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回到過去做財閥 第2073章 他們需要你
南洋中文大學。
走進教室,齊寧逸將單肩包放在講臺上。
“同學們,誰能告訴我,你們早上從宿舍來教學樓的路上,看到了多少建筑工地?“
齊寧逸教授站在講臺中央,雙手撐在木質講臺邊緣,目光掃過階梯教室里一百多名學生。這是周三上午的《發展經濟學》課程,主題是“人口紅利與經濟增長“。
教室里安靜了幾秒,隨后有幾只手遲疑地舉了起來。
“第三排穿紅色連衣裙的女生,請說。”齊寧逸指向一個扎馬尾辮的女生。
“大概……四五個?學校西門那邊在建新宿舍樓,東門有商場工地,還有幾個社區……”女生不太確定地回答。
“很好。“齊寧逸點點頭,遙控器,投影幕布上出現一張SEA的GDP增長曲線圖,
“那么誰能告訴我,為什么我們能在校園周圍看到這么多建筑工地?這與經濟增長有什么關系?”
這次舉手的人多了些。齊寧逸點了一個戴黑框眼鏡的男生。
“因為需要住房的人多?勞動力充足所以建設速度快?”男生推了推眼鏡。
“接近了。”齊寧逸微笑,“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題——人口紅利。”他轉身在黑板上寫下這四個大字,粉筆與黑板摩擦發出清晰的聲響。
是方塊字。
這正是中文大學最大的不同,雖然當年受教授大都是歐裔的原因,SEA的大學都是采用英文授課。
但是進入五零年代伴隨著人口暴漲,致使中文授課教育的需求激增;另一方面,唐山劇變亦為SEA帶來了大批出色的內地學者和教育家。
他們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開辦不少“學校”,講授專上程度的課程,協助南來及本地青年繼續學業。新亞書院、南洋學院以及聯合書院,就是在這一時期創辦出來的。
雖然是這些學院都是私立書院,但都受到官方的資助,在官方的資助下,這些提供高等教育,以中文為主要之授課語言的私立書院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最終在五年前,三院合并成為南洋中文大學。其實在SEA以中文授課的大學并不僅僅只有這一所,其它還有數十所,這些院校既有公辦,也有私立。
不過相比之下,只有南洋中文大學的名氣最大,而且,最近幾年他的理科教育也越來越出色。
而畢業于南洋大學的齊寧逸,三年前進入南中大教授經濟學,在黑板上寫下這四個字后,他就開始講述了“人口紅利理論”。
“所謂人口紅利,是指一個國家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較大,撫養比較低,為經濟發展創造的有利條件。”
齊寧逸的聲音在教室里回蕩,
“它有三個關鍵要素……”
來自大員的林小雨坐在教室中間位置,快速記錄著教授的話。作為經濟學專業大三學生,對人口問題特別感興趣。筆記本上已經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字跡,還畫了幾個箭頭和問號。
差不多十幾年前,大員也曾考慮過控制人口,但是受到人口紅利理論的影響,他們最終還是選擇了不干預。
而且在過去的十幾年中,大員的經濟之所以能夠取得快速發展,就是因為承接了大量勞動密集型產業。
這不正是人口紅利的最佳體現嗎?
“第一,勞動年齡人口比例高;第二,高儲蓄率;第三,人力資本投資增加。”齊寧逸豎起三根手指,在那里解釋到:
“SEA是戰后以來的經濟奇跡,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這種人口結構優勢。“
“人口紅利理論”最早由李毅安在二十五年前,提出這一理論,他指出這一理論是“對經濟影響和人口變化的新視角”。隨后南洋大學數名經濟學家合著了專著《人口紅利》(TheDemographicDividend)一書中,但是專著仍然是李毅安的理論為理論基礎。
在書中指出,關于人口變化對經濟影響的問題一直在經濟學家、人口學家和政策制定者中間引發爭論,大部分的爭論者因過多地注意了人口規模和增長率,而忽視了年齡結構這一重要因素。
這一理論認為,支持人口紅利的最重要的因素包括三個方面:勞動力供給、儲蓄率、人力資本。
而作為佐證的,就是SEA的快速發展,也正是從那時候起,SEA官方開始將人口紅利與經濟發展結合在一起,將其視為經濟發展的必須。
在接下的課堂上,齊寧逸深入簡出以SEA的人口構成,人口基數以及經濟等方方面面的數據向學生們傳授著這一理論。
“人口紅利不會永遠存在,但它可以轉型。通過教育投資、技術創新、產業升級,我們可以創造新的人口紅利——高素質勞動力紅利。”
齊寧逸的聲音充滿激情,
“看看我們的航天和電子技術,看看我們過去的20年里在科學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所有的一切都在表明我們正在,或者說已經完成了從勞動密集型紅利到高素質勞動力紅利的轉型……”
下課鈴響起,但很多學生仍沉浸在討論中。齊寧逸布置了閱讀作業和思考題:
“下節課我們將探討人口紅利對其它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幫助,
請思考:在勞動密集型人口紅利消退的背景下,已經進入高素質勞動力紅利階段的SEA經濟的下一個增長點在哪里?”
在布置了這個作業之后,
下課鈴聲的余韻還在空氣中顫動,學生們收拾書本的窸窣聲填滿了教室。齊寧逸正低頭整理講臺上的教案,忽然感覺到一道陰影落在面前。
“齊寧逸教授?”
一個渾厚的男聲響起。
齊寧逸抬起頭,看見一位穿著深灰色西裝的中年男子站在講臺前。男子約莫四十五六歲,梳著一絲不茍的背頭,手里拿著一個皮質公文包,整個人散發著商業人士特有的干練氣息。
“我是。請問您是……”
齊寧逸疑惑地推了推眼鏡。
“周毅,聯動英才咨詢公司高級顧問。”男子遞上一張燙金名片,聲音壓低了半分,
“能否借一步說話?關于一個職業機會。”
齊寧逸眉頭微蹙。獵頭?這倒是新鮮。他還從未有獵頭直接到教室堵人的。他瞥了一眼教室里尚未離開的學生們,幾個好奇的目光已經投向講臺。
“我們出去說吧。”齊寧逸將教案塞進磨損的公文包,領著周毅走向教室外的走廊。
春日的陽光透過走廊的玻璃窗灑進來,在地面上投下菱形的光斑。遠處,幾個學生坐在長椅上說笑,青春的聲音在空曠的走廊回蕩。
周毅開門見山:
“鄭教授,東非聯邦在撣邦的新安設立了內羅畢大學分校正在組建經濟管理系,他們特別希望您能加入。”
“東非聯邦在撣邦的新安設立了內羅畢大學分校?”
齊寧逸停下腳步。
他的眉頭鎖得更緊了。
撣邦——泛南洋經濟圈里最偏遠的地方,距離這里有幾千多公里,每周只三次航班。
他為什么會這么了解?是因為他曾在新安大學援過教。
那里唯一的優勢是什么?
就是與西南腹地接壤,所以每年都有大量的移民涌入。
想來這就是東非會在當地開辦分校的原因了,就是希望能夠在當地招生。
“周先生,恕我直言,”
齊寧逸的聲音帶著禮貌的疏離,
“我現在是南洋中文大學最年青的教授,為什么會考慮去一個偏遠地區的新學校?而且還是一所合作學校。”
周毅似乎早有準備,從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
“這是學校的簡介和發展規劃。雖然是新成立,但得到了東非政府的重點支持,建立學校的目的是為了向更多的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齊寧逸隨手翻閱著文件,彩色印刷的頁面上展示著效果圖,不過對于這次他并不在乎。
“待遇方面呢?”
齊寧逸合上文件,直截了當地問。
“年薪比您目前高10,提供校內專家公寓,還有一筆可觀的研究啟動資金。”
周毅報出一個數字。
齊寧逸幾乎要笑出聲來。
高10?
去那么遠的地方,實際收入可能還不如現在。更何況,現在自己已經是4個孩子的父親,老大和老二已經開始讀書了,搬家意味著全家生活的巨大變動。
“周先生,感謝您的好意,但我恐怕——”
“鄭教授,”
周毅打斷他,聲音突然變得誠懇,“我知道條件不夠誘人。但這份工作的意義遠超過薪酬。
原本那所學校里的絕大多數人他們都沒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他們需要您這樣的老師,他們需要您向他們傳播現代的經濟知識。”
齊寧逸怔住了。
十四年前,他也是從西南一個小縣城里一路輾轉,從滇省游水到了國外的窮學生,不過他比很多人都幸運一些。
他來到了sEA,靠著獎學金和勤工儉學完成學業。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他就是他們。
“為什么是我?”
齊寧逸輕聲問。
周毅笑了:
“因為您在人口經濟學和區域發展領域的研究,特別是關于人口紅利和發展中國家發展優勢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深刻的。
而那所學校將來畢業的學生都會到東非去。而東非是個發展中國家,所以校方認為你是非常合適的人選。”
聽著對方的回答,齊寧逸陷入了思索之中。
“我需要時間考慮,”
最終他說道,“這關系到我的家庭。”
“當然,”
周毅又遞上一份更詳細的資料,說道:
“這里有學校的聯系方式,您可以親自了解。我們期待您的回復。”
兩人握手告別時,齊寧逸注意到周毅的手掌粗糙有力,不像一般辦公室白領的手。這個細節讓他若有所思。
在朝著停車場走去的路上,齊寧逸的思緒飄得很遠。夕陽將他的影子拉得很長,像一條通往遠方的路。他想起自己剛剛穩定下來的工作,現在在中文大學任教的他對于當下的生活是非常滿意的……
但腦海中揮之不去的,是周毅那句“他們需要您這樣的老師。”
齊寧逸停下腳步,望著遠處高樓大廈間的一線天空。然后又搖頭長嘆一聲,隨后打開車門后,他發動汽車,駛出了學校,在這個時候,他心里已經做出了決定。……
請:m.badaoge.org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