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人類失蹤,幸好我有億萬克隆體 第119章 戰爭巨獸
經過這么多年全力以赴的推進科技發展,伴隨著這些年以來的眾多技術突破,李青松認為,研發制造更大型、在戰場之中意義更為重要的地球級戰艦的時機已經成熟。
既然是更高一級的戰艦,其必然要具備更為強大的攻擊力和防御力,要能做到面對無論如何混亂的局面,都能像是定海神針一般,一旦地球級戰艦來了,就能讓局面穩定下來。
它要具備無與倫比的遠程進攻能力,要能做到間隔數萬乃至幾十萬公里,都能對敵人造成巨大殺傷。
唯有如此,它才能覆蓋足夠巨大的戰場空間,將自己的影響力傳遞到戰場的每一個角落。
它還要具備最長的續航能力。極端情況下,它要能在戰場之中連續作戰幾個月,甚至一年的時間而無需外界補給。
它還要具備最穩定的通訊能力,它要能時時刻刻保持與戰略版悟空的聯系,同時,也能將信號投送到戰場之中的每一艘金星級、水星級戰艦上,讓這些中小型戰艦不脫離整體。
它的每一個方面都必須要做到最優秀才行。唯有如此,它才能發揮出李青松希望它能發揮的作用。
與這些要求極高的地方相比,反倒是它的機動性要求沒有那么高。
它無需做到像是水星級戰艦那樣,擁有幾十米甚至上百米每平方秒的加速度,無需做到一瞬間便令自己從靜止到高速。
對于這樣一艘巨大的戰艦來說,這也不現實。
它僅僅只需要擁有零點幾米到幾米每平方秒之間的加速度即可。
雖然加速度低了,但基于地球級戰艦的龐大燃料儲備,它仍舊可以在加速一段時間后,擁有較高的航行速度。
遵循著這種思路,李青松很快便完成了地球級戰艦的圖紙設計工作。
圖紙雖然設計出來了,但要真正將其造出來,李青松還面臨著約一萬個以上大大小小的技術障礙。
但沒關系。這些障礙僅僅只是技術層面的而已,不涉及原理,展開攻關即可。
在李青松全力以赴的投入之下,僅僅半年時間而已,眾多實驗室便紛紛報告了好消息。
所有技術障礙全部攻克。
在這段時間之中,按照地球級戰艦的需求專門設計的各座工廠也已經完工。
于是在全新升級了一下生產線,完善了一下生產流程之后,這第一艘地球級戰艦的制造立刻開始。
僅僅半年時間后,一艘全新的戰斗飛船呈現在了李青松視野之中。
它不再是如同之前水星級、金星級戰艦的蝶形,而是如同兩個長方體連接在一起的模樣。
兩個長方體的總長度約210米,其中較大的長方體,長度150米左右,邊長約30米。較小的長方體邊長約20米。
一頭大,一頭小。
它表面并不平滑,而是安裝了各種各樣的設備,密密麻麻,幾乎將整艘飛船總計擁有的三萬余平米的面積全部占滿。
與如此巨大的體型搭配的,是它同樣前所未有的巨大質量。
在李青松的規劃之中,水星級戰艦的滿載總質量約在300噸左右。金星級戰艦則直線攀升,直接來到了2500噸左右。
而此刻,地球級戰艦在金星級戰艦的基礎之上再度攀升,滿載的話,質量直接來到了1.6萬噸!
如此龐大的質量,如此龐大的體積,終于讓李青松能放開手腳,將自己研發出的幾乎所有先進裝備全都安裝到了它上面。
用于防御的小型電磁炮和激光炮,它上面安裝了總計3000門!
用于進攻的大型電磁炮和激光炮則分別布設在各個部位,總數也高達100門以上。
除了這些之外,它上面還一前一后安裝了四門超巨型的電磁炮。
因為它極長的船身,電磁炮的炮管可以造的很長,相應的,加速能力就更強。
于是,這種超巨型的電磁炮便具備了將一顆質量為10克的電磁炮彈彈丸加速到每秒鐘20公里的能力。
10克的電磁炮彈丸,可謂是前所未有的巨大了。20公里每秒的速度,對于電磁炮來說同樣前所未有。
在這種速度之下,這種電磁炮彈丸一顆便具備200萬焦耳的能量!換算成TNT炸藥的話,大約相當于半公斤TNT炸藥!
地球時代,普通手雷的裝藥通常不過幾十克而已。于是,這一發彈丸,具備的能量便相當于十顆高爆手雷綁在一起爆炸的能量。
并且手雷爆炸,能量釋放是向四面八方的。而這一顆電磁炮彈丸一旦擊中目標,其能量釋放卻極為集中,只會向著一個方向,且凝聚度極高,幾乎不會發散,最終將所有能量沒有一丁點浪費的傾瀉到目標之上,比起普通手雷提升了許多。
而威力如此巨大的電磁炮彈丸,基于地球級戰艦足夠長的船身所帶來的足夠大的加速能力,這種巨型電磁炮的射速甚至能做到一秒鐘十發!
快比得上機槍了。
除了巨型電磁炮之外,它上面還裝備有四門大型激光炮。
同樣因為質量可以比較大的緣故,這些激光炮發射出的激光束能量極高,且發散角極小。
實際驗證之中,這些激光束就算面對五萬公里以外的目標,都具備一定的殺傷力,遠遠超過了水星級戰艦和金星級戰艦那最多幾千公里的殺傷范圍。
武器之外,它上面裝備的高速雷達也是性能最為強悍的。
總計1024個深空掃描模塊不間斷的掃描天球,收集著任何向己方靠近的目標的信息。一旦掃描到,數量高達3000門的防御武器立刻就會做出反應。
充當這艘戰艦大腦的超算,其性能也不是其余戰艦可比。
這臺超算,2納米芯片的用量達到了2048枚!算上飛船各處傳感器、控制器等等,單單一艘地球級戰艦而已,各種制程、各種型號的芯片用量就突破了十萬枚!
此刻,這樣一艘從頭武裝到腳,全身上下無一遺漏,真正能稱得上是戰爭巨獸的龐然大物,便在李青松的操縱之下,開始了誕生以來的第一次航行。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