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復山河 第三百七十二章、毒士
同城外的緊張氣氛不一樣,鎮南關內完全是別樣的風景。
在戰斗經驗豐富的虞軍官兵眼中,安南人發起的佯攻,純粹就是一場兒戲。
長期和敵軍對峙,枯燥乏味的生活,都快讓他們閑出毛病來。
隔三差五向李牧請戰,鬧著要殺出去給敵人一個好看。
一度李牧都想提前發起決戰算了,考慮到安南地區的長治久安,最終他還是打消了速戰速決的念頭。
安南地區脫離中原王朝數百年,對中原王朝的認同度,早就下降到了冰點。
覆滅安南國容易,難的是怎么長期統治地方。
純粹靠武力強壓,就算現在壓制了下去,未來某個時間點也會爆發。
最佳選擇是利用戰爭,不斷消耗安南的國力、民力,瓦解他們的抵抗意志。
何況還要考慮大虞朝廷的影響。
一舉擊敗敵軍,人家立即就跪了,降表一收永寧帝大概率會下旨停戰。
眼下的大虞朝,很難生出經營交趾布政司的念頭。
如果是這樣的話,這一仗就白打了。
想要謀劃成功,既要讓皇帝和百官看到安南危險,又要讓大家認為安南是泥潭。
“侯爺,剛剛收到消息,敵人分兵了!”
說話間,武大個把情報遞到了李牧手中。
“侯爺,戰機出現了!”
桂林左衛指揮使李三七,神色激動的說道。
現在的鎮南關,就是一座戰爭堡壘。
居民早在戰爭爆發前,就疏散到了后方,商業更是不復存在。
李牧治軍森嚴,沒人敢在他的眼皮底下搞事情。
每天除了日常訓練外,一群將領就只剩下戰術推演。
反攻的方案,制定了數十個版本,大家都憋了一口氣。
“慌什么!”
“敵軍才抽走了兩萬,城外還有十八萬軍隊。
你若是有能力全殲敵軍,老子立馬授權你指揮全軍。
如果做不到,就先回到位置上坐著,別一驚一乍的。”
聽到李牧的訓斥,李三七瞬間萎了。
擊敗敵軍容易,全殲敵軍難。
偏偏要經略安南,又必須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
“侯爺,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安南國一共也就那么點兒地方,我不信他們還能跑到天上去。
在鎮南關下,末將是沒本身全殲敵軍。
可若是一直打到敵人境內,把他們逼到絕境上,那就不一樣了。
反正都是打仗,在哪兒打不是打!”
遲疑了一下,李三七憤憤不平的說道。
雖然他的學習成績不怎么樣,但追隨李牧的時間長,還是學到了不少兵法套路。
對這種束手束腳的打法,非常不習慣。
“你這憨貨,滿腦子就知道打仗。
這么快擊敗安南人,朝廷那邊怎么解釋?
別忘了,這次戰爭是怎么爆發的。
我們做的再怎么隱秘,還是留下了大量的漏洞。
若是把安南人逼急眼,人家直接向朝廷稱臣,這仗還能繼續打下去么!”
李牧故作憤怒的訓斥道。
下屬有自己的想法,他不怒反喜。
能夠提出不同意見,代表著開始動腦子了。
盡管考慮問題不夠全面,這依然是一大進步。
只要肯用心學習,眼界和個人能力,都可以慢慢培養。
“侯爺,安南人想投降,也要看我們是否答應。
作為交戰國,我們沒有義務保障他們使團成員的安全。
只要安南國的使臣,進不了京師,那么和談就無從談起。”
廣西衛指揮使譚辰風開口提議道。
大虞不是大宋,從皇帝到百官,都有一身傲骨。
在戰場上占優勢的情況下,不可能主動派人去找安南求和。
在這種背景下,想要讓戰爭持續下去,只需截斷安南人和朝廷的聯絡即可。
以李牧的權勢,要在半路上截殺安南使團,根本費不了多少力氣。
“這是一個思路,不過不夠完善。
截殺安南使團容易,難的是不留下蛛絲馬跡。
從安南到京師,可供選擇的路線很多。
這場戰爭爆發的太突然,國內是糊弄了過去,但安南人那邊肯定有所懷疑。
他們就算派出使團,也不會從兩廣進京。
沿途的地方官那么多,誰也無法保證,沒人把消息捅給朝廷。
雖然這些問題,能夠在京中壓下來,但這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要經略安南,后面少不了朝廷的支持,政治資源現在能少用盡量少用。”
李牧搖了搖頭說道。
事實上,他在向下屬吹牛逼。
勛貴集團的勢力,主要集中在武將陣營。
文官中雖然也拉攏的有人,但大都是非實權崗位,在朝中影響力有限。
平常時期,遇上這些事情還好說。
死幾個安南人,沒有誰會較真。
若是趕上了文武之爭,那就是送給文官集團的刀。
朝廷只要想查,許多隱藏的問題,都會被揭露出來。
要不了命,卻能讓他的謀劃失敗。
“侯爺,要經略安南,必須先把敵人的脊梁打斷。
不殺個血流成河,很難實現戰略目的。
如果海盜完成不了任務,那就讓叛軍上,最好是讓敵人自相殘殺。
末將建議,從戰俘中挑選一些造反經驗豐富的,送入安南境內。
此戰抓捕的安南俘虜,連同戰俘家屬,全部流放遼東。”
桂林右衛指揮使孔玉堂起身說道。
相較于大虞朝來說,安南只是彈丸小國。
可對李牧集團來說,要吞并安南,絕非一件易事。
當地有五六百萬人口,比廣西地區的人口都多。
稍有不慎,就會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
想要長治久安,除了向當地輸送移民外,還要進行減丁。
“辦法不錯,可惜朝廷太窮了。
把上百萬安南人送往遼東前線,需要不菲的開銷,戶部不會掏這筆錢的。
不過輸送一些青壯過去服徭役,倒是問題不大。
禍亂安南之事,你可有信心擔此大任?”
李牧笑著問道。
坦率的說,孔玉堂提出的兩條策略,都非常的歹毒。
一旦采用,安南國將血流成河。
不過身份決定立場。
站在大虞的立場上,要收復交趾布政司,就必須把安南國搞趴下。
“末將愿意!”
孔玉堂當即表態道。
安南戰爭從一開始,李牧就在戰略上控了盤。
按照目前的打法,等到大決戰的時候,安南軍隊頂多剩下一半的戰斗力。
以最小的代價贏得勝利,符合團體的利益,卻難以體現個人的軍功。
看著兩廣六鎮在前線建功立業,他們早就眼紅了,好不容易等來機會,大家都想表現一下。
如果不自己尋找機會,光靠主帥分配任務,那點兒功勞很難支持他們更進一步。
畢竟,他們都是草根將領,朝中的唯一人脈關系只有李牧。
競爭對手全是自己人,手心手背都是肉,肯定是能者上。
“那好,你去戰俘營中挑選三萬人,分成十個批次送往安南境內。
告訴這些戰俘,本侯不會讓他們白白賣命。
劫掠來的財富,大家五五分賬。
斬殺一名安南士兵的首級,就赦免一人的罪責。
只要斬殺的敵人足夠多,被他們牽連的家眷,全部都可以獲得朝廷赦免。
倘若超出了赦免人數,每一個首級可以換取一畝免稅田,或者是五兩白銀。”
李牧當即畫餅道。
坦率的說,他開出了的賞賜,并不算高。
同正規軍不一樣。
這些戰俘兵送出去之后,全靠自力更生解決后勤問題,不需要他花錢養活。
禍害安南人的同時,也無需擔心這些人做大。
在本土造反,都沒有成氣候,到了異國他鄉只會更難。
倘若有人能在安南拉起義軍,成為一方草頭王,李牧只會更加高興。
只有經歷過,才知道義軍的破壞力有多大。
成都府。
“朝廷有意召老夫回京,讓鎮遠侯過來主持大局,老夫答應了。
等熬過了這段時間,你們再也不用提心吊膽的過日子啦!”
徐文岳略顯失落的說道。
努力了這么久,最后還是要讓勛貴系過來善后,對他來說也是不小的打擊。
可是沒有辦法,皇帝和百官的耐心,都被叛軍耗光了。
大家現在只有一個想法,盡快把叛亂鎮壓下去。
按照他的計劃,一樣可以磨死叛軍,但需要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
有現成的軍隊可用,朝廷明顯不可能花大代價,讓他在蜀地再練一支精銳出來。
確切的說,皇帝和百官都不認為他能夠練出精銳來。
包括清流系的小弟,也不希望一直在戰場上耗著。
現在奉召回京,雖然沒有顯赫的戰功,但也沒有捅出大簍子。
倘若前線吃了大敗仗,他這位清流領袖,可折進去了。
“閣老,蜀地局勢離不開您啊!”
路俊良神色激動的說道。
對他來說,徐文岳的離開,無疑是天塌了。
為了鎮壓叛軍,他們可許諾了土司不少利益。
徐文岳擔任總督,朝廷那邊就算問責,也有這位輔政大臣在前面頂著。
一旦徐文岳離開,他這個巡撫,就成了第一責任人。
倘若鎮遠侯肯承認之前的許諾,愿意兌現了徐閣老許出去的條件,朝廷那邊多半會默認。
萬一鎮遠侯不愿意擔責,拒絕兌現他們之前承諾的條件,那就麻煩大了。
人家土司出兵為大虞流了血,戰后拿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肯定不會善罷甘休。
“哪有什么離不開的!”
“老夫主持平叛,不僅沒有把叛軍撲滅,反而讓叛軍越發壯大。
鎮遠侯用兵如神,僅僅數月的功夫,便為朝廷收復了湖廣。
他過來主持平叛大局,蜀地叛軍撐不了多久。”
嘴上說的好聽,內心深處徐文岳卻是憋了一肚子的火。
明面上在他主持平叛期間,朝廷花費了巨額的錢糧;勛貴系主持平叛,錢糧大部分都是自籌。
貌似他占了不小的便宜,可他手中沒有嫡系軍隊啊!
換成勛貴系主持大局時,一大幫勛貴子弟帶著私軍,加入到了平叛隊伍中。
毫不費力,就拉起了十幾個鎮。
換他在位置上,想要勛貴集團拿出老本支持,根本沒有任何可能。
別說擴編新軍,想要獲得老部隊的支持,都是困難重重。
調兵遣將,先給開拔費。
哪怕知道下面的將領能力不濟,他也沒有辦法換人,甚至還要哄著人家干活。
誰能打,誰不能打,需要戰爭來檢驗。
李牧為勛貴系帶出了一大幫的將領,人家可以優中選優,他卻只能拿原來的將領湊合著用。
不對等的軍事資源,決定了甭管他如何努力,戰場上都趕不上人家。
“閣老,話不能這么說。
鎮遠侯固然能打,可也是得益于您之前的努力,不然湖廣絕對沒那么快被收復。
蜀地的情況,其實也差不多。
在您的努力下,我們整頓了蜀中軍務,還拉攏了土司參戰,才穩定住了戰局。
我們真離不開您啊!”
布政使李永良跟著勸說道。
蜀地的坑太大,光一個巡撫填不上。
朝廷問責下來,他這個布政使一樣跑不掉。
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們也要把徐文岳留下來。
最少留到鎮遠侯趕過來完成交接前。
有徐閣老在前面頂著,才有資格和勛貴系談條件,不然他們這些有污點的倒霉蛋,就是人家案板上的肉。
“放心好了,老夫并非不負責任之人。
鎮遠侯那邊,估摸著也就剛收到圣旨沒幾天。
預計再過一兩個月,江南戰事就會結束,到時候就會出兵蜀地。
老夫要等他過來,完成了權力移交,才會離開蜀地。”
徐文岳冷漠的說道。
眼前這些人的小算盤,他是一清二楚。
選擇留下來,并不是他想要收拾爛攤子,主要是現在根本走不了。
蜀地的三大門戶,只有北大門在朝廷控制中。
這一路上,并不太平。
中間不少地方,都是雙方爭奪的焦點。
以他對這些同僚的了解,若是把爛攤子留下來讓他們背鍋,這些人就敢把他的行蹤泄露給叛軍。
在主持平叛的過程中,殺了那么多白蓮教的人,人家早就視他為眼中釘。
“閣老英明!”
“閣老勇于任事,實乃江山社稷之福!”
眾人的吹捧,落入徐文岳耳中,卻是無盡的悲涼。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大虞朝的官僚集團就墮落成這般模樣。
一個個不考慮,怎么盡快把叛軍鎮壓下去,反而盤算著怎么避免自己被朝廷追責。
“夠了!”
“老夫沒有功夫,聽你們在這里廢話。
鎮遠侯要帶兵過來支援,平叛戰爭我們依舊要努力打。
主力決戰的時間雖然沒到,卻也不能讓叛軍閑著。
傳令各部,伺機襲擾叛軍,盡可能給他們制造麻煩。
仲總兵,此事你親自去負責。
如果沒有戰績,鎮遠侯可沒有老夫這么好說話!”
徐文岳當即警告道。
落入仲辰良耳中,卻是天塌了。
在和叛軍的交戰中,他一直都是屢戰屢敗,對自己的軍事水平,早就喪失了信心。
讓他出兵尋找叛軍的麻煩,完全是強人所難。
偏偏不行動不行,前面官軍的戰敗,他負有直接責任。
徐文岳沒處理他,那是軍中需要穩定。
砍了他的腦袋,換一個人上來,能力也未必比他強。
換成鎮遠侯過來,就沒這么多顧慮了。
人家自己帶著部隊過來的,離開了他這位總兵,仗還是照樣打。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