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影視世界從藥神開始 第一四七九章 好處
林縣縣城。
臨近集市的所在,這里有一幢二層小樓,小樓后邊是將近兩百平的院子,再后則是一處三間屋的平房。這里原本是個賣成衣的鋪子,基本沒人買么,眼下又有了更出挑的白山大隊家具副業,于是縣里就撥給了白山大隊。
“這就是咱們的了?”老老劉還有幾分不真實的感覺。
“跑不了了。”張書記哈哈笑,“老劉啊,你們大隊好運道哇,咱們哪里敢想,不僅把副業做到縣里,還在縣里有個鋪子嘛。這下其他幾個公社,怕是要眼紅的咬牙切齒咧。王言啊,你們打算怎么安排啊?”
正在一邊叼著煙的王言說道:“怎么安排都好,主要還是大隊的人員安排問題。賣貨、收錢的人肯定是要有的,我認為讓女同志來會好一些。
另外咱們離縣城四十多里地,太遠了。既然現在在城里有了地方,地方還不小,完全可以派一部分人過來,在這邊進行生產。
我看后邊這平房挺大,女同志一屋,男同志一屋,中間做廚房。至于人數么,女同志四五個,干活的男同志有個五六個,完全沒問題么。
誰來誰不來,這就不是我能說的了,老劉叔回去開大會安排吧。”
老老劉臉上的笑容一下沒了,轉而成了愁苦。
這可真不是好解決的問題。
農村人最想干的事情是什么?進城!成為非農戶口。這個事情,一直持續到了新千年,大約在一零年前后才有了轉變。
雖然現在白店大隊在城里的木匠鋪子,來了也不算是城里人,但人總是先到了城里來。一共就那么十來個人的名額,村里適齡的年輕男女幾十口子,選誰不選誰,這是個相當大的問題。
為了這些進城工作的名額,白店大隊的鄉親們估計都能打出狗腦子來。
這個關系比較大,老老劉要是不能妥善的解決問題,那可真是禍事了。
王言也沒有什么辦法,他之后肯定還會在發展,但當前,要的是立刻就能一起進城來,這顯然是做不到的。
他天大的能耐,也得一點點的開展工作,一步一個腳印的發展才行……
王言卻是不管老老劉的愁苦,溜溜噠噠的轉悠了一圈,對張書記說道:“張叔,白店大隊還得再借一筆錢買一些木材。早晚都是做家具,我們大隊那邊的木頭再運過來,實在犯不上。”
“有數。”張書記笑著點頭,“你就是不說,這件事俄也要辦的,這兩天就把木頭運過來。不過我估計不用社里掏錢,現在你們面子大嘛,縣里都指著你寫文章呢,欠木材廠一些錢,沒什么事情。”
“那張叔受累聯系一下。”
“罵人呢嘛,受球累咧。”張書記好像不高興的瞪了一眼,隨即又笑道,“要是咱們能把鋪子開到市里去就好咧。”
王言笑道:“快咧,等我再寫個一年半載的,估計就差不多咧。我這才寫了一篇,就是省里找市里,市里找縣里咧,多寫幾篇那還了得?人家日報回信還讓我專心學習,艱苦奮斗呢,歡迎我繼續投稿。”
張書記哈哈笑起來,美滴hin……
眾人去到了縣政府,見到了大大小小的干部,專門開了個會,溝通了一下和川公社的發展問題,以及白店大隊的問題。
會上,王言發言,提出三個難點,一是缺水的問題,二是道路交通的問題,三是白店大隊土壤的問題。
他表示,現在哪里都困難,白店大隊的人民有不畏險阻艱苦奮斗的勇氣與決心,井可以自己打,路可以自己修,但是有關土壤、種植,就要縣里想辦法了。
他提出,應該找一些地理、農林種植的專家來,看看白店大隊種不了糧食的土地,是否能種植其他的林木、果樹之類,如果能種果樹最好,既防風固沙,又能增加收入。
同時白店大隊打井的問題,也要派地理專家來指導,在哪里打能打出水來……
王言的說法得到了認可,還表示可以先借錢給白店大隊打井,之后靠著賣家具慢慢還。同時他們也會找專家過來看看,能不能種一些果樹之類的。
而后便是縣里給安排了鋪子賣家具,同時也批了和川公社從屠宰場拿下水、骨頭的事情,讓和川公社多了一個賺錢的營生。
事情到此都是很美好的,于是在白店大隊吵吵鬧鬧的爭搶著到城里常駐的名額的時候,王言在窯洞中寫出了第二份報告,寄送去了京城。
等過了正月十五,吵吵鬧鬧十余天的白店大隊終于安定了下來,名額終于確定了。
到底是沒有固定人選,大隊十五歲以上、二十歲以下的,男娃全都學木匠,女娃則是輪流去縣里當服務員,一次五個人,兩個月輪換一次。當然男娃也是輪流的,七個人一輪,也是兩個月。
王言的任務比較重,要兩頭跑。既要在大隊里教學徒,處理家具,又要去到縣里去教學徒,處理家具。
可以說白店大隊的錢,幾乎都是他賺來的。沒有他最后親自上手處理一些工序,家具的檔次就上不去。
不過王言也沒有怨言,他自愿的么,他更沒有求什么回報。
縣城里的鋪子不必要裝修,終于確定了人選問題以后,全村老少齊發力,將王言最近這十余天做出來的各種桌椅板凳柜子門床之類大大小小的家具,人扛驢拉的弄到了鋪子里。
這些都是非賣品,專門擺著給人看的。同時王言又抽空弄了顏料,更加精致的畫出了一本家具冊子,亂七八糟什么都有。
另外王言還培訓了小姑娘們,告訴他們怎么介紹,什么價格,工期是多長時間。送貨上門是多少錢,自己來取又是多少錢。
因為縣城里有了鋪子的緣故,所以也不必要讓大隊的老少爺們大老遠的去送貨上門了,完全可以將這一環節也算了錢。
人們再是省錢,也總有要人運送的需求,畢竟還是有很多人買大件家具的。只要運費便宜一些,比他們自己租用大隊的驢車,找鄰里幫手的花費更低,那就有市場,就能順便讓白店大隊的男人們多賺一些。
事實上是多賺不少。
因為隨著年后的這一段時間,王言寫文章被人民日報刊登,縣里給白店大隊撥了個鋪子賣家具的事情,已經隨著各種的開會,由干部傳到人民群眾那里,最后再加上走親訪友,白店大隊做的家具擴散了口碑。
等到了二月初一的時候,趕上了大集,這時候王言做的各種家具已經擺滿了鋪子的樓上樓下,以及院子里。賣貨的小姑娘們,也都培訓完了。
人們帶著好奇來到店里看熱鬧,結果就看到了心儀的家具,能來趕集的,自然都是說話算數的,盤算一番家底兒,當即也就交了定金下了單。
便是當場沒帶錢的,回家去琢磨幾天,再跟村里人聊聊天,本來決定不買了的,攀比之心一上來,看著自家的家具也就哪哪都不順眼了,最終還是要來縣里,哪怕是小件,總也要定一個才行。
同時王言也在快速的培養學徒們,哪里有什么休息好講,早上吃完飯就要工作,晚上天不黑不能結束。
等到臨近了開春時候,一小部分學徒已經算是勉強出師了。能夠憑著自己一個人,將一堆木頭變成不復雜的家具的模樣,且尺寸合適,比較牢固。這些人就是有著一定天賦的木匠種子了。
這些人能夠獨立處理前期的絕大多數問題,王言也就更加的放手,讓他們帶著其他的學徒工作,給他們編了組,他們都當了組長。
并且給組長提高了公分,表現出了差異,讓下邊的學徒們有個努力的目標。
也是在這期間,王言的第二份報告被刊登在人民日報上發布了出來。相比起第一份報告,第二份報告造成的影響毫無疑問是更大的。
原因有兩方面,一是能夠被人民日報連續刊登,二則是報告中的內容。
照比第一份報告,第二份報告中說的情況,明顯是干大發了。畢竟先前還是剛要開始干,并且在附近取得了一些成績,緊接著就干到了縣城,在縣城開鋪子了,并且木匠隊伍也擴大到了幾十人。
還說什么縣里要找專家來幫忙,在大隊打一口水井,又要來專家看看這邊能不能種果樹,種什么樣的果樹。
至于王言在信中寫的十分美麗、熱鬧的陜北春節,則是無人欣賞了,人們只關注著王言在插隊的地方,帶著所在大隊的人們想盡辦法的搞發展……
“王言在不在?”
陳郵遞將自行車停在白店家具鋪門口,扛著一麻袋的信走了進去。
“在呢,言哥在后院呢。”一個正跟人介紹家具的姑娘回了一句,便就又專心的給人講解家具的各種不同了。
陳郵遞跑到了后院,就看到了王言在那弄著紙在畫圖,不時的還要喝上一口罐罐茶。
“王言,又是一麻袋。”他將那麻袋放到了王言身邊。
“都是同志們的支持啊。”王言笑著說道,“你說同志們這么熱情,給我送了這么多的信,我也沒辦法一封一封的回,更加回不起。”
陳郵遞八卦的問:“我聽說還有人給你寄匯款單呢?”
“是啊,說是給我們大隊打井用的,哪用的到么。”
這就是成名的煩惱了,全國各地都有人給他寄信,有人詢問他那邊要怎么做才能帶領所在的地方發展,有的寫上計劃問他可不可行,有的人鼓勵他,有的人支持他,有的人跟他說心里話。
他這邊都這樣了,人民日報那邊更是熱鬧。以往雖然很多人沒有數,但總也知道人民日報不是那么好投的,尤其還是主刊。然而現在王言兩篇知青插隊報告出去,人民日報怕是已經被各地的知青寫的報告淹沒了去……
“真羨慕你啊,腦子活,想法多,還敢想敢干。”陳郵遞感慨起來。
王言讓了支煙,說道:“就是瞎折騰。”
“你就是太謙虛咧。”
“老子是天才!”
見陳郵遞尬住的樣子,王言笑了笑,“你看看,還是謙虛好嘛。”
兩人說笑了幾句,抽了一支煙,陳郵遞便走人了……
臨近中午時候,李奎勇、秦嶺、田芳三人來到了鋪子。
“言哥,忙著呢。”
王言看著他們,問道:“你們怎么跑縣城來了?”
“跟鐘躍民約好了,中午去咱們和川公社的羊湯鋪子搓一頓。”李奎勇給王言眨著眼睛。
“是跟你約的嗎?”王言好笑的說道。
秦嶺也不藏著掖著:“那我自己一個人過來,出事兒怎么辦?”
田芳去翻看著麻袋:“哎呦喂,又這么多信啊?”
李奎勇湊了過去,一臉的與有榮焉:“那你以為呢,我言哥現在可是名人。遠的不說,你就說咱們林縣這邊,哪個知青來縣城不過來跟言哥說說話?”
“那可不是,我就想來跟言哥說話。”
眾人轉頭看過去,就看到鐘躍民帶著鄭桐一起走了進來。
“我都不愛說你,都是自己人,誰不知道誰啊?你現在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李奎勇撇嘴說道。
鐘躍民對王言招了招手,算是打過了招呼,他嘿嘿笑著對李奎勇說道:“咱們哥倆誰都別說誰,你不是也惦記人家田芳同志么。”
“鐘躍民!”田芳嬌喝一聲,臉都紅透了。
李奎勇說道:“田芳,你別跟他一般見識,這孫子就是嘴賤。”
田芳的臉更紅了:“你還說!”
鄭桐嚷嚷道:“我說,咱們就別在這站著了,人都齊了,那就趕緊去吃飯吧,我都要餓死了。”
“言哥?”鐘躍民很有眼色的主動詢問。
“走吧,正好中午了,我也吃一口去。”王言含笑點頭,當即一口喝光了新收過來的宋代建盞中的茶水,收好了畫完的圖紙,起身跟著眾人一起去吃飯了。
和川羊湯,顧名思義,和川公社賣羊湯的副業組。這個事情落實的很快,正月里就開了,一直到了現在。
為了跟其他公社的羊湯區分開,不至于互相競爭,和川公社的羊湯賣的要貴上一些。
至于為什么貴,那當然是王言親自出馬,教了這些人怎么做羊湯,湯色瑩白,口味香的不行,憑著口味也吸引了愛吃的人。據王言所知,縣里的干部們就經常來。他們消費的起,且愛吃。
到了今天,羊湯的底子都咕嘟兩個月了,絕對的精華高湯,真能給人香的摔跟頭的。
所以哪怕今天不是初一十五的大集,和川羊湯的生意也很火熱……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