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人類失蹤,幸好我有億萬克隆體 第379章 手臂崇拜
隨機推薦:
引力級魔眼?
李青松心中陡然涌現出一股怒火。
這銀河之中,且不說那些低級別的,處于電弱、強核階段的魔眼,畢竟他們宇宙航行能力有限,很難趕來參與那一場戰爭。
這已經進入了魔眼國度,參與了那一場戰爭的引力級魔眼,竟然還有一條漏網之魚?
縱然沒有空間級魔眼滅絕人類文明一事,經歷過了之前被魔眼感染、紫月文明一事,李青松心中也早已經下定了一旦遇到魔眼文明,只要有能力就必定要滅掉的決心。
此刻知曉了空間級魔眼才是人類文明滅絕的直接兇手一事,李青松心中殺意更加濃郁。
必要將這個引力級魔眼找出來,然后滅掉,才能算出得了心中那一口惡氣!
李青松立刻指使莫莫蘭斯問道:“這個引力級的魔眼此刻在哪里?”
“依據情報對等原則,這是我方此次通訊回答你方的最后一個問題。
我方并不知道此刻這個引力級魔眼藏身于何處,因為當初那個戰場太過混亂,我方也無法完全掌握發生在那里的變化。
但我方知曉一些有關這個引力級魔眼的特征。
該引力級魔眼的前身文明,自稱為XXXX……”
記錄者文明回復過來的是一連串雜亂的音符,聽在李青松的耳朵里,隱約有些像是“莫阿達會沖”之類。
“就直接音譯為‘灰蟲’文明好了。灰蟲與蛔蟲同音,正好匹配魔眼這種寄生其余文明的惡心存在形式。”
李青松心中立刻做出了決定,后續記錄者文明發來的信息之中,便也直接將那個名字翻譯成了灰蟲二字。。
“……在灰蟲文明的文化之中,這個名字的含義大概是‘從溫暖天堂之中成長起來的人’之類。
在被魔眼感染之后,他們仍舊保留了灰蟲這個名字,繼承了原灰蟲文明的文化和習俗。
他們在飛船建造與審美之中也延續了哪些習俗,是以,他們習慣在各種飛船上大量使用C形線條,較為反感銳角,喜歡圓潤……”
從自己與魔眼打交道的經歷來看,被魔眼感染之后,一個文明的生物們除了徹徹底底皈依、忠誠于魔眼之外,自身的文化習俗之類并不會發生變化。灰蟲文明成為魔眼后仍舊延續以往的習俗倒也很合理。
記錄者文明的信息已經結束,且并未再回復李青松后續的提問。
輕輕嘆息一聲,李青松將這些信息全都記了下來。
結束了這次事情,莫莫蘭斯恭敬離開,李青松的視線再度投向了浩瀚無垠的宇宙。
對于記錄者文明,李青松當然不會完全信任,并且有很深的戒心。
但綜合分析之后,他仍舊認為,這些記錄者文明所提供的情報為真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以這些情報作為決定后續行動的依據沒有什么問題。
那么……
“灰蟲文明是么……上窮碧落下黃泉,無論付出什么代價,耗費多少時間,我都一定會把你們找出來……”
這一刻,李青松真正下定了決心。
當然,決心下定了,真正的執行還需要斟酌思考一番。畢竟現階段自己科技程度才僅僅只是引力級別而已,在銀河系之中也只能算是個中級文明。
短時間內再度飛速提升科技等級的希望也實在不大。
一邊與各種族智慧生命科學家們一道進行著科學研究,一邊進行著資源采集任務,李青松一邊默默的思考著。
二十余年時間匆匆流逝,那些清潔溜溜的空天母艦再一次被眾多物資占滿,又一次到了起航的時候。
只不過與上一次起航之時不同,這一次,李青松艦隊之中,那種單艘可以承載100億噸物資的空天母艦,數量從一萬艘提升到了兩萬艘。
通常情況下,李青松并不會讓自己的艦隊規模太大。
畢竟飛船不是造出來就行,它還得操作,還得維護保養,還得日常運轉,這些都是麻煩事情。
一艘最長處約在20公里,寬度約在10公里,比居住型母星飛船還要大的巨型空天母艦,就算有元始AI配合,其操作、維護保養、日常運轉就得用去李青松約一萬名克隆體。
換做普通智慧生命的話,就得要20萬人以上。
再說太空之中每隔不遠就會有一個恒星系,除非特殊戰略需求,否則也實在沒有必要攜帶那么多物資。
但這一次情況有所不同。
因為多出來的那一萬艘巨型空天母艦,其上所攜帶的并不是物資,而是……探測器。
經由李青松特意設計的,單顆質量約在100噸,具備較高的深空探測能力,且每一顆都單獨配備了引力波通訊設備的特殊探測器。
每一艘巨型空天母艦其上都攜帶了一億顆探測器。一萬艘,便是一萬億顆。
李青松的艦隊便帶著這些探測器,再一次踏上了漫漫旅途。
這一次遠航李青松并沒有明確的目的地,飛到哪里算哪里。
之所以離開恒星系再度開啟遠航,也有相當一部分原因是出于隱蔽自身,避免在某一個地方停留太久,招致未知危險的緣故。反正就算在太空航行中,現階段的科技發展也不會受到影響。
至于另一部分原因,當然就是散布這些探測器了。
以數米每二次方秒的速度快速加速著,這一支艦隊很快便來到了距離主恒星1.2光年的地方,并順利進入到了超光速曲率航行狀態。
這時候,除了主艦隊之中的眾多深空探測設備之外,那些探測器也開始被李青松逐一丟了出去。
失去了主艦隊維持,它們會脫離曲率空間,進入到正常的平直空間內。然后,它們內部裝載的燃料會為它們向四面八方加速,一直加速到70光速的速度為止。
每過去一分鐘,李青松的主艦隊便會航行出約4800萬公里的距離,對應的,便會釋放出去大約2.5萬顆探測器。
就像是艦隊在常規航行狀態下會不可避免的向周邊空間散逸自身分子云一般,這數量眾多的探測器就如同垃圾一般不斷被李青松丟到周邊空間中去,然后不斷向著周邊空間擴散。
沒錯,李青松現在做的事情很簡單。
宇宙浩瀚,實在難以尋找灰蟲文明的蹤跡?
那我就憑借我超強的工業實力,制造出足夠數量的探測器,將它們全都丟到太空里去,讓它們幫著我一同尋找!
只要我散布出去的探測器數量夠多,只要時間足夠長,那,就算以我引力級別的科技,都未必不能將整個銀河系全部搜索一遍!
而這些探測器一旦探測到符合灰蟲文明特征的艦隊,立刻便會以引力波廣播形式,向全宇宙廣播僅有自己能破譯的加密信息。
借助引力波基本不會衰退的性質,哪怕發送引力波信號的探測器與自己分在銀河系兩端,自己也最終會有一天接到這些信息。
無非就是信號傳遞速度有限,需要等而已,而我,等得起!
我早說過,上窮碧落下黃泉,無論付出多少代價,耗費多少時間,我都要將你們灰蟲文明找出來,獲取情報之后,全部滅掉!
當然,這些探測器也并不僅僅只承擔著搜索灰蟲文明的任務。其余的文明,無論級別,李青松也在一起搜索。
一旦搜索到其余文明的蹤跡,李青松便會嘗試著接觸,采取許諾好處之類的方案,讓其余文明也幫自己注意灰蟲文明的蹤跡。
這,便是李青松思考出來的,搜索灰蟲文明的方案。
雖然工程巨大,耗時注定漫長,但只要一直堅持下去,李青松相信總會有一個結果出現。
時間便在李青松的漫漫航行之中悄然流逝。
一顆又一顆探測器飛走消失不見,一艘又一艘空天母艦從滿載恢復到了空載狀態。
轉眼間便是幾十年過去,總數一萬億顆探測器全部被李青松甩到了星際空間里,而這200光年的漫長旅途也被李青松完全跨越。
隨意找了個恒星系停靠,完成了一系列的物資補充,且再度生產出足夠數量的探測器將那些空天母艦裝滿之后,李青松隨之再度踏上了一路散播探測器的旅途。
他就這樣如此重復著,探測器放完了就造,造足夠了再放,航行軌道也完全不固定,時而向著銀心方向,時而偏離,時而遠離,但大方向上始終遵循著擴大搜索面積的原則。
上千年時間悄然流逝,被李青松散播到太空之中的探測器數量已經高達百萬億以上。
但……不要說灰蟲文明,便連隨意一個低級文明都沒有探測到。
“這宇宙當真空曠啊……”
李青松心中感嘆著,再度踏上了繼續散播探測器的旅途。
匆匆間時間又流逝了百年。某一天,李青松終于接到了一條信息。
某顆探測器在路過某個星系的時候,探查到了一絲細微的工業特征!
這個消息讓李青松精神一振。
雖然從工業特征上來看,那只是一個低級文明,大約處于原始到電磁之間,哪怕只是最為基礎的太空航行都還差得遠,但總歸也是一個實打實的文明。
既然是文明,哪怕是低級文明,也有為自己提供助力的希望與潛力。
因為自己這一番搜索注定要耗時長久,說不定十萬年都未能有結果。而十萬年的時間……足夠一個原始文明發展到強核,乃至更高的階段了。
李青松隨之下達命令,調轉航向,向那個與自己已經有400多光年距離的遙遠恒星系行去。
2.7倍光速的航速之下,僅僅一百多年時間而已,李青松的艦隊便出現在了距離主恒星1.5光年的地方。
主艦隊停泊在這里不動,一支由十幾艘飛船組成的分艦隊則開始向星系內部進發。
這時候已經有更多的有關這個文明的情報匯總了過來,讓李青松知道,生活在這顆星球上的那個文明,科技程度大概處在冷兵器向熱武器轉變的階段。
他們已經造出了火藥槍,但性能還很差,并未與冷兵器之中的弓弩類武器、投擲類武器拉開差距。
“原以為這個文明就算科技再落后,也至少會是個電磁文明,至少也掌握了電力的初級應用了吧……
沒想到啊,竟然真的是個連電都不會用的原始文明。
罷罷罷,原始便原始吧,只要有發展潛力就好。”
兩三年時間后,這一支僅由十幾艘中小型飛船組成的艦隊降臨到了這顆星球環繞軌道上,釋放出了大量的微型探測器,深入到了這個文明內部,搜索著有關這個文明的文字、文化、語言等一切信息。
生活在這顆星球上的是一種多手類智慧生命,并且手臂數量是不固定的。在他們的文化之中,似乎手臂數量越多,地位便越高。
擔任一國高層的人,手臂數量普遍在四條以上。
“手臂越多,對大腦的要求便越高,對應的智慧便越高,自身的戰斗力、工作能力等也越強,這種手臂崇拜倒也算是合理。
但現在你們文明已經脫離了更為原始的,需要每一個人都去打獵種植才能維生的狀態啊,你們的生產力已經有了發展,出現了不親自參與勞動的管理階層,進行社會管理所需要的智慧可和打獵種植之時的智慧不同啊。
手臂多的便能順利爬上高層,手臂少的就只能困在底層,現在還以手臂多寡來判斷智慧高低,有點刻舟求劍了吧……”
李青松心中有點無語。不過回想起人類文明歷史上也有依靠血統、種姓之類亂七八糟的東西來評判一個人地位高低的歷史,心中那一抹輕蔑便略有些尷尬的消失了。
大家都是這樣,大哥不笑二哥吧。
強行拔高這個文明的科技程度,讓他們跑步進入星際時代這種事情,李青松是不會做的。
社會組織沒發展到那個程度,強行拔高對他們來說是一種災難。
除非自己能長時間留在這里調教這個文明,但很顯然李青松懶得耗費那么多心力。
“那就給你們留下一點痕跡吧……”
李青松淡淡想著。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