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世子穩重點 第二百零二章 初識名將
章楶的資歷不淺,這位在大宋可是名人,而且朝野間的威望名氣都非常高。
意料之中的是,章楶是文人。
他是英宗年間的進士,當過知縣,判官,轉運使,可以說,大宋官場的職位從小到大,他一馬平川地踏過來了,仕途頗為平順。
元祐年間,章楶奉詔出任環慶路經略安撫使,于是這位進士出身的文人一躍成為戍邊的主帥,多年與西夏明爭暗斗,為抗擊西夏的襲邊侵略,立過不少功勞。
章楶在朝野間的聲望,便是他這些年英勇抗擊西夏積攢下來的。
這樣一位人物,今日卻冒著鵝毛大雪,站在城門外安安靜靜地等候趙孝騫的到來。
折可適對章楶向來是頗為敬佩的,作為麾下將領,他深知章楶這位戍邊主帥的人品和能力,說章楶是他的偶像也不為過。
見章楶毫無怨言地等候趙孝騫,折可適這時也收斂了脾氣,老老實實地站在章楶身后。
又等了半個時辰,西北軍中的斥候騎馬艱難地踏過雪地,趕到城門外稟報,經略副使趙孝騫所部三萬兵馬即將到達渭州城。
章楶于是整了整衣冠,身后的文官武將們也紛紛整裝,拿出最好的精神面貌。
許久后,遠處終于看到一面碩大的黑底金邊旗幟,在漫天大雪中迎風招搖。
緊接著,旗幟的后面,密密麻麻的軍隊出現,軍隊前方,十余名斥候策馬來回,在大軍側翼不停游走。
距離城門三里外,大軍動作劃一,突然停下。
數十禁軍護侍著一人一騎,朝城門飛馳而來。
到了章楶前方百余步,當先一騎下馬,將韁繩扔給護衛,然后獨自步行上前。
章楶眼中露出欣悅之色。
前方百余步下馬步行,這是禮節,也是尊重,這位傳說中的楚王世子,倒也是個識禮數的后生。
趙孝騫走到章楶面前,打量了一眼后,主動躬身行禮:“晚輩趙孝騫,拜見章帥。”
章楶未等他的腰彎下去,急忙雙手托住了他的胳膊。
“哈哈,好一位少年英雄,老夫聞名久矣,今日當面,果真風流不凡,確是人中龍鳳。”章楶爽朗大笑。
“章帥謬贊了,小子不學無術,常常招惹是非,官家這次下詔命我率兵,小子不過是個湊數的,若有說錯做錯的地方,望章帥莫與小子一般見識。”
話都說得很客氣,句句謙遜有禮,二人初識,彼此都給對方留下了不錯的印象。
見趙孝騫說話八面玲瓏,章楶久懸著的心也終于放下了。
自從接到朝廷的令諭,章楶一直有些忐忑,尤其是聽說率兵的人是一個才十八歲的親王世子,心情愈加煩悶。
他最害怕官家派來一位混賬衙內,不僅幫不上忙,反而處處添亂,胡亂干預指揮戰事,而致功敗垂成。
人家拍拍屁股回到汴京,大不了挨幾句罵,他章楶卻是必然要背鍋的,而且會被記入史書,生生世世被釘死在恥辱柱上。
此刻見到趙孝騫,為人品性如何且不說,至少外表溫文爾雅,而且禮數周到,言語謙遜,重要的是精神狀態很穩定,顯然是個能講道理的。
這就足夠了。
章楶有點想哭,有一種意外的驚喜。
感謝大自然的饋贈!
經常戍邊的朋友們都知道,朝廷派一位不添亂的副帥兼監軍,對主帥來說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章楶對趙孝騫唯一的期望就是不添亂,哪怕他天天躲在大后方吃喝玩樂,哪怕戰勝后跑出來厚顏無恥地分享功勞,章楶都樂意。
戍邊的主帥對待京師派來的人,就是這么卑微。
在這個文貴武賤的時代,手握兵權的人其實更像是握了一塊燙手的山芋,不卑微不行。
與章楶寒暄后,趙孝騫的目光自然地落到他身后的折可適身上。
章楶于是主動介紹,然后趙孝騫兩眼放光,急忙長揖:“原來是折家軍之勇將,有禮了。”
折可適見趙孝騫如此謙遜,等候半天的煩悶氣頓時一掃而空,也急忙緊張地抱拳回禮:“末將折可適,官任環慶路兵馬都監,拜見趙副帥。”
對折可適,趙孝騫確實頗為欣賞。
這可是一位猛將兄,史書上留名的。準確的說,他全家都有名,尤其是折家軍,在西北簡直是威名赫赫,朝廷對折家分外恩重,也特別倚重。
說起折家的人物,千年后的后人所知不多,但有一個卻是最出名的,那就是著名的楊家將里的佘老太君。
佘老太君跟折家啥關系?
關系大了,親生的。
佘老太君本就是折家女,嚴格的說,她本應被稱為“折(she)老太君”,只是民間演義傳說的版本不一,各地口音不一,傳來傳去,漸漸便成了“佘老太君”。
眼前這位折可適,按輩分來算,應該是佘老太君的曾孫輩了。
對于戍邊的將領,趙孝騫向來是敬重的,所以一見面禮數方面絕對周到且謙遜。
然后趙孝騫介紹自己帶來的種建中和宗澤,以及三萬龍衛營將士。
拱衛京師的上四軍之一龍衛營遠赴邊疆馳援,章楶分外高興,看著三里外軍容齊整的龍衛營將士,章楶樂得眼睛瞇成了一條縫。
如今正是戰事吃緊之時,西夏軍侵占大宋境內二十余座堡寨后,宋軍節節抗擊,但也節節后撤,委實有些頂不住西夏軍的攻勢了。
仔細端詳許久,章楶試探著道:“老夫聽聞郡侯天資聰穎,造出了一種非常厲害的火器,已裝備龍衛營,官家在旨意里說,此物可抵十萬之師……”
“不知郡侯可否讓老夫等一觀究竟?”
趙孝騫欣然從命,為帥者當知己知彼,給章楶展示燧發槍的威力確實是有必要的。
于是令種建中從龍衛營里挑出一百名火槍手,在城門外列陣,仍是三段式射擊,一陣槍響后,數百步外的草靶應聲倒下。
章楶和文武官員們大吃一驚,不敢置信地面面相覷。
官家在圣旨里只說這種火器如何厲害,但在沒喲親眼見到以前,包括章楶在內,都以為官家言過其實,吹噓火器厲害不過是鼓舞軍心的一種手段。
沒想到親眼見識后,章楶等人發現官家真的一點都沒吹噓,他是厚道人,說的都是大實話。
“竟……如此厲害?”章楶捋須的手微微發顫,臉色變幻不定。
“若兩軍對壘,縱然只有五千火槍,也足夠殲敵于百步之外了,我軍有此神器,何懼西夏賊子攻城掠地?”
趙孝騫嘆道:“可惜戰事來得太倉促,五千火器仍顯不足,若有一萬支火槍,咱們反攻西夏本土亦非癡人說夢。”
章楶的神情變得嚴肅起來,親眼見識了燧發槍的威力后,章楶認為有些戰略戰術應該要改變一下了。
神器在手,六親不認。
本來只考慮被動防御的,但既然多了五千支燧發槍,那么整個戰場的形勢完全不一樣了,宋軍的抗擊可以更積極一點。
轉守為攻,將西夏軍占領的堡寨再奪回來,應該不是什么難辦的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