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完蛋,我來到自己寫的垃圾書里了 651、新軍有新軍的威嚴
巨炮的震顫還沒過去,突厥騎兵的陣仗就已經被分割成了數十個區域,大魏的重騎兵在他們的戰陣之上就如同飛梭一般來回沖擊。
在五次沖鋒之后,重騎兵力竭而退,但此刻的突厥騎兵已經很難再重新整隊了,不成隊形的騎兵簡直就是一個玩笑。
新軍步卒接替騎兵收割,雖然人數上并不占優勢,但因為敵騎兵已經被切成了豆腐塊,根本不能組織起有效的防御,再加上新軍的收割能力近乎恐怖,完全就是沒有感情的殺戮機器。
很快,敵人接近崩盤,后方的號角吹起,突厥剩余的騎兵立刻調轉馬頭開始后撤。
戰場上打容易,但想追卻是十分困難,新軍只能遠遠看著突厥的騎兵消失在地平線之上。
景泰帝此刻騎在氣喘吁吁的馬背上,身上的鎧甲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全包式頭盔下頭隱約間能看見他的眼睛,而此刻他的眼神里卻也近乎沒有了感情,就如同之前讓他驚訝的神機營士兵一樣。
他的手臂此刻在隱隱作痛,但這恰到好處的疼痛卻更加能激發他骨子里的戰陣基因,要知道拓跋家本就是將軍出身,驍勇善戰正是他們家的特質。
此刻他回頭看了一眼身后那一群勇猛的士兵,突然之間就感覺到了那種豪邁的殺氣蔓延而起。
當他帶領騎兵絲毫沒有畏懼的沖向十倍于己方的敵人時,他才明白為什么夏林總是說騎兵才是男人的浪漫,即便是他的軍備戰法已經迭代了許多次卻仍然放不下這昂貴的重甲騎兵。
雖此刻正值寒冬臘月,但這些漢子們身上散發出來的熱氣卻從盔甲的縫隙中彌漫出來,即便是天空的飄雪,落下之后也會在瞬間消失不見。
在確定突厥騎兵撤退之后,清點戰場的工作也就開始了,其實此刻的邯鄲主戰場其實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絞肉機,這些日子以來有近十三萬人殞命在此,其中包括北、東兩路圍軍和一部分的突厥騎兵。
不過讓人意外的是今日巨炮早晨的傷害并不算耀眼,甚至都不如小炮早晨的傷害,六發齊射下來只有三四千人因此受到波及,真正的殺敵還是在重甲騎兵與步兵協同沖擊的時候。
但不得不說那重炮帶給人的壓迫感卻是無可比擬的,景泰帝可以明顯感覺出來這六發巨炮只是一輪齊射便將數萬突厥騎兵的精氣神兒給打光了,除了馬匹受驚導致踩踏擁擠致死之外,他們第二多的損失是被突襲而來的步卒用奇怪的武器擊殺,而被重甲騎兵沖擊而損失的數量卻只能排在最后甚至都不如重炮的有生力量消滅數。
可要說重炮跟重騎沒用么?其實不是,重炮是給他們從心理到生理上的雙重打擊,重騎則是叫他們根本無暇重整陣容,如果沒有這兩個昂貴的兵團進行支撐,即便是新軍的步卒擁有更先進的武器,但對付數量如此之多的騎兵也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稍有不慎甚至可能會被人突臉破防。
“陛下,我們該進城了。”單雄信騎馬來到景泰帝身邊小聲道:“邯鄲城門已經打開。”
景泰帝聽聞提醒,這才手一揮:“諸君,隨我進入邯鄲城!”
騎兵入城,龍旗立刻替換掉了李密的李字旗,李密本人則攜他手下所有官員將領跪在城門入口處恭迎圣駕。
大都督還是那個大都督,但皇帝卻已經不是那個皇帝了,景泰帝騎著最精壯威武的那匹駿馬走在隊列的最前頭,只見整個街道的兩邊站滿了邯鄲的百姓。
此刻不知是誰突然喊了一句“吾皇萬歲”,霎時間這些百姓如錢塘江的浪潮一樣紛紛跪倒了下去,萬歲之聲響徹全城。
景泰帝的盔甲上可謂是傷痕累累,但傷疤就是男人的勛章,他就這樣穿著染血和滿是戰損的盔甲行走在大街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因為他和他的士兵盔甲上的傷痕和破爛而去嘲笑,因為他們都是親眼看見了這個男人帶著五千騎兵沖散了十倍于他們的士兵。
人類的贊歌是勇氣的贊歌,人類的偉大是勇氣的偉大。
不管在任何時候,勇猛者都是會受人仰望。
當然了,景泰帝就特別享受這種仰望,只是他在此刻也突然間明白了,平日里他得到了奉承和追捧都不過是因為身份帶來的虛假的東西,有一天如果他失去了皇帝的身份,曾經那些奉承自己的人會第一時間沖上來對他扒皮抽筋。
今日他得到的仰望是他自己靠雙手和力氣拼殺出來的,是自己一出來的榮光,是誰也奪不走的東西。
而此刻在另外一端,劉必烈劉大汗已經得到了自己損失慘重的消息,近一半的騎兵折損在了此戰之上,但他卻并沒有太多意外,只是笑盈盈的轉過頭去看了一眼身后的幾名將領。
這幾人愣了片刻,接著紛紛跪倒在地:“可汗饒命……可汗饒命啊!”
劉大汗并沒有搭理他們,只是抬腳越過了這幾個一直就跟楊英聯系緊密的將領,他剛剛離開之后這幾人立刻就被士兵控制了起來。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楊英就來了,但讓他沒想到的這次出面與他接洽的不再是之前的將領而是這幕后的大boss,突厥……不,應該叫北漢的皇帝,劉必烈。
楊英此刻有些狼狽,因為他也已經聽聞了戰局,突厥人損失近半,本來他與那幾個“自己人”還可以說上話,但如今他甚至都不知道就連突厥大汗都會親自出現在這個地方。
“楊柱國,你好呀。”
劉大汗的漢話已經說得極好了,他當然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奴隸牧民出身的部落領袖了,他現在是北漢的皇帝,是自稱身上流著漢高祖劉邦血的人,如果再說一口異邦之言,怎么都說不過去了。
楊英在看到這北漢皇帝的瞬間,腦子里就已經開始盤算怎樣應對了,然而問題是自己這次幾乎是慘敗,手底下散盡家財收攏來的人跑的跑死的死散的散,手底下已無談判的籌碼。
而如今雖突厥騎兵也已敗北,但他們卻與田魏是有的談的,只需要推出去幾個替罪羊,簽一手盟約之條,事情便過去了。畢竟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強敵叫李唐。
只是楊英現在沒的選了,這一戰他傾注了所有,如今想要東山再起難度堪稱絕望。
“楊柱國。”劉大汗笑道:“勝敗乃兵家常事,無需掛懷。”
“還請大汗指點迷津。”
楊英起身抱拳,他實在是不知道接下來劉大汗要出什么招,而且他手中也再沒有了資本。
“中原之地,慘敗收場。實不為楊柱國之過,只是敵實力強悍,輕易不能撼動。再加上柱國識人不清,導致今日之果。”
“大汗所言極是,令某汗顏。”
楊英當然知道自己是怎么輸的,只是他不明白為什么就連突厥人都能敗得如此迅速,現在真的是不得不重新掂量掂量對方的能力和自己的能力了。
但要說楊英甘心不甘心,那自然是不甘心的,所以這次他重新把目標對準了突厥人。
“大汗,以當前之勢看來,田魏并不會善罷甘休,大汗可還有應對之法?”
劉大汗上下打量了楊英一圈:“自是有,不過還想請楊柱國幫我去干一件事。”
“請說,不知大汗所言何事。”
劉大汗停頓了片刻:“東北之地有黃崖關,你可知道?”
“知道。”
“我這些年一直想收拾收拾高句麗,偏偏就是這黃崖關卡在那個當口,叫我進退不得,已成我心腹之患,不知楊柱國有何好法子啊?”
楊英眉頭一挑:“葉吉。”
“既然中土之地,楊柱國無能為力呀。倒不如便出手拿一下黃崖關,那地界地形復雜,田魏騎兵與那個什么炮兵都上不去,你看如何呀?”
給突厥當狗。
楊英心中咯噔一聲,他明白這大汗的話里意思就是這么簡單,有些事他不好出手,所以就要自己這么一個人去辦。
如果放在一個月之前,他是有籌碼跟突厥人談的,那時自己手頭上四十萬人,“兵強馬壯”,還有冀北多地可供支撐,而如今他的二十萬人正分兵堵截破虜軍北上,十余萬被炸了個四散逃離還有十余萬人就這么當著天下人的面擺了他一道。
雖然當下他已經緊急的把那南下的二十萬大軍給叫回來了,但邯鄲沒守住,他唯一的辦法就是跑路,沒有任何可能了。利用這數九嚴寒和敵軍輜重不便來跑路,而可汗的話倒是給了他一線生機。
“你還有二十萬人。”劉大汗笑道:“但我,卻要為你的輕蔑和傲慢去與田魏的皇帝低三下四。楊柱國啊,敗了就是敗了,我要割草原的地,而你答應我的燕云之地卻不知什么時候才能拿在手中。”
楊英垂著頭:“可汗請放心,此番我一定痛定思痛,只是萬般沒想到對方如此狡猾。”
“狡猾嗎?一點也不狡猾。我看到的不是敵人的狡猾而是你楊柱國的不思進取。明明前頭已經有李密部的慘敗,但你卻還是那么傲慢的以為自己能夠用十倍的兵力去壓制對方。我的騎兵也是別人家的孩子也是別人家的父親,你叫我怎樣去面對他們的家人?”
大汗的氣度真不是蓋的,說到這里時卻沒有一丁點急躁,反而是冷冷的看著楊英道:“所以楊柱國,當下你該如何處置就顯得尤為關鍵了。”
“大汗我明白了,我即日起便開始向東北方進發。”
“要快,我要的是關外的地方而你要的是安身立命。”
“明白。”
楊英跑了,他當然能跑,這是他一開始就做好的計劃,只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原本說投靠突厥人,但現在突厥人顯然不想要跟他沾上關系,反而像利用他的殘部去打通草原到東北平原的最后一道關隘。
但他能怎么辦?自己被人當狗玩,打又打不過,如果不聽從大汗的話,他是會把自己當談判籌碼送到談判桌上的。
這一下楊英突然之間就認清了一個現實,那便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人家兩邊在上座吃飯,而自己甚至連旁邊侍奉的人都不算,頂多只能算是桌子上一盤包裝精美的大菜。
而此刻在另外一邊,下頭有人快步的走入到景泰帝身邊,湊到正在給邯鄲城百姓做講話的景泰帝耳邊說道:“陛下,楊英北逃,就在剛才北漢特使抵達,為北漢皇帝劉必烈叩門,說想見一見陛下。”
“見一見?既然他要見一見,那便見一見吧。”
景泰帝聽完輕飄飄的就是這么一句,這會兒就有人要質疑了,為什么都打了這么一場大勝仗了,卻還是要選擇跟人家談談呢。
拜托,人家看來這是一場輝煌的大戰,但實際上這就是一場用后勤補給和重型裝備壓制出來的一邊倒屠殺,不談怎么辦?他們的裝備沒有水運就走不動,子彈、炮彈等軍需品當下已經消耗過半,再打下去后勤要崩了,而且也沒辦法繼續深入追擊,自己這邊大部分都是重騎兵和步兵,只配備了少量騎兵偵查。
用步兵追人家騎兵?而且還把補給線拉長到兩千里?那不是找不自在么。
來時夏林就做出了推斷,說他們當下的補給線最長最長不能超過一千里,所以需要徐州這么一個跳板,上次他們打西突厥也是如此,中途有長安各大都護府進行補給,補給線從來沒有超過一千里,這才能保障軍需供應。
然而出了這個范圍,硬打也能打,但真把這數量不算多的精銳新軍給打得剩下個十之二三,回去之后道生說不定都要直接跳了蘇州河。
戰線拉到邯鄲,就已是極限。而跟突厥可汗來談,正好可以以最小的損失換取最大的利益,剩下追擊楊英殘部的事情就要交給晉陽的郭家軍了,這也是之前就制定好的方案。
爭取把他們往長安、龍城一線去帶,把頭疼的事情留給李唐。
當下他們最重要的是就是好好的在邯鄲城休整下來,迎接談判。畢竟將士們就算能吃差一點,戰馬可不能忍饑挨餓。
“去知會李密一聲,叫他去軍務衙門候著朕。”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