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面壁者,但元嬰期 第458章 落日一號地船
在全人類的焦點都聚焦在太空之際,羅輯來到了最深的地下。
南極地下城。
地下九千米,拋去那2700米厚的冰蓋以及200米左右的海拔,那也有著海平面地下7千米的高度,是人類所建造的最低地下城市。
相比于冰天雪地的南極地表,深入地殼的南極地下城反而十分溫暖,在這里,羅輯見到了落日工程的總工程師。
落日工程并不是由羅輯這位面壁者提出并推動的。
早在吞食戰爭結束后,人類就將一部分探索方向轉向地球內部,并啟動“落日工程”,這一計劃的靈感源于對地球物理結構的科學好奇,以及對資源開發、地質災害預測等實際需求的延伸。
另外就是,地球內部也曾被計劃為人類與三體的戰爭戰敗后,作為與三體侵略軍殊死搏斗的地下游擊根據地。
基于種種原因,又受得了大環內‘白矮星魚族群’的啟發,“探索地球工程”最終被提上日程,后又更名為“落日工程”。
相比于如今正在建造的環日加速器、太陽系防御體系、星環城等大型工程,落日工程的投入資源并不多。
但恐龍們表示對落日工程很有興趣,并提供了一部分白矮星魚來幫助落日工程的計劃立項,這給落日工程的研究團隊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至于后來面壁者羅輯的關注,那反而是一個意外之喜了。
落日工程總工程師叫李豪,一個很有公元氣息的名字,但他并不是公元人,而是一位從未冬眠過的現代人,來自一個傳統婚育家庭,也不過五十多歲,放在這個時代,正是年輕的時候。
李豪穿著沾著機油痕跡的深灰色工裝,手上還拿著半張結構圖紙,引導著羅輯在控制臺旁的座椅上坐下。
“沒想到您親自過來,我還以為您上次給我們發的消息只是一時興起。”李豪從兜里掏出一盒香煙,隨后非常有標志性的給羅輯遞了一根。
“李工,您這一套跟誰學的”羅輯疑惑。
“我爸,我是現代人,但是我爸是冬眠過來的,就是為了躲避大低谷。”李豪簡單的解釋了一下。
羅輯了然。
羅輯說:“我對落日工程的關注純粹是我的個人原因,和面壁計劃沒什么關系,您也不用將我當面壁者來對待,把我當成一位普通的修仙者就可以。”
李豪:“……”
李豪給自己點了根煙,抽了一口,感覺思路變得清明了一些。
“您想了解哪一方面”
羅輯:“全部。”
李豪感慨:“那這就有點難度了,有些技術細節我也說不明白,你等我搖個人過來。”
過了一會,一位儒雅的中年人就走過來了。
“技術總工,我負責設計落日工程的全局,他負責把我說的胡話實現,沈淵,和我一樣是傳統婚育家庭出生的,大低谷時期出生,冬眠過一百年,您叫他沈工或者小沈子都可以,他有一個超可愛的女兒……”
“停停停停。”羅輯急忙叫停了無關緊要的介紹。
李豪一頓,開始給沈淵介紹李豪:“沈淵,這位是羅輯,他是……”
“李總工,我不是傻子,介紹羅輯博士部分就免了吧。”沈淵苦笑。
羅輯起身與沈淵握了握手,以沈工稱呼。
小沈子什么的實在是說不出口。
羅輯問:“目前落日工程已經到哪個階段了”
李豪把手上臟兮兮的東西往衣服上一蹭,隨后點上那潔白的面板,調出了一行工程進度面板:
“目前正式的落日一號地船正在搭建骨架,骨架參考了白矮星魚在固體中游動的姿態,骨架材料是白矮星物質,從設計角度來看基本上可以免疫地心的溫度和壓力,等骨架主體搭建好之后,落日一號地船的表面會采用和水滴相同材料的強相互作用力材料充當殼身,極其堅固,不用擔心地心觸礁。”
羅輯問:“沒有原型機嗎”
李豪瞅了瞅沈淵,意思是讓對方來說。
沈淵給羅輯解釋道:“羅輯博士,原型機也是有的,‘落日零號’原型機剛完成地底測試,安全下潛深度能到1100公里,比之前設計的多了300公里。”
沈淵用力從李豪手里搶過來指示筆,又點了點屏幕上的礦脈和熱源標記,“但是再深就不行了,動力系統是一個問題,越往地心接近失重感也就越強,飛船很難在地幔層中自由轉向,但是我們也在這個深度發現了穩定的地熱源和金屬礦脈,理論上能支撐中型避難所的能源和物資需求。”
羅輯:“落日計劃又不是為了搭建地下避難所。”
沈淵笑道:“立項時確實有這個因素……好吧,現在三體人們都跑了,這已經是一個純科研工程了。”
羅輯皺眉:“這個原型機,不能再繼續下潛了嗎”
李豪問:“羅輯博士,您對落日工程很感興趣的原因是”
羅輯不說話。
李豪假裝自己沒有問過那個問題。
沈淵技術總工說:“不能下潛了,實際上原型機已經卡住不動了,通訊的問題雖然因為量子糾纏技術的突破已經解決,但感官共享還做不到,很容易卡在地幔裂隙中,其實對于進入地心有一個很直接的辦法,那就是把飛船做的足夠重,做成一個實心的白矮星船……但那樣也出不來了。我相信羅輯博士應該是想要看見一個能夠自由出入地心的飛船成品,對吧?”
羅輯點頭:“我確實有需求,深入地核一趟,而且比較著急。”
羅輯問:“你們有什么困難嗎”
李豪和沈淵對視一眼,兩人異口同聲道:“我們需要更多的白矮星魚。”
李豪說:“但這些魚其實不好找,畢竟他們是恐龍的財產,不是地球的,找聯邦政府審批的話也特別麻煩,這畢竟涉及到了人類和恐龍之間的外交關系……”
羅輯打斷道,“這樣,李總工,沈工,你們把進度報告、材料測試數據和落日系列地船的規劃圖,都給我。我直接去找聯邦政府的專業理事會去評估,給你們把資源投入拉滿。”
李豪把煙頭踩滅:“爽了,狠狠吃回扣。”
羅輯的腦袋彈出一個問號。
沈淵搖搖頭:“羅輯博士,您不用管他,他整天胡言亂語,但實際上沒有李豪總工,整個落日計劃也成不了,他就是愛說胡話。”
沈淵又道:“聯邦政府要是能批額外的能源研發經費和更多的白矮星魚,我們就能爭取直接讓正在建造的落日一號地船在半年之內完工,并且直接將下潛深度提升到3000公里,至于動力系統,我們再想想辦法。
——主要是落日一號地船體積太小,設計長度只有20米左右,相當于一艘小型潛艇,塞不下核聚變引擎,只能用常規動力引擎推進,而且由于地心阻力極大,完全沒法套用戰艦的無工質推進,只能讓他類似白星魚那樣用尾部游動,但強相互作用力材料又是固定的如何進行尾部的甩動也是一個技術難題。”
李豪:“等離子堆推進也可以考慮。”
沈淵:“小船塞不下那么多燃料,零號地船就是因為燃料不夠才返航的。”
李豪:“不行就找幾百條白魚綁在地船前面。”
沈淵:“我們要造的是地船,不是馬車,另外你告訴我什么東西能把白魚綁得住”
李豪指了指旁邊的羅輯。
羅輯攤手:“一條白魚幾十萬噸,甚至上百萬噸重,能輕易撞死我,況且白魚一旦失控,那么全球各地的幾十個地下城可就要遭難了。”
聞言,李豪的用魚拉車夢想破滅了。
沈淵把李總工摁在了座椅上,對羅輯解釋:“羅輯博士請您諒解,有時候真不是資源夠就能解決的,等離子推進也好,魚尾擺動也罷,都需要慢慢實驗,畢竟人類沒研究過在地下怎么驅動船只。”
羅輯表示理解:“我知道科研不是堆資源就能出成果的,但是足夠的資源起碼能讓你們省掉很多煩心事。我只是希望你們能夠盡快成功。”
“一定。”沈淵說。
參觀完落日工程的地船生產間,在離開之前,羅輯單獨找到了李豪。
“李豪總工,我總感覺沈淵工程師有些眼熟,他在來到落日工程這個團隊之前,是做什么的”
李豪收起了那玩世不恭的表情,皺眉思索了一會。
“羅輯博士,您知道‘南極庭院工程’嗎?”
羅輯的眼中罕見的露出了些許茫然。
李豪嘆息道:“您冬眠太早了,很多大低谷時期的事情都不清楚,我簡單給您介紹一下這個計劃。”
“21世紀中葉,因經濟衰退、自然環境衰退,土地沙漠化造成的各種危機加劇,內有ETO成規模的叛軍,外有全球資源枯竭的因素,在羅清閉關的情況下,當時的聯合國對各國限制被削弱了很多,由于缺乏資源,這直接導致了1952年簽訂的《南極條約》名存實亡,直接導致各國明牌爭奪南極大陸。
阿根廷和澳大利亞先開了這個壞頭,隨后各個世界強國立馬就跟上了,都是為了爭奪南極的淡水資源。
當然,南極極點所在的南極冬眠基地是PDC的,各國不打主意,打主意的是南極的其他地方,其中中國物理學家沈華北在地下實驗恒星型核彈時,意外發現“新固態”材料——一種在核爆壓力下壓縮后能穿透地層的超硬物質,這種物質雖然比不上中子星物質,但也可以抵抗地心的壓力與溫度,形成固定的長廊。”
羅輯注意到了沈華北的‘沈’姓。
果然,李豪又說:“沈華北博士就是沈淵總工的父親,沈淵在青草紀元之后向國家層提出“南極庭院”設想:從中國漠河開鑿一條貫穿地心直達阿根廷的隧道,使南極成為國家“后院”,實現42分鐘地心穿越運輸,完成對全國淡水資源的補充。”
羅輯:“可是,哪怕來到了青草紀元,以當時的生產力也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吧除非把雷迪亞茲時期開始生產的所有恒星星氣彈全部聚攏在地球上,然后炸出一條通道。”
李豪點點頭:“是這樣,所以這個計劃只能淪為徹底的構想,沈淵這家伙也就干脆冬眠了,一直到危機紀元190年才醒來,后來這家伙來到了南極,又認識了我,我們兩個就成為了搭檔。”
李豪若有所思:“如果說您覺得他眼熟的話,那我能想到的可能就是您在危機205年蘇醒時碰見過他,畢竟這里的地下城直通南極冬眠基地,您蘇醒后可能正巧碰過他去冬眠基地的食堂吃飯,有些印象也是有可能的。”
羅輯了然,又問道:“可他能和你一起從事落日工程的研究,是不是也說明他對于地心也有著強烈的興趣”
李豪皺眉:“這我就不知道了,沒聽他說過,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當時南極庭院計劃被國家層給否決了之后,沈淵確實抑郁不振了一陣子,不然也不會選擇冬眠100年,直到危機紀元,190年才醒來。”
“行,謝謝你給我說這么多,我上去了。”
羅輯打算出去后自己搜集一下大低谷前后的相關資料,看看那些年發生了什么被自己忽略的大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