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秦人的悠閑生活  >>  目錄 >> 第二百九十四章 屯田意義

第二百九十四章 屯田意義

作者:張九文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張九文 | 秦人的悠閑生活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秦人的悠閑生活 第二百九十四章 屯田意義

言罷,禮站起身就離開了郡守府,又道:“我回去了。”

司馬欣還在看著他文書,又道:“李將軍,送小公子回去。”

“末將領命。”

李左車行禮,而后帶著小公子出了郡守府。

夜里的潼關城很安靜,走在街道上禮見到了一群少年人,他們穿著名貴的衣裳,身邊還有仆從陪著。

李左車看了解釋道:“那是趙佗大將軍的孩子,是司正陳平帶來的。”

禮收回了目光,道:“陳平是壞人。”

這是禮的認知,他聽夏無且與爺爺說起過,陳平不是好人。

李左車道:“末將以為陳平是不是好人不重要,他為大秦效力,并且幫助治理天下,這很重要。”

禮頗為贊同地點頭。

北方的長城,中原各地已回暖,而北方在這個時節,依舊很冷。

衡依舊身著皮甲,帶著弓與劍,與章敬走在長城上。

公子衡要沿著一直走到萬里長城的最東方,再從萬里長城的最東方開始一路走到長城的最西端。

兩人一路走著,衡一邊走一邊看著父皇的來信,并且思索著。

章敬知道公子衡有一個本領,那就是一心二用,就算以前在磨豆腐的時候,公子也能夠思考老夫子的問題。

現在,公子衡就是一邊看著書,一邊在思考。

在那一次去信的內容中,衡寫了他對養民論的理解,按照孟子所言百姓足君孰不足,意為民富才是國強基礎,孟子強調生產要按照自然的規律,耕種不違農時。

但荀子又說制天命而用之,其意是在說倡導改變地利,耕種與發展不該受自然限制。

這讓衡想起了當年都水長祿在隴西大開荒,那時確實開墾了數萬頃地,因此衡覺得荀子的理念是正確的。

不過在回信中,父皇也說了,農耕需要趨利避害,但也不能丟了敬天保民。

人力可以彌補天工的缺陷,隴西確實是一個典型。

但麥種三升,糞五筐,水三溉,秋得麥一斛,這確實是不可變的生產規律。

但與此同時,現在的農業是極其脆弱的,我們不能因一時的成功而失去了警惕之心。

在信中,衡還見到了父皇說通過農耕技術的改善,提高田地的糧食產量。

“我覺得關中生產就要到頭了。”

章敬道:“公子是覺得田地是有限的,多少土地養多少人口是固定的。”

衡搖頭道:“起初我也是這么想,但父親說人不會一直留在一個地方,人口是會流動的,因此關中的土地就算是有限的,但人口依舊會不斷涌入關中,而糧食也會涌入關中。”

“此言不錯。”

衡又道:“齊魯人士希望國家能夠敬天保民,法家的信賞必罰,農人的趨利避害,這些都是國家需要的,可是土地是有限的,糧食也是有限的,現在的關中已很富有了,那關中要如何做,才能變的更富有?”

章敬也低聲言語了一句,道:“更富有?”

說起這件事,章敬忽然想到了一件事,他拿出一塊石頭,這塊石頭通體是黑色的,其上有空洞,表面有很多顆粒。

“公子可知此物?”

衡看了一眼道:“這不就是你往火堆里放的煤石嗎?”

章敬道:“取暖烹食都離不開火,這就是將來的財富。”

衡再一次沉默不言了,兩人沉默地走了一段路。

萬里長城真的很長,雖說是來戍邊的,可是兩人在長城的活動是自由的。

衡看著左右長城內外的風景,忽然道:“光是這么一塊煤石,也看不出財富在何處,難道是讓更多的人去挖煤嗎?”

章敬又一次低下頭,他也解釋不出一個所以然。

從云中郡走到赤峰,兩人走了好長一段路,用了將近一個月。

赤峰的長城是燕人修建的,當時此地常因燕趙兩地的戰爭而常有兵馬駐守,燕長城是為了抵御東胡而建,與西邊的趙國長城連接,向東貫穿赤峰的松山。

沿途的烽燧與關城像是近來才被修繕過,沿著沐淪河還能見到正在河邊走動的秦軍甲士。

大抵是因東胡人北逃之后,此地的秦軍多少有些慵懶。

寒冬剛過去不久,陽光終于有了些暖意,人們也自覺地變得有些慵懶了。

衡近來總是在思考父皇留下的治國理念,總在探究這個國家未來該如何治理。

這就像一道題,是題就有答案。

只要找到答案,衡就能知道以后要如何幫助父皇治理天下。

或許就連父皇也不知道以后國家的該如何治理呢,忽然有了這個想法,衡覺得自己有些自大了,這天下就沒有能難倒父皇的事。

似乎這天下事,只要放在父皇面前,父皇就知道要如何處理,并且往往總能處理的妥善。

曾經,衡也聽潼關的一些人議論過父皇,他們說父皇就不像個人,整天以治國為樂。

這里屬于廣陽郡的治理范圍,衡與章敬本不想驚動這里的郡守,但無奈還是有人通風報信,告知了廣陽郡的郡守。

這位郡守看著年歲四十有余,在眾多郡守中也算是較為年輕的。

衡十分禮貌的行禮道:“見過郡守。”

“公子不用多禮。”那位郡守先是請兩位來到長城下用飯食,而后介紹著他對燕地長城的布防規劃,此地的烽燧都沿著黑里河與老哈河建設,在郡守的話語中,這叫做以河為塞。

當年的燕趙兩地的人就是以河為塞,抵御匈奴人與東胡人的。

廣陽郡郡守這里的將士們也都是射術極其好的。

此地的草原比之云中更加美麗,也更加廣袤,長城下養著不少戰馬與耕牛。

按照丞相府發往各地的皇帝詔命,今年邊關各地要實行屯田制,讓邊關種滿糧食以養邊軍,減輕糧食運送的壓力。

人們開墾田地用來固守邊疆,用屯田的糧草讓將士們不再挨餓,就算應對長久的戰事也有充足的底氣,一頃田地收麥三百七十五石,就是邊軍的底氣。

衡想起了弟弟的來信,禮說他在拜丞相為師時,說起了當年父皇的事,為了踐行丞相的理想,父皇立志要讓糧食長在邊境線上。

衡看著邊關的田地,似有頓悟,他低聲道:“我有些明白父皇的用心了。”

郡守站在一旁,一時有些沒聽清,又道:“小公子?”

衡又道:“父皇說要讓糧食長在大秦的邊境線上,我們的疆域并不是只靠戰馬踏出來的,而是要讓邊關成為穗垂之地,最好的邊防不能只靠城垣之堅,而在于倉廩之豐。”

廣陽郡守聞言,感嘆道:“公子好智慧。”

章敬也躬身行禮。

十七歲的小公子衡已領悟了屯田制的根本所在,這讓廣陽郡守也感嘆,皇帝有如此子嗣,他們這些臣子也可以心安了。

章敬道:“我聽老夫子說過當初為了治理邊關,丞相李斯多次在廷議上與群臣辯論,我覺得丞相應該親自來邊關看看。”

衡道:“丞相老了,不知還能否遠行。”

廣陽郡守卻道:“丞相看到秦已不需要再大量征召民夫運送糧草,而也不用向邊關大量運糧,想必丞相也會知道,邊關糧草豐足,丞相的理想皇帝已實現了。”

人都要吃糧食的,只有邊關的將士能夠吃飽,才能守住邊關。

不知為何,衡竟覺得眼角有些淚水,悄悄將其擦去。

廣陽郡守又道:“臣近來遷了不少貧民來此地耕種,給予他們的田地,已登冊造案……”

這位郡守一直在說著他的成果,就差讓公子衡將這些成果送去咸陽說給皇帝聽。

兩人在廣陽郡留了兩天就離開了。

章敬道:“邊關的屯田都是軍卒所屯,往后若心有猜忌,恐怕會有軍中將士侵占屯田。”

屯田制有好處也有壞處,現在的人們只是看到了新帝屯田制帶來的好處,卻沒有想到壞處。

章敬與衡都是很現實的人,他們很清醒的知道不能光看好的一面,也要防備將來可能出現的隱患。

那就是邊軍,邊軍忠心與否,關乎屯田是否安全。

不過那都是以后的問題,當初邊關的將士們連吃飽都成問題,如今好不容易能吃飽了,這個成果太不容易了。

衡覺得章敬說的很對,兵權是個老大難的問題,確實應該防備。

在夜里時,衡在長城的一處烽燧過夜,并且寫了一封書信,將自己的擔憂寫下來讓人送去給父皇。

對此,衡沿著長城走的這一路很有收獲。

不久之后,當公子衡與章敬來到了遼東郡的虎山,這里是長城的最東端,此地還有一個稱呼叫做老邊墻。

最東邊的城防并不算好,還有些老舊,兵馬也不算多。

原本的燕長城基礎上再一次擴建才有了如今的規模,控制著遼東的全境,此地有一座石碑,石碑上所刻的便是東極安三字。

正值東北入夏的時節,公子衡見到了長城北面的有一片田地,有一位老農正在田地里走動著,這個人的身影很熟悉。

衡策馬往那片田地而去,等近了一些,他大喊道:“都水長!”

原本在田地里有些佝僂走動的老人家聞聲終于抬起頭,見到了兩騎朝著此地而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秦人的悠閑生活目錄  |  下一章
秦人的悠閑生活 手機網頁版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117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