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說好的民企,空天母艦什么鬼 第154章 052PLUS++版
LV2造船廠。
在馬德雷山號坐沉的24小時內,造船廠又動了起來。
還是以文明號、友誼號為模板,唐文新建兩條同級艦,但進行小幅度改進:
首先是簡化艙室和人員崗位,將全艦人數再次縮編到26人,極致節省人力,并且拆掉更多不需要裝備減重,標準排水量下降到了1600噸,航速提升至38.3節;
增加發電能力,耗費經驗提前點出了老米50年代用于改造“基林”級驅逐艦的SPS37對空警戒雷達和SPS10對海搜索雷達,增強探測能力;
艦首增加一門加強版的120毫米水炮,最大射程180米,出口壓170Kpa,威力更強;
尾部擴大水上飛機彈射器和機庫占用面積,放棄OS2U,轉而搭載2架愛知E13A零式水偵,航程和速度機動性都有較大提升。
其中一條艦被重新命名為文明號,另一條改為新風號。
兩條船建造速度很快,預計7天就能下水。
而原來的友誼號也準備進入船塢改造,新增120毫米水炮系統以及更改水上飛機。
等海軍將新大和開走,聯防艦隊就擁有三條實質意義上的巡邏艦。
不過唐文還覺得不夠,他還想要一條撐門面、萬噸以上的高速戰艦。
拿到14.3版本升級任務后,他就計劃著開始爬線。
僅有的13萬經驗足夠從零爬出一條VII級巡洋艦、VII級驅逐艦或者VI級航母和VI級戰列艦。
驅逐艦對唐文來說性價比不算高,主要是隨著等級提升艦體沒有明顯提升,在現實中V級和X級都未免拉得開多大差距。
至于VI級戰列艦普遍性能也不佳,航速太慢,海軍估計不太愿意接受,而且對蓋金來說暫時沒多少用。
VI級航母也被排除,那么能兼顧的選項就只有巡洋艦。
聯防艦隊要求是便宜、人數少、航程遠,滯留時間長,而海軍之前對8000噸的矢矧號不太感興趣,唐文猜測是噸位太低的原因,所以最好是要1萬噸以上才具備改造價值。
而且唐文還計劃要先爬出一條X級戰艦,所以這條巡洋艦科技樹的高級戰艦一樣也要有優勢。
一條條要求篩選下來,他最后鎖定了F系科技樹。
F系VII級巡洋艦“阿爾及利亞號”,30年代髪系海軍重巡洋艦,滿載排水量13500噸,長186米,寬20米,吃水7.50米;
搭載4座雙聯裝203毫米重炮,6臺鍋爐4軸推進,輸出8.4萬馬力時最高航速31節。
艦體大,航速快,改造潛力十足。
唐文之所以選它,還因為阿爾及利亞的數據非常眼熟:
二十年后,055驅逐艦長180米,寬20米,吃水8米,滿載1.25萬噸,輸出12萬馬力最高航速32節。
除了采用蒸汽動力,阿爾及利亞的數據與055基本相同,有充足的空間進行改造。
“譚總師,您好您好。”
唐文、唐一、老張和譚青剛好圍著一張桌子坐下。
譚青了解到“001戰列艦”很可能是唐文想辦法弄進來,對他很好奇,不過明智的沒有多問,只是暗暗觀察著。
職業生涯告訴他唐文旁邊的小老頭是個同行,而且看樣子段位也不低。
老張聽說唐文要自己帶一位總師來,心里就想到了什么,坐下后關上門,笑著問道:
“可別再弄戰列艦了,海軍現在是把明年的賬都預支了。”
“現在想要也沒有。”
唐文撇撇嘴,然后直接說起了正事:
“有這么一個情況,假如有一條重巡洋艦,在不考慮艦體價格的情況下,你們能不能評估評估改造潛力以及費用?”
話音落下,桌子上攤開了阿爾及利亞號的草圖和標定數據。
老張和譚青都是內行,很快就進入了狀態。
“這不是阿爾及利亞嘛!”
兩人雖然都很了解海軍史,不過也做不到每一條都清清楚楚,只是記憶中有個印象而已。
真正的阿爾及利亞號二戰中就沉沒報廢,早就沒了它的相關資料。
唐一擺出來的大致草圖包含了艦體的外形,以及內部艙室和動力、煙囪布局,讓他們能以最快速度有個底。
老張看完后又盯著圖紙思考幾秒,抬頭迷惑地問道:
“你還有一條阿爾及利亞?”
“那倒不是。”
唐文搖頭,然后說出了更加驚悚的話:
“接下來蓋金可能會組裝幾條,如果海軍想要以其為基礎改造,我可以提供改裝好的艦體。
例如你們需要裝垂發系統,我就去掉炮塔座圈留足空間,你們需要直升機庫我就拆掉尾部炮塔和重新構造上層建筑,以及安裝新式武器座臺,艦橋改造適應新的雷達電子系統等等。”
老張用了好一會兒才明白他的意思,不過卻是疑惑道:
“現代戰艦艦體可不賺錢,電子系統和武器就占了70的成本,哪怕海軍購買也拿不出多少錢,更何況只是艦體,按照你的說法還需要6到8個月的后續改裝測試才能服役。”
“如果夠便宜呢?”
“多便宜?”
唐文皺眉想了想,豎起一根手指:
“帶動力系統一條1億,兩條9折,三條8折。”
“四條呢?”
“海軍買得起四條?”
老張還真沒法反駁,哪怕按照051的雷達和武器系統,配置下來再訓練到能夠出海,花費也要15億以上,三條接近50億的后續費用就已經是一筆沉重的負擔。
但是一億……真的便宜,1.3萬噸的阿爾及利亞號和8000噸的矢矧號報價一致。
他看向譚青,后者已經提起鉛筆在俯瞰草圖上比劃:
“前面的兩門炮座不要,可以裝9米深的垂發,大概……64到80個單元,后面如果留雙直升機機庫,應該也能放下64個單元,總體128到144個垂發,前面放一門130炮,海紅旗7和730炮找空地插上就行。
雷達嘛……艦橋干脆拆了重建,另外要找地方增加一組6000到8000匹的柴油機增強發電。”
譚青自顧自說完,一條1.3萬噸、火力布局神似055的導彈巡洋艦就躍然紙上。
“我認為海軍需要研制新的850垂發單元,新的相控陣雷達系統,新的遠距離導彈,算研發耗資30億元,為期五年以上吧?”
老張的臉馬上就垮了下來,看著譚青問:
“垂發和相控陣現在都沒有,還是現實點吧,兩三年內能用。”
譚青:“那就旋轉垂發系統,前后也能裝額……”
他看了一眼老張,后者意識到什么點點頭道:
“小唐有資格,說吧。”
譚青這才繼續:“海紅旗9快成了,6單元旋轉垂發,前面……12座,后面4座,96個防空單元,再放四座4聯裝鷹擊83,就這樣吧。
雷達14所已經在搞了,不知道多久能出來,總體費用15到20億,也還行。”
雖然譚青說的都還是機密,但唐文其實知道些:
海紅旗9就是紅旗9的艦載型號,其實都還處于研制之中,海紅旗9雖然是垂發,但卻是轉輪形式圓形布置,空間利用率很低,也無法實現方形垂發的通用彈藥。
鷹擊83是老面孔,至于14所的新相控陣雷達,自然就是第一代國產神盾346相控陣雷達,首次亮相是在2005年服役的052C上。
96枚防空導彈、16枚反艦導彈,計劃搭載346。
這差不多是一條PLUS加強版的052C,搭載導彈更多,排水量翻了一倍還多,空間也很充裕。
除了346雷達,海紅旗9和鷹擊83兩三年后提前拿來用沒多大問題,雷達實在不行就用落后一點的343改型頂住也行。
老張心里計較了一會,然后問向唐文:
“艦體制造要多久?”
唐文豎起一根手指。
“一年?這……”
“一個月。”
唐文看著系統顯示的27天數字,非常確定的說道:
“僅艦體,準備充足后一個月一條,蓋金最大能一次造兩條,不過開工得等一兩個月。”
請:m.badaoge.org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