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黃金屋中文 >> 回到過去做財閥 >> 目錄 >> 第801章 |
第801章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回到過去做財閥 第801章 人造衛星! 作為目前還從來沒有過的東西。 雖然會給世人帶來震撼,但是也就是那樣了,畢竟,從實用價值上,除了宣揚國力之外,壓根就沒有多少用途——就像是一個昂貴的大國玩具一般。 畢竟榮譽歸榮譽,現實歸現實。 真正把人類帶到太空是什么? 并不是誰是第一或者誰是第二,而是誰更具備實用價值? 畢竟人類總是現實的。 人們所在意的永遠不是誰第一個發現了什么東西,而是這個事物最終被誰給普遍應用于人類的生活。 不是在意,而是因為這種應用會影響所有人的生活。 是什么樣的發明才會被應用于所有人的生活并且改變所有人的生活呢?你好 是通信衛星、是衛星定位、是氣象衛星,是遙感衛星……是那些具備廣泛應用基礎的衛星,也只有它們才能真正改變人類的生活。 至于其他的很多高科技的事物和絕大多數人都是沒有任何關系的。 李毅安所身處的那個時代,生活的便利性,有相當于一部分都是由衛星帶來的。 沒有人造衛星會怎么樣? 在二十一世紀,人們幾乎不敢去想象會怎么樣,但是對習慣了那個時代生活的李毅安來說,他已經充分感受到沒有人造衛星所帶來的不便。 “所以呢,目前最重要并不是搶占第一枚衛星,而是第一枚通訊衛星了……” 俯身在案前的李毅安,在紀事本上寫了“通信衛星”,然后又說道。 “通訊衛星是什么來著……嗯,應該是地球同步通訊衛星!對,沒錯,只有通過它,才能夠實時的把信號傳遞到全世界。” 接著李毅安又記事本上記下其中的一些關鍵技術, “地球同步衛星需要發射到赤道上空3.6萬公里的靜止軌道上,現在南洋有這么強大推力的火箭嗎?” 在發出這一聲質問之后,他又繼續寫道。 “為了發射通信衛星,也就是需要研制一種新的,更強大的火箭,對,就是這樣。” 接下來的時間里,李毅安一直在那里研究通信衛星,并且翻看著資料——這些資料當然是系統激活技能之后獲得的,現在他所需要的只是把這些知識拷貝下來。 “地球同步衛星?” 從李毅安的手中接過資料,袁家騮用震驚的語氣說道。 “南洋真的進入太空了?” 雖然震驚,但袁家騮并不覺得意外,對于“萬戶角”他也有一定的了解,知道那里正在一步步的走向太空。但是他沒有想到現在就已經進入到了太空之中。 “不是南洋要向太空進軍,而是人類必定會向太空進軍,根據我們掌握的情報,蘇俄正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他們不僅會向太空發射人造衛星,而且還會把人類送到太空。” 雖然南洋壓根就沒有這方面的情報,但站在歷史巨人的肩膀上,李毅安還是很清楚未來的。 “所以,我們必須要跟進,不過我們并不僅只是為了進入太空,而是為了進入太空并改變人類的生活,奧運會……” 看著袁家騮,這位南洋第一流的物理學家,在另一個世界不知道多少華裔科學家的才能被埋沒,而現在,李毅安所需要的就是發掘出他們的才能。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長安將會舉辦60年的奧運會,現在電視機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7年后,電視機將會進入絕大多數家庭,可是如果沒有衛星就沒辦法進行電視轉播,在奧運會這樣的大事期間,也就不能讓全世界的人們同時看到比賽的轉播,所以,我們需要一枚通信衛星,不,應該三枚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隨后李毅安就解釋起來什么是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同步軌道通信衛星,是發射到與地球自轉周期,也就是23小時56分4秒同步的圓軌道上的通信衛星。這種衛星的軌道高度為35786千米,軌道平面與地球赤道平面的交角為零,即衛星發射到赤道上空與地球自轉同向運行,從地面上任一觀察點看去,衛星是靜止不動的。如果把通信衛星發送到赤道上空35800km高的圓形軌道上,與地球自轉同向運動,繞地球一周的時間與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正好相等。從地面上看去,衛星是靜止不動的。這種通信衛星叫做同步通信衛星,也稱靜止地球衛星。 用三顆同步衛星就可以實現全球衛星通信。從靜止通信衛星向地球引兩條切線,兩切線的夾角為17.34°。這樣一顆靜止通信衛星能供地球上近三分之一的地區通信。如果發射三顆靜止通信衛星,彼此相隔120°,就能覆蓋全球大部分地區,實現全球通信……” 在李毅安解釋著他的構想時,袁家騮則翻看著手中的資料,雖然原本就知道李毅安是被政治耽誤的科學家,但是他從來不曾想到,李毅安在諸多科學領域的造詣是如此之深。 “……這是有幾個技術問題,衛星要定點到赤道上空,那么發射場的緯度要盡可能低,這是是我們最大的優勢,萬戶角發射中心,就位于赤道附近,這一地理優勢,是我們發射衛星的最大優勢,另外,還必須研制新的地面測控站和海上測控船等一系列的全新設施,這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從硬件和投資上,都沒有問題,除了官方投資外,亞洲電視會也會提供一定的資金,包括衛星的研制費用。” 說罷,李毅安盯著袁家騮說道。 “唯一的問題就是,我們的技術力量能夠研制出通信衛星嗎?” 其實,這才是李毅安最關心的事情,雖然他可以在技術上提供一定的幫助,但是決定科技發展的“短板效應”。 現在才只是五三年六月! 很多基礎科學還很落后,不過,也落后不了多少,畢竟,人類的第一次顆人造通信衛星是六零年發射的。 “嗯……” 面對閣下的問題,袁家騮并沒有立即回答,而是一邊翻著資料,一邊思索著,良久之后,他才說道。 “在技術有難度,而且難度很大,不過應該能夠克服,這需要很多企業和大學的通力合作,尤其是電子方面。” “沒有問題,無論需要什么,各個方面都會全面配合,我會讓秋海和你對接,讓他擔任你的助手。” 李毅安口中的秋海,是官邸秘書室副主任錢秋海,雖然看似沒有什么知名度,但他卻是官邸的老人,他可以代表官邸協調所有的部門。 “協助我?” 袁家騮愣住了。 “對,” 李毅安點了下頭,說道。 “這個項目由你負責,很多人說南洋的科技發展源自于第三帝國,但……” 看著袁家騮,李毅安笑道。 “現在,我們需要向他們證明,唐人并不比其它人差!” “我們確實不比他們差,這幾年無論是從各國來南洋的留學生,還是我們自己培養的人才,都是非常出色的。” 瞬間,袁家騮就感到了責任重大,他放下手中資料,說道。 “整個項目中,最大的難點是還是火箭,火箭問題可以解決嗎?” 想了想,袁家騮說道。 “或者說,我們的火箭進展到哪一步了?”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
瀏覽記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