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秦人的悠閑生活  >>  目錄 >> 第二百八十七章 新帝

第二百八十七章 新帝

作者:張九文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張九文 | 秦人的悠閑生活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秦人的悠閑生活 第二百八十七章 新帝

咸陽宮內,群臣站在章臺宮前,看著新帝在章臺宮前進行著登基大典。

站在章臺宮外的大臣除了咸陽內的官吏,還有不少是關中各縣的官吏,最低也是縣丞。

蕭何與司馬欣站在一起,兩人抬頭看著章臺宮,因距離太遠看不到章臺宮前的情景,但能看到人影走動間,穿著一身黑袍,這是皇帝的玄色長袍。

蕭何曾聽說過,皇帝的衣袍是玄色的,而且還施以金線,象征著日月與星辰,山川與龍。

其冠冕垂旒用白玉珠九串,在周天子時期諸侯王只能用七旒。

腰間配有方鏡,穿著的是黑犀牛皮所制的靴。

如果按照歷代秦王繼位的方式來看,登基之后還會有巡狩,但蕭何聽說這一切都取消了。

因新帝要求,今年國事繁重,許多禮儀都簡化了,希望群臣觀禮之后,繼續回到各自的要職上。

這個大秦的新帝是年輕的,傳聞三十五歲的新帝正值壯年,也是人這一生最鼎盛且最強大的時期。

對天下而言,這位新帝即位之后,意味著往后數十年這天下就會在這位新帝的掌控之中。

三十五歲也似乎是一個剛好的年紀,這個年紀的男子已經歷過了人生該經歷的事,也是他的情感最成熟的年紀。

今天的咸陽下起了雪,蕭何站在雪中,與群臣注目著這場大典從開始到新帝走入章臺宮的大殿。

章臺宮的大殿內,這位新帝的面容看著還是二十余歲的樣子,好似歲月在這位皇帝的身上流淌得很慢。

馮去疾以及蒙恬站在各自的位置上,看著穿著一身黑袍,戴著皇帝冠冕的扶蘇一步步走向章臺宮的帝位。

仿佛間,蒙恬還懷念以往與公子扶蘇一起在關中游玩。

那時的公子扶蘇就早慧,與少年時期的公子談話時,蒙恬絲毫不覺得玩鬧,反而覺得那時二十余歲的自己與十二三歲的公子扶蘇是同齡人。

蒙恬身后站著的是章邯,李由以及各路將領。

馮去疾身后所站的是張蒼,程邈,馮劫以及陳平等人。

扶蘇來到皇位前,站在原地先是猶豫了片刻,而后轉身看向大殿內以及大殿外的群臣,而后緩緩坐下。

見狀,群臣山呼行禮。

至此,皇帝的即位大典就此完成了。

扶蘇道:“朕……”

言至此處,深吸一口氣,似又緩了緩,扶蘇接著道:“朕深知治國責任之重,這天下之大豈是朕一人能治好的,今各地官吏需要增補,諸位九卿文吏依舊空缺,已與右相擬定諸多任免。”

言罷,扶蘇看向站在一旁的田安。

田安收到眼神,開始朗聲念誦今年的任免。

丞相李斯與太尉王賁已告老,由蒙恬接替太尉,往回丞相府事宜由右相所領,九卿與御史依舊可以直接向皇帝奏明要事。

聽到旨意的張蒼,章邯,蒙恬,陳平等人紛紛站了出來行禮領皇帝旨意。

扶蘇端坐在皇位上,這一身黑色長袍,代表著自己是這個國家的最冷酷的政治機器。

從現在開始自己就是這個國家的心臟了。

今天的大典到了下午時分就結束了,很平靜也很簡單,似乎只是皇帝坐在章臺宮的大殿內讓人宣讀了旨意。

而隨著皇帝登基之后,又有數道告知天下的政令,正在傳遍各縣。

咸陽城的人們看著宮門張貼的告示,有人還在大聲念誦著新帝旨意。

旨意聽著有些生澀難懂,尋常人家還需要聽人轉述才能明白其中意思,大致意思其一:各郡設置勸農司正,教授勸導各地人們耕種。

其二:加大各縣書舍建設,設立三川郡印書作坊,增加書籍刊印。

其三:減少各郡縣兵員七成,皆返歸鄉里,參與農事勞作,恢復生產。

其四:各地軍役依舊,軍役只能去邊關為期兩年戍邊。

其五:天下各縣縣吏可來咸陽稟奏縣治。

這洋洋灑灑的旨意,大抵意思就是皇帝主持中原各地進行大開荒,增加糧食,養活更多的人口,如果有人不會種田,那就縣里派人教人種田。

再者減少各地的兵員,讓壯勞力離開軍中回鄉回家去耕種去勞作,去造人口。

以后軍役只能去邊關,各地的縣吏如有要事,可以繞開各自的郡,向丞相府或御史府上奏。

隨后就是諸多任命了。

今天關中各縣的縣民都是尤為高興的,當他們知道登基大典結束之后,有不少人朝著章臺宮方向,躬身行禮,而后才離開咸陽。

很多都是人們自發的,向著章臺宮行禮。

新帝登基了,其實關中人們的生活似乎也沒有變化,除卻對各郡兵馬的調動,以及對天下各郡縣的任命,對庶民則沒有任何的旨意。

似乎新帝也在無聲的告知天下庶民,就算是換了一個皇帝,你們依舊在自己的土地上種糧食,不用擔憂將來,以后你們的生活還會是與現在一樣,至少有這么幾畝田,讓一家人能夠溫飽。

對庶民,皇帝沒有任何的旨意,而關中的人們對新帝敬意也是無聲的。

張良走在回蜀中的路上,他在南山下的一個縣府內用著飯,有嗇夫急匆匆而來,對此地的縣令道:“皇帝有旨意,讓我們改名。”

“改名,改什么名?”

“皇帝詔命,命我們的南山改稱終南山。”

“終南山……”張良自語了一句,吃罷一碗面與這里的縣令道了一聲謝,又背上行囊走向蜀中。

只是一路走,張良聽到一道道有關皇帝的旨意,走入蜀中地界又聽到了皇帝的另一個旨意,建設蜀中五尺道保持與西南聯系,建設雅安。

雅安,雅安……皇帝希望那里是一片安寧之地,希望秦與羌人能夠友好相處,如果可以希望秦人能夠幫助羌人部落走向文明,讓他們的人也讀秦人書籍,說秦人的語言。

聽到這個消息,張良倒想去雅安看看了。

秦,新帝登基元年,冬至后的新年一月,張良來到了雅安。

如今的雅安依舊很累,張良在這里見到了蜀中人們與羌人正在走動,他們用玉石與牦牛尾交換鹽與糧食,或者是織物。

聽說這種場面在隴西也有,會有羌人來到隴西用牦牛換取秦人的銅刀。

自秦獻公滅狄戎以來,已過去一百七十多年,現在的皇帝希望生活在寒冷高原的羌人能夠與秦人友好相處。

雅安的守備將軍呂馬童見到了張良。

“我要去關中隴西任職了。”

張良道:“這么多年不見,一見面你又要走了。”

呂馬童道:“軍中調令我不得不走啊。”

張良道:“我沒想到皇帝會讓羌人與秦人這般相處。”

呂馬童道:“怎么?你覺得皇帝是個好戰的?”

張良搖頭道:“我都沒見過他。”

呂馬童飲下一口酒水道:“沒見過皇帝,就這么揣測……韓夫子,你這樣不好。”

當年兩人就是一起來蜀中,論交情是最深的。

張良道:“沒想到現在的秦人能夠與羌人一起飲酒唱著歌了。”

眼看著眼前幾個蜀中人與穿著獸皮的羌人互相搭著肩膀,正在大聲唱著歌謠,語言是不通的,但他們的互相間的善意是相通的。

張良也不知道羌人的那位手執黃金天杖的部落族長會不會向秦人發動戰爭。

但如今看來,似乎兩地的人能夠相處得十分友好。

這似乎也是現在的皇帝所想的,如果能讓更多的羌人與秦人讀一樣的書,這或許就是那位皇帝的理想了。

張良雖說沒有見過皇帝,恐怕這輩子也見不到遠在咸陽的皇帝了,但這位皇帝是希望支教事業能夠傳遍天下,包括秦以外的地方。

現如今,在雅安,兩地之民用各自語言的交流,雖然交流很困難,但幾次用生疏的語言與動作示意,但也達成了一次次交易,甚至羌人的孩子能夠與秦人的孩子玩鬧在一起。

這些場面,在張良眼中構成了一幅美好的景象,雅安是很美麗,這里有草原也有蜿蜒的溪流,還有秦人與羌人在這片土地上友好的相處。

有時,張良越來越想不明白,那位皇帝的心思了。

張良與呂馬童道:“我去縣里教書了。”

呂馬童道:“你這次去關中就沒想留在那里嗎?”

張良道:“不去了,我不打算再回去了。”

“你果然想要在蜀中成家了。”

聞言,張良神色一變。

“哈哈哈……”呂馬童撓著后腦干笑三聲來緩解氣氛,這韓夫子想要成家早就成家了,也不會獨身這么多年。

張良真的回了縣里,繼續他的支教事業,有關韓夫子的事跡會一直留在蜀中。

秦新帝登基的二月,韓夫子的又一批學子離開了蜀中,來到了關中用他們學到的學識來關中考取一個能在新帝治下成為官吏的機會。

正值二月,有一群人回到了各自的家鄉,他們原本是在各地當值的將士,如今得到皇帝的旨意,放歸回鄉了。

他們有的在各地當值已有數年不歸家,有老秦軍歸回家中發現父母已老邁,見到孩子已長大,還有與家人抱在一起。

還有更多的人脫下了甲胄,換上了布衣離開了當值的各郡,回了家中。

嬴政與李斯坐著馬車來到了三川郡,本想在這里散散心,見到了將士們歸家的一幕,這些人回家之后,就能夠投入來年的耕種。

“你說一旦有了戰事該如何是好?”

李斯回道:“他們離開前都畫押了文書,一旦有戰事,戰事需要他們為了維護國家,他們會重新披甲上陣的。”

嬴政道:“當年諸侯王誰不希望兵馬越多越好,扶蘇倒是希望兵馬越少越好。”

李斯回道:“田地要人耕種,往后的兵事多半是重邊防,重關中,而各地的兵馬依舊薄弱,將各地的治安交給郡縣的官吏,以后兵馬只對外,不對內,這是公子對世人的保證,以誠相待,庶民們自然會明白皇帝的心意。”

嬴政望著馬車外的景色,天依舊寒冷,低聲道:“朕還想去泰山看看。”

夏無且道:“皇帝有旨意,不得遠行。”

一想到現在不是皇帝了,嬴政又頗為無奈,來三川郡游玩還是禮這個孩子向他的父皇爭取來的。

李斯道:“洛陽城就要修建好了,不如在此地多留一些時日?”

嬴政緩緩點頭。

北方,賀蘭山下,此地還在飄著大雪,衡正在揮舞著手中的長槊,寒風中長槊揮動得呼嘯作響。

章敬沒有解下身上的皮甲,嘴里嚼著牛肉干,又道:“過兩年小公子就要入軍了。”

衡在邊關已有一年,如今的賀蘭山就是秦的邊關,他停下動作,將長槊放回一旁的架子上,在冷空氣中呼出一口熱氣,回道:“今年軍役又來了多少人?”

章敬道:“五千人。”

現如今的北方邊軍有兩萬余人,原本有五萬多,但蒙恬大將軍回去時帶走了絕大部分,而且也都是老秦軍。

有了皇帝的旨意,中原各地的老秦軍也都回去了,現在也是北方邊防最薄弱的時候。

即便是薄弱也不是匈奴人可以冒犯的,現在的漠北幾千里見不到幾個匈奴人的牛皮帳篷。

公子又去了燕地的長城,正在整頓著北方的邊防,而現在的賀蘭山的邊防,全在都尉董翳的看管下。

公子衡對董翳是頗有不滿的,其實董翳是當年的丞相李斯安排的。

現在李斯都不是丞相了,公子覺得董翳的能力不該在賀蘭山任職都尉。

衡更喜歡章平此人,也就是章敬的叔叔,如今的賀蘭山大營的主將之一。

公子高去了東北之后,蒙恬也回了關中,這賀蘭山的大營就是章平為守將。

“章小將軍,太仆丞的文書。”

在河西走廊有一個太仆丞叫韓信,此人為皇帝掌管著西北的所有戰馬。

隨著文書而來的還有三百匹上好的戰馬,章敬看了看公子衡。

衡道:“我不想看見那個董翳。”

章敬只能拿著文書去見都尉董翳。

打完東胡一戰之后,北方很平靜。

章平策馬二人,遞來了一個籠子,籠子里是幾只兔子道:“公子,巡視途中順路抓了兔子。”

衡道:“好,今晚吃兔子。”

臨到夜里,賀蘭山的大營點起了火堆。

章平向公子衡說著北方的事,當年北伐大戰之后,漠北的許多匈奴人口都遷入了長城以南,那些人口就是生產力與財富。

其實漠北一戰,讓秦收回了大量的本錢,光是金銀與牲口都不計其數。

正因大戰之后的大規模遷徙人口,導致現在的漠北凋零,因大量的人口都去了關內。

衡道:“冒頓很厲害嗎?”

少年人誰沒個當將軍的夢想,公子衡也一樣。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秦人的悠閑生活目錄  |  下一章
秦人的悠閑生活 手機網頁版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1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