暗中盯著他,你負責這事!另外,圓明園阿哥處領侍太監的位置,你這段時間冷眼看看,誰合適,就舉薦上來!”
“嗻!”
李玉聽后面露喜色。
雖然,他到現在都還沒升為領侍太監,但弘歷讓他舉薦圓明園阿哥處的領侍太監,對他而言,也是他布恩得好處的一次機會。
而弘歷這樣做,也算是既把伺候過雍正的太監穩住,也把自己身邊的太監給穩住了。
當晚。
一深宅大院內,某著蟒袍的人在知道弘歷如此安排后,就嘆息笑道:“好個弘歷,果然厲害,做事情滴水不漏!如此,就讓人沒法在登基這事上,做文章啊!”
而轉眼就到了雍正十三年五月甲午日(二十五)。
這一天,正是欽天監議定的弘歷登基之日,也是雍正的禪位之日。
所以,在弘歷登基之前,先進行的是禪位授璽大典。
為此,雍正在這一天的前一日,回到了宮中,暫居于養心殿。
而待這一日天明,蘇培盛就主動來問雍正:“主子,授璽是只授檀香璽還是玉璽也授?”
蘇培盛作為雍正的奴才,不得不再次確認一下。
因為,象征皇權的“皇帝之寶”璽,在清朝有兩種,一種是檀香木璽,一種是玉璽。
但發布詔旨的是玉璽。
檀香木璽只有象征意義。
所以,如果雍正只給檀香木璽,便意味著只給弘歷皇帝名分,而不給弘歷皇帝實權。
蘇培盛再次確認一下,也是確認的這事。
“既已定年號乾隆,又移了宮,自然是兩璽皆授!”
雍正這里則回了這么一句。
他還特地提到了年號的事。
很明顯,弘歷選擇“乾隆”年號,更加讓他愿意讓出權力。
當然!
前提還是雍正現在也不得不讓出。
畢竟,他已經徹底得罪了所有官僚。
只是弘歷的表現,讓他在讓權這件事上,更加豁達了一些。
晨曦時分,隨著鼓樂響起,雍正到達了太和殿,且在蘇培盛的攙扶下,艱難地升坐了太和殿的寶座。
待他氣喘吁吁地坐定后,已換上明黃皇帝袍的弘歷,跪在了他面前。
而雍正便讓冊封使臣張廷玉和鄂爾泰將兩“皇帝之寶”交給了弘歷。
接著,雍正就還了宮,回了圓明園。
而弘歷自己則登上太和殿寶座。
且待鞭聲與新的鼓樂出現后,太和殿外的王公大臣們便向弘歷三拜九叩起來,而山呼萬歲。
弘歷坐在高高的太和殿上,倒是看不見王公大臣三拜九叩的樣子,只看見,層層鋪開的漢白玉臺正被朝陽照耀得反射出粼粼金光。
同時,他也只聽得見,一陣陣山呼海嘯般的聲音,從太和殿外飄蕩進來。
這讓他頓時心潮澎湃起來。
他仿佛聽到的,不只是朝中大臣們在對他表示臣服,而是整個天下的臣民都在向他跪下表示臣服!
這讓弘歷有種置于云端,俯瞰眾生的睥睨傲然之感。
弘歷知道,從這一刻起,他是真正成為了大清的最高層統治者!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