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人類失蹤,幸好我有億萬克隆體  >>  目錄 >> 第105章 10納米

第105章 10納米

作者:彩虹之門  分類: 科幻 | 星際文明 | 彩虹之門 | 人類失蹤 | 幸好我有億萬克隆體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人類失蹤,幸好我有億萬克隆體 第105章 10納米

在完成了位于木衛三的第一條太空電梯的建設之后,那龐大的零號纖維的生產并未停下,反而愈發加大了生產力度。

在這漫長的生產時間里,李青松也一直在對生產工藝流程、效率等進行優化提升。

原本略顯粗放簡陋的生產設施漸漸被更加先進且穩定的設備代替,整條生產線的自動化程度和可靠性也慢慢提升。

在這一次又一次的迭代之中,現如今,每條生產線的零號纖維日產量,已經從之前的兩噸,提升到了此刻的2.6噸。

不僅如此,它們生產出的零號纖維的性能也在慢慢提升之中。相比起最初生產的那些,也再度提升了約10左右。

別看僅僅只是0.6噸的產量提升和10的性能而已,但整體來看,卻已經可以視作為代差了。

于是,整座零號纖維生產基地的年產量便從之前的146萬噸,提升到了此刻的190萬噸左右。

大量的零號纖維搭載一號太空電梯,從木衛三運輸到了木衛一、二、四之上,其余三條太空電梯開始同步建設。

總計耗時6年,木星系統的四顆大衛星總算全都有了太空電梯作為地表與太空的物資中轉站。

徹底解決了整個木星系統的物資運轉障礙,李青松對于木星系統的開發便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到現在為止,李青松來到木星系統已經有了十幾年的時間。

在這十幾年時間里,李青松不僅完成了四條太空電梯的建設,還完成了相當于當初洛神星和敵神星加起來,三倍還大的工業設施與科研設施建設。

四顆大衛星上,十幾顆小衛星上,以及木星環、星際空間之中,李青松總計擁有了二十多萬座龐大的工廠、實驗室或者基地。

來自木星系統的充沛資源源源不斷的被開采出來,經過工業系統的加工,如同洪水一般涌入到各個科研設施之中,化作了推動科技研發工作的養料。

甚至便連木星環之中,李青松都建設了龐大的資源開采體系。

在木星環的不同節點,李青松建設了10座超算和100座礦產初級冶煉設施,投放了超過100萬臺自動探礦與加速設備。

它們的外形像是一個扁扁的長方體鐵盒子,自備動力的同時,上面還裝備有精密的探礦設備。

它們就整天混跡在充斥著塵埃、碎石的木星環之中,通過自動掃描探礦設備,精準分析每一塊碎石的元素構成。

一旦發現具備價值的石塊,便依據目標的不同大小,采取不同的捕撈方式。

太小的石塊直接放棄。較小,但具備了足夠價值的石塊,這種探礦設備便會自動規劃路線,靈巧的繞過其余石塊來到它身邊,探出一張金屬網將其束縛住,然后自動加速,帶著它脫離木星環,將它直接“扔”到最近的太空冶煉基地里去,讓它在那里接受處理。

如果石塊較大,譬如有幾十米,一百米以上的尺寸,它便會召喚臨近的采礦設施一同前來,自動繪圖,分析重心,選擇受力點后,多臺采礦設備便會自動附著在這塊石頭的不同部位,同時開啟加速,將它拖出來,再扔到冶煉工廠那里去。

位于不同節點的10座太空超算為空間采礦AI提供著充足的算力,10個AI相互協作,共同指揮著100萬臺以上的采礦設備終日不停地對木星環展開勘察。

位于那些太空冶煉工廠之中的總計約萬名克隆體,則在李青松的統一連接之下,負擔起了這一整套流程的優化、維護和維修以及決策工作。

木星環之中的礦產,產自其余小衛星的礦產,產自大衛星的礦產,搭乘或大或小的貨運飛船繁忙的穿梭著,最終匯聚到四條太空電梯之中的一條,卸貨,讓貨物搭乘太空電梯來到地表。

地表這里,無數條鐵路線上重載列車轟鳴著。鐵路線之間,龐大的重卡車隊在荒涼死寂的大地之上飛馳,某些不方便去的地方,還會有空天兩用型飛船解決最后一段路途的運輸任務。

整個木星系統,在李青松以及這1500萬名克隆體的控制之下,在一艘艘飛船、一列列火車、一個個車隊,以及最重要的四條太空電梯的之下,結合成了一個整體。

基礎工業系統全部完成,且達到了此刻的真正巔峰狀態。于是自然而然的,李青松的科技再度開始出現突破。

在過去的這十幾年時間里,伴隨著工業系統的建設,各種工藝的優化、生產線的調整、各種材料與設備的性能提升等較為微小的科技進步就已經在頻繁出現。

李青松略微統計了一下,便得出了一個極為驚人的數字。

所有工業領域與科學領域的微小進步加起來,總數量甚至已經突破了一千萬!

雖然沒有一個是關鍵性的技術突破,但不要忘了,關鍵性的技術突破,也是要在基礎的不斷夯實和進步之下才能出現。

現階段,伴隨著各工業體系的全部建成,所有科研基地的資源和腦力供應全部到達巔峰,這種微小的,有時候小到僅僅只涉及某一種牲畜患病率下降0.5的進步,其總數量再度出現暴漲。

短短三年之內,其總數再度突破一千萬,與過去進行大規模建設之時,長達十幾年時間的總數量持平。

在這一個接一個的微小突破之下,第一個巨大的突破終于來了。

芯片技術終于再一次突破了!

在引入了多重曝光技術、鰭式場效應晶體管技術,以及一系列新材料和新工藝,還有整體結構和生產流程上的優化之后,最新一代制程達到了10納米的芯片,終于在實驗室之中,被李青松小批量的造了出來。

相比起之前所使用的20納米芯片,10納米芯片的晶體管數量再度提升了2.5倍,從之前的約40億個,直接暴漲到了100億個!

晶體管數量的提升,同樣意味著性能的巨大提升。簡單評測之后,李青松得到了結論。

芯片性能比起上一代至少翻了一倍!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人類失蹤,幸好我有億萬克隆體目錄  |  下一章
人類失蹤,幸好我有億萬克隆體 手機網頁版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244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