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重生1977大時代 第1090章 外公的兄弟何佑?來自國外的說客
方言這邊終于講解完,然后就聽到有人在會議室門外敲了敲門。
“誰在外邊?”會議室的同學紛紛朝著門口看去。
平常這個時候院長打過招呼,不讓醫院的人來打擾他們。
除非是有急診之類的事情,需要叫方言,醫院才會過來找人。
而且今天聽著這敲門聲也不像是有什么急事的樣子。
靠門邊最近的楊景翔走了過去,一把將門給打開,然后他就看到了門口的廖主任和他身后站著的一幫人。
楊景翔是見過廖主任的,看到人后他愣了一下,然后趕忙對著廖主任招呼道:
“廖主任!”
“開會學習呢?”廖主任笑呵呵的說道。
楊景翔點頭,有點緊張的說道:
“總……總結上午的經驗呢。”
說完對著里面
“方哥,廖主任來了。”
方言當然早就看到了門口的廖主任,他對著廖主任揮了揮手說道:
“您今天不是有回國的僑商需要接待嗎?怎么跑到這里來了?”
廖主任笑呵呵的帶著身后一眾人走進了會議室,對著
“我這不是帶著人過來了嘛。”
說完他側過身,讓身后幾人走到和自己一排,接著對方言介紹到:
“這幾位都是從國外回來交流的中醫。”
“有,大馬回來的,美國回來的,還有英國回來的,他們都是在國外用中醫扎根立足并且弘揚光大的。”
廖主任剛說完,就有個穿著西裝帶著眼鏡的中年人接過話茬說道:
“廖主任客氣了,不過就是用手藝在國外混口飯吃而已,還是比不得咱們國內的好啊。”
“最近咱們國內的方大夫,那不僅是在華人圈,就連帶著西醫圈子里面,都有好多人知道他,這次我回國就之前,就有老外的醫生說了,讓我問方大夫要個簽名。”
“西醫的斯普特尼克危機,在外國的人的影響力那可真是大的不行,加上最近的一些報紙上,還有日本人想辦法來交換秘方卻因為態度傲慢,沒有成功的事兒,都已經在國外傳開了。”
方言趕忙拱手說道:
“您夸獎了,有些媒體上的事兒都是經過添油加醋的。”
雖然香江那邊的稿子都是方言他們公司發出來的,但是這里肯定是不能認的,誰也不知道這些人到底是敵是友。
所以方言也裝作一副無辜的樣子,應對這試探性的交談。
他本來以為這次回來的就只有英國那邊姓何的老爺子,結果沒想到今天回來的人這么多。
掃視了一圈眾人后,方言看到了一個長相和自己外公照片有六七分相似的老爺子,看起來頭發花白,但是眼里精氣神還是很足的,方言立馬推斷這位就是自己要找的何老爺子了。
不過在這個場合,方言沒有急著去詢問,而是對著廖主任問道:
“廖主任,還不知道這幾位高姓大名?”
“不知道能不能介紹一下。”
廖主任聽到方言的話,當即心領神會,說道:
“這位叫叫何佑,是英國回來的老中醫。在倫敦唐人街“保和堂”主理人,專攻兒科,二戰期間赴英行醫,因用桂枝湯加減治愈多名肺炎病童獲僑領支持。”
說完隊伍里,那個叫何佑的老爺子,對方言拱了拱手:
“方大夫,久仰大名!”
“上次我那個沒治好的病人,我讓他回國來找您,沒想到您還真的治好了,嗐,我老頭子給您添麻煩了。”
方言聽他這么說,回了一禮然后說道:
“何老爺子您客氣了……”
“您說的是閆自強的孩子閆斌吧?”(見955章)
何佑對著
“對,就是那個在英國治療了好久都沒效果,回國沒多久時間就被你治好的寒濕痛弊。”
“那個和首都的氣候有關系,英國那邊的氣候比較濕潤潮濕,治療起來當然要慢一些,我們這里相對干燥清爽,所以治療后見效也就快一些。”
何佑老爺子樂呵呵的說道:
“方大夫真是謙虛了,老夫也是家傳好幾代的兒科,知道這里面的治療難度。”
“這要是沒點本事,還真是沒這么容易見效。”
聽到老爺子沒提起關于外公何休的事兒,方言也沒有把話題往這個方向引,客氣了兩句過后,就聽著廖主任介紹起了其他的人。
大馬那邊回來的中醫叫做林文峰,今年四十出頭。
代家族三代在大馬經營中藥堂,祖父為躲避戰亂移居檳城。
林氏在當地以治療熱帶濕瘟如登革熱、瘧疾后遺癥聞名,擅用南洋本土草藥如東革阿里配伍中醫經方。
他黑黑瘦瘦的,對著
“我讀過報紙上,西醫對方大夫的報道,我們南洋的華人圈都因為方言大夫揚眉吐氣了,就是因為那句西醫的斯普特尼克危機,我們那邊的中醫生意好了起碼三倍,這次我回來,不光是我自己想見見方大夫,還代表著大馬的中醫,要感謝一下方大夫。”
“我們打聽到方大夫喜歡中醫古籍,所以這次我們搜羅了不少的海外的古籍帶回來,都放在酒店,就等今天晚上您過去的時候,我在當著所有僑商的面交給您。”
方言有些驚訝,沒想到這林文峰這么講究,他說道:
“林先生您真是太客氣了。”
林文峰對著
“方大夫,您如果能從上面改善出什么醫術,還請不要忘了我們大馬的中醫們。”
方言點點頭,如果真是能夠讓他悟到什么,他當然不會藏私了。
老實講見識過了這么多的僑商,大馬的僑商是方言感官上最好的一批,就比如老周,老胡,他們都是那邊的。
接下來就是剛才穿西裝戴眼鏡,對著方言一頓夸的那位。
“這位是MichaelChen,中文名字叫陳麥克。”
“十年前從香江赴美舊金山開設針灸診所,推動加州針灸合法化的華裔領袖之一。因治療美式橄欖球運動員的韌帶損傷受主流媒體關注,診所被當地報紙稱為“東方魔法屋”。”
陳麥克的名字讓方言想到了趙本山的小品,他差點沒繃住。
對著這位陳麥克說道:
“陳先生你好!”
看到方言對自己笑容燦爛,陳麥克感覺自己最受待見,優雅又不失禮的對著
“方大夫年紀輕輕就有這種成就,以后可不得了,我剛才還聽說了,瑞士那邊已經有人打算在今年九月份的時候,提名你參加諾貝爾醫學獎的評選了。”
“哈?”方言一怔。
“諾貝爾獎?”
上次亨利.海姆利希就和自己說過,只要拿出肺間質纖維化的秘方就可以讓以前的諾獎獲得者提名。
結果自己沒答應怎么瑞士的什么人又冒出來了。
“是我聽說的。”一旁一個看起來高高瘦瘦,大概五十多的中年人突然開口回應道。
這時候廖主任還沒說話,一旁的何佑就對著
“這位是,黃啟明教授,利物浦大學中醫學講師,目前致力于將《傷寒論》方劑轉化為英式顆粒劑。”
“之前成功調理一位伯爵夫人的慢性蕁麻疹,在上流社會很受歡迎。”
說完還補充了一句:
“他是我的朋友。”
方言恍然,他沒想到1978年的利物浦大學已經有中醫講師了。
感覺自己接受能力已經夠強了,結果還是小看國外的發展情況。
不光是方言就連教室里的其他人也驚訝,英國人居然還要學中醫。
怪不得他們要在國內這邊進口道地產區的中藥材呢,原來是和紅茶一樣。
方言這下就對這些教授和何老爺子起了戒備心。
上次在香江的時候,他可是被英國的醫藥公司的人追過,這事兒是有五師兄薛震的情報親口證實過的。
而且利物浦大學本來就是帶著點官方性質的,從這兩個方面來說,方言都該戒備小心的。
方言和黃啟明彬彬有禮的打了個招呼,然后才詢問:
“不知道是瑞士的誰想要提名我?您又是怎么知道這回事兒的?”
黃啟明面色不變,推了推眼鏡,然后就說道:
“這個提名信息,是我最近在瑞士巴塞爾大學醫學院的漢斯·穆勒教授Prof.HansMüller那里間接聽聞的。”
這個人名方言聽著有些耳熟,但是想了下又對不上號。
諾獎得主有這位?
就在方言思考的時候,黃啟明就開始滔滔不絕的說了起來:
“穆勒教授是免疫學領域的資深學者,也曾作為世衛顧問訪問過華夏,對國內的中醫藥事業印象深刻,他現在是在瑞士巴塞爾大學任教,也在兼任世界衛生組織的臨時顧問。”
“他是專注于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慢性炎癥的權威。這類疾病在現代醫學中普遍難治如風濕病、某些腎病、腸道炎癥等,效果往往有限且副作用大。”
“七十年代中期,他曾作為WHO顧問短暫訪問過國內。在那次訪問期間,他了解到華夏正在進行“發掘祖國醫學寶庫”的工作,并實地觀察了中醫針灸、中藥在基層醫院的應用,特別是對一些西醫效果不佳的慢性病的治療。雖然當時未必見到國內的中醫高手,但留下了“中醫可能對免疫調節有獨到之處”的印象。”
“他對您近期在重大疾病治療上取得的突破,特別是結合傳統智慧解決現代醫學難題所展現的非凡價值,給予了極高評價。”
“他認為,您的這項成就開創性地運用中醫整體觀和經絡理論,成功治愈了西醫束手無策的肺纖維化等重癥,不僅挽救了許多生命,更以其可重復、可驗證的臨床效果,顛覆了傳統認知,為未來醫學研究開辟了極其寶貴的新視角和新路徑。”
“其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中醫藥的范疇,具有劃時代的普世價值,完全符合諾貝爾獎表彰‘在生理學或醫學領域做出最重要發現者’的宗旨。”
“因此,穆勒教授正在積極籌備相關的提名材料,有意于今年9月提交諾貝爾獎委員會,提名您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候選人。他強調這是一個嚴肅的學術提議,是出于對您卓越貢獻的真誠認可,并且他深知此事的重要性和敏感性。”
“他告訴我這個消息的本意并非炒作,而是考慮到作為提名人的責任和透明性。他非常希望在正式啟動流程前,能夠獲得中方、特別是您本人的知悉與原則上的理解。”
“他理解其中的復雜性,并委托我——作為同在海外傳播中醫文化的同行,以及老友的關系,如果能有機會見到您,就先代為傳達這份善意和敬意。他本人也表達了對您深深的欽佩,并非常期待未來能有正式交流的機會。”
說客!
正宗的說客!
方言在他說完的時候,就給這位黃啟明打上了標簽。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