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紅樓之扶搖河山 第六百五十七章 及第各榮寵
嘉昭十五年,五月二十五,伯爵府,賈琮院。
天色混黑之中,漸漸透出晨曦,靠近東窗的博物架,將窗欞上射入蒙昧光亮,切割成零碎光影,在黑亮棗木地板上緩慢游移。
側榻上的芷芍,從酣睡中蘇醒,掀開玫紅綾羅薄被,帶動一縷微風,房內彌散醉人的女兒幽香。
她舒展了下腰身,身上雪紡薄綢小衣繃緊,顯露出纖巧婀娜的美好曲線。
芷芍下了睡榻,悄聲走到賈琮床前,能聽到床帳里綿長的呼吸,讓她聽了心中憑生安定。
她微微一笑,將床帳略略攏緊,走到紫檀如意垂云衣架前,那里整齊掛著賈琮的衣袍,還有她的衣著裙裳。
取了粉白貢緞繡梅枝長裙穿上,又套上件雪藍工繡交領薄綢襖子,系好肋下盤扣。
因怕驚醒賈琮,她沒點亮燭火,映著東窗下射入的晨曦,對著菱花銅鏡,將滿頭青絲細細梳過,挽成漆黑的纂兒。
又在俏麗利落的纂兒上,插支剔透的翡翠簪子,晨起的慵懶盡數掩蓋,已是嬌美俊雅的俏佳人。
她似乎想到了什么,走到博物架前,小心翼翼取下一個烏檀木盒,拿出里面一卷黃緞圣旨。
輕輕展開,對著東窗下微弱光線,好奇的輕聲念道:“國之倫才,以臻世無遺珠,文華高登,不負圣賢綸音……”
妙然清脆的嗓音,在昏暗的房間之中,緩緩飄蕩,異常悅耳輕盈,有種歲月靜雅的美好。
正當輕聲念叨一半,感到纖腰被人輕輕摟住,背上靠著溫暖堅實的胸膛。
芷芍嘴唇微微一咬,嘴角生出笑意,站在那里也不動彈。
只聽見耳邊響起賈琮的聲音:“鰲頭獨占,鴻譽士林殷望,不特海內虔尊,抑亦社稷倚重……
芷芍,你大清早起來,怎么就讀起圣旨來了,這有什么好玩的,莫非也想下場春闈,蟾宮折桂?”
芷芍噗呲一笑,說道:“要想蟾宮折桂,也得先托個男身才行,那可就做不成三爺的丫頭了。
三爺這次得了一甲進士,可是天底下少有的榮耀。
我只是好奇,宮里頒給一甲進士的圣旨,到底是什么樣兒的,那日三爺接旨,我也沒瞧見,自然要看看這等稀罕。”
賈琮笑道:“圣旨都差不多,也不是我接到圣旨,另外兩位一甲進士,也都會接到。”
芷芍說道:“三爺常和我說,以前我們住東路院稟庫房,那時三爺就很用功讀書,我雖都想不起來,但三爺有了今日,以往的辛苦都值了。”
賈琮有些不由自主,將摟在芷芍腰間的雙手,微微緊了緊,覺得懷中嬌軀溫溫軟軟,甜香撲鼻,心中一陣陶醉。
微笑說道:“當初在東路院,日子過得磕磣,好在有你作伴,如今你還在,而且日子比以前好了太多,我還有什么不滿足的。”
芷芍心中一陣萌動,抱著腰間的雙手,東窗下的晨曦漸漸明亮,兩個人依偎在一起,似乎各自想起許多……
賈琮感覺到懷中溫香脈脈,有些情不自禁,在芷芍線條分明的嘴角,親了幾下,芷芍也閉著眼睛由他。
她正覺纖腰越發圈緊,心中小鹿亂撞,甜蜜熏然,卻被賈琮鬢角的頭發,磨得俏臉一陣發癢,忍不住輕笑出聲來。
此時,外頭游廊傳來腳步聲,東窗琉璃窗格上映出人影,芷芍微笑掙出賈琮懷抱,取了火折子,將房里的燭臺點亮。
門口傳來敲門聲,只是響了幾下,門便被推開,晴雯手中拿著一身熨燙平整的進士禮袍,五兒跟著進來,手中端著梳洗的銅盆熱水。
晴雯手中的禮袍,是昨日教授賈琮傳臚禮儀的禮部官員,從庫存之物中攜帶數套,讓賈琮試穿挑選合適一套。
昨日晴雯和五兒小心清洗禮袍,然后重新熨燙平整,就為了賈琮穿上合體妥帖,能在傳臚大典上更出風采。
方才兩人剛走到門口,屋里還是漆黑一片,偏偏推開門時,那紅燭火光看著亮起,本以為賈琮和芷芍才剛起身。
沒想到明亮燭火之中,芷芍早已穿戴整齊,賈琮卻身著小衣站在那里,顯然是剛下床鋪。
晴雯見芷芍在燭光映照之下,明眸秋波盈盈,雙頰隱暈脂紅,璀璨奪目,俏美無比。
她心中有些迷惑,這大清早起來,芷芍姐姐怎么突然好看起來,瞧著古古怪怪的……
五兒比晴雯年長,也比她細心許多,卻品味出房里若隱若現的旖旎曖昧。
她想到日常陪床值夜,起臥之間,難免耳鬢廝磨,臉上不由微微一紅。
她放下銅盆,自然而然,去衣架上拿了賈琮的長袍,服侍他穿上。
芷芍嘴角微抿,上去把賈琮按在凳子上,細心幫著他梳理頭發,晴雯雖有些迷惑,也懶得多想,拿起熨燙過的禮袍,整齊掛在衣架上。
房間里剛剛異樣的氣氛,一下重新恢復了尋常節奏,原先的甜蜜旖旎慢慢淡去,重新充斥著溫和恬靜的家居氣息。
等到賈琮梳洗完畢,又和身邊人用過早點。
剛過了卯時,迎春便帶著丫鬟繡橘,身邊還跟著賈母的丫鬟鴛鴦,王熙鳳的丫鬟平兒,幾人早早進了賈琮的院子。
因今日宮中傳臚大典,辰時一刻在皇極殿舉行,所有今科進士需辰時之前,在宮城午門聚集等候,會有禮部官員引導入宮。
傳臚大典對于及第進士,可謂極其重要的入仕禮儀,對于百年首出一甲進士的榮國賈家,更是意義非凡。
迎春作為長姐,自然要早早過來,給自己弟弟操持掌眼。
即便賈母這等對科舉一向漠視之人,也知道賈琮今日參加傳臚之禮,是件非同小可之事,如有怠慢,可是要給人落下笑柄。
所以也是天不亮就起床坐堂,又讓鴛鴦代她送賈琮出府入宮,也算是鄭重其事了。
迎春等人剛進了院子,黛玉帶著紫鵑也早早過來。
賈琮又回房內換上進士禮袍,被迎春轉圈看了多次,扯袖正領,細心給兄弟端正儀容,直到滿意才罷手。
黛玉雖然和賈琮親密,但畢竟和迎春不同,不好幫他動手操持,只是在一邊饒有興致的瞧著。
等到賈琮穿戴整齊,探春、湘云、岫煙等姊妹都等在院子,連寶釵也從西府趕來送行,可算鄭重其事。
眾姊妹將賈琮送到二門口,看著他一身嶄新禮袍,玉樹秀挺,風姿卓立,走出幾步,回頭對她們招了一下手,便遠遠離去。
就在賈琮馬車離開伯爵府,東西兩府角門依次大開。
昨日王熙鳳就讓平兒過來東府,和迎春商議兩府待客之事,緊鑼密鼓做了許多準備,以免接下幾日手忙腳亂。
寧榮街兩側路邊,天色未亮,早已停靠許多車馬,各自轉載新鮮的菜蔬、米糧、魚羊、美酒等物。
在兩府管家和小廝的引導下,這些車馬各自駛入兩府角門。
而今日因宮中傳臚大典,本日早朝休朝一日,對京中各衙五品以上文武官員,可是難得的休憩之機。
這也預示因賈琮及第之喜,賈家那些世勛老親故交,多半會辰時過半,就會早早上門道賀。
賈琮離府入宮之后,五兒早早去了西府,幫王熙鳳和平兒操持待客之事,寶釵也跟著一起過去幫襯。
東府這里除了迎春坐鎮掌事,探春和黛玉也從旁料理。
東西兩府一應奴仆分派,物料領用,器皿擺設,迎客待禮等事,都被安排井井有條。
甚至于食料洗撥、燈油火蠟、分路流走等細微之事,也都被一一思慮到位。
等到天色大亮,寧榮街道兩頭,陸續駛入許多車馬小轎,各自的東西兩府停靠。
隨著旭日東升,賈家東西兩府,再次成為神京城矚目的焦點……
大周宮城,承天門。
賈琮的馬車到達時,已有不少今科進士已聚集等候。
賈琮作為春闈會試會元,殿試一甲榜眼,是同年進士中備受矚目之人。
他剛走下馬車,便有許多同科進士,上前寒暄致意,氣氛熱絡和暢。
此次他具大魁天下之資,雖沒點為頭名狀元,但避開眾目睽睽之境,也為將來仕途生發,留下更多余地留白……
他作為三百同年進士中,唯一當朝勛貴,五品正官,原本就太過耀眼奪目。
畢竟賈琮身上的諸多光環,實在難以令人忽視。
文宗弟子,二元登科,詞名冠絕,書法宗匠,少年名將,削番封爵、屢破大案……
其中任何一項,都是常人終生難以企及。
如果賈琮這樣的人物大魁天下,或許他的才華文章,難以指謫。
但依著文人相輕的劣根,天下學子不知要造多少非議,諸如官官相護、貴庶有別、公器私用、隱晦不明等風議謠言,必定會塵囂日上。
如今退為一甲榜眼,謝名去望之下,反而讓他在今科進士中,收獲了更多的擁戴和善意。
因為他不再那么耀眼奪目,難以接近,更易被大多數進士視為“同類”,更何況還是如此出色的人物,與其相交,何樂不為。
這就是人性……
今科狀元張文旭、探花陳啟瑞,也都上前和賈琮招呼寒暄。
張文旭做為頭名狀元,本該意氣風發,志得意滿,但欣喜萬分的同時,內心也有說不出的壓抑……
本年春闈實在有些非比尋常,不僅出了舞弊大案,也出現了許多才華絕倫的人物。
會元賈琮自不待言,本就是名動天下的傳奇人物,除此之外,徐州鄒輝,杭州府林兆和,都是名聲不小的狀元熱門之選。
鄒輝高舉會榜第二,林兆和為會榜第三,張文旭雖在青州之地,才名不小,但是這些人相比,就變得有些尋常。
賈琮身份顯赫尊貴,林兆和身陷舞弊案,鄒輝盛傳為書經八股奇才,但似乎兩耳不聞窗外事,對朝政時事不夠敏銳,在殿試策論中失利……
如果不是這種種原因,張文旭難登狀元之位,這對他本該是僥天之幸,志得意滿,欣喜若狂。
只是但凡能考中進士之人,那個都不是糊涂之人,人人目睹耳聞舞弊大案風波,多少能推斷出其中根底。
更何況張文旭之下,偏偏挨著賈琮這等光彩耀眼人物,才華名望與他相比,明顯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管是看榜之時,還是當下承天門前一幕,賈琮在同年之中的聲望和擁戴,似乎都在他張文旭之上。
這狀元和榜眼,到底誰是誰的陪襯,張文旭心中頗為無奈……
相比于狀元張文旭,探花陳啟瑞的心情卻輕松寫意太多。
一甲只有三人,探花雖居末,相比之下,卻是最無關大局之人,但也是正兒八經一甲進士,當真說不盡的好處實惠。
因此,陳啟瑞上前和賈琮寒暄攀談,甚為疏朗大方,他對賈琮的欽佩推崇,發自內心,不吝贊美。
這本也是應有之義,屈居三名的陳啟瑞,對居前的狀元和榜眼,表示崇慕,顯得十分順理成章,完全不像張文旭那樣扭捏。
賈琮和陳啟瑞聊的有幾分投契,他見這位新晉探花郎,相貌堂堂,身材魁梧,只是皮膚微黑,腰身略顯圓胖。
雖探花郎的風儀俊美,差相仿佛,沒有多少,不過看著討喜,一臉福相,看著讓人順眼。
歷來世人對探花郎,多少有些市井遐想,將一甲三名探花,演繹得比狀元都風光。
杜撰點中探花者,不僅要才華卓絕,更要容貌俊美。
自唐朝科舉制初立,確有這等點選探花的典故,但是在科舉選才之中,往往難以完全兌現。
天下學子之中,既要才華橫溢,又要相貌俊秀,這等兩全其美的人物,本就不太多見。
這樣的人物是否就能得中舉人,進入春闈大比,又在五五之數。
即便最后進入春闈,會試又是謄名閱卷,排定名次,又不是以貌取人,這等相貌出眾的學子,就能名入會試前十八名?
最終能進入一甲的機遇,更是微乎其微,幾乎等同于沒有。
所以,大周歷屆探花遴選,還是以才遴選,只是盡量顧及相貌儀態,但畢竟不是選美,這種顧及不過是相貌端正,不要過于磕磣。
因此,像陳啟瑞這樣的探花,不過在中允之列,合理之中。
那些吹捧探花皆為貌比潘安,不過是市井淺薄之人,一廂情愿扯淡幻想,發騷買浪而已……
隨著時間流逝,天色大亮,承天門外聚集的新科進士越來越多。
因入宮時辰未到,正是這些新晉進士,相互聯絡同年,交談熟絡好時機。
三百進士已是規模不小的人群,各自圍成小圈,相互寒暄說話。
其中最多是以同鄉相敘,也有以同師相論,或以同書院聚集。
另有一種便多些心機,以來經營人脈關系為上,為未來仕途打好伏筆。
最明顯的表現,便是以三位一甲進士為核心,周圍舉了不少新科進士,相互寒暄攀談。
而且三位一甲進士之中,又隱隱以賈琮為核心……
其中原因不外乎狀元張文旭、探花陳啟瑞雖點榜之榮,名聲大噪,卻無官身名望。
相比之下,賈琮官爵貴重,名動天下,聽說還是天子寵臣,自然也更炙手可熱。
賈琮的同窗蔡孝宇、劉霄平也到承天門外,遠看到一群進士圍著賈琮攀談。
他們和賈琮都是至交,有的是把酒閑扯的時間,所以只站在圈外看熱鬧。
此次蔡孝宇、劉霄平都名入二甲中前之列,只要有些運氣,說不得都有入翰林之資,所以心情都十分輕松寫意。
劉霄平望著賈琮身邊的人群,說道:“玉章差一點就可以三元及第,名流青史,當真有些可惜。”
蔡孝宇微胖的臉龐上,帶著一絲玩世不恭。
笑道:“我父親說過,名望要有,過重不及,可成標靶,也為累贅,有時候仕途行事,反而難生風雷之氣,難行務實之事。
玉章和普通人不同,他什么時候缺過名望,你瞧他不過做了榜眼,就已這般招蜂引蝶。
真要是做了狀元,再見了我們,還不是鼻子上天,不妥不妥,榜眼足夠了,大家還能好好吃酒說話,沒那些勞什子顧忌。”
劉霄平聽了微微一笑,想到蔡孝宇的父親蔡襄,身為內閣大學士,雖位極人臣,卻一貫有梟士之名。
蔡襄在朝臣之中,多少有些異類,不推孔孟恕德之道,只講行事務實致用,雖是極有才干之人,但對政敵也一向毫不手軟……
他會對兒子說這樣的話,一點也不奇怪,自己如果不是蔡孝宇的至交,只怕蔡胖子還會顧忌,自己還聽不到這話呢。
微笑說道:“探花陳啟瑞倒是儀表堂堂,風度大方,人緣頗好,著實不負探花之名。
狀元張文旭也是才名卓著之人,只是看起來像是不太受同年待見啊……”
蔡孝宇有些幸災樂禍一笑,輕聲說道:“要說張文旭確有些名堂,我家祖籍青州,家中親眷來京中走動,說起過張文旭在青州頗有才名。
他也算洪福齊天,祖墳冒煙,居然能點中狀元,只是運氣還稍許不夠些,居然遇上玉章這種怪胎。
你我兄弟還不清楚,這么些年了,玉章最擅長之事,搶盡自家風頭,敗光他人興致,哈哈,你看這些同年,還一個勁往上湊。
嘢,仲文你什么時候瞎的,就陳啟瑞這樣子,還儀表堂堂,不負探花之名,他都還沒我生得俊。”
劉霄平有些嫌棄的看了蔡孝宇一眼。
搖頭說道:“男子之容,鼻直口闊,魁偉豐美,陽剛昂藏,雄壯堂堂,方為上選。
陳啟瑞便是這等卓絕風儀,其人又才華橫溢,雖膚色黑了點,也不傷大雅,自然不負探花之名。”
他又對蔡孝宇勸道:“孝宇,不是我說你,自從會試上榜之后,你就懈怠貪吃,敲詐了玉章多少春華樓席面。
你瞧你如今形容,心寬體胖,腰背渾圓,都快趕上探花郎了,再不知節制,就要有礙進士觀瞻了。”
兩人正在那里調侃互損,承天門內響起隆隆鼓聲,禮部官員過來教導禮儀,所有今科進士開始整隊理衣。
耀眼明朗的晨光之中,兩扇巨大宮門緩緩大開,三百進士在禮部官員導引下,列隊進入承天門……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