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復山河 第三百六十三章、黨爭見紅
“陛下,山陜兩省的紛爭,一時半會兒難以分出對錯。
不如先讓三司衙門調查,待搞清楚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再進行處理也不遲。
當務之急,還是流竄到山西的叛軍。”
岳銘宇率先表明立場。
內心深處,他在不斷祈禱,千萬別換人。
受叛亂的影響,大虞朝落馬的官員,多不勝數。
以至于吏部的官員預備庫,第一次出現了不足。
以往那些沒有關系背景的官員,也在這一輪大洗牌中,得以更進一步。
弊端同樣非常明顯,許多官員自身能力有限,也被安排到了重要崗位上。
許多地方被搞的一團糟,行政效率進一步下降。
現在正等著皇帝重開科舉,為朝廷補充新鮮血液。
“岳愛卿言之有理,現在這種時候,確實不適合大動。
山陜兩省的紛爭,內閣督促三司衙門,盡快調查清楚。
關于平叛事宜,諸位愛卿可有對策?”
永寧帝點了點頭說道。
讓三司衙門調查,相當于和稀泥。
涉及到兩省官員,朝廷要派調查組,最少也要兩地恢復太平才行。
不然京中的官老爺們,可不會冒死前往調查。
真若是想要追責,讓錦衣衛調查,比三司衙門效率高多了。
可是作為皇帝,需要從大局上考慮問題。
陜西剛經歷兵禍,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不適合進行大規模人事調整。
山西正在經歷兵禍,同樣不適合調整官員。
縱使有問題,也只能先把事情壓下來。
后續要不要秋后算賬,那要看未來的局勢發展。
內心深處,永寧帝隱隱有一絲后悔。
早知道局勢這么發展,就不該把勛貴系的支柱,都給派去前線。
鎮壓白蓮教的行動,確實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是他想問策的時候,找不到人啊!
下面這幫大臣,忠心是有的,架不住能力有限。
尤其是涉及軍事的時候,更顯得相行見拙。
關中叛軍能流竄到山西,固然有地方官失職的緣故,但更多還是朝廷戰略部署失敗。
“陛下,為今之計,只有調集大軍進行圍剿。”
羅澤風忐忑的回答道。
他能夠坐上兵部尚書的位置,純粹是大家都知道這個位置燙屁股,根本沒人參與競爭。
頂著知兵的名頭,稀里糊涂的,就被“眾望所歸”。
原本他還抱有一丟丟僥幸心理,認為大虞的局勢沒有那么糟糕。
擔任兵部尚書之后,他才發現自己太過理想化。
大虞的真實現狀,比預想中糟糕十倍。
帝國上下能打的軍隊有限,最能打的兩支武裝力量,都有做大的跡象。
遼東鎮桀驁不馴是公開的,勛貴系的一眾武裝,同樣不是省油的燈。
這些軍隊依舊忠于朝廷,但不是文官控制的朝廷。
偏偏文官陣營的大佬們,又對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夠通過兵部掌控全國軍隊。
前任兵部尚書為了鎮壓叛亂,只能放任勛貴系做大,被文官陣營視為叛徒,只能灰溜溜的離開。
換他到了位置上,此刻也遇到了同樣的麻煩。
“具體點兒?”
永寧帝不爽的問道。
調集大軍圍剿,這種籠統的回答,根本不是解決方案。
想要具體實施,最少要先確定從什么地方調兵?
調動多少兵馬?
由誰負責領兵?
所需錢糧幾何?
什么時候出兵?
一系列的具體問題,全部都沒有涉及,根本不像是解決問題的。
相比前面幾任兵部尚書,羅澤風的能力,明顯遜色了不少。
“陛下,南方的局勢逐步好轉,或許我們可以從前線抽調一個鎮回援。
另外再從京營中抽調兩團營,聯合山西的軍隊,共同組成平叛大軍。
統帥人選,臣這里有三個人選推薦。
分別是興國公后裔,江西第一鎮總兵秦天瑞。
南陽侯后裔,湖廣第一鎮總兵劉啟峰。
平原侯后裔,湖廣第二鎮總兵葉弘昌。
此三人均有大將之才,足以擔此大任!”
羅澤風硬著頭皮回答道。
不是他想要重用勛貴系的將領,純粹是迫不得已。
舉薦將領是需要擔責的,萬一推上去的主將在前線遭遇大敗,他這個兵部尚書也要跟著倒霉。
為了降低風險,那些沒有顯赫戰績的武將,直接就被他排除掉了。
剩下有顯赫戰績的將領,要么出自九邊,要么來自勛貴系。
九邊的的部隊抽調了好幾次,剩下的都有重任在身,不適合大規模抽調。
兵力有盈余的,也就遼東鎮。
不過遼東鎮情況特殊,朝廷壓制還來不及,根本不可能大力提拔他們這一系的將領。
一系列排斥之后,最適合擔任主帥的將領,全都是勛貴子弟。
推薦這三人,那是他們背后的三家都在京中大爆炸中團滅,剩下的都是旁系。
能混上現在的位置,已經耗盡了家族遺澤。
此人送上的人情,對三人來說,屬于雪中送炭。
萬一他們爭氣,重回了勛貴巔峰,這筆政治投資就是血賺。
“羅尚書,南線戰爭正處于關鍵時刻,不宜進行兵力調動。
萬一因為抽調兵力,導致戰線出現缺口,讓傅逆沖出了包圍圈,那就前功盡棄了。
為了大局著想,兵部還是另選賢能吧!”
左都御史賴耀華當即反對道。
京中和南方各省的兵權,大都落入勛貴系手中,倘若再讓對方的人出任主帥,那么山西的軍隊也會打上勛貴系的標簽。
以往他們鄙視勛貴子弟混吃等死,現在這幫家伙突然奮斗起來,更令他們棘手。
不同于寒門子弟,這些家伙不用走科舉路線,也可以入朝為官。
原本禁錮勛貴子弟的潛規則,也在平叛戰爭中一次又一次被打破。
朝堂上的官帽子一共就那么多,勛貴系拿的多了,勢必會擠占正統科舉出身官員的機會。
對他們這些把持科舉的文官世家來說,勛貴集團已經成為最大的競爭者。
“施靖明,遼東第二鎮總兵。
施靖林,遼東第三鎮總兵。
云羽豐,湖廣第三鎮總兵。
蘇志勇,湖廣第四鎮總兵。
謝智淵,江西第二鎮總兵。
羅澤風無奈的報出一串人名,不是勛貴系的將領,就是遼東系的將領。
見到這一幕之后,剛剛提出反對意見的賴耀華,一下子被架了起來。
不同于前面三位,后續這幫家伙,身后的家族依舊處于鼎盛時期。
扶持他們上位,造成的后果,還要更加嚴重。
“除了他們,難道我大虞朝就無人了么!”
賴耀華忍不住質問道。
如果不是場合不對,他真想好好問候一下羅澤風,他的屁股究竟坐在哪邊。
明知道清流集團要壓制遼東系和勛貴系,居然還推薦這兩方的人。
“賴大人,如果有更適合的人選,不妨提出來。”
羅澤風沒好氣的說道。
這一刻,他突然理解前任兵部尚書的苦楚。
后面跟著一群豬隊友,光想著利益,絲毫不考慮實際情況。
倘若妥協,勢必導致局勢進一步崩潰,最后被皇帝問罪下獄。
選擇堅持原則,又會得罪清流集團。
文官陣營內部,別的勢力集團大都會慎重考慮后果,唯獨清流集團做事最為激進。
尹左二人開的壞頭,并沒有因為兩人的死而結束,反而讓無限制黨爭延續下來。
盡管大家鄙視這種行為,但不得不承認這種玩法,在權力斗爭中最有效。
規則體系下,誰的底線更低,誰就更有機會占據上風。
“挑選將領,這是你們兵部的職責。
選不出來合適的將領,那是你這個兵部尚書瀆職!”
賴耀華當即怒斥道。
發出信號后,一眾御史紛紛跟進,彈劾羅澤風瀆職。
轉瞬的功夫,朝堂上就熱鬧起來。
前些日子大家還是自己人,因為政見不合,眨眼的功夫就成了敵人。
內心深處,賴耀華也知道自己這么干,有些不道義。
可是沒有辦法,黨爭中容不得絲毫柔情。
舉薦一名沒有戰績的將領,固然存在一定的風險,可是為了壓制日漸壯大的勛貴系,這些風險必須冒。
罵戰一旦開啟,往往就收不住。
一盞茶的功夫后,各大派系紛紛卷入戰斗,大殿上亂成了一鍋粥。
不知道是誰開了壞頭,文斗直接演變成了武斗。
看著一眾官員廝打在一起,永寧帝破天荒的沒有制止。
他早就看這幫大臣不爽了,只是迫于游戲規則,拿這幫人沒辦法。
現在看著下面百官混戰,他反而生出一絲快感。
“住手!”
“錦衣衛,趕緊把諸位大人拉開!”
見局勢失控,萬俊輝當即下令拉架。
不過悲劇還是發生了,參戰的一眾官員,許多人都鼻青臉腫。
最先挑起戰火的賴耀華,更是淪為悲劇,直接癱倒在地上無法起來,口中還不斷吐血。
很明顯,剛才的混戰中,有人對他下了黑手。
不光賴耀華身受重傷,一眾清流官員都傷的不輕。
導致他們挨揍的根源,自然是文武之爭。
別看朝堂上武將人少,可人家從小就接受戰場廝殺訓練,打起架來單挑幾名書生毫無壓力。
如果不是眾目睽睽之下,不方便下死手,估摸著今天非得掛掉幾個。
“傳御醫,給諸位大人治療。”
永寧帝冷漠的聲音,把群臣的智商拉了回來。
尤其是挨揍的一眾清流官員,更是暗自懊悔。
君子動口不動手,剛才怎么忍不住,就出手了。
朝堂上的武將,大都是勛貴系的人。
前面赤裸裸的針對,把人給得罪了。
挑起全武行,無疑是在給對方創造了報復的機會。
皇帝和內閣沒有第一時間出面制止,明顯是對他們的不滿積攢到了一定程度,故意在旁邊看他們挨揍。
“陛下,請……”
告狀的話還沒有說完,賴耀華就當場暈死過去。
領頭的清流大佬躺下了,恢復理性的一眾清流官員,紛紛偃旗息鼓。
剛才的紛爭,他們本來就不占理,再鬧下去只會更令皇帝厭惡。
“賴愛卿,心系國事,不想我們為此事耽擱。
錦衣衛把傷員抬下去,讓御醫進行治療,其余人繼續議事。
剛才談到統帥人選,大家就從兵部提名的將領中,挑一個合適的吧!”
永寧帝的話,把一眾清流官員氣得半死。
感情他們今天這場打,不光白挨了,就連平叛主帥的位置也沒搶到手。
偏偏開口的是皇帝,容不得他們拒絕。
這是多派系制衡的好處,皇帝可以站在裁決者的位置上,按照自己的意志做出決定。
“陛下,以微臣之見,干脆就讓秦總兵擔任主帥。
正好江西第一鎮,現在駐扎在揚州地區,調回來圍剿流竄進山西的叛軍也方便。”
萬俊輝率先表明立場。
到了扛事的時候,不允許他這個首輔退縮。
文武之爭固然重要,但圍剿叛軍才是最重要的。
清流們可以鬧騰,那是他們沒有在位置上,口嗨又不用負責。
倘若內閣也跟著胡鬧,江山社稷就危險了。
江北地區陸續被官軍收復,傅逆所部被壓制在一隅之地。
縱使向外突圍,也不會挑選揚州作為突破口。
不是能不能打下來的問題,而是江北地區,根本沒有他們的立足之地。
真想要跑路,也該往中原地區跑。
河南有大量饑民,可以迅速壯大義軍隊伍,盡快恢復手中的實力。
攜百萬大軍孤注一擲,聯合流竄到山西的關中義軍,一起進攻京師,才是破局之道。
最不濟也可以西進入蜀,同蜀地義軍聯手,割據巴蜀大地。
“那就他吧!”
“順便派人催促一下朕的幾位總督,讓他們盡快剿滅傅逆殘部,還天下一個太平。”
永寧帝想了想說道。
白蓮教之亂持續的太久,尤其是南京淪陷之后,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政治壓力。
現在勝利在望,他是一刻也不想等。
如果不是下面幾位總督,在圍剿傅逆的問題上,戰略驚人的一致,他早就下旨干涉了。
前線具體指揮,他是鞭長莫及,但下旨催促決戰還是可以的。
拖的時間越長,局勢就對大虞越不利。
請:wap.xshuquge.net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