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三十歲才來成長系統 第248章 孩子以后的教育(4K)
這天中午吃完飯,陳景樂問陳綺云:“你們幾號考試?”
陳綺云說:“下星期一開始。”
“下星期一……下星期一是幾號?”
陳景樂皺眉,還得掏出手機看下日歷。
成年人一般講具體日期,學生黨只看星期幾,而家里蹲則看幾點鐘。
哦,下星期一是13號。
陳景樂想了想:“13號開始考,是連考三天?”
“嗯嗯。”陳綺云點頭。
嘶,時間過得真快啊,不知不覺,又一個學期即將結束。
仿佛本學期剛開學那會兒還是昨日,一轉眼都四個半月了。
“正式放假時間呢?”陳景樂又問。
陳綺云想了想:“唔,不知道。”
陳景樂轉頭看向李北星。
“18號,回校拿成績單跟領獎狀領寒假作業,再打掃完衛生,就可以鎖教室了。”
李老師剝了個橘子,分一半給陳景樂。
“還挺趕的。”陳景樂張嘴接過。
李北星喂完橘子,才想起旁邊還有其他人呢,下意識心虛地看一眼劉悅華,發現她似乎沒注意到,這才暗松口氣,又有點害羞。
剛才純屬是肌肉記憶。
連忙點點頭說:“有點,不過考得早的科目,出成績也早。”
說到這,她眼含笑意地看向陳景樂。
之前讓陳景樂幫她改試卷,結果改得有模有樣,沒見出差錯,這次肯定還會抓他壯丁。
當女老師的男朋友就是這樣的!
“然后過完元宵節再收假回校上課?”陳景樂問,對即將到來的被壓榨剝削遭遇絲毫不知。
李北星繼續點頭:“對,放到2月13號,剛好過完元宵。”
基本年年如此。
因為江北這邊過年期間民俗活動比較多,很多人都是過完元宵才去上班或者找工作。甚至有些比較夸張的區域鄉鎮,出了正月都還有各種民俗活動。
相對其他地方來說,屬于比較稀奇的一點。
“感覺還是當老師好,假期是真的多。”這時老媽在旁邊感慨。
李北星笑笑沒接話,看向陳景樂。
陳景樂幫忙解釋說:“如果是幾年前,老師確實是個不錯的職業選擇,但是現在教育觀念變化,很多學生連罵都不能罵,更別說體罰,萬一孩子覺得受了委屈想不開,老師這輩子就完了。
而且奇葩家長越來越多,多了不說,一個班里有一兩個就夠煩的。他們覺得老師應該像保姆一樣,什么都做好管好,孩子有問題,就是你老師跟學校的責任,把自己推得干干凈凈。但凡有點責任心的老師,攤上這樣的學生跟家長,再來一兩個傻叉領導,每個月工資都不夠去醫院看心理醫生跟吃藥。
所以不能只看到老師假期多,這個職業大部分時間是比其他職業辛苦的,除去一二線城市,大部分老師工資都不算高,更多是看工齡職稱還有績效。以前還有補課,現在都不給補了。財政差點的地方,拖幾個月工資都是常事。”
“啊?現在都這樣嗎?”老媽聽得愣住,下意識看向李北星。
不說他們老一輩小時候,就連陳景樂小時候,班上那些學生闖禍了都會被罵被罰站然后叫家長的。
誠然確實有一些老師會很離譜,但要說連訓斥都不行,那就過分了。
這樣怎么教學生啊?
李北星微微一笑:“我教的這兩個班學生大部分都還好,肯定有一些調皮搗蛋的,不過我不是他們班主任,不需要管那么多。”
有一些她會盡量挽救,實在挽救不了,就尊重他人命運,放下助人情懷咯。
她雖然溫柔善良,但不是傻子。
陳景樂兩手一攤:“再比如秀姐,她現在在師院那邊當輔導員,連大學生這種接受高等教育的成年人群體,都有一大堆奇葩,犯錯不認轉頭去找領導投訴你,鬧半天最后不了了之,費心費力。更別說普通中小學生以及他們的家長。”
“這樣的嗎?”
老媽感覺三觀都被刷新了,一時間有點茫然。
平時都聽別人說老師這個職業多好多好,現在聽來,好像也不是很好啊。
其實都是信息差導致的。
老師這個職業,真只是領一份工資,跟其他行業沒什么區別,以前可以談奉獻,但是現在誰跟你談奉獻?
碰到乖巧聽話的學生,多花點心思多關照一下可以,無可救藥的就拉倒吧,不影響到其他人就行。
讓花成花,讓樹成樹。
陳景樂看向陳綺云:“你復習得怎么樣了?有沒有信心?”
陳綺云眼神飄忽:“還行吧。”
得,一看她這架勢,就知道最近又懈怠了。
陳景樂這段時間確實太忙,沒什么時間關注陳綺云的成績,本想著憑借之前的基礎,只要認真學,應該差不到哪去。
可他漏算了一點,小孩子的自制力沒有那么強,需要家長時刻監督,同時設置一定的學習成績獎勵,才會有學習的動力。
之前答應陳綺云的各種獎勵,都陸續兌現了,包括上次月考的。
奈何上次月考已經過去有段時間。
他看向李北星。
李老師瞟一眼陳綺云,悠悠道:“沒聽說其他老師打她小報告,應該只是還沒開始復習。”
陳綺云低著頭,大氣不敢出。
你看你看,家里有人是自己老師就是這樣,而且這個嫂子還是她自己選的。
簡直是搬石頭砸自己腳,自作自受啊。
陳景樂笑說:“那就這兩天以及周末兩天幫你好好復習一下,爭取期末考個好名次,過年多給你點壓歲錢,不告訴你爸媽那種。”
陳綺云眼睛一下亮起。
看吧,對付這小豆丁,還得是上獎勵才行。
陳景樂輔導陳綺云功課已經好幾個月了,可以說手到擒來。
雖然沒有教師資格證,也沒在教輔機構待過,但他通過系統學那么多教學類知識技能,不是擺設。
比較弱勢的數理化科目,現在也點到高中知識水平了,用來輔導陳綺云復習初中知識考試,綽綽有余。
至于擅長的文科類跟外語類,就更不用說,手拿把掐!
不過陳景樂是更希望陳綺云以后能走理工科路線,畢竟文科真的死路一條,特別是在南東省學文科,除了考公,沒有其他出路。
當然,也尊重她自己的選擇。
只能說適當引導吧。
目前來看,她對理科的興趣以及成績都還是可以的。
陳景樂應該慶幸陳綺云不是笨蛋,在學習方面的天賦還是不錯的。
這年頭很多家長輔導孩子功課輔導到崩潰。
孩子可能確實比較笨,學不會,再就是家長的教學方式有問題。
陳景樂是學生時代過來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大多是上課沒認真聽講,下課又不自己復習學習的知識點,導致部分知識點缺失。
這種情況下,遇到需要這部分知識點作為前置條件的新知識,更加學不會。
日積月累,不會的知識點越來越多,最后人就顯得越來越笨。
好比蓋一棟房子,地基打得還可以,第一層的柱子澆筑得不錯,但是到第二層就有兩根柱子缺失了,承重墻也沒有砌好。
這種情況下,莫說要把房子蓋到五層以上,就是蓋第三層,都夠嗆。
唯一的辦法,就是把之前的知識點重新梳理一遍,缺失的部分填補上,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陳景樂之前剛開始輔導陳綺云作業的時候,就是這么做的。
花時間先把以前的知識點全部復習一遍,查漏補缺。初二的不會就回頭學初一的,初一的都不會就學小學的。
只有把基礎的知識體系構建好,后面的路才會好走。
如果連最最最簡單的知識點,比如一年級二年級這種都學不會,怎么辦?
就要考慮是否是病理性因素,是否需要醫生介入了。
比如像多動癥、注意力無法集中、閱讀障礙等等,都是無法通過簡單的家庭教育就能解決的。
陳景樂之前有個同事的兒子,就是比較嚴重的多動癥,要長期吃藥。
這類問題比較麻煩。
再就是人要學會接受父母的平庸,學會接受自己的平庸,以及學會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庸。
很多家長最大的問題,就是指望兩只麻雀能生出一只鳳凰。
這樣的概率不是沒有,但很小。
發火是最沒有用的,更別說動不動就大吼大叫,這樣只會讓孩子產生抵觸心理,更加厭學。
相比陳綺云,她哥哥陳景浩就屬于家庭教育失敗那種。
二叔二嬸他們的家庭教育觀念,還停留在上一代,秀姐的成材,其實跟他倆沒什么關系。但是他們會經常拿秀姐來當例子,教育陳景浩跟陳綺云,這就有很大問題。
沒有誰會喜歡被別人拿來比較,還是被貶低被訓斥的那個。
即便對比的是自家姐姐也不行。
如果不是陳景樂介入,陳綺云大概率也會步陳景浩的后塵,厭學,然后成績越來越差,早早步入社會。
可惜了陳景浩,雖然現在工作也還好,但確實挺累。
哪怕是把現在的陳綺云換成陳景浩,讓陳景樂來教,或許會是另一個結果。
小孩子貪玩很正常,喜歡玩游戲也正常。
立志成為電競職業選手?
行啊!
那就往游戲方面發展,不過得上點壓力。
每天打15小時游戲,必須打到一定勝率或者段位才可以吃飯,期間不準偷偷翻書學習!
不是喜歡玩嗎?
給我玩!玩個夠!
學習?學個屁!打游戲才是你應該做的!
陳景樂甚至能出面說服二叔二嬸,再去學校給陳景浩請個假,好讓他在家專心打游戲。
就怕他不愿意打。
別回到家一摸電腦機箱,涼的,再看抽屜跟書包,課本有翻閱的痕跡。
完蛋,孩子又染上讀品了。
更別說三更半夜躲被窩里打手電筒偷偷看書,生怕被他發現,最后把眼睛看成近視眼。
這樣下去,還怎么成為電競高手?
還要不要上賽場揚名立萬?
當然,陳景樂不是不講道理的人,要是游戲訓練效果不錯,能打到國服前十這種,就獎勵他看會兒書,或者放縱一下,去圖書館通宵一下也是可以的。
到最后,保證一說打游戲陳景浩就愁眉苦臉,一說看書學習就眉開眼笑。
得,廢了,這孩子廢了!
說好的電競夢呢?
不過孩子要是真喜歡學習,就讓他學吧,不是所以孩子都適合打游戲的,學習也是一條出路。
那些高喊著要成為電競職業選手的中二少年們,去職業電競俱樂部體驗過青訓營的訓練之后,一個個都偃旗息鼓,不敢再提什么夢想,老老實實回去上課。
三天干碎電競職業夢,長官我是讀書人。
所以,哪有什么學習學不會,無非就是方法沒用對。
然而這年頭真正懂教育的家庭,又有幾個呢?
陳景樂在輔導陳綺云復習功課的時候,更多是在觀察。
以陳綺云為例,假設自己以后有孩子,應該用什么樣的教育方式,往正確的方向培養?
想著想著,就有點走神。
李北星正準備收拾東西回家,想跟他打招呼,結果看他在發呆,就問:“在想什么?”
陳景樂回過神來,笑說:“在想以后怎么樣正確教育孩子。”
李北星:“嗯?!”
這、這是不是想得有點遠了?
臉騰一下變得緋紅。
陳景樂瞇眼一笑,悄悄拉她小手。
李老師扭頭不敢看他,耳朵都紅得快要滲血了。
不過手指倒是拉得緊緊,一點沒有松開的意思。
誒嘿!
至于鴻啟那邊,陳景樂準備抽空過去一趟。
他最近看了不少農學專業的書籍,小有收獲,可以針對目前情況,對接下來的發展規劃做一個小調整。
再就是打算去正在建設的廠子項目工地看一眼。
工廠都是根據《農產品質量法》跟《食品安全法》,以及環保方面的標準版化流程建設的。
像環保,現在抓得老嚴了,污水處理、廢棄物處理、噪音控制都是關鍵點,不能說是鄉村地區的初級加工廠,就可以隨意一點。
雖然鴻啟在江北是納稅大戶,沒有誰會故意跟它過不去,但陳景樂從來不會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
他是沒當過項目經理,不過不會沒關系,學中干、干中學就是。
沒有人是生來就會,都是要學,只是學習速度不一樣。
他的學習速度比別人強多了。
像廠房的搭建、機器設備的購買和安裝等各種方面,陳景樂都打算接觸學習一下,了解了解也好。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