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人類失蹤,幸好我有億萬克隆體 第376章 曲率空間
浩瀚太空之中,一顆直徑約為800公里的孤獨矮行星邊緣,眾多大型飛船開始匯聚。
在李青松的操縱之下,一臺又一臺呈管道狀,其上還附著著眾多核聚變電站、控制設備、加速設備的裝置漸漸出現。
它們就像是一條條巨龍一般,在太空之中肆意舒展著自己的身體,每一條都有上千公里的長度。
除此之外,李青松還鋪設了眾多其余設備,有的像是一座太空堡壘,有的像是一枚星際導彈,有的像是一艘飛船,等等等等,各種各樣,五花八門。
這便是李青松晉升到引力階段后全新升級的戰略性武器,萬有力場!
那些如同巨龍一般的管道,便是李青松用于為氦核加速的加速器。這些具備極高速度的氦核在撞擊到其余物體后,基于自身的極高能量,瞬間便會生成宇宙之中最為極端的天體,黑洞!
從這方面來看,稱呼這些加速器為黑洞工廠也不為過。
其余的設備便是之前統一力場的常規設備了。當然,此刻科技程度已經到達引力階段,它們的性能也有了大幅提升。
在這些設備面前,作為此次武器試驗目標的那顆矮行星之上也在進行著極大規模的工業建造。
李青松在這顆星球上建造了一座又一座電廠,和一座又一座能量護罩生成器。建造完成,最終啟動之后,剎那間,這顆星球仿佛變了一個模樣。
整顆星球,總計200多萬平方公里的表面之上全部被一層淡黃色的能量護罩所覆蓋。
在這能量護罩的光芒之下,整顆星球的地表都被一層瑩瑩的光芒所照亮。從太空中看去,這顆星球更是有了一種莫名的神圣意味。
這是以引力文明的科技程度,采取強核階段技術鋪設出來的超強能量護罩!其中更是融合了源自哈維勒文明的可變式能量護罩技術,可以在短時間內爆發出三倍于普通狀態下的防護力。
這種能量護罩,如果忽略引力因素的話,李青松敢保證就算在引力文明的戰場之中都能發揮出巨大作用。
事實上,在重力防護裝置之外,此刻李青松的戰艦所采取的護罩就是這種。并且因為一個是裝備在飛船上,一個是裝備在星球上,有著幾乎無限的能量來源的緣故,李青松此刻戰艦上裝備的護罩性能還不如它們。
一切準備完畢,李青松有些期待的下達了命令。
“萬有力場,啟動!”
因為此次試驗目標是一顆可以視作靜止不動的星球,而不是時刻都在混亂機動的艦隊,此次發動萬有力場并不需要李青松額外提供生物智能,也即并不需要克隆體們付出生命,只需要多座超算即可。
在李青松命令下達的一剎那,元始ai便以1000余座超級計算機為依靠,在一剎那之間計算清楚了每一臺萬有力場組件所需要承擔的責任,計算清楚了相互之間的配合模式。
首先啟動的是那些粒子加速器。這一臺臺如同巨龍一般的加速器立刻接收到了來自多重核聚變電站的澎湃能量,開始在自己體內醞釀那股足以毀天滅
地的力量。
等這能量醞釀到極致,就像是巨龍噴吐出火焰一般,無數顆具備超高能量,速度極為接近光速的氦核猛然從出口噴出,向著前方被瑩黃光芒所籠罩的矮行星猛烈飛去。
為了盡可能發揮出這些粒子加速器的加速作用,盡可能讓那些氦核具備更高的能量,李青松在設計這些加速器的時候采取了和之前統一力場組件同樣的思路。
按照一次性使用的思路來設計它們,在真正使用的時候,讓它們直接過載,以自毀為代價賦予氦核更高的速度和能量!
在發射出那些氦核的下一刻,這耗費了李青松巨大心力和眾多資源的粒子加速器便轟然爆炸,化作塵埃消失不見。
氦核加速完畢,常規的統一力場組件也隨之啟動,激發出了無數承載著統一力的x和y粒子。
兩種不同的粒子,或者稱之為輻射一前一后,間隔極短時間撞擊到了能量護罩之上。
下一刻,李青松便看到那一層能量護罩驟然間明亮了起來,防護力驟然提升,將那些具備超強能量的氦核硬生生的攔下。
但沒關系,這一層能量護罩同樣可以被當做氦核撞擊的標靶。
下一刻,巨量微型黑洞隨之生成,又隨之湮滅。在那可以媲美宇宙大爆炸初期的能級之下,能量護罩雖未崩潰,卻瞬間如同破網一般,有了無數漏洞。
后續的氦核隨之如同潮水一般沖了進去,直接撞擊到了星球表面,生成微型黑洞的同時,也暫時降低了微觀粒子的結合能。
一桌豐盛的菜肴已經備好,就等著后續到來的x和y粒子開始這一頓大餐了。
下一刻,那些粒子便如約而來,以比以往更為輕松的姿態,將那些蘊藏在粒子內部的能量強行釋放了出來,連綿不絕的爆炸隨之開始。
李青松看到,在這一刻,這顆矮行星如同化作了一顆太陽。
在它受到攻擊的那一側,無窮無量的光和熱釋放了出來,一團塵埃驟然脫離星球引力束縛,如同噴泉一般向太空釋放,整顆星球都在猛烈的震動著,因為過于猛烈的緣故,便連那些鋪設在星球背面的工廠與能量護罩發生儀都被直接摧毀,那一層籠罩著星球的瑩黃光芒瞬間消失。
良久,爆炸的光芒才慢慢散去。
李青松清晰看到,在受到攻擊的那一側,這顆矮行星被炸出了一個直徑足有上千公里,深也有上百公里的大坑。
坑內的所有物質都已經被汽化,進入到太空之中成為了塵埃。
這一下攻擊而已,便將這顆矮行星的整體質量降低了10以上!
看到這一幕,李青松滿意的點了點頭。
萬有力場這種進攻方式面對星球這種龐大目標是有天然劣勢的。原因很簡單,它們太厚了,無論萬有粒子還是統一力子,都會被厚重的巖石層擋下來,無法影響到其內部。
但這種劣勢是李青松可以接受的。原因很簡單,萬有力場的真正目標,那些戰艦,不可能具備這么厚的厚度。
頂了天它們能有個十公里的厚度就了不得了。再說破壞一艘戰艦也不必要那么深入。
能將其外殼炸毀,一艘戰艦就已經可以算是廢掉了。
“就算是一顆星球,在萬有力場的進攻之下也要受到如此慘重的損失。換做那些質量相比起來極低、防御力更為微弱的戰艦,萬有力場會發揮多大的殺傷?
想起來還真是期待啊……”
李青松感嘆著,心滿意足的收回了注視向這里的視線。
此刻,晉升為引力文明的目標已經完成。對于萬有理論的初步消化與利用,以及戰斗力和生產力轉化也已經完成。
后續自己所需要做的,便是如同以往那樣一點一點的研究,一點一點的進步了。再想要像是現在這樣,在短時間內便實現突飛猛進的發展已經不可能了。
之前進步如此之快,是吃了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的紅利。后續發展則注定要耗時漫長,著急不得。
除此之外,戰艦艦隊、工業與生活、科研艦隊等也完成全面升級換代。
那么……是時候從這里離開,進行自己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大規模超光速航行,去追趕那艘被紫月文明發射向太空的,滿載著自己人類同胞們的飛船了。
一艘又一艘飛船向著主艦隊匯聚,那無窮無盡的光芒匯聚在一起,星星點點,如同一片星辰的海洋。
可以裝載數億噸物資的巨型空天母艦,可以承載數千萬人口的巨型母星飛船,可以承載起一整條細分工業鏈條的工業飛船,可以進行大規模科學實驗的科考飛船,以及對于李青松來說最為重要的200艘木星級戰艦,還有數量高達百萬的火星、地球、金星、水星級戰艦,以及數量在億艘以上的小型無人戰艦……
就算不計無人戰艦,這一支艦隊的飛船總數也達到了500萬艘以上!
但就算規模已經如此龐大,李青松心中卻仍舊微微有點遺憾。
“只可惜,這一次遠航不能再攜帶飛星了。”
飛星的質量太大太大,沒辦法進行超光速曲率航行,便沒辦法攜帶。
這一次遠航所需要的物資,李青松只能將其裝進空天母艦了。
“幸好我的工業實力足夠強大,能造得出單艘便可以承載100億噸物資的超巨型空天母艦,還能一造就是1萬艘,算上重型運輸船,這一次遠航我足足帶了200萬億噸左右的物資,基本上也等同于一顆較小的飛星了。
再加上引力文明對于物資的利用率更高,有這些物資在,在航行途中展開大規模的基礎物理學研究做不到,進行一些細分領域的應用物理研究總不成問題,科技發展仍舊不怎么受到影響。”
這樣安慰著自己,李青松再次下達了清除痕跡的命令。
一顆又一顆大當量氫彈在不同的星球之上轟然爆炸,將這些年來自己遺留在星系之中的痕跡全部抹除。
那接連不斷出現的火光,就像是在為李青松的龐大艦隊送行一般。
無數臺發動機同時向著后方噴射出強勁的火焰,推動著艦隊之中的每一艘飛船以高達4.6米每二次方秒的加速度快速前進。
到達引力階段,高速離子推進器的工質利用效率更高,能源利用率也更高,相比起之前強核階段,相同的推進功率,節約能源與資源可達70以上。并且,有了引力技術,李青松也能同時將這因為加速度而帶來的過載完全屏蔽,不管加速度如何之快,飛船內部都不會受到其影響。
一艘艘巨型居住飛船內,那波光粼粼的浩瀚海洋仍舊平靜,沒有因這些加速而泛起任何波瀾,更不要說出現海嘯一類的事情。
時間悄然流逝著,轉眼間,李青松的艦隊便加速到了每秒鐘約27.6萬公里的速度,航行出了將將不到1光年的距離。
這個距離就進入超光速航行狀態的話,風險還是太大了點,畢竟距離恒星還是太近。
到達這個速度,受到相對論效應的影響就比較嚴重了,再加速也快不了多少。李青松干脆進入了慣性航行狀態,又航行了一個月時間,才終于將和恒星的距離擴大到了1光年以上。
“這顆恒星也就是顆紅矮星,質量僅有太陽的一半不到,就已經足以令周邊1光年范圍內的空間曲率受到嚴重影響,導致我無法進入超光速航行狀態。
要是換做太陽,甚至比太陽更大的那些白色亞巨星、藍巨星,甚至中子星、黑洞之類的極端星體,怕不是周邊數光年,乃至上百光年內都無法進行超光速航行,還真是麻煩啊。
不過幸好,伴隨著科技愈發提升,對空間曲率的掌控度越精巧,越深入,未來也不是不能將這個距離縮短。”
淡淡的看了一眼遠方那顆已經極為黯淡的恒星,李青松平靜的下達了新的命令。
“曲率航行……啟動!”
剎那間,這支龐大艦隊所處的這片空間便如同被石塊砸中的水面一般輕輕蕩漾了起來,又像是周邊憑空出現了一團迷霧,讓一切都變得影影綽綽,看不真切。
等水波平復,迷霧散去,那一支總質量高達數百萬億噸的龐大艦隊已經消失不見。
李青松本體意識所在的那名克隆體仍舊站在舷窗之前,平靜的望著舷窗之外的景色。
漫天星辰已經消失不見,此刻映入眼簾的是一幕純凈的黑色。
無盡的黑暗包裹之中,數百萬艘龐大飛船靜靜懸浮,一動不動。
“這就是曲率空間么……”
李青松心中油然發出一聲感嘆。
他知道,此時此刻自己的艦隊雖然看起來在靜止,但其實卻在以2.7倍光速的速度飛速前進。
不僅如此,便連艦隊之前加速而來的慣性也沒有消失。一旦脫離曲率空間,在慣性作用之下,自己的艦隊仍舊會以進入曲率空間之前的,27.6萬公里每秒的速度前進。
“我的人類同胞們,等著我,我來了……”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