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回到過去做財閥 第1365章 黑科技的震撼
有時候,有些事情是難以想象的。
人們永遠都想像不同自己不曾見過的事物,過去有人這么說的時候,張森會嗤之以鼻。
但是現在他確實被驚呆了。
現在,當張森看著手中這個“金屬煙盒”時,目光中盡是驚愕。
“這,這是電話?”
這是有些匪夷所思的,看著手中電話,張森甚至都不知道,如何概括這款產品的特性,他最先想到的就是——輕,薄。
還有就是不可思議!
有一種像是手里拿著一款玩具的不現實感。這種簡潔到只有磁盤撥號器與天線的設計卻獨有一種極其前衛的美感。
張森的這副表情,落在科琴科夫的眼里,讓他滿是驕傲的說道:
“是的,這就是我們蘇聯的可移動電話——ЛК3,它可以在莫斯科和彼得格勒200公里內隨意的撥打電話。”
他之所以會強調這一點,是因為幾年前,沃洛涅日通信研究所研制出了蘇聯第一代車載移動電話“阿爾泰”。最初的通訊網絡建立在彼得格勒,后來莫斯科也有了“阿爾泰”,只有1個設在莫斯科最高建筑物上的基站,共16個頻道,可覆蓋數十公里的范圍,移動電話安裝在汽車上,主要供國家領導人、高級將領使用。
而ЛК3正是使用它的信號,別看它如此的小巧,但是蘇聯工程師們通過學對于天線和電話終端的不懈改進,還是解鎖了200公里這一驚人的通信范圍。
瞧著張森這位大眾汽車的副經理,居然被驚訝成這副模樣,科琴科夫總算是如愿以償了,畢竟,在南洋他見過太多驚人的玩意,現在,是時候讓他們感受一下蘇聯的震撼了。
“是的,張先生,為了保證工程項目的進展,我特意給你申請了這部電話,有了它我們就可以隨時隨地的保持聯系,這是方便我們聯系。”
“這,這……你們蘇聯人都用這個嗎?”
張森驚愕的問道:
“是的,不少蘇聯人都用它。”
其實,這款ЛК3只是試驗產品,它的單價高達600盧布,在蘇聯這并不是一筆小錢,足以買一輛摩托車!除非蘇聯政府和大企業為之買單,否則僅僅依靠當時蘇聯普通民眾的消費能力,是沒有出路的。
但是普通民眾,又怎么可能用得起呢?
這樣的回答,也就是科琴科夫的“話術”罷了,但無論如何,張森還是被深深的震撼了。
畢竟,這玩意實在是太黑科技了!
張森有些好奇的問道:
“那么我到了陶里亞蒂,還可以使用它嗎?”
面對他的問題,科琴科夫回答道:
“呃,暫時還不可以,但將來,將來等到陶里亞蒂的汽車制造廠完成建設之后,肯定就可以使用這個電話了。”
陶里亞蒂,就是汽車制造廠所在的城市,距離莫斯科接近800公里,即便是對于這樣的黑科技來說,也太過遙遠了。
此時在日古利山脈一處平緩的谷地汽里,盡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色,莫斯科在圈出一塊約六平方公里的土地用以建造一座足以容納五十萬人的汽車城。機械由政府出資從南洋購買的。
而工人則來自廣闊疆域的四面八方,他們都夢想著能在這里住上敞亮的房子,并開上被稱作“比伏爾加還要先進汽車”。
在從四面八方涌來的工人們熱火朝天的工作時,來自南洋的周必成和他的同事們,正在那里指導著蘇聯工程師和工人建設鋼結構廠房。
鋼結構廠房對于蘇聯建筑工程師來說,是一個極其新鮮的事物。畢竟,在此之前,他們接觸的都是磚瓦墻體,鋼構主梁的廠房。而這種輕鋼結構廠房,還是第一次接觸到。
雖然是第一次接觸,但是它施工速度快的優點,還是吸引了這些蘇聯工程師的。畢竟,現在這種廠房,正在全世界推廣。
“輕鋼結構廠房的需要的材料,是新型彩色壓型鋼板、新型高效能冷彎薄壁型鋼,還有就是新型熱軋型鋼——H型鋼,這是東海鋼鐵公司的拳頭產品。在建筑鋼材獲得突破的同時,它的建設還需要一定的計算理論基礎,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電子計算機的應用。”
在那些蘇聯工程師的面前,周必成解釋道:
“因為輕鋼結構廠房涉及到大量的計算問題,所以需要用電子計算機進行計算。”
“電子計算機?”
尼古拉問道:
“你說的是那種有幾間房子大,需要幾十個人來維護的電子計算機嗎?”
其它的工程師,甚至滿臉疑惑的壓根就不知道什么是“電子計算機”。
“應該沒有那么大吧。”
周必成不解的看著他們,問道:
“你們沒有用過電子計算機嗎?那你們計算用什么?”
用什么?當然是各種計算尺和鉛筆了。看著尼古拉他們使用的計算尺,無論是周必成,還是其它人都呆住了。因為在南洋……他們早就用電子計算機進行這些繁瑣的計算工作了。
“我們還有一臺手搖計算機!”
這一位建筑師在一旁說道:
“我們還會去和它進行計算。”
面對這樣的回答,周必成他們立即呆住了,他們壓根就不知道,在蘇聯,他們把計算機技術的研發列為機密,除非了軍方之外,只有少數研究所、大學有資格接觸到計算機。
對計算機技術和很多技術的研發上,蘇聯一直使用的是戰爭模式思維——就是高度保密。沒有像美國那樣,將新技術不斷公開,并應用到經濟領域,而市場的需求,刺激著企業的投入,不斷的推高電子產業水平。
反觀將電子計算機視為“最高機密”的蘇聯,到最后拉垮到了哪一步?另一個世界,八零年代,就連東大對于蘇聯在計算機技術領域的拉跨程度都感到震驚。他們到蘇聯后的觀察,到處所使用的,都還是老式的手搖計算機。而且,使用計算機的也只有國家各部門,其他的企業,幾乎不見有計算機,甚至就連大名鼎鼎的蘇霍依設計局,居然是用計算尺進行各種計算。以至于讓人懷疑,他們是不是還停留在50年代!
可,這就是現實。
很快,在日古利工程指揮部里多了一臺機器,那臺看起來有點像是打字機和小電視機的結合體,被抬上桌子的時候,不僅尼古拉等人來了,甚至就連汽車工業部副部長古謝夫也來了,甚至就連不少職員也擠到了這間辦公室里。
“這就是電子計算機嗎?”
“怎么這么小?不是說有幾間房子大小嗎?”
在人們高度關注中,周必成為這臺王安100電子計算機接通電源,這臺電子計算機是他們從南洋帶來,用于進行工程計算和其它工作的。
當電腦打開,黑色的屏幕上閃過“王安電腦”四個黑色大字時,一種莫名其妙的沖擊力是難以言喻的。
“這上面寫的是什么?”
古謝夫問到身旁的翻譯,一旁的翻譯告訴他這是“王安的電子大腦”時,他的眼前一片茫然。
“電子大腦?這是什么鬼東西?”
這時候,古謝夫還不知道這是什么鬼東西,但是很快,在電腦打開之后,輸入了指令,進入界面后,周必成沖著一旁喊道:
“妮娜,你那里不是有一個計算嗎?拿過來,我們用它來算一下。”
和蘇聯很多單位一樣,都有一些專職計算員,他們大都是數學專業畢業,專門協助工程師進行計算。基輔大學數學系畢業的妮娜也是如此,聞言,她就拿著一堆材料走了過來。
周必成在輸入那些數據時,古謝夫問道:
“你需多長時間才能完成這些計算。”
“兩天左右吧。”
在回答著部長的詢問時,妮娜的那雙漂亮的藍眼睛盯著屏幕,盡管上面有很多方塊字,但是數字和符號卻是相通。
在輸入完一串數字與符號后,她看到周必成用手指敲了一下鍵盤。
“噠……”
下一瞬間,原本正在心里默默計算的妮娜整個人都驚呆了,指著屏幕喃喃道:
“這,這怎么會,這,這樣就算出來了?”
“是的,還有這個……”
隨著周必成的輸入和敲擊,一個個計算結果不斷的得出,此時辦公室里的所有人甚至連大氣都不敢喘,他們就那樣盯著這臺神奇的機器。
辦公室里只剩下了鍵盤的敲擊聲,在計算的結果不斷得出時,一些工程師們自己都控制不住了,他們甚至也用筆在那里算了起來。
此時,日古利的這間辦公室似乎變成了一個多世紀前,馬車與火車比賽的賽場,只不過,現在是人類與在計算機進行比賽。
這樣的比賽結果是注定。
原本需要一兩天時間才能完成的計算量,僅僅只用了不到一個小時就完成了,等到針式打印機“滋滋”的將計算結果打印出來的時候,那些拿著計算尺、鉛筆的蘇聯工程師們,無不是用愕然的眼光看著那張長長的紙。
“結果是正確的嗎?”
古謝夫已經不需要再問了,只要看這些人的表情,他就知道了,現在他終于明白了什么是——電子的大腦!
它可以像人腦一樣進行計算,而且速度更快!
(本章完)
請:m.minguoqiren.la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