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我在俄國當文豪 248、炸魚薯條的誕生與來自德國的邀約
亞當夏娃男耕女織時
又有何人是紳士?
——約翰·保爾,1381年
在英國這么多天,米哈伊爾極少有閑下來的時候,幾乎每一天都有不同的事情要忙,而比較離奇的是,米哈伊爾竟然覺得自己完全頂得住,絲毫沒有疲倦的意思。
看了看自己的米哈伊爾:“?”
壞了,難不成是我之前跟別林斯基在一起待太久了,所以感染了工作狂病毒嗎
為了避免自己在這條路上徹底墮落下去,米哈伊爾選擇在今天給自己放一個假。
于是乎,昨天晚上十點睡的米哈伊爾一口氣睡到了今天快中午的時候才起來,等徹底清醒后,米哈伊爾便從自己租的這間還算不錯的房子里走了出來,然后便開始了自己今天的探店之旅。
盡管不能對大英的食物抱有太大的指望,但正所謂來都來了,米哈伊爾偶爾也想體會一下英國的風土人情。
而飲食在任何國家其實都是一件大事,米哈伊爾這些天逛下來和觀察下來,倒是也發現了不少有趣的現象。
首先便是食品造假問題,早在19世紀20年代,阿庫姆便和化學家戴維——這個戴維便是法拉第的老師,一同出版《摻假食品與食物中毒》一書,可見在這一時期,倫敦的食品摻假就已經到了一個很嚴重的地步。
以至于主婦們在采購的時候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還得努力分辨各種食品謠言的真假。
比如有謠言說牛奶里摻進了羊腦,才會變得更白更濃稠,咖啡里據說也加了烤熟后切碎的馬肝、鋸末,而據不列顛雜志《潘趣》和《園丁紀事》報道,19世紀50年代,從可可粉到胡椒,所有食物都摻了馬鈴薯粉。
既然有了這樣的現象,那么自然便有大公司來操控人們的恐懼為自己牟利,在這其中,宣傳自家巧克力“絕對純粹,當然最好”的吉百利公司便靠著這種手段在十九世紀末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巧克力制造商。
倘若再結合后世來看,只能說有些招數真是屢試不爽。
而想著這些事情的功夫,米哈伊爾不知不覺間已經來到了那種小攤比較多的街道,只是看了一眼,米哈伊爾便朝自己非常熟悉的一家攤位走去。
嚴格來說,這一時期的英國街頭小吃和小商販相當多,特別是在星期六晚上,許許多多的工人和居民紛紛涌向街頭,爭先恐后地叫賣鞋帶、背帶、帶子、橘子、餅干以及各種各樣的東西,畢竟對于他們而言,弄個小吃攤或者販賣一些別的東西便成了補貼家用的最好的方式。
不過街頭小吃雖多,但因為調料的問題,大部分小攤的食物對米哈伊爾來說都有些難以下咽,那么有沒有東西是能吃的呢?
有的兄弟,有的。
在看到那個熟悉的因為生活而過早衰老的中年男人后,米哈伊爾便笑著開口說道:“約翰先生,給我來一個烤馬鈴薯吧。”
只能說烤馬鈴薯這種東西就很難不好吃,能把馬鈴薯都烤的難吃的人那真是神人了
正因為馬鈴薯的這種特性,它的顧客才是真正的來自各個階層,而這算是米哈伊爾來英國這么多天最常吃的街頭小吃。
“您又來了?我馬上給您。”
眼見來人是那個熟悉的漂亮的年輕人,老約翰的眼睛頓時就是一亮,面對這種既大方又討人喜歡的顧客,老約翰當即就熱情地說道:“我這就把最大的拿給您。”
在說這句話的同時,老約翰也是不由得抱怨道:“不過那些更大的馬鈴薯都已經被那些愛爾蘭人給挑走了,他們尤其喜愛烤馬鈴薯,但他們也是我干這一行以來遇到的最差勁的顧客!”
雖然米哈伊爾覺得這是人之常情,但他并未多說什么,只是聽著絮絮叨叨的老約翰說了不少事情,等到老約翰將馬鈴薯遞了過來后,米哈伊爾才一邊吹著烤土豆一邊笑著問道:
“上次我給您提的建議您還記得嗎?考慮的怎么樣了?”
“當然記得。”
談到這件事,老約翰還是有些迷糊地說道:“炸魚我知道,它常常搭配面包一起出售。但為什么要把馬鈴薯切成條狀炸一炸,再配合炸魚一起賣?您管這樣的菜叫什么?炸魚薯條?”
“對。還要配上一點鹽和醋。”
米哈伊爾微笑著回道。
“真是奇怪的搭配,您怎么會想到這樣的做法?”
老約翰有些疑惑地撓了撓頭皮道:“您真的覺得這樣的搭配會受到歡迎嗎先生?現在賣烤馬鈴薯的人越來越多了,為了一些好位置很多人甚至都打起來了”
包的老約翰,這可是后來的英國國菜!
盡管炸魚和炸薯條都出現的較早,但直至19世紀六十年代,這一組合才正式出現在了倫敦。
等到了2012年,在一份“你認為什么東西最能代表英國?”的調查投票中,炸魚薯條打敗了披頭士樂隊、下午茶、莎士比亞、白金漢宮和英國女王,成為英國人心目中最高象征。
而在此時此刻,面對老約翰的疑問,米哈伊爾依舊是干脆地點了點頭道:“一定會的,等您哪天有空了可以試試看。”
在笑著跟這位勤勤懇懇且比較誠信的老約翰說完這些話后,沒過多久,米哈伊爾便啃著自己的烤馬鈴薯同老約翰告別了。
不過在米哈伊爾走后,老約翰卻是又忍不住喃喃自語了起來:“炸魚,薯條,炸魚薯條.這位先生給人的感覺是很可靠,但這”
就這樣,老約翰認真思考了好一陣,而因為米哈伊爾給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也非常清楚這是一位真正有知識的先生,再加上試一試的成本并不高。
于是在這個十分普通的一天,老約翰下定決心要試一試這所謂的炸魚薯條。
就這樣,多年以后,即便是在臨終之際,老約翰依舊在念叨著米哈伊爾的名字.
當然,這都是之后的事情了。
而在此時此刻,想到自己剛才說了什么的米哈伊爾也是一邊啃土豆一邊忍不住笑出了聲。
烤土豆的滋味真不錯啊!
但對于米哈伊爾來說,一個烤馬鈴薯顯然是不夠的,走著走著,想到了什么的米哈伊爾便又去了一家他比較熟悉的店。
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在工業時代將過往的傳統逐漸破壞掉之前,英國似乎還是有許多傳統美食的,甚至說,這一時期倫敦的市面上充斥著大量的食譜,比較知名的像伊麗莎·阿克頓在1845年出版的《私人家庭現代烹飪》。
在這本書中,她寫下了多種菜肴的制作方式,如一盆竹芋粉勾芡的果皮湯、海棠果果凍、阿克頓氏姜餅、檸檬腌漬的烤牛肝、藤條葉烤鴿子、濃奶油野生布拉斯李子蜜餞.
該說不說,有些東西聽起來依舊比較黑暗,不過確實也有一些菜是可以當做英國風味嘗一嘗的。
而當米哈伊爾駕輕就熟地來到一家這方面做的還不錯的餐館的時候,眼睛一亮的餐館老板說的話上來就讓米哈伊爾眼睛一黑:
“米哈伊爾先生!您來的正巧!您上次來提到的仰望星空派我們已經做出來了,您要不要現在就嘗嘗看。”
米哈伊爾:“???
我就突發奇想扯一下你怎么還真當件事辦了?
正當米哈伊爾這么想的時候,餐館老板就繼續熱情地說道:“您上次說的實在是有趣極了,我想著如此奇妙的造型做出來說不定真的會吸引到不少顧客,所以就試了試。您真的不要來一份嗎?這可是您的發明!”
“這您可就大大誤解了。”
臉也黑了的米哈伊爾耐著性子解釋道:“我上次應該跟你們講過了,這種做法起源于16世紀末康沃爾郡漁村Mousehole,當地傳說漁民TomBawcock在暴風雨中捕獲七種魚類解救饑荒村民,居民為紀念此事將整魚嵌入餡餅烘焙。
這是你們英國優秀的傳統佳肴,跟我沒有太大的關系。”
“我一個英國人從來沒有聽說過這樣的傳說,您又是從哪里聽到的?”
餐館老板驚奇地回道:“依我看,就算真有這么一回事,我如今能將這道菜做出來也一定有您的一半功勞。不過這個故事確實是好故事,我已經想好接下來怎么宣傳這道菜了。”
米哈伊爾:“???”
非得把這個帽子扣我頭上是吧?!
“您要來一份嗎?”
“.來一份吧,我嘗嘗。”
出于某種獵奇的心理,米哈伊爾最終還是點了一道,不過在入嘴的那一刻,米哈伊爾瞬間就后悔了。
只能說對于他而言,這魚真是白死了,這餡餅也是真糟蹋了
不過最終,主打一個不浪費的米哈伊爾還是黑著臉將這玩意給吃完了。
不得不說,這玩意終究還是沒有超出米哈伊爾的承受極限,真超出了,那米哈伊爾真得打包后隨機贈予一位幸運觀眾了。
米哈伊爾就這樣草草吃完了自己的午餐,雖然用餐體驗不是很好,但憑借著一個從艱苦生活里熬出來的胃,米哈伊爾還是收拾好心情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就像最開始說的那樣,米哈伊爾準備在今天給自己放個假。
但說是放假,其實米哈伊爾并沒有什么可以消遣一下的娛樂項目,諸如打牌一類的活動米哈伊爾在過了一把癮后便覺得有些厭倦,更何況他一旦開始打牌,總是有一堆男人盯著他看,似乎是想學一學打牌的技術,時間長了倒是也讓人感覺有些頭疼。
至于跟各種人士閑談扯淡暫時也算了,最近社交太多,米哈伊爾暫時已經進入疲軟期了。
于是最終,米哈伊爾還是坐到了書桌面前,一只手直著腦袋,一只手翻看桌上的拜倫和濟慈的詩集。
偶爾風從外面溜了進來,揚起米哈伊爾的發絲的同時,也讓米哈伊爾懶洋洋地打了一個哈欠。
但看著手上的詩集,米哈伊爾便突然想到了一些關于拜倫和雪萊的樂子。
簡而言之,英國文人也流行撕逼和相互抨擊,在19世紀初,拜倫居住在皮卡迪利大街的奢華公寓,他對出身低微的濟慈談不上喜歡,甚至在給出版商的一封書信中,稱濟慈寫的是“尿床詩”,有些作品則:
“描寫肉欲……好比一個意大利小提琴手每天同德魯瑞巷的妓女廝混時得到的那種快感……”
米哈伊爾只能說尿床詩這個形容簡直絕了。
對此,濟慈本人倒是也進行了回擊:“我們之間存在著巨大差異。拜倫描寫的是他看到的內容,而我描寫的是我想象中的內容——我的任務最為艱巨。”
而在濟慈去世之后,拜倫依然對他的詩歌進行抨擊,形容其為“夾雜著倫敦東區土話和郊野方言”,并有過這樣的言論:“別再發表濟慈詩作了,拜托了:把他活剝了吧;如果你們有人不干,我必須親自扒了他的皮。”
如果只是這樣也就罷了,偏偏濟慈曾經為拜倫寫下過“你唱得如此甜蜜而憂傷,你讓人的心靈同柔情共鳴”這樣動人的句子,而且他們兩人又同雪萊還有一番糾葛,所以他們究竟是惺惺相惜還是相愛相殺,恐怕只有他們本人才清楚了。
而當米哈伊爾讀到濟慈的《夜鶯頌》中“你呀,羽翼翩翩的樹精,在山毛櫸的綠葉與蔭影之中.”的時候,心情大好之下也是不由自主地哼起了一些曲調。
就在這些優美的詩歌、簡單的曲調、陽光和溫順的風將要組成米哈伊爾這無所事事的一天的時候,敲門聲卻是突然響起,等到米哈伊爾開門后,他便從郵差那里拿到了兩封信。
在道完謝關上門后,雖然米哈伊爾不是很想破壞自己現在的狀態,但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米哈伊爾還是打開了屠格涅夫寄過來的這封信。
屠格涅夫依舊是老樣子,先是談了談他在巴黎的近況以及他的意氣風發,接著又說了說巴黎上流社會和文壇的一些八卦,然后再提起的似乎是一件關于德國的事情?
米哈伊爾繼續看了下去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