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華娛之2000 第八百八十八章 知音難覓,雅俗共賞(上)
“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過得到底有多快樂(周易大笑.jpg)。”
“他媽的真該死啊!這個逼是在外面爽完了!”
“過得不快樂的人一般來說是沒辦法跟他一樣笑到直咧嘴的,可想而知他是真的很快樂。”
“廢話,你沒看日本報紙說他最近一周都跟那個什么長澤雅美在一起嗎。這個日本演藝圈的長腿女神一個星期怕不是讓他爽完了,真嫉妒啊草他媽的。”
“有原視頻嗎?周易真說過這話?”
“你去土豆找找看吧,指不定有人上傳了用DV錄的。”
“還找什么啊,日本媒體自己都報道了,直接去看國內門戶網站的新聞轉載不就行了。”
“這個逼還知道要回來制作新專輯是吧,這都11月了,新專輯不會就應付應付吧?時間這么短來得及嗎?”
“有一說一,像周易這種自己寫歌打招牌的,應該不至于自砸招牌,不過從時間上來看還是有點挑戰極限的意思。”
“不行推遲推遲算了。”
“推遲你媽啊!推遲了我聽什么?周易在外面瀟灑的時候帶我了嗎這時候要我理解他?”
“我怕周易過勞死……”
“你們太過分了,一點都不尊重周易這個傳奇!”
周易的快樂論不僅僅在日本國內引起了大量觀眾矚目,在日媒的大量報道被轉載回國內后,同樣在國內的互聯網掀起了一陣不小的波瀾。
緣由無他,實在是他笑著說這句話時的表情太欠揍了。
日本人對周易存在著洋人濾鏡、距離濾鏡、傳奇濾鏡,國內一路看著這個逼出道的部分網友們可沒有——那平日里夸歸夸,罵也是照樣罵的。
況且他們也很難將那個習慣性在鏡頭前嬉笑怒罵甚至還開發布會罵人的周易視作傳奇。
太抽象了。
怎么看都跟中國傳統文化含義內的傳奇不沾一點邊。
雖然大家都清楚,周易現在已經是中國流行樂壇歷史上永遠不可能繞過去的一座豐碑了。
“如果周易在美國中槍的時候直接被當場打死或者搶救無效宣布死亡,那我對他恐怕還真能產生外國人同款的傳奇濾鏡。”
“我也想把他視作傳奇啊,但這個逼不給機會啊。每次我覺得他認真起來了好帥,這個逼總能干點讓人跌破眼鏡的事。托周易的福,我現在一想到ppt匯報就想笑。”
“距離產生美,周易不行離開樂壇休息一段時間吧,先讓我在腦子里建立起他的傳奇形象。”
“距離產生美確實有道理,羅大右你說他是傳奇我就很認可,就因為他深居簡出,很符合我們傳統文化中那種隱士大家的風范……”
“不是羅大右深居簡出,是羅大右登上我們這新聞報紙的次數太少了,曝光量不高,過氣了……”
“喜歡打愛國牌賺錢的貨色而已……”
“爛橘子能不能滾一邊去?”
“爛橘子對周易算是恨之入骨了,恨不得把他肺戳爛……”
“你他媽……”
當初周易的一句“爛橘子始終是爛橘子”直接把這個水果給打成了公知恨國黨們的標簽,在互聯網上廣為流傳。
隨著時間的推移,“爛橘子”更是成為了寓意各種意義不良的代名詞,對線嘲諷意味拉滿。
在這個雙親族譜不需要屏蔽詞的年代,作為始作俑者的周易父母早已經罵飛了——也就老兩口不會上網,也沒什么新聞學人敢帶頭網暴。
這也是許多人暫時還不明白的一個點——
怎么感覺周易在自己的祖國被捧的越高,反而被黑的越狠?
這事聽起來可能很奇怪,但情況就是這么個情況:捧得越高、黑得越狠→黑得越狠,捧得越高。
左右腦互搏了屬于是。
“我感覺就好像走上了一個死循環?”
提前返回國內幫周易籌備新專輯事宜的錢江面對著自日本歸來的周易,談起這個情況時十分無力。
他就沒經歷過這種情況。
在槍擊之后,他一度以為周易在國內的口碑也能走上神壇來著,結果回來一看還是這個吊樣。
傳統紙媒也就算了,網民也都不是論調統一的,甚至于所謂的陰謀論還有大量信徒。
他明明都往死里加大營銷宣傳的力度了。
“你在意這些干嘛,我除非現在立刻馬上死,不然在國內互聯網環境上是不可能所謂封神的。”周易對于錢江的自責完全沒怪罪的意思,掃了一眼后就把數據給扔進了垃圾簍里。
80的正常人在互聯網上的聲量都比不過20的高頻次黑子和串子,這是很正常的。況且這80的正常人里還有不少缺乏認知、篩選能力的,被黑子、串子節奏一帶就不知道天南地北了。
移動互聯網時代走過來的周易哪里還會在意這些。
內娛的封神傳統基本上就只有一個:死者為大。
“我只是覺得很可惜,這么好的機會……”
周易是豁達,但從沒有過這種經歷的錢江還是覺得很可惜。
程好同樣也覺得可惜。
她回來后是打算立刻讓王小魚帶隊行動開始造神的,但周易卻制止了她的行為,告訴她這沒必要。
“國人喜歡造神、也鐘愛毀神,網絡更是放大了這種極端二極管存在的空間與聲量。”
下飛機后就直奔華納大樓而來的周易在接受完錢江的匯報后,這才愜意地自椅子上起身,抻了個懶腰:“就保持現在這樣的風評挺好,等到我的新專輯發了,能聽懂的網友那自然就能懂。
“至于說那些不懂裝懂繼續罵或者揣著明白裝糊涂接著罵的,我有什么必要去在乎他們嗎?”
13億人口的龐大基數擺在這里,沒有傻逼你覺得可能嗎?真以為自己是生活在天堂啊?
“也行,那我就先去準備了。”
錢江點頭離去后,給自己續了杯水的周易這才回到了座位上,掃了眼案頭上那本寫著《雅俗共賞》的本子,噘嘴吹了吹保溫杯中的熱水,抿了一口。
《雅俗共賞》,他的中文六專。
在過去的五年里,有人指責歌曲俗、有人指責作風俗、還有有人罵他曲高和寡,太過于陽春白雪,這股風氣在現如今的彩鈴歌曲市場異軍突起后爆發的愈發激烈。
因此,顧名思義,這就是一張針對他過去五年來所遭遇的非議所寫的專輯——
A面第一首:《火力全開》,王立宏后期少有傳播度廣的代表歌曲,移動互聯網時代還翻紅了一把。
過去的五年里,尤其是在《易經三部曲》完成后,被戳爛了肺管子的公知們帶著自己的擁躉可沒少對他挑刺。正因如此,這首歌放在A面第一,就是用來反擊國內那些指責他的公知乃至于網友們的歌曲。
“打倒帝國主義,不愿再做奴隸。”
你說美歐強大,我說不必怕它,更不必向他們磕頭。
由于原曲是在Ladygaga全球爆火后所寫的,王立宏很自然的將她作為了歌詞中的比較對象。周易就沒這個必要了,直接把人名改成了美歐。
《火力全開》當中的英文部分他當年在美國開新聞發布會時就當眾說過,因此對于現在能聽到這首歌的人而言,這所唱所寫的就是周易本人的親身經歷。
以這首歌開頭,也正是想要打下這個名為“真實經歷”的基調。
既然是以“真實經歷”為主題脈絡,接下來的歌曲自然也是取材自周易自身的經歷——
A面第二首歌:《皇帝》,胡彥兵最意氣風發時期的代表作。
這首歌的含義那自然是不必多言,光看這個歌曲名就清楚了。
對于周易而言,他在國內最廣為人知的外號就是“音樂皇帝”、“法王”——前者是愛稱,后者是黑稱。
周易干脆直接下場認領,無論是愛稱還是黑稱——
“我聽到吾王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笑里春秋多少淚。”
“我聽到法王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聽錯也當我聽對。”
一首歌回應粉絲與黑粉——
粉絲喜歡我叫我音樂皇帝,打的多少人哭爹喊娘,沒問題;
黑粉喜歡叫我法王,也沒問題,我就當你們是在對我喊萬歲,不接受反駁——因為聽錯也當我聽對。
反正媒體都是這么報道我的,我不在乎。
于此,來到了A面第三首歌:《中國姑娘》,陶哲的復古放克之作。
這一首歌在大眾看來就更是周易純粹的自身經歷了——
“我走遍了全世界,考察各地的美女,要和你分享些想法;
“我不是什么專家,也不是什么玩家,但可以聽聽我的話。”
什么天南地北的女孩,包括香港臺灣都被包含在“中國姑娘”這個概念下,因此也被戲稱為愛國歌曲、統戰歌曲。
以周易過去的經歷唱這首歌那更是沒毛病了,光就是“走遍世界各地考察美女”這個開頭,就足夠讓一路看他新聞的人笑出聲。
在外人看來這無疑就是周易本人的自傳歌曲。
由此,A面序列的前三首,周易選擇了直面自己這五年來所收獲的最大爭議——同時,這三首歌都很俗。
是的,很俗。
《火力全開》所使用的是他所創新的、被美國樂壇詬病為俗不敢在中文專中使用的新型AutoTune技術;
《皇帝》與《中國姑娘》則分別是歌詞當中的俗。
同時,這三首歌也是過去的媒體人乃至于網民罵他的點——
無數人對他指指點點,說他這里不對、那里不對,應該聽誰誰誰說的,應該怎么怎么改,應該怎么怎么做。
所以,從第四首歌開始便是周易本人做出的回應。
A面第四首歌:《公路》,來自于縱貫線。
“如果你對我有所期待,很抱歉,我會讓你失望。”
如果是前三首歌寫的都是周易那被指責的過去,那么這首《公路》所表達的就是周易本人當時那個不間斷批評的環境下,內心中所產生的對未來的迷茫。
直到周易本人想通了——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什么標準能定義好與壞。沒人能生而知之,總要跌跌撞撞才能夠找到最終的答案。
由此,A面第五首歌誕生:陶哲的《誰的奧斯卡》。
“身邊走過了很多熱心的路人甲,人人對我劇本都有想法
“告訴我怎么拍才能拿得奧斯卡,我的人生故事真感謝你們的參加。”
歌詞直抒胸臆:你們管的太多了。
那些都想要對我的人生經歷指手畫腳、告訴我應該怎么樣去生活的人,就好像是我的人生是你們隨意撰寫的奧斯卡最佳劇本。
你們說:“一切是為你好。”
你們說:“你應該給我們更多驕傲。”
但我說:“我不是你們心目中完美的依靠。”
你們又說:“你就是,你就是。”
但我累了,我不想再解釋,所以我說:“不想再解釋什么,不想要改變什么。”
我的人生是我自己過,哪怕走過彎路、撞了南墻,那也是我自己的問題。
是雅還是俗,我自己說了算。
A面第六首歌:《握手》,羅大右縱貫線時期罕見的硬搖滾精品。
如果說前五首歌分別在歌詞、編曲、旋律、器樂、表達等方面都可以被稱之為俗,那么這首歌就是從旋律編曲到諱莫如深的歌詞都是雅,甚至于雅過頭了,完全不接地氣的那種雅。
且由于羅大右寫詞寫的過于內涵,以至于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這首歌還被曲解成了小黃歌。
這首歌講述的含義就是在網絡越來越發達的社會,人們好像越來越忘了人與人的關系到底應該是怎么樣的。
握手,這個就是過去沒有網絡的時代,人們表達友好時所必備的一個動作;
可現在隔著網線誰也知道你是人還是鬼。
雅俗之爭,雙方爭到急頭白臉,不正是因為隔著網絡誰也不認識誰嗎?
但凡是在線下,雙方壓根就不可能爭到臉紅脖子粗,怕不是都得彼此握手表示兄弟哥倆好。
對于現在這種網絡亂象,周易也表示無解。
所以他選擇只與懂自己或明事理的人交流——
于是,A面第七首歌也是最后一首歌誕生:王立宏的《伯牙絕弦》。
伯牙子期的知己典故流傳恒久,“高山流水覓知音”傳為美談。
選用這首歌來給A面做個收尾,也是周易對自己整個A面的總結以及承上啟下——
高山流水覓知音。
無論是A面前五首各有各俗氣的歌曲,還是第六首的雅,亦或者接下來的B面七首歌,我所期盼的就是知音們聽懂后的共鳴……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