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重生1977大時代 第582章 兒科難治,被老東家治壞掉的姑娘
“她這體溫每天早上最高,在3939.5度,午后稍微要低一些,在3838.5度。”
“晚上睡覺時全身會出汗。脖子和頭上尤其多。”
“高燒的時候其他地方都很熱,但是四肢發涼。”
“我們之前在衛生部直屬的燕京醫院兒科的戚勇主任那里治療,他是專門學兒科的,但是也沒治好……”
患者的家屬對著方言說著孩子的情況,同時還提起了之前他們治療的醫院。
方言一聽到這個戚勇立馬就想到了老鄧頭說過的話,他說自己外公的大徒弟就叫戚勇,而且也在這個醫院做兒科主任。(見407章)
如果他們說的不錯的話,眼前這孩子應該就是在自己外公大徒弟手下沒治好,然后送到自己這里來的人。
兒科在中醫里是一個高難度的科目。
小兒生機蓬勃,發育迅速,如同旭日初升,草木方萌,臟器嬌嫩,形氣未充。
這意味著他們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以及氣血津液等各方面,都處于不斷生長發育的過程中,尚未達到成人的成熟完善的程度。
比如說小兒的脾胃功能就相對較弱,對于食物的消化吸收遠遠不如成年人,他們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積食的問題。
而且小孩子的肌膚嬌嫩,衛外功能不固,易受外邪侵襲而生病。
所以小兒發病容易傳變迅速。
由于其機體功能不完善,抵抗力較弱,一旦受到外界邪氣侵襲干擾,遇上氣候變化,飲食不當就容易引發疾病。
而且病情發展變化速度相當快,在疾病過程中易出現寒熱虛實的轉化。
比如小孩子感冒若是不及時正確的處理,可能迅速發展成肺炎,咳嗽等更為嚴重的病癥。
所以中醫里有一句話叫:小兒具有易虛易實易寒易熱的特點。
實證易迅速轉變為虛證,寒證也可能很快轉化為熱證。
除了他們的體質,在疾病面前變化相當快以外,這個年齡的孩子特別是嬰幼兒,在表達自身癥狀溝通病情的時候也是一個大難題。
不能說話的孩子通常只能通過哭鬧來表現。
如果不是專門學習過兒科方面知識的醫生,很難直接獲取患者正確的關鍵信息。
而且小孩子在四診的時候也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
比如小兒診脈,寸關尺三部相當短,而且脈搏跳動快,很難像成年人那樣準確分辨脈象的細微變化,而且小孩子在就診的時候往往哭鬧不安,就會導致脈象更加紊亂,干擾醫生對真實脈象的判斷。
另外還有些孩子配合度極低,就像上次老陳頭那個極品孫子一樣,完全不配合,還吐口水,想要觀察他們的舌質舌苔,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另外在家長高度關注孩子病情的時候,都希望快速治愈。
所以一般的兒科醫生需要面對哭鬧的孩子和極度焦慮的家長,那壓力可想而知。
兒科也是醫患糾紛重點科室之一。
最后還有小孩子體重身高差異大處于生長發育階段,而各年齡段不可能和成年人那樣用同樣的劑量,需要醫生精細權衡。
在治療前方言就盡可能的和患者的家屬溝通。
打聽更多更詳細的的情況,和上一位醫生,也就是自己外公那位大徒弟治療的一些細節。
在了解溝通完這些細節過后。
方言才將目光落在了孩子身上。
這個孩子目前已經折騰了一個月,早就沒有了哭鬧的精神,整個人蔫噠噠的精神萎靡,面部皮膚暗沉呈現一種缺乏健康的顏色,偏黃發暗如同籠罩了一層陰霾,給方言的感覺就像是失去了水分的枯萎植物,顯得毫無生機與活力。
方言輕聲細語,讓小姑娘伸出舌頭。
她稍微愣了一下,然后居然老老實實的照做了。
她將舌頭給吐了出來,方言看到舌苔薄凈,邊緣有齒痕,舌質淡紅潮潤。
方言檢查完過后,對著她說道:
“好孩子!我再給你把把脈。”
小姑娘很配合伸出了手。
然后方言又給小姑娘把脈,孩子的脈搏可不好判斷,方言用了比以前更久的時間,終于確定脈息數少力。
隨后方言又想起來,詢問孩子大小便是否正常。
家長回答一切正常。
然后,方言腦子里快速的思考了起來。
按照成年人的情況推斷,正常舌苔是薄白均勻,干濕適中,緊貼舌面,揩之不去。
薄凈的舌苔意味著舌苔較薄,能夠隱隱看到舌質,這通常是胃氣正常的表現。
說明人體的脾胃功能基本正常,能夠正常運化水谷精微,使得胃氣上蒸于舌面形成正常的舌苔。
在沒有其他明顯病癥的情況下,薄凈舌苔是身體健康或病情較輕的一個信號。
但現在這孩子和正常完全搭不上一點關系。
舌體邊緣見牙齒的痕跡,多因舌體胖大而受齒緣壓迫所致,故齒痕舌常與胖大舌同見,多由脾虛、水濕內停所致。
脾虛不能運化水濕,導致水濕內停,進而使舌體胖大,受牙齒擠壓出現齒痕。
舌質淡紅,表明氣血調和。正常人體的氣血充盈,運行通暢,反映在舌質上就是淡紅的顏色。
潮潤則說明舌體的津液充足,這得益于人體津液代謝的平衡,即脾胃運化水液正常,肺的宣發肅降、腎的蒸騰氣化等功能協調,共同維持著舌體的潤澤。
舌苔的狀況提示可能存在脾虛或水濕內停的潛在問題。
這種情況可能是由于近期飲食不節,如過食生冷、油膩食物,損傷脾胃,或因生活環境潮濕,外濕入侵人體,影響脾胃運化功能所致。
另外脈象搏動次數較快,但力量不足。
數脈一般主熱證,然而結合少力來看,并非實熱證,而是虛熱的表現。
這可能是由于體內陰液虧虛,陰虛不能制陽,陽氣相對偏亢,虛熱內生,鼓動氣血運行,故而脈象數而無力。
例如,過度勞累、久病傷陰等,都可能導致陰虛內熱,出現這種脈象。
綜合舌象與脈象,舌象中舌質淡紅潮潤、舌苔薄凈,本是相對正常的表現,但舌邊緣有齒痕,提示脾虛。
加上她高燒一月的癥狀。
如果按照一個成年人的情況來治的話,方言絕對會認為是邪盛導致的病癥。
但是經過剛才和孩子家長的對話后,知道之前外公的大徒弟也是這么治的。
所以方言立馬就排除了這個可能性。
轉而想到了另外一種可能。
不能把它當做成年人的病癥來看,應該結合小孩子稚陰稚陽的體質。
如果這樣的話,方言腦海里立馬就出現了另外一種判斷。
那就是她是營虛不能內守,衛虛失于外護,營衛俱虛,陰陽失調。
這才是這孩子長期發燒之根本所在。
治病必先治其本,雖然這孩子長期高燒,但只是表現出來的假象,根本還是要從調和營衛入手,佐以益氣潛陽,以防其陽越無制,卒至暴脫。
也就是說這個病治療的重點在于扶正,根據小孩子稚陰稚陽的體質特點,《素問.生氣通天論》里記載:
“陰陽之要,陽密乃固。”
意思是陰陽雙方相互依存、相互為用,人體陽氣若不能致密,就無法固護陰氣,導致陰液外泄,陰陽平衡被打破。
《黃帝內經》中提到“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將陽氣比作天空中的太陽,形象地說明了陽氣對生命的重要性,若陽氣不能致密,外邪就容易乘虛而入,引發各種疾病。
也就是說如果人體的衛陽虛弱,那么肌膚腠理就無法致密堅實,津液就會向外泄漏,陽氣也會隨著陰液的流失而損耗。當虛陽浮越到較為嚴重的程度時,就會出現陰陽氣竭、相互脫失的危急情況。
這個孩子因高燒長期不退,但四肢并沒有熱起來,加上面色晦暗,身形消瘦,這些都是氣陽不足的表現。
而且最開始的時候家長也說過,他在睡覺的時候汗會自然從脖子和頭上流出來,這是營陰失守的狀況。
高燒發熱是陰不潛陽,舌質潮潤,可見陰傷未甚,所以方言判斷,她是氣虛陽衰,營衛不和,屬真寒假熱證,應該采用熱因熱用之反治法。
方言雖然想的很多,但是外界時間卻只過去了十幾秒。
就在孩子家長想要詢問方言是否有頭緒的時候,方言已經開始寫起了方子。
這次方言選了仲景的《金匱要略》中調和陰陽,潛鎮攝納的經典方劑桂枝龍骨牡蠣湯,重用黃芪,另外加熟附子,人參須。
方言在方子上寫了,炙桂枝5克,生白芍10克,炙甘草5克,煅龍牡30克,制黃芪20克,生姜兩片,紅棗5枚,熟附子10克,人參須10克。
說著方言將方子遞給了一旁的助手,并說道:
“安排住院,這個藥方服用五劑,每天一劑,分次喂服。”
說罷,他對著患者家屬說道:
“另外目前吃的所有藥都不吃了。”
患者家屬問道:
“退燒藥也不吃了嗎?”
方言說道:
“停止其他一切治療,相信我就可以了。”
患者家屬正正的看著方言大概愣了有兩三秒,接著被他的眼神打動了,連連點頭:
“好好!”
方言轉過頭,對著后面的人招呼道:
“下一位。”
話音剛落就上來了一個20多歲的姑娘,她沒有說話,而是直接拿了個本子在上面快速的寫著:
“三天前我左側下頜臼齒疼痛,伴隨著惡寒發熱,去附近的診所找中醫治病,被診斷為陽明實熱,那個中醫給我開了這個方子,按照那個方子吃了藥過后,我的嘴就張不開了,為了吃飯,最多只能張開一指開,且非常疼痛不能咀嚼,只能喝些流食。”
說完姑娘拿了一張藥方單子放到了方言面前。
然后方言第一眼,就看到了單子上同仁堂三個大紅字。
這一眼,頓時讓方言頭皮一緊。
他實在是沒想到自己才離開沒多久,這同仁堂的兩個老爺子,就整了個大的。
仔細一看,藥方上面有大劑量的石膏和生地。
方言實在有些難以理解,就這點東西,怎么能把這姑娘的嘴給治得張不開?
稍后還有加更。
另外問一下,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歡這種描寫稍微詳細一點的治病過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