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回到過去做財閥 第1872章 阿三就是拿來出賣的
莫斯科,克里姆林宮。
武器庫大樓,會議室。
今天雖然不是星期四,但是空間并不算寬敞的會議室內,勃列日涅夫他的朋友們,又一次齊聚一堂。
他們所商討的問題正是現在全世界都在關注這個問題。
“最后通牒!”
勃列日涅夫問道。
“sEA又一次向一個國家發出了最后通牒,這一次他們的目的真的是像他們說的那樣,僅僅只是為了阻止印度制造原子彈嗎?”
因為在此之前,sEA已經通過做莫斯科代表向他們表明了立場和目的,所以勃列日涅夫才會有這樣的疑問。
“我們可以相信他們。”
作為外交部長的葛羅米柯說道:
“雖然sEA在過去的這些年里入侵了好幾個國家,但他們會遵守他們的諾言,遵守他們制定的規則,”
在提到制定的規則時,會議室里大都是不屑一顧的,因為在他們看來,這個世界上壓根兒就沒有任何規則。
蘇聯并不遵守規則,它不僅不遵守別國的規則,甚至連自己制定的規則也不遵守。
蘇聯的言而無信到了何等程度呢?
他們簽署了諸多條約,幾乎全部都違反了。唯有一項條約沒有被違背,那就是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然而即便如此,當時遇到更不講理的希特勒,他首先撕毀了該條約,對蘇聯發動了進攻。
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習慣,所以才會覺得別人遵守規則和承諾,是個笑話。
當然了,在另外一方面。面對別人給予的承諾的時候,他們又非常清楚對方遠比他們更可信。
而這恰恰也正是最荒誕的地方。
“是的,他們還是非常講信用的。”
勃列日涅夫點了點頭,其他人他都也是如此。
“那么也就是說我們不需要擔心他們會占領印度了。”
面對勃列日涅夫的問題,柯西金說道:
“他們又沒有發瘋,為什么要去占領印度呢?那里除了幾億印度人還有什么?”
哪怕就是一個國際主義者,在提到印度人的時候,可惜金的語氣中也充滿了調侃的味道。
“是的,印度的特產,也就是印度人而已。”
就像是說到什么好玩兒的笑話似的勃列日涅夫隨后哈哈大笑起來。
“世界上除了印度人自己對自己感興趣之外,誰會對他們感興趣呢?”
當然蘇聯還是非常感興趣的,要不然也不會這么多年如一日的援助印度。。
一時間會議室里全都是大笑聲。在笑聲之后,勃列日涅夫又說道:
“雖然,他們的承諾是可信的,但是我們也必須要注意到一點,印度是我們的朋友,我們不能夠讓他們肆無忌憚的去欺負我們的朋友,畢竟,在過去的這些年里,他們已經不止一次的欺負過我們的人。”
“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在當地并沒有我們的軍隊,只有一些軍事顧問。”
哪怕是在印度有蘇聯軍隊又怎么樣?當初在伊拉克,在印尼不都有蘇聯駐軍嗎?
可那又有什么影響呢?
什么影響都沒有!
“這正是我們在印度所面對的困境,哪怕是在過去的這些年里,我向印度提供了幾十億盧布的援助,可是他們仍然沒有真正的站在我們這一邊,現在這是一個機會。”
勃列日涅夫說道。
“sEA對印度的打擊,會讓這個國家倒向我們。所以我們要抓住這個機會,相信都認識到我們是他們唯一的依靠!”
接著勃列日涅夫又說道:
“在國際社會上我們必須要站在印度的這一邊,我們必須要讓全世界看到我們是站在正義這一方的,我們必須要對sEA的霸權主義行徑加以譴責。
當然了,從另一方面來說,除了我們之外,禁止其他人擁有核武器,這也是符合大國利益的。在這個角度上我們也應該和sEA站在一起。”
只能說,這個世界上國與國之間永遠都是利益優先,尤其是對于蘇聯這樣的眼中,從來只有利益而沒有其他的國家來說更是如此。
就這樣在不經意之中,印度并不知道他唯一的靠山已經把他給出賣了。
與此同時印度洋上的陰云越來越濃。
已經抵達印度洋海域的航空母艦在執行任務的同時,戰機呼嘯著被彈射器彈射升空,然后向著印度的方向飛去。
不過,他們并沒有侵入印度的領空,而是在公海上空飛行。
全世界都在關注著印度洋,關注著南亞次大陸危機。
關注著南亞次大陸危機的并不僅僅只有大國,小國同樣也在關注著危機的走向,尤其是對于那些有志于研究核武器的小國來說,他們第一次意識到核武器在有可能給他們提供保護的同時也有可能會招致挨打。
就像現在的印度一樣——在危機爆發之后,印度的領空領海已經被事實上封閉了。
在落井下石上,巴基斯坦還是非常擅長的。
在sEA宣布對其實施海上封鎖之后,巴基斯坦也加入其中——禁止印度民航飛機從其領空上飛過。
隨后緬甸也發出了同樣的禁飛令,要不是因為他們想要討好sEA,而是因為——僅僅只是為了不讓印度過的舒坦而已。
就這樣印度一下子被完全封鎖了,面對這種局面,新德里當局自然是憤怒的,他們一面發秘電讓其駐聯合國代表在會議上反對這種單方面封鎖的霸權主義行徑。另外一方面又爭取去蘇聯,美國等國家的支持。
雖然蘇聯表示了支持,但是,同樣也勸說印度放棄核武器。
其實在核武器的立場上大國是一致的,畢竟對于大國來說,小國掌握核武器就意味著他們失去了控制。
核武器最大的作用并不是用來讓外國的入侵,是阻止外國的干涉,告訴外國我有這玩意兒,你們不要想著干涉我。否則我們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
在危機發生的第一天,基本上大國都對印度研制核武器持以反對態度。
就在危機上演的時候,在美國,在莫斯科,軍事情報技術人員卻在那里關心著另外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并不是南亞的原子彈危機,而是——sEA是怎么樣發現印度在更換燃料棒?
“根據我們掌握的情報來看,在過去的幾年之中,他們的偵察機并沒有從印度的上空飛過。”
在五角大樓的一間辦公室內,湯普森中校,看著面前的照片,眉頭皺成了一團。
“就是說這些照片全都是由間諜衛星拍攝的,但是從它的清晰度上可以看得出來,這應該是高清照相機拍攝下來的畫面。”
他的話音剛落下來,那邊的卡特少校就說道:
“這顯然不可能,們之所以沒有發現印度人反應堆里抽取燃料棒,正是因為我們的行,哪怕拍下來了,等到我們發現的時候已經是下個月的事情了,要等到一盒膠卷拍攝完之后,才會把膠片彈射返回地球。
而通過無線電傳輸的查衛星畫面的清晰度是非常差的,只能發現部隊大規模調動的異常,根本就不可能拍攝的這么清楚。”
美國的kh9偵察衛星上面有很多個小返回艙,膠片長幾十公里,可以用完一盒膠片后,往回投送一盒。返回艙在落到地面之前由一架C130在空中回收。
同時上面自帶模擬式的掃描儀,將膠片用掃描儀轉化成無線電信號,效果但是可想而知的基本上就是只能進行大規模普查。
“你說的很對,卡特。”
湯普森中校點了點頭,然后拿著照片說道:
“可是我們現在都看到了這張照片是昨天剛拍攝的。”
接著他又拿出了另一張照片,還是偵察衛星對印度核反應堆的監視照片。
“但是今天他們剛剛提供給我們的用于證明印度人依然沒有停止抽取燃料棒,兩次拍攝時間間隔不超過24個小時。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是采用的是照片返回倉,那么,他們是如何實時實現對印度核反應堆的監控?”
中校的問題讓卡特少校陷入了沉默之中,他想一會兒然后說道:
“或許他們已經解決了無線電傳輸畫面的畫質清晰度問題。”
其實,他們之所以無法理解的原因是美國根本沒有堪用的高速數據處理與傳輸技術。
而sEA的“鷹眼5偵察衛星”是一種新型傳輸型衛星上可以配備非常精密而昂貴的光學系統,以及CCD——即電荷耦合器相機,這是一種使用CCD傳感器捕捉圖像的數字相機。它的分辨率也接近光學系統的衍射極限。
更重要的是他所傳輸的照片是以數字傳輸的,不會有任何扭曲或者破壞,頻率也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正因如此,實現了在太空中的實時偵查,而不至于像返回式偵查衛星那樣必須要把膠卷拍攝完才能夠彈射出膠片。
正是因為技術上的領先,才有了現在五角大樓這些軍官們的迷茫。
“也就是說他們的偵查衛星技術遠遠領先于我們。”
湯普森中校得出了一個結論,他看著手中的照片說道:
“說實話,現在我并不關心印度人造不造原子彈,即便是他們造了原子彈也不會對我們造成任何影響,但是這——”
他揚起手中的照片,對面前的卡特說道。
“有了這種偵查衛星,全世界在他們的面前都是透明的,他們可以實時偵測到任何一個國家的軍事調動或者對任何一個目標實施偵查,這正是他們的優勢所在。”
卡特神情凝重的看著那些照片,說道:
“在太空中,他們怎么拍攝,怎么偵查,都不會對任何國家的抗議,任何一個國家在他們的面前都像脫光衣服一樣,沒有任何秘密。”
作為軍人的他們當然清楚這種單方面的透明在軍事行動中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勝利。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