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亮劍:從晉西北打到上甘嶺 第469章 整體戰
張鐘麟的尸體運抵金陵后,常瑞元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
張鐘麟的棺槨被安葬于玄武湖櫻州之上,常瑞元還贊玄武湖邊立碑紀念。
出席完張鐘麟的葬禮后,常瑞元回來就把國防部高官叫過來罵。
“在山東,你們葬送了74師!”
“在陜北,連的影子都找不到!”
“蠢材!一群蠢材!你們要倒霉的!你們要倒霉的!”
罵了半天,常瑞元出完了氣,這才召集了軍事會議,準備追究迭翠山戰役失敗的責任。
雖說張鐘麟死前把74師兵敗的事情,全部怪到了李耀宗頭上。
但是一上來,常瑞元的目標卻直指黃煥然和李耀宗兩人。
“25師和83師救援不利,致使74師全軍覆沒,必須要有人為此負責!”
黃煥然也不是傻子,一聽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他們倆人,誰是親娘誰是后娘一目了然。
要是自己再不說話,怕是面臨的就不是革職,而是槍斃了。
“委座!我有話說!”黃煥然噌的一下站起來。
常瑞元被反應激烈的黃煥然嚇了一跳。
“你說吧。”他畢竟是最高統帥,還是要給下面人說話的機會的。
“委座,我認為此戰的責任不在于我,更不在于湯司令和顧總司令。”
“這一切的源頭,都是張鐘麟違抗顧總司令的命令,擅自行動的錯誤!”
“而且別的不提,摞鎮、萬泉山、天馬山戰局不利也全都與他有關!”
見已經有人帶頭沖鋒,湯克勤立刻補充道:“委座,確有此事。”
“摞鎮附近出現g軍的時候,我就給張師長發了命令,讓他加強摞鎮防御,但是他置之不理,我沒有辦法,才調了83師19旅前去。”
“而萬泉山14號晚上遭到攻擊的時候,我也命令74師派出援兵,可直到萬泉山失陷,83師也沒見74師的一兵一卒。”
“摞鎮和萬泉山的失陷,就導致了74師東、南兩路通道封閉。”
“后來我又命令他往天馬山方向突圍,25師將派一部接應,可張師長依舊沒有突圍。”
“最終這才導致74師被全殲,25師、83師也遭到重創。”
反正現在張鐘麟也不會說話了,眾人紛紛把鍋往張鐘麟身上甩。
別的先不說,25師和83師為了救援74師,自身傷亡過半,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聽到湯克勤和黃百韜的解釋,參會眾人都認為25師已經盡了自己的努力。
常瑞元知道張鐘麟為什么死守迭翠山,但是他現在能說嗎?肯定不能啊。
而且與會的眾人也都好像沒有想到這一點。
黃百韜的置之死地而后生,也讓他化險為夷,沒有被送上軍事法庭,不過常瑞元最后還是給了他一個撤職留任的處分。
至于李耀宗,則是直接被撤去職務,送軍事法庭審判。
不過在李耀宗的疏通下,他并沒有遭到判決,而且一年后更是成功復出。
可以說,整場戰斗,真正遭到處罰的,就只有74師。
會后,常瑞元又會見了美國大使司徒雷。
74師雖然被滅,但是沂蒙山一帶,卻也被果軍占領,在戰線上,果軍還是贏了。
而司徒雷也告訴了常瑞元一個好消息,價值三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已經裝船起運。
聽到此消息,原本心情還有些沉重的常瑞元立刻陰云轉晴。
有了這批軍援,他能再組建好幾個74師。
“總統先生,關于張將軍的事,我很抱歉。”
“不過我有一個小小的建議,不知您是否愿意聽?”
“司徒先生但說無妨。”
“我建議貴軍可以在進攻g軍解放區的時候,發動‘整體戰’。”
“哦?不知這個‘整體戰’何意?”常瑞元有些好奇。
他從來沒有聽說過這種戰法。
“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總統先生集中兵力在解放區作戰的時候,即使抓不住g軍,也要用殘酷的破壞手段,摧毀解放區經濟。”
“只要解放區經濟基礎被摧毀,g軍動員能力再強,也是無根之木。”
“如果解放區不能給g軍提供足夠的物資與糧草,g軍自然會崩潰。”
司徒雷提的建議不可謂不毒,而且這個戰法是經過實戰檢驗的。
當初美國南北內戰期間,北方軍隊就是靠這一招,在南方區域大肆燒殺搶掠,用及其殘酷的手段摧毀了南方的經濟基礎,最終獲得了戰爭的勝利。
而執行這個策略最堅定的,就是美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謝爾曼。
m4坦克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呵呵.司徒先生,你可能不知,摧毀g軍的經濟基礎,還鄉團已經在做了。”常瑞元笑道。
還鄉團有果軍提供的武器,他們會勾結解放區反g的地主豪紳,在解放區的村莊進行燒殺搶掠。
還鄉團的所作所為,有時比鬼子還過分。
“總統先生,這些我都知道。”司徒雷搖了搖頭。
“我看過貴部的報告,還鄉團雖然是跟果軍大部隊一起行動,但是更多的是在占領的解放區進行破壞。”
“而且恕我直言,他們的破壞太輕了。”
“牲畜沒有屠殺,耕地沒有破壞,一個村子殺掉十幾人,那又有什么用呢?”
聽到司徒雷的話,常瑞元陷入了沉思。
司徒雷很了解常瑞元,沒有繼續多說什么。
等司徒雷走后,常瑞元又仔細考慮后,最終給前線軍官發去了密令。
山東地區的果軍開始大肆燒殺搶掠。
他們對于普通百姓的殘酷程度,甚至超過了當初的鬼子。
僅僅魯中十四個縣,被搶劫的耕牲就超過八萬頭,耕地毀壞一百二十萬畝,超過百萬農民淪為災民。
這比鬼子還要狠,畢竟鬼子占了地盤還需要老百姓給他們種糧食,可是果軍卻完全沒有這種想法。
而且果軍在執行‘經濟消耗戰’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都會伴隨對老百姓的屠殺。
74師這一覆滅,引起了整個果軍內部的震撼。
畢竟74師一直被認為是果軍最能打的部隊,是關內戰場最精銳的三萬人。
結果在四十萬人的齊頭并進之中,就因為突出一天,就被扣出來吃掉了。
而且他們居然在g軍面前還沒有堅持到三天。
如果不算前期的切割包圍,最后總決戰甚至還不到一天。
這就意味著,果軍任何一個軍級單位,單獨行動的時候都得掂量掂量。
你比74師精銳嗎?比他裝備好嗎?你這個戰區有制空權嗎?
沒有?那你憑什么單獨行動?
這讓原本就作戰謹慎的果軍更不敢托大了。
以往將g軍當成游擊隊的思想在果軍高層中已經絕跡,果軍打仗也開始畏畏縮縮。
而且果軍再也不敢以一個軍或整編師為單位在中原戰場單獨行動,他們至少湊一個兵團才能出門。
這給g軍留下了更多的活動空間。
而在孟良崮地區全殲國民黨軍精銳整編第74師,也徹底打亂了國民黨軍的重點進攻計劃。
別看被殲的只有三萬人,但是這三萬人用好了比普通部隊的幾十萬人都強。
打仗是一件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新兵和老兵完全不能比。
一支經過戰爭錘煉而且裝備精良的部隊,絕不是一般的部隊能比的。
這種部隊在大型會戰中往往能起到決定性作用。
一條幾十萬人的防線,只要一個點被突破,就有可能直接崩潰,甚至全軍覆沒。
而制造這種突破口的,就是就是擔任攻擊箭頭的精銳部隊。
這種事,果軍最有發言權。
俗話說得好,好鋼用在刀刃上。
一把幾十萬大軍組成的刀,精銳部隊就是刀刃。
而沒有了刀刃,這把刀就和棍子沒什么區別。
到了六月下旬,果軍經過四十多天整頓,再次集結11個整編師了。
開始采取密集平推、步步為營的戰法,向沂蒙山區發動第三次進攻。
與此同時,為徹底扭轉敵我雙方的戰略態勢,同時避免解放區繼續遭到破壞。
中央最終決定兵分三路,向敵軍較為薄弱的中原地區發起進攻。
華野野司見果軍的正面兵力密集,而兩翼及后方較為空虛,決定分兵兩路。
一路為內線正面作戰,牽制敵軍主力;一路出外線,策應中野大軍挺進中原。
各位營長,我準備加速。
以幾個戰爭迅速跳到淮海,打完后再迅速跳到抗美援朝。
不知大家何意?
另外,我這邊已經有了下一本的草創,想問一下大家的意見:
從918開始的東北抗聯(可能是土匪、是原住民)
大家覺得怎么樣?還是說大家更愿意看八路?
大家有什么角色想要插入?
另:下一本如果沒有意外,應該只寫抗戰階段,我已經有了充足的經驗,所以不用擔心河蟹的鐵拳
(本章完)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