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我的姑母是馬皇后  >>  目錄 >> 第122章 什么叫高情商(后仰)

第122章 什么叫高情商(后仰)

作者:見月明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見月明 | 我的姑母是馬皇后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我的姑母是馬皇后 第122章 什么叫高情商(后仰)

雖然省去了調查的環節,但朱元璋依然沒有著急動手。

先給劉伯溫寫了一封信,讓他繼續調查克扣口糧案,迷惑其他人。

接著又將朱樉叫到宮里,讓他動用錦衣衛,配合軍方行動。

然后他就召見了一個誰都想不到的人,方國珍。

朱標疑惑的道:“您找他做什么?”

朱樉也有些疑惑,方國珍投降已經兩年多,在應天老老實實的,這會兒找他做什么。

朱元璋笑道:“方國珍當年可是海上一霸,各大海商的底子,他最為了解。”

“將這份名單給他看看,說不定就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收獲。”

兄弟倆恍然大悟,但朱樉有些不屑的道:

“不過是一些商人大戶罷了,用得著這么麻煩嗎。”

朱元璋不悅的道:“獅子搏兔,亦需全力。”

“更何況大明才剛剛一統天下,人心未附。”

“一次針對如此多的豪強大戶,很可能會引起反彈。”

“若是因為疏漏了重要信息,導致民亂發生,就得不償失了。”

朱標深以為然,但朱樉依然覺得太高看那些人了。

刀把子在我們手里,還怕他們造反不成?

朱元璋看出了他的想法,心中也頗為無奈。

這個兒子之前真的被養歪了,雖然跟著馬鈺之后改變了許多,但有些毛病依然沒有根除。

不過他也沒有再勸,這種毛病口頭教育用處不大,吃兩次虧就改了。

很快方國珍就來到乾清宮,恭敬的向三人行禮。

按說,他完全沒必要對朱樉如此客氣的,但人老方主打一個能屈能伸。

他當軍閥的時候,就八面玲瓏。

一面和朱元璋交好,還幫忙購買戰馬。

朱元璋人在應天,卻能組建騎兵,多虧了老方。

但方國珍又投靠元朝,享受著元臣的待遇。

幫朱元璋買馬,用的就是元朝國公的身份。

后來朱元璋派兵討伐,他被擊敗后逃到了海上,實在沒轍了就寫信投降。

那信寫的也是一絕:

您猶如我的父親,我是您的孩子。咱們倆的矛盾,那就是親人之間產生了一點小摩擦。

俗話說,小杖受,大杖走。

您訓斥我,我恭敬的聽著。您派人來打我,我只能跑了。

我要是不跑不就被打死了嗎,那是陷您于不義啊。

朱元璋看過之后,果然深受觸動,寫信責備了他一番,然后允許他投降。

還給他封了官,不過是虛職,只享受俸祿。

但不管怎么說,他算是元末軍閥里,少有能得善終的了。

大明新禮法制度,在馬鈺的影響下,親王、公主位同一品。

大臣見到他們,只需要行上下級的禮儀即可。

如果是一品大員見了他們,只需要簡單的客氣一下就可以。

方國珍畢竟是投降的軍閥,給的級別還是挺高的,完全不必要向朱樉行大禮。

但他依然這么做了,而且做的非常自然非常誠懇。

任誰見了,都覺得這是個實誠人。

朱元璋臉上也是堆滿了笑容,等他行完禮主動開口道:

“國珍,最近過的如何?有什么需要就和咱說,別太委屈自己了。”

方國珍感激的道:“謝陛下關心,臣在應天吃的好睡的好。”

“這是當年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哪會委屈。”

朱元璋大笑道:“蘇秦曾言,使我有洛陽二頃田,安能佩六國相印。”

“今有國珍你說,若當初能有安生日子,哪會起兵造反。”

說到這里,他也長嘆一聲道:“國珍你這話說到咱心坎上了。”

“當年若是能有口飯吃,誰會去干這掉腦袋的買賣。”

方國珍也跟著附和,回顧當年的不易。

總之一句話,活不下去了才造反,元朝無德當滅。

不過最后他恭維道:“臣造反是求生而已,陛下起兵乃天命使然,不可同日而語。”

朱元璋搖頭笑道:“你啊,就是能說會道。”

一旁的朱標則心下佩服,難怪父親能接納方國珍,這情商確實很高。

朱樉則直撇嘴,太沒骨氣了,還是老馬那樣的讓人佩服。

兩人又閑聊了幾句,朱元璋才步入正題。

將那份名單遞給他,說道:“這些人里面,可有你熟悉的?”

方國珍打眼一掃,發現確實有不少都是自己熟悉的豪強,心中就是一咯噔。

這些人造反了?還是皇帝懷疑我和這些人有瓜葛

朱元璋似是看出了他的想法,主動將鳳陽皇城案大致講了一下:

“……這些人多來自于東南,咱想問問你,可知他們的底細。”

方國珍這才放下心來,同時也為這些人的行為感到震驚。

這種事情都敢做,真的是太不要命了。

想了想,他回道:“這些人大多都是當地豪強,實力雄厚。”

“元末雖然沒有割據一方,但不少人家都建了塢堡,養了許多私兵。”

“所以他們向來不把朝廷放在眼里,我聽聞有些人家甚至私下使用閹人。”

“只是沒想到他們竟然如此無法無天,竟然敢偷買皇城建材。”

朱元璋眉頭微皺,看來事情比他想的要嚴重的多。

朱標和朱樉都震驚不已,建塢堡養私兵,還用閹人。

這是真把自己當土皇帝了,難怪敢買皇城材料。

朱標不禁說道:“難怪表弟一直說,天下的禮法制度已經徹底崩壞。”

“南方的宗族士紳勢力,比我們想的還要強大。”

朱樉也點頭表示認同,此時他終于明白,父親為何要動用軍隊了。

又為何會找方國珍來打聽情況。

若是不把這些搞清楚,就貿然去抓人,恐怕真的會東南生亂。

想到這里,他后背不禁生出了冷汗。

難怪老馬一直說我太自傲了,看來確實有那么點啊。

方國珍心中則是感嘆,馬鈺的地位果然不一般啊。

太子當眾喊他表弟,這是真沒拿他當外人。

實在讓人羨慕。

可惜了,我身份太敏感,要不然說啥都得和他認識一下。

之后方國珍就將名單上,自己知道的人講了一遍。

朱元璋一一進行了標注,尤其是那幾家在海上有勢力的,更是重點標注。

方國珍講完之后,就很識趣的主動告退離開。

朱元璋也沒有挽留,而是再次叮囑若有需要就說,不要太過委屈自己云云。

等他走遠,朱元璋看向朱樉道:“如何?”

朱樉羞愧的道:“是我太自大了,沒想到東南豪強的勢力,竟然大到這種程度。”

不過隨即他又說道:“錦衣衛的人手還是太少了。”

“我將全部人力都用在調查財稅上,以至于忽略了這些關鍵信息。”

“您看是不是再擴充一下規模?”

朱元璋頷首道:“是該擴充一下了,就再增加一個衛所的規模吧。”

“不過此事你不用管了,剛才方國珍的話你也聽到了,馬上派人去查,盡快給出準確情報。”

朱樉怏怏的道:“是。”

回到馬府之后,朱樉先找到了馬鈺,將這件事情講了一下:

“沒有想到,那些豪強的勢力竟然如此強大。”

馬鈺也有些意外,塢堡都出來了?這玩意兒不是幾百年前的東西嗎?

不過想想也正常,元末亂世持續了幾十年,當地宗族豪強為了自保,修建一些防御建筑是很正常的。

想到這里,他就說道:“其實南方人喜歡抱團,是有歷史原因的。”

朱樉好奇的道:“哦?什么歷史原因?”

馬鈺說道:“塢堡最初誕生在什么時候,已經無法追溯。”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最初誕生在北方邊境。”

“是當地百姓,用來自發抵御草原游牧族群侵襲的。”

“漢朝時期,塢堡在北方邊境普遍存在。”

“再說說南方,先秦時期南方也就吳越兩國源自中原。”

“秦朝建立后,先后派遣幾十萬大軍征討,建立了桂林、南海、象郡三個郡。”

“后來趙佗建立了南越國。”

“但那會兒當地漢人最多的時候,也就五六十萬左右,大多數時間都只是維持在二十余萬。”

“東漢漢安帝時期,因為寒冷期天下迎來了氣候最極端的十年。”

“為了應對極端氣候,和熹皇后將幾十萬受災的百姓,遷徙到荊州定居。”

“這也是荊州得以發展,并在漢末三國時期,扮演重要角色的原因。”

“漢人真正意義上,第一次大規模南遷,是東晉時期。”

“但當時南方并未得到開發,蠻夷數量眾多。”

“他們對于喬遷而來的漢人,不是很友好,雙方爭斗頻繁。”

“當時朝廷是指望不上的,百姓只能自己抱團應對。”

“于是在北方抵御游牧族群的塢堡,就被南遷的百姓挪到了這里。”

“漢人百姓靠著塢堡,一邊種地,一邊和蠻夷相爭。”

“在爭斗的過程中,雙方也在交流,文化上的、經濟上的、血緣上的。”

“很多蠻夷在這個過程中,被漢化。”

“如此數百年之后,江浙、荊楚之地才得到大規模開發。”

“南宋時期,漢人第二次大規模南遷,湖廣等地也得到開發。”

“這才有了南方的富庶。”

“可以說,塢堡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都扮演著重要角色。”

朱樉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可既然塢堡如此重要,我們要是將其打掉,豈不是在變相幫助當地蠻夷嗎?”

馬鈺搖頭道:“從南宋時期開始,南方漢人的力量,就已經徹底壓倒了當地蠻夷。”

“塢堡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就沒必要繼續存在了。”

“事實上,南宋時期塢堡就基本消失了,當地百姓更多是以宗族抱團。”

“只是因為元朝朝廷的不作為,加上元末亂世,塢堡又重新出現了。”

“而且你不要以為塢堡就全是好處,它的問題也非常大。”

“塢堡不只是可以用來抵御蠻夷,也同樣可以用來對抗朝廷。”

“塢堡多是以血緣抱團建立而成,不要以為有血緣關系,大家就相親相愛。”

“他們內部有著森嚴的等級,族長、族老都是人上人,最底層的百姓過的牛馬都不如。”

“而且是生生世世被奴役,沒有任何翻身的可能。”

“除此之外,他們還會經常劫掠其他地方的人,關在塢堡里當奴隸。”

“可以這么說,每一座塢堡底下,都埋著數不盡的尸骨。”

“亂世的時候,塢堡確實有積極意義,但太平時節它就是藏污納垢之地。”

“現在大明一統天下,要重新建立禮法制度,連宗族勢力都要打擊,更遑論是塢堡了。”

“所以你不用有任何心理負擔,以雷霆手段將其摧毀,就是對萬民最大的幫助。”

朱樉頷首道:“你這么說我就放心了。”

之后他就將毛驤等人找來,如此這般的安排了一番。

最后他又‘不經意’的道:“錦衣衛即將擴充一個衛所的規模,到時候大家就不用這么累了。”

不出意料,聽到這話毛驤等人眼睛都快冒出光來了。

都不是傻子,自然知道擴編之后會多出很多坑。

他們這些老人,是最有機會競爭的,自己未嘗不能混個千戶當當。

想升官發財,那自然是看功績。

不行,必須要將這個活兒干的漂漂亮亮的。

當即,他們就行動起來,去調查名單上人家的詳細情況。

另一邊,馬鈺也是長嘆一聲。

南方宗族勢力強大是有歷史原因的,他們很多可以追溯到東晉時期。

在歷史上,確實一度扮演著重要角色。

南方能被開發,他們是有大功的。

但正如他經常掛在嘴邊的話一樣,歷史是在變化的,沒有什么制度是一成不變的。

宗族勢力就是如此。

是時候讓他們消失了。

宗族勢力不消失,家庭模式就無法真正的建立,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就無法發揮出來。

人權也就是一句空話。

既影響禮法制度的進步,也制約工業化發展。

這不是他胡謅,而是已經被歷史證實了。

前世明朝無聲無息瓦解了塢堡,但并沒有打擊宗族勢力,等到明朝中后期就徹底失控。

那些宗族士紳、豪強大戶,公開使用閹人當奴仆。

連皇權都不放在眼里了,更別提其它的了。

所以,對于朱元璋搞擴大化,借此機會鏟除部分豪強大戶,他沒有任何意見。

現在流的血,都是為了讓更多底層百姓的日子,能過的稍好一點。

宮里,朱元璋盯著手里的記錄,心里在默默的盤算著什么。

過了很久,朱標終于忍不住問道:

“爹,您在想什么?”

朱元璋指著那些海商的名字,說道:“方國珍說海商多和倭寇、張士誠余孽有勾連。”

“咱在想,是不是可以利用一下。”

朱標略微一想就明白了,道:“您是想引蛇出洞?借此打擊倭寇和張士誠余孽?”

朱元璋頷首道:“對,你以為如何?”

朱標思索片刻,才說道:“可以一試,靖海將軍吳楨在泉州練兵也有一年了,正好檢驗一下成果。”

朱元璋笑道:“不錯,與我所想一般,不過具體如何實施還有待商榷。”

“等老二那邊有進一步消息傳來,再做決定吧。”

朱標也點點頭:“最好讓二弟試試看能不能收買幾個眼線,拿到更多的情報。”

朱元璋說道:“你給他傳個消息吧,告訴他一定要小心,不能打草驚蛇。”

朱標應了一聲,表示明白。

接著朱元璋又說道:“不過不論我們做什么,都是時候封賞功臣了。”

現在除了遼東、西域、川蜀、云南,天下基本已經落入大明之手,功臣們都望眼欲穿等著封賞。

再拖下去,他們就該有意見了。

更何況,朝廷要大變革,依仗就是出身底層的軍功集團。

只有將他們徹底綁在皇家這條船上,他們才會和朝廷一起打擊地方豪強。

乃至支持朝廷打壓儒家。

而綁定軍功集團最好的辦法,無疑就是爵位。

朱標再次點頭,說道:“此時大封功臣,也能轉移大家的注意力,為接下來的行動打掩護。”

“可謂是一舉多得。”

封賞功臣之事,年初就開始籌備了。

只是大明得天下前后用了十余年,這期間的軍功是很難計算的。

割據應天時期還好說,那會兒朱元璋已經有了爭天下的準備,軍功資料記錄比較齊全。

直接翻軍功薄就能確定的七七八八。

麻煩的是早期,那會兒大家就是為了活命,誰也沒想過爭天下什么的。

所以也就沒有專門記錄過軍功,或者是記錄不全面。

本就不多的資料,又在幾次轉移的過程中丟失了一部分。

所以這部分軍功計算很困難,只能一個個去核對。

經過半年多的統計,也就在前幾天,才算是有了一個比較準確的結果。

就這,也不敢確保就沒有遺漏。

但也沒辦法,真有遺漏也只能等后面確定了再補上。

于是就在十月十五這天,朱元璋終于頒布了冊封功臣的旨意。

朝廷還舉辦了隆重的冊封大典。

皇帝、皇后、太子,以及諸親王,全部參加。

受封功臣集體參拜了皇帝、皇后和太子。

然后禮部將制作好的冊封詔書、印信、服飾等,頒發給功臣。

又經過一系列的禮儀,慶典才算結束。

事實上,真正能來參加冊封典禮的功臣,連一半都不到。

大部分將領,都在外面執行任務。

比如徐達、常遇春、李文忠、吳楨等人,都只能遙領。

不過畢竟是大喜事,朱元璋還是派出了使節,去各軍宣布封賞詔書。

這也是刺激軍心的一種手段。

正如他們所料,冊封功臣之事,瞬間就壓過了所有話題,成為當下最熱門的話題。

大街小巷,有關系沒關系的人,都在熱烈的討論此事。

不少人都生出了,參軍賺取軍功改變命運的想法。

馬八爺、阿魯溫兩人穿著粗布麻衣,和一群老頭討論著封賞的事情。

言語里對受封功臣充滿了羨慕和向往。

嗯,他們兩個是假冒身份出來玩的,大家并不知道他們的真實身份。

只以為是住在城里的普通人家。

阿魯溫一開始還有些放不開手腳,但慢慢也就習慣了,每日出門比馬八爺還積極。

酒也基本戒了,身體肉眼可見的變好。

這也讓王敏對馬鈺更加感激。

此時,兩個老頭和普通百姓一樣,言語里滿是對功臣的羨慕。

表示有機會,一定要將孩子送到軍隊立功。

“咱們世代都是泥腿子,除了一條爛命什么都沒有。”

“豁出去搏個封妻蔭子,幾代人的富貴都不愁了。”

“危險?干啥沒有危險,如果不危險能輪得到我們?”

“也就是亂世剛結束,再過個幾十年,怕是咱們老百姓連賣命的機會都沒有嘍。”

民間尚且如此,軍隊就更別提了。

得到封賞的個個都熱淚盈眶,朝著皇宮方向叩頭謝恩。

沒有得到封賞的,眼珠子都紅了。

恨不得馬上就出現一個強敵,大家殺過去搏一個軍功。

獲得封賞的人里面,有兩個人表現比較特殊。

一個是劉伯溫,他是自家知自家事,對于最后能封侯確實非常意外。

要說不感動那是假的。

或許自己對皇帝真的有誤解?

不過不管怎么說,自己先晉升丞相,后冊封侯爵,理應以死報國。

但內心里也有些無奈,以后有些麻煩,是真的沒法躲了。

只希望皇帝不要沉迷權術,能堂堂正正治國。

另一個就是李善長,國公的爵位下來后,他心中最后一塊石頭也落地了。

雖然和皇帝有點誤會,但自己依然是大明開國第一功臣。

自己在皇帝心中的位置,是誰都取代不了的。

不過想起鳳陽皇城那邊的事情,他也是恨的牙癢癢。

本以為就是克扣點錢糧,沒想到他們竟然背著自己盜賣皇城材料。

如果不是老夫和皇帝感情深厚,這次真的要被你們這群蠢貨給連累了。

還想讓老夫救你們,我呸,老夫恨不得將你們碎尸萬段。

不過這事兒很敏感,皇帝已經非常生氣。

得把國子六學的事情弄好,緩和與皇帝的關系。

對于冊封,也有人不滿意。

那就是部分高門大戶出來的讀書人。

瞅瞅大明的勛貴都是些什么人,一看一個泥腿子。

放在其他時候,這些人見了我們,都得跪著說話。

現在靠著軍功,竟然爬到了我們頭上。

哼,不過是沐猴而冠,等著看你們出丑。

等天下一統文進武退,這天下還是得靠我們來治理。

到時看你們還風光不風光。

就在世人的注意力被封賞吸引的時候,錦衣衛悄悄的對名單上的人完成了篩查。

拿到詳細的情報后,朱元璋終于給駐扎在南方各地的駐軍,下達了旨意。

同時也給各布政使傳了一道手諭,讓他們配合軍隊行動,同時想辦法安撫百姓。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我的姑母是馬皇后目錄  |  下一章
我的姑母是馬皇后 手機網頁版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14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