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抗戰:通電全國,出關 第71章 棋逢對手
滏口陘,涉縣以西25里,響堂鋪村
清晨的薄霧裹挾著不斷升起的硝煙,將初升的朝陽濾成渾濁的銅黃色。
山下的青石與黃土早已褪去了原有的顏色,被隨意丟棄的尸骸散發著令人作嘔的氣息,那是油料爆燃之后導致的。
狹小的山道上,并不高大的戰馬上坐著一名面色極為難看的指揮官。
日寇第14師團麾下,第50聯隊聯隊長:遠山登。
第50聯隊,甲種師團內的少數經過嚴格訓練的山地聯隊,代號“雷3215”!
“華北司令部的命令太著急了,這些帝國的勇士本不該犧牲在這里,我們第50聯隊,可不能像黑水貞藏那個蠢貨一樣,折戟在這小小的山區里面。”
說話間,身旁不斷有士兵戴著口罩,像搬運貨物般拽著同袍的殘肢,將尸體拖走。
是的,就是拖走。
戰時物資緊缺,滏口的運輸隊大多還是騾馬,物資與車輛基本都調撥到了南方,支援武漢會戰。
普通士兵會安排在村里集體焚燒,基本就是在地上鋪上厚厚的木柴或者其他可燃物,按照順序排成一排,集體火化。
至少不像去年吳淞炮臺外,尸體多到只能鋪柴壘尸,集體焚燒。
大部分時候,士兵的骸骨不會混在一起,只要按照順序拾取骸骨即刻,但有時候柴火一多也便顧不得那么多了。
唯有小隊長級別以上,將會單獨焚化,挑揀遺骨作為象征物送回國內。
焚燒的地方,會立一塊木牌,作為戰地墓。
送回國內安葬的就是軍墓、家庭墓,這也就是所謂的三墓制。
此刻,遠山登突然心有感召,鷹隼般的目光刺向西南方向的遠山,副官順著他的視線望去,只見晨曦的陽光下隱約有一個騎馬的身影。
“喲西,這應該就是支那的川軍大將,李家鈺吧?”遠山登瞇起眼睛。
身旁的副官立馬低頭稱是:“根據抓到的村民說,稅警團曾在此修筑兩月工事,山路與山坡上構筑了不少暗堡掙與炮臺,動用的民夫不下數千。”
“這支新來的部隊便是支那川軍的第47軍,沒想到,膽子這么大,竟然敢伏擊帝國軍人.”
話音未落,遠山登已心下了然,便抬斷:“是個有膽量的,但不好意思,這次我趕時間,命令走北線大樹溝的神田大隊加速,我們沒時間在這里浪費。只要切斷稅警總團的后勤,這支那戰爭,也就離結束不遠了。”
“嗨!”
副官顯得極為恭敬,自從稅警總團兵圍太原,關于這次支那戰爭還能不能結束的流言在各個部隊流傳。
不少戰士認為支那太大,他們有些人走了幾個月,甚至還沒有看到盡頭。
也有不少人認為帝國皇軍極為強大,這場戰爭,必定會以勝利結束,因此軍隊內部時常爆發沖突。
而這一切的源頭,便是稅警總團兵圍太原。
遠山登最后瞥了眼山巔的人影,微微搖頭便打馬回轉:“回頭打下黎城,給這個支那大將立個碑吧,至少比那些只會逃跑的要強一些。”
他猜測的沒錯,山上的正是李家鈺。
他的部隊潛伏一夜,襲擊了日寇突前的一個中隊,消滅了不下50名鬼子。
這算是給對方提一個醒,你已進入川軍防區,識相地趕緊滾回去。
在李家鈺的視線中,剛才那名小鬼子軍官只是朝這里看了一眼,便讓他瞬間如芒在背。
為什么?
邪性!
從軍這么多年,他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為什么只是看了一眼便有種危機感在心頭升起?
“走!”
李家鈺轉身便打馬離開,他知道,這次的對手恐怕比之前更難對付。
“我心不安,讓你的104師全上來,我總覺得這次守東陽關比上次更加兇險!”李家鈺扭頭對104師師長李青廷說道。
后者雖然不太理解,但還是點頭:“明白,不過軍長,這8000人,東陽關我也擺不開啊。”
“每個山頭都給我上人,人家花了兩個月數千民夫打造的國防線,每個據點都給我安排預備隊。”李家鈺眉頭緊鎖:“沈復興把后背交給了我,總是不能讓他失望的。”
說話間,兩人已經下山,從滏口陘的山道向皇后嶺群峰陣地前進。
晨曦早已淡去,取而代之的就是酷暑的高溫,遠處山頭那一處處石塊堆砌的堡壘在烈陽下格外刺眼,仿佛一顆顆鑲嵌在山頭的鉆石。
從半山腰到山頂,這樣的堡壘竟然延綿不絕,入眼仿佛進入了南非的弗里德堡隕石坑,遍地的鉆石黃金。
只是光禿禿的山頭,讓這些堡壘很容易變成打擊的對象。
李家鈺兩腿一夾,縱馬而上。
入眼更加壯觀,兩道巍峨石門赫然入目!
小小的滏口山道,竟然被鑄起了兩道石門關隘,關隘寬35米,城墻進深5米,城墻延展如巨龍嵌入兩側山脊。
石門洞寬5米,高11米,關下修筑有容納一個連休憩的營地。
在主陣地前,這樣的關隘每隔500就有一座,正好覆蓋一公里的前出陣地。
換防的白團長曾得意地說:“第一道關隘矮一些,就8米高,土質疏松,小鬼子占了關隘,定然舍不得撤退,正好慢慢虐殺。”
對此李家鈺深以為然,可看著這連成一片,延綿不斷地龐大工事,他竟然還是心有不安。
但就是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回黎城之前,他再三叮囑:“那幾處榴彈炮陣地,務必加強守備,黎城、東陽關即日起宵禁,黎城關閉東門,只準軍隊通行,但有闖關者,一概當做漢奸處理!”
李青廷無奈點頭:“軍長,你放心,我曉得”
“你曉得個錘子,人這是將身家性命交于我李家鈺了,要是丟了關,還有什么臉面回川?到時候,我跟你一起死在這里!”
說完,李家鈺打馬回了黎城,將178師也調動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第二日拂曉
日寇兵臨東陽關,經過半日血戰,攻克第一道關隘,止于第二道關隘。
同日,靈石縣廈門古堡再次爆發巷戰,雙方激戰一日,日寇留下300余具尸體主動退卻。
稅警4團前進不足10里,因車隊密集,遭遇道路塌陷,超過兩輛坦克陷入地面,整個隊伍停了下來。
第三日
第50聯隊再次派遣三個中隊遞次進攻,九四式75毫米山炮炸得第二道關隘的士兵根本抬不起頭。
若不是關鍵時刻115毫米榴彈炮發威,恐怕第二道關隘就要被拿下了。
也是在同一日,靈石縣廈門古堡被圍。
日寇利用夜間快速穿插,直接截斷了廈門古堡與靈石縣的連接,雙方現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而稅警4團的近戰依舊緩慢,為了快速通過,中間那輛T27坦克被拋下山崖。
坦克長親自動手,一邊哭一邊咒罵老天不公!
第四日
圍攻太原的部隊每日抵近,晉中外圍的的村落已經換了“大王旗”,不少冒死前來的記者獲得了親自采訪沈復興的資格。
沈復興在記者鏡頭前遙指太原城郭:“我對這次作戰的結果很有信心,但對這次作戰的戰果并不看好,從祁縣到現在,日寇一路撤退,我很擔心最后只是收獲一座空城。”
沈復興站在汾河邊上的孫家寨村,身后隱約間可以看到一座高聳的城池。
很明顯,他們已經打到了太原的外圍,兵圍太原的證據更多了!
參與采訪的記者們筆走龍蛇:沈復興:太原不日可下,日寇北逃在即,恐收獲空城
身旁的李希烈連連點頭,這些記者果然了得,到時候可以挖幾個進稅警宣傳部。
只要這張照片配上這新聞標題,一旦報紙送到金陵、申城、北平等城市,怕是真的要引發一場地震。
但梅津美治郎怕是要坐不住了!
不過,意外與計劃哪個先來?
必然是意外!
正在黎城安排物資運轉的李家鈺收到了噩耗:東陽關被圍!
日寇一個大隊千余人輕裝簡行,只帶了7天的干糧便敢翻過太行山,沿著北線人跡罕至的山間小路從涉縣繞開滏口關隘,直插東陽關身后。
東陽關西部,一支運輸給養的隊伍被瞬間擊潰,104師被徹底包圍!
東陽關,危在旦夕!
同日,日寇在夏門古堡投入兩個大隊,占領后山制高點,山炮、擲彈筒等重武器加入戰斗,第3營的損失直線上升。
而孫立人的第四團進展依舊緩慢,他望著崎嶇的山路,一拳重重砸在身下的炮塔上,百里山路四天竟只走了不足20里。
如果不能及時趕到,恐怕計劃就要落空!
與此同時,梅津美治郎親自書寫太原作戰計劃方案提交華北方面軍司令部,他不想在這里被趙括換走。
一時間,太原盆地對陣雙方棋逢對手,云譎波詭。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