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重生2010:我教雷總造手機 第703章 問號這個東子不對勁
第703章問號:這個東子不對勁
演講接近尾聲時,陳默站定臺中央,聲音沉穩而有力,
“.我認為衡量一個企業,一個人的成功不是你獲得了多少權力,不是你贏得了多少財富,也不是你頭上有多少花環。
而是讓你所面對的客戶滿意,讓你旗下努力工作的員工幸福,讓你所處的社會得到更多的回饋,才是真正的成功,真正的福報!”
巧合的是,幾百米外的老馬幾乎同時結束演講,
“.今天我們擁有這么多資源,我們帶著巨大的使命,只有創新才有未來。
我們阿里解決了員工的溫飽,讓員工很好的收入,公司不用太擔心盈利,我們還可以為別人去干點事,能夠對社會有真正的價值,讓老百姓買到更好的東西,享受美好的生活。
我覺得我們阿里是一家有福氣的公司,而大家能來阿里打工這本身是一項福報。
所以我堅信我們無論是在電商還是在互聯網金融領域,都會越來越好。”
如果說老馬之所以為螞蟻金服的揚帆護航,那么陳默最后這段話則是對接下來東子的演講護道。
這讓在臺下的劉強東內心大為觸動,沒想到這家伙反而率先吹響了沖鋒號。
大會結束后,當晚有兩名記者各自拿出會議紀開始對賬。
對著對著,兩人相互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興奮且火熱的光芒。
我去,這可比去年的發言還要精彩!
今天的頭條.有了!
當天晚上,正當互聯網巨頭們在私下在酒桌上交流感情之時。
白天這些人的言論被媒體制作成一篇篇報道和文章,出現在網絡中。
次日清晨,《科技日報》頭版赫然印著醒目標題:
烏鎮論劍:創新邊界何在?兩位科技領袖隔空對話引發行業深思
副標題采用對比式排版:
左邊老馬倡導'冒險式創新',右側陳默堅持'合規先行',中間一道閃電狀分割線,暗喻理念碰撞的火花。
唯一欠缺的僅剩兩人眼神如有實質的連線了。
《財經》雜志的特別報道則另辟蹊徑:“福報論”的鏡像詮釋
封面設計極具巧思——將阿里橙與彼岸藍的企業logo拼接成太極圖案
內文開篇寫道,“當兩種企業經營理念在烏鎮的青石板路上相遇.”
鳳凰科技專題:《今年烏鎮最精彩的觀念交鋒》配圖是兩人在臺上演講的特寫,不知道是否巧合,兩人的視線經過巧妙的圖片剪輯,好像同臺辯論。
甚至一些專家學者也就此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TOP2大學經管學院教授,“今天有兩人的發言很有意思,阿里過去十年所進行的創新穩中求進,但老馬卻提倡“破壞式創新”;
恰恰相反的是,彼岸這幾年每每推陳出新,更像一個顛覆者的姿態,創新不絕,可陳默今日一反常態,擁護‘框架內創新’體現新階段的規范訴求。
這件事情本身沒有對錯,只是角度不同,解讀不同。
兩者都是產業健康發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反映了華夏互聯網未來發展的兩個維度,但中間的這個度確實難以把控”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研究員,“.值得注意,陳默提出的'創新三原則'(合規前置、風險可測、社會價值)實際上構建了金融科技的'莫比烏斯環'——在無限可能的創新中劃定有限邊界。”
民間輿論場更掀起現象級討論:
微博熱門話題#創新要不要先畫線#閱讀量短短5個小時破億
高贊評論呈現鮮明代際特征:
“兩個'福報論'對比太有意思了:老馬說'來阿里打工是福報',陳默說'讓員工幸福才是福報',打工人心里都有桿秤。”
“老馬的'創新試錯論'像極了不寫單元測試上來就寫代碼的我。”
“終于有人說破互金的真相了!陳默直接把'先犯錯再修正'定性為賭徒邏輯,建議某些平臺CEO全文背誦”
“這些互聯網大佬中,論演講能力,老馬和陳默堪稱一時瑜亮.”
彼岸微博甚至發起一個關于創新“是該摸著石頭過河還是畫好路線圖”的投票,響應者眾,結果呈現勢均力敵之勢,難分伯仲。
就這樣,時間來到了大會最后一天。
天未大亮,烏鎮上空云層低垂,壓得極低,仿佛觸手可及。
五時許,天光微熹,劉強東便已醒來,輾轉難眠,索性起身去健身房跑了五公里。
待早餐用完,街道上仍是一片冷清,大多數人尚在睡夢之中,或是剛剛睜眼。
青石板路泛著潮濕的微光,倒映著兩岸高懸的燈籠,橘紅色的暖意與清晨的涼意交織。
劉強東獨自穿行于空蕩的巷弄,皮鞋叩擊石板的聲響在靜謐中格外清晰,每一步都像是某種無聲的節奏。
抬頭望去,天空烏云密布,山雨欲來。
他深吸一口氣,雨前的空氣格外清冽,緊繃的情緒反而略微松弛。
劉強東笑了笑,天氣不錯,他向來喜歡下雨天。
臨近九點,劉強東西裝革履,站在酒店房間的落地鏡前,微微調整藏藍色領帶角度。
鏡中的男人目光沉靜,卻隱隱透著一股銳氣,宛如披甲執戟、即將沖鋒陷陣的猛將。
他推門而出。
酒店大廳內,雷軍和陳默早已等候多時。
劉強東目光掃過二人,點了點頭,隨即從西裝內袋取出一張折疊整齊的紙條,遞給陳默。
“這里面是京東未來的一些想法和剩下安排,如果.小天還年輕.”
話未說完,陳默已笑著打斷,“不至于,東哥。我特意看了,烏鎮街道兩側可沒有路燈。”
劉強東怔了一瞬,隨即失笑——是啊,沒有路燈,可有燈籠啊。
他搖搖頭,釋然地扯了扯嘴角。
“收著吧,預防萬一”
雷軍上前,重重拍了拍他的后背,聲音低沉而堅定,“別想那么多,干就完了,有事一起扛。”
這幾日,雷軍同樣思緒萬千,有過掙扎,有過猶豫。但無論從個人情感、公司利益,還是公理道義上,他都清楚自己該站在哪一邊。
更重要的是他作為親歷者,更想看清這件事情后續的發展。
下午就是閉幕式,上午還有一場圓桌論壇,主題直指電商未來。
主辦方精心安排的座次頗有深意——老馬和劉強東這對宿敵被刻意安排在相鄰座位。
老馬依舊照常發揮,牢牢把控話語權,很是吸睛,甚至有幾個話題,他都故意禍水東引。
老馬一開場就展現出極強的控場能力,談笑間將話題引向電商模式之爭。
他手指輕叩桌面,語帶機鋒,“電商發展至今,模式優劣已經涇渭分明。
淘寶的開放平臺就像西湖的水,滋養百萬商家;而某些自營模式.”
他意味深長地瞥了眼身旁這個宿敵,“自己采購、自己倉儲、自己配送,服務是好,可惜成本高的像珠穆朗瑪峰,利潤卻比紙薄,這條路走不長.”
“.大家知道京東現在多少人嗎?去年還是6萬人,今年就達到10萬,翻了快將近一倍。
阿里巴巴是慢慢長起來的,現在才3.6萬人,加上收購還不到4萬人,淘寶的物流是菜鳥聯合三通一達進行整合,發展合理。
如果一家公司貪大求全,過重的物流資產其實是負擔,未來光每天的快遞就數以億計,屆時需要多少物流人員?50萬?100萬?不說別的,光這就能拖死一家公司,強東,你說我說的對么?”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