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復山河 第三百四十二章、又見聯姻
成都府。
連日的大戰,讓守軍官兵身心疲憊。
遲遲見不到援兵,無論官員們怎么鼓舞士氣,都無法阻擋士氣跌落。
“總督大人,叛軍的攻勢越發猛烈。
昨日守軍士卒,陣亡了三百八十六人,另有傷員兩百余人。
按照這種打法,怕是支撐不了多久。”
總兵仲辰良一臉苦澀的說道。
陣亡人數比傷員多,主要原因是醫療條件落后。
輕傷簡單包扎一下,重傷根本沒得治。
為了減輕痛苦,也為了獲取一份撫恤金,通常都是同伴出手幫忙解決。
一天減員六百士卒,看起來數字不大,可架不住成都府被叛軍圍困了大半年。
若非期間因為天氣原因,叛軍一度停止攻城,他們都堅持不到現在。
“云貴聯軍到了什么位置?”
徐文岳皺著眉頭問道。
大虞朝的國勢衰落,對地方的約束力,也在逐漸減弱。
前幾年的時候,他一聲令下,各地兵馬立即就采取行動。
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對他這位總督的命令,下面的人開始選擇性執行。
蜀地的土司兵馬,以叛軍阻路為由,拒絕出兵增援成都府。
云貴聯軍接受了命令,可是在執行過程中,遭到了叛軍阻擊。
雙方大戰一場,吃了虧的云貴聯軍,一下子變得磨蹭起來。
原本約好的向重慶府發起進攻,逼迫叛軍分兵回援,以解成都之圍。
結果折騰了好幾個月,依舊在小打小鬧。
“閣老,云貴聯軍依舊在瀘州府,并未向重慶發起進攻。
我們派出去的使臣,也了無音訊。
他們似乎有意躲著我們,不想執行進攻重慶的命令。”
路俊良臉色陰沉的回答道。
重慶府的位置非常關鍵,只有拿下了這個東大門,打通前往湖廣的通道,才能獲得增援。
這是朝廷增援四川,最佳出兵路徑。
不然的話,就只能改走漢中和貴州。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不是開玩笑的。
繞路就算了,關鍵是無法利用長江航線,為大軍提供后勤保障。
不光運輸困難,現在的貴州和陜西都是困難戶,糧食缺的厲害。
前面云貴聯軍迅速入蜀,很大程度上也是地方衙門,想要減輕自身的財政負擔。
戰爭打到現在,多座州府淪陷的蜀地,此時已經無力為更多的軍隊提供后勤保障。
“混賬東西!”
“天下局勢崩壞,就是敗在這群丘八手中!
徐文岳忍不住破口大罵道。
利用成都府為誘餌,吸引叛軍主力過去圍攻,掩護官軍收復重慶府。
計劃好好的,架不住下面是豬隊友。
云貴聯軍沒有按期拿下重慶府,卻把他的戰略布局,全部抖露了出來。
叛軍就算一時沒反應過來,現在也該回過了神。
接下來勢必會加強對重慶的防御,不給官軍留下可趁之機。
好不容易才和勛貴集團達成交易,換取他們出兵增援蜀地,現在全部白費了。
官軍收復湖廣的紅利,他們硬是一點兒也沒吃到。
“閣老息怒!”
“云貴聯軍指望不上,我們死守成都府的計劃,也必須進行調整。
沒有援兵支援,光靠城中軍民,怕是堅持不了多久。”
布政使李永良委婉勸說道。
成都府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這座城池守久必失。
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次成都保衛戰,在沒有援兵的情況下,能堅守半年的都屈指可數。
他們已經堅守了大半年,繼續死守下去,淪陷是遲早的問題。
“守不住,也要守。
能夠堅守一天,算一天。
老夫決定與城池共存亡,爾等想要離開,就自行出城突圍吧!”
徐文岳果斷拒絕道。
從理智上來說,主動放棄成都府,撤往川西北地區繼續抵抗,才是最佳選擇。
不過這樣的做法,在政治上卻是非常要命的。
無論是誰下達撤退命令,都要承擔巨大的政治壓力。
最關鍵的是現在想撤,也不一定能夠把部隊撤出去。
稍有不慎,撤退就會變成大潰敗。
城中守軍是什么貨色,徐文岳是了解的。
若是紀律嚴明,能夠交替掩護有序撤離,那么也能守住成都府。
此時撤退,除了為城中權貴提供合法跑路的機會外,沒有任何實質意義。
“閣老息怒!”
“承蒙陛下恩典,我等才能牧守一方。
沒能保境安民,已然是罪孽深重。
此等危急時刻,豈能棄城而逃!”
見徐文岳發飆,眾人急忙表明立場。
說的好聽是“自行突圍”,難聽點兒就是“逃兵”。
大虞對待逃兵,從來都不手軟。
到時候不光自己人頭落地,就連家小也要受到牽連。
尤其是在總督選擇殉國的背景下,他們跑了出去后果更嚴重。
蜀地局勢崩潰,成都府淪陷的鍋,大概率要砸在他們身上。
以永寧帝的作風,被押送到了京師,搞不好能活剮了他們。
廣州府。
自從確定妻子懷孕后,除了每日抽出時間處理政務外,李牧幾乎成了全職陪護。
涼亭下,李牧夫妻正在欣賞侍女撫琴。
悠揚、婉轉的琴聲,宛如天籟之音飄進耳畔,令人心神蕩漾,身心舒暢。
“提督大人,總督大人來訪。”
侍女的聲音,打亂了現場的氣氛。
“快請!”
李牧無奈的說道。
有些事情,注定是躲不開的。
舞陽侯親自找上門,他無法閉門不見。
“夫人,我先過去忙了,稍后再回來陪你。”
說完,李牧直接起身欲往會客廳。
“等等夫君,先換身衣服。”
景雅晴當即提醒道。
相較于李牧,作為傳統大家閨秀的她,明顯更加注重禮儀。
平常接見下屬,穿什么衣服都無所謂,沒人會在這方面挑刺。
面對頂頭上司,那就不能這么草率了。
“好!”
李牧不情愿的說道。
封建王朝,禮字貫穿了整個社會。
衣食住行,到處都有禮法約束。
進入會客廳,李牧發現舞陽侯身邊多了一個年輕人。
“愣著干嘛,還不趕緊拜見你牧堂兄!”
舞陽侯的話,把李牧嚇了一跳。
李家是大族,同輩的堂兄弟姐妹也不少,可終歸身份地位不一樣,不是誰都有資格一上來就稱兄道弟。
除了血脈近支外,其他人見了他,都要恭恭敬敬的稱呼一聲“侯爺”。
這些人李牧都見過,其中絕不包括眼前這位。
“拜見牧堂兄!”
青年男子當即躬身見禮。
“總督大人,這位是?”
李牧一臉疑惑的問道。
蹦出一位同輩的旁系遠親,他不覺得奇怪。可人是舞陽侯親自帶來引薦,那就不一樣啦!
“哈哈……”
“這是老夫的嫡長子。
最近太后心血來潮,當了一回媒人,讓犬子同你叔父的嫡長女定了親,叫你一聲堂兄不過分吧!”
舞陽侯笑呵呵的回答道。
作為后面加入的,想要迅速融入勛貴集團,最簡單的操作就是政治聯姻。
唯一的問題在于,幾大頂尖勛貴這么抱團,皇帝是否答應。
畢竟,現在的勛貴集團,同幾年前的勛貴集團,手中掌握的權力和政治資源,完全不再一個檔次上。
考慮到媒人的特殊身份,李牧很快把這些憂慮拋之腦后。
涉及到兩家頂尖勛貴,沒有永寧帝的默許,太后就算有心牽紅線,也很難成功。
目的非常簡單,向外界釋放政治信號,皇帝是信任勛貴的。
平叛戰爭進入關鍵時刻,站在永寧帝的立場上,絕不允許出現亂子。
此時釋放政治訊號,有利于接下來的平叛。
“哦!”
“都是自家兄弟,有什么不能的!”
李牧笑著回應道。
在這個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代,長輩們談好了,那么親事就算定下啦。
堂妹的婚事,有鎮遠侯夫婦張羅,輪不到李牧操心。
舞陽侯帶著長子過來見他,只是通知結果,可不是詢問他的意見。
“既然是自家人,那么犬子就交給你帶了。
原本我還想讓他慢慢成長,可是軍功太過難得。錯過這次機會,再想獲得軍功就難了。
他沒有上過戰場,你多擔待一些,讓他跟在身邊學著點兒,順便蹭點兒軍功。
勛貴子弟皮實抗揍,若是他不聽話,你盡管揍便是,不用給我面子。”
舞陽侯坦言道。
軍功分配問題,這是事先談好的交易,按照約定進行即可。
只是當時沒說要他負責帶“徒弟”,不過既然舞陽侯這位老上司親自開了口,李牧自然要應承下來。
“此事簡單,帥營中有我的三位堂弟任職,賢弟如果愿意過來,那就跟著一起吧!”
李牧當即給出了安排方案。
一只羊是趕,一群羊也是趕。
能夠學到多少知識,全靠自己的天賦。
相比老牌勛貴家族,在軍事經驗積累上,舞陽侯府才剛剛起步。
僅憑市面上廣為流通的兵書,沒有天縱之才的話,很難培養出一名優秀將領。
“好,此事就這么定了。”
“對了,最近你在家中休息,可能沒注意到,蜀地局勢已經非常危險。
云貴聯軍未能完成收復川東門戶的重任,徐閣老的誘敵計劃,讓自己陷入絕地。
朝廷派出的援軍,剛走到一半就被關中叛軍給拖住了腳步,一時半會兒無力向蜀地提供支援。
鎮遠侯從湖廣派出的援軍,也被擋在了夔門之外,無法向川中邁進。
為了不給叛軍留下反撲的機會,陛下派人送來密旨,責令我們盡快剿滅傅逆叛軍。”
說到后面,舞陽侯的神色也變得凝重起來。
他和徐文岳有矛盾不假,但那只是一時的意氣之爭。
就算要報復對方,也不能搭上整個蜀地。
此刻朝廷援兵進不去,被困成都府的徐閣老,只能靠自己想辦法自救。
想要朝廷全力增援,那要等平定了傅逆亂軍后。
朝廷先江南后蜀地的戰略布局,肯定是沒錯的。
可是對被困的徐閣老一行人來說,就顯得有些殘酷,相當于被朝廷給放棄了。
揉了揉額頭,李牧也暗自叫苦。
本以為剿滅了衛逆之后,自己就可以在后方躲清閑,全力準備征討安南。
聽舞陽侯的意思,明顯是希望他能再次上前線指揮大軍,以便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剿滅傅逆叛軍。
這么一來的話,攻伐安南的時間,必定會向后面推遲。
“總督大人,等到秋糧入庫之后,您就帶兵親征傅逆吧!
官軍同時從湖廣、江西、浙江三路,向叛軍發起全面進攻,遼東那幫家伙也會跟著趁火打劫。
四路圍攻一起展開,叛軍肯定招架不住。
不用理會敵軍調動,直接穩扎穩打,逐步向前推進,壓縮叛軍的戰略活動空間。”
李牧想了想說道。
點子他可以出,幫忙指揮大戰也能商量,但主帥的位置,他真心沒有興趣。
有時候功勞太大,也是一種麻煩。
不推幾個名將出來,淡化自己的存在感。
后面想圖謀世鎮安南的差事,可就難啦!
理智告訴他,封建王朝扛不過小冰河時代。
無論大虞的文臣武將們如何努力,面對層出不窮的天災人禍,最后都只能接受現實。
想要為王朝續命,要么放棄北方南遷,要么開辟新的糧倉。
看似有兩個選擇,其實一個也沒有。
大虞朝的底色,決定了這不是一個為了延續統治,就能拋棄責任偏安一隅。
開辟新的糧倉,以大虞現在的組織動用能力,時間上根本完不成。
搞不好糧倉沒開辟出來,國家先被拖垮了。
畢竟,大虞官僚體系太過“清廉”。
連軍費都敢克扣,更不用說行政上的開銷。
朝廷劃撥出去的經費,最后落到具體實處的能夠有兩三成,都算是官員有良心。
甚至有時候經費還沒出京師,就被上面瓜分一空。
李牧現在圖謀安南,也只是想奪取最精華的紅河平原,然后再慢慢進行蠶食吞并。
一口吞下整個安南,那是會噎死的。
對一方諸侯來說,這份基業足夠割據一方。
想要填上大虞的糧食缺口,那就是杯水車薪。
估摸著奪下整個中南半島,并且開發出來,才能補上北方各省糧食絕收的坑。
“讓我擔任主帥可以,但你必須隨軍指揮。
這場戰爭太過關鍵,只能勝不能敗。
三路大軍聯合作戰,動員的總兵力足有三十萬。
我們從江西出兵,位置正好居中,要負責協調統籌兩翼聯軍。
老夫自認為做不到,你岳父和你叔父,同樣沒有把握。
整個大虞朝,指揮過大兵團作戰的人寥寥無幾,大獲全勝的更是只有你一個。”
舞陽侯的話音落地,李牧還沒做出反應,一旁的鄭嘉榮卻被嚇了一跳。
原本以為父親自詡軍事才能匱乏,只是謙虛之言。
畢竟,外界都把舞陽侯吹上了天,還有一身的顯赫戰績,怎么看都是當世名將。
可眼前這一幕卻告訴他,自家父親真沒能力指揮大兵團作戰,就連另外兩位勛貴系大佬,同樣沒有把握。
短暫失神之后,鄭嘉榮瞬間明白為啥自家父親,要把他送過來學習。
“好吧!”
李牧略顯遲疑的答應道。
終歸是躲不過去,結硬寨打呆仗,同樣是需要考驗將領軍事能力的。
三十萬大軍聯合作戰,如果主帥能力不濟,恐怕連自家部隊在什么地方都搞不清楚。
事實上,大虞朝指揮過軍隊人數最多的統帥,還是擔任五省總督時期的徐文岳。
只不過他的軍事能力有限,在部隊調動上經常出問題,沒少吃叛軍的虧。
幸好當時的叛軍,同樣缺乏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驗,雙方菜鳥互啄,才沒有一敗涂地。
后面靠李牧在后面捅了叛軍一刀,收復了大片失地,才勉強能對外宣布會戰勝利。
相較于之前,現在的叛軍早就脫胎換骨。
叛軍不缺人,前面大的軍事行動,動不動就幾十萬大軍。
縱使全是烏合之眾,能夠把部隊調動起來,也鍛煉了主帥的指揮能力。
換其他人上去,搞不好真的會吃大虧。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