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一人之下的儒修 第三十八章 碧游村
一個人的心如海,念似浪,沒有一刻停止,不知會卷向何方……
這便是“心猿意馬”。
各派修行都有各自應對“心猿意馬”的訣竅,無非“空,忘,定”之類。
但還有一種法門,便在于“觀想”:存想一物,便是讓無形的心念,化作一種有形之物,進而歸束。
某種意義上,煉器,也歸屬于這一類。
用炁在喂養法器的同時,也在存想法器,進而讓法器有了靈,有了特殊能力!
一件死物是無法感知人的惡意的,但死物有了靈,便能感知了。
動物的靈,是由天地之神(或稱道)賦予的,而人的靈,是由元神賦予的……法器的靈,亦是如此!
碧游村在山里……好像談起修行,總是離不開大山一樣。
有了地址,傅源很容易就找到了碧游村的所在,但在入村的路上,卻被攔了下來。
“前面是私人地盤,旁人免入!”
看著跳出來的兩個人,傅源腦子里卻聯想到了另一幅場景: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財……
忍不住笑了,傅源騎在電瓶車上,道:“我是異人,能進去嗎?”
“你是異人?”兩人對視一眼,其中一個上前一步,道:“那就露兩手來看看!”
傅源打量著兩人,點點頭,開口道:“亂神!”
聲音聽著不大,卻有一種震蕩之意,傳入耳中,由低到高,最后在腦中宛若雷霆震響,震的兩人大腦一片空白。
緊跟著眼皮一翻,直接栽倒在地。
傅源撐起電瓶車,走上前,蹲下仔細檢查,最后從二人身上各自取出一件法器。
這是傅源第一次見到法器,只是在手上把玩了一番,便明白其中的玄奧。
人體五臟,心屬火,人的念頭發于心,所以煉器需要的火,其實是心火,其原理在于以純正的心念,將外物煉成與自己身心一體的“法器”!
當然,也可以換一種說法,人的意念,情緒等,都產自元神,將元神散發出來的這些東西歸正,形成了“靈”,賦予外物,使得外物有了靈,有了神通。
反正都是一個意思的不同說法。
將法器丟還給二人,傅源又仔細打量了二人一番,這才起身,騎著電瓶車繼續前進。
一個人的感官,分為內在感官跟外在感官。
外在感官是人們常用的,眼,耳,鼻,舍,身,意,通過對外界的發散,來收集外界的信息。
內在感官挺復雜的,比如感知自己的身體,饑餓,疲勞,疼痛等狀態,還有喜悅,悲傷,憤怒等情緒……
但無論是外在感官,還是內在感官,都必須先有“知”!
就好像一個天生失明的瞎子,無論別人描述的多么精彩生動,自己也永遠無法有對應的“知”,不會理解色彩是什么,光線是什么,光芒照射下的物體有多生動,能“看”到是種什么體驗……
再舉個例子,一個人深吸一口氣,這口氣進入口鼻之后,便再也無法感受了,但這口氣卻真實存在,所以一個人能感知到呼吸的氣在體內的運轉嗎?
幻想一下,如果這口氣是口冷氣,而且溫度不會變化,吸入體內后,是不是能清晰地感受到這口氣到了身體哪個部分?
感知感知,只有切身感受到,才會產生“知”!
人的先天一炁也是如此,每個人都有先天一炁,但沒有感受到,便不會產生“知”,哪怕你無意中運用了它!
這個“感受”便是異人修煉的資質,感覺到炁,“知”道炁,這才有了感知炁。
傅源小時候便是無論如何都感受不到這口炁,所以也就無法“知”,無法感知先天一炁。
用某種狀態形容……不通過外界感知,比如用手去按壓,用耳朵去傾聽之類的,人體自身是無法感受到自身的脈搏跳動的。
但是在特殊情況下,比如大腦充血,或者血液流動劇烈,人體就能清晰地感知到自身脈搏跳動。
煉炁也是如此,正常情況下是感知不到的,但通過修行,讓先天一炁變得清晰,進而被感知,才有了后面的修行。
那兩個攔路的,氣很雜,按理說不應該能感知到先天一炁的,但他們兩個偏偏都是異人。
馬仙洪的爐子,已經造出來了?
傅源騎著電瓶車,晃悠悠的朝碧游村行去。
漸漸地,已經能看到一片密林中,隱約可見的幾處屋頂,一些建筑……
不過也到此為止了。
不等傅源繼續向前,他就被直接圍起來了。
如果說之前攔路的兩人氣很雜,但眼前這些人的氣,卻很純,凝練的先天一炁,完全凸顯,壓過了其他的濁氣。
這才是通過修行而成的異人!
七八個人將傅源圍在中間,卻沒有急著動手,也沒人說話,而是一臉好奇的打量著他。
這些人有男有女,有高有矮,有壯有瘦,有老有少,還有個道士……傅源雖然一個都不認識,但心里卻有了猜測。
應該就是碧游村所謂的“上根器”了。
傅源很干脆的舉起手,道:“投降!”
包圍的人讓開了一條口子,一個粉灰色長發,頭上扎根繃帶,一身白衣,手足頸都帶著法器的男子走了過來,打量著傅源,道:“我知道你,儒修傅源,羅天大醮上大出風頭,劍法精妙,能斬萬法,口含天憲,一言斷法。”
傅源笑著道:“過獎了。”
“你修浩然氣,我以為你會選擇出手,正面對抗,而不是直接投降,這般委曲求全,與你的浩然氣不太搭……對了,我叫馬仙洪,是碧游村的村長。”
“馬村長你好。”
傅源招呼道:“世間萬物,各有其道,智者知進退,勇者有節制。若只知一味剛強,如何在世間長存?”
如果有人認為,儒家什么事都選擇硬鋼,那就大錯特錯了。
硬鋼也是要看情況的,首先要占理,其次要能打得過,確保了這兩點,硬鋼那才叫骨氣,叫浩然氣。
明明打不過,硬鋼,那是找死!
又或者不占理,想硬鋼,心里也沒底氣。
那么占理,卻又打不過,該怎么辦?
這時候儒家推薦“蛇形之道”,屈伸有度,進退自如,如蛇般靈活應變,隱忍蓄力,方能在絕境中尋得生機。
儒家不都是坦坦蕩蕩的,也有表面屈服,實則蓄力,看似退讓,卻在等待時機。
儒家陰損起來,不比其他人差!
不過眼前的狀況,傅源不想打,也沒道理去打,所以干脆的選擇投降。
馬仙洪有些詫異,盯著傅源看了好一會,道:“你跟我打聽到的,不太一樣……你來碧游村,有何貴干?”
傅源直接道:“一是找傅蓉,二是找陳朵,三是找你。”
“巧了,你的三個目標,都在村子里。”
“所以這碧游村,我能進么?”
“請!”
(本章完)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