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長空戰機 第278章 可變形定向戰斗部
在二元脈沖發動機的二次點火下,PL15慣性段消耗掉的能量快速補充,增大其不可逃逸區,將F22牢牢鎖定在不可逃逸區內。
此時,這架F22在轉入39線的過程中,飛行員似乎有些不甘心就這么放棄攻擊機會,極限角度中打開雷達,將彈艙內的所有AIM120全彈離軸發射給前方的J15T,然后拼了命的“三九下高”。
高空空氣稀薄,導彈的阻力小速度快,能量消耗特別小,而戰機也因為空氣稀薄,氣動面劃過的空氣少,機動會變得遲鈍。
想要躲避正面來襲的導彈,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導彈拉入低空。
在空氣稠密的低空,飛行器就像是在“混泥土”中飛行一樣,阻力特別大,這會大幅度增加能量的消耗,可以最快速度的消耗尾追導彈的能量,同時還可以下高后借助地面的“多徑雜波”效果,干擾尾追導彈的導引頭。
戰斗機大部分時候躲避導彈的辦法,都是利用其自身發動機源源不斷產生能量的特性,把導彈的能量消耗干凈,只不過對于PL15這種二元脈沖發動機來說,是先消耗干凈能量,還是被導彈擊中,飛行員只能選擇賭一下。
快點!
再快點!
飛行員一邊俯沖,一邊注意著表速與空速,防止飛行速度過快,空氣的阻力把機翼掰斷。
高度計快速降低,看著越來越近的海面,F22飛行員收油,拉平操縱桿,一路在尾后瘋狂播撒箔條與熱焰彈。
接著在離地30米的高度,改平飛機,貼著海平面飛行,地效會提高升力,F22就像是在一塊氣墊上飛行一樣。
看著自身進入多徑雜波高度,而高空鎖定自己的雷達,也會因為雜波的問題而脫鎖。
就和F22飛行員想的一樣,剛貼海面飛行沒有9秒,呼啦一下,一個黑點閃電般扎進海面。
呼.飛行員長呼一口氣,再慢一點,就會被這枚尾追的導彈命中了,至于為什么進入39線還是無法甩掉這枚PL15,是因為還有數據鏈對其進行更正,脫鎖后數據鏈會為其提供目標的信息。
如果有電子戰機,就不用這么狼狽了。
現在,他該想的是怎么逃脫了,繼續在這里飛行的
還沒等這名飛行員想清楚該怎么逃脫,就見一枚從天而降的導彈飛到F22機背上空,砰的一下炸開!
巨大的火團爆起,東大特有的可變形定向戰斗部激活。
簡單來說,由主裝藥和預制破片構成的可變形圓柱核心筒,外面包裹一層較薄的輔助裝藥構成的,配合前面所說的智能殺傷功能,當導彈接近敵人,近炸引信會提示出敵人的位置,然后和敵人位置同向的一定弧度范圍內的輔助裝藥會提前起爆。
這一定弧度內的輔助裝藥的爆炸,擠壓核心筒,使核心筒變形成一個帶尖的凹陷型,進而實現破片的特定方向數量聚集以及主裝藥的聚能。
在主裝藥爆炸之后,剩下的一大半圓的還未爆炸的輔助裝藥也會被引爆,進一步輔助聚能,極大的提升了戰斗部殺傷能力。
該戰斗部,可讓絕大部分的預制破片,朝著敵人的方向定向擴散,其余方向上的破片很少,就像是定向爆破一樣,將威力集中到一個方向。
下方的飛行員還沒等反應過來,“定向爆破”產生的碎片劈頭蓋臉地噴向F22,座艙蓋被殺傷元擊穿,脆弱的人體在破片面前和豆腐一樣碎裂,鮮血染紅整個座艙蓋,機身表面蒙皮被密集的破片擊中,密密麻麻的馬蜂窩出現在機體蒙皮上。
氣動與機體內部的電氣,翼箱一同損壞,受到重創的F22失控,在引力的吸引下,高速砸向海面,只是在如此高速下,入水的角度并不好,水面因為高速撞擊變得如同水泥地面一樣堅硬,猛禽就像是掉在地上的樂高玩具,不斷打著水漂,零件四處飛濺。
最終,只剩下主體結構的F22因為速度驟降,噗通一下沉入海面。
“老鷹呼叫指揮中心,摧毀目標.”
“指揮中心收到,繼續監視戰場。”
“明白。”
與指揮中心簡單溝通后,老鷹看向長空所在方向,那架被他擊落的F22在擊落前可是來了一次全彈發射。
雖說是尾追發射,導彈憑借自身的速度和J15T來一場馬拉松,比誰跑得遠,而導彈可不像是飛機,有連續不斷的能量進行補充,如果長空沒發現的話,還是有一定風險的。
另一邊,J15T座艙內,RWR響了一下就沒了反應,立刻讓劉駿警惕起來。
這東西就和蓋革計數器響一下就沒了動靜一樣.
被不明雷達照射,還是孔徑模式,作為飛行員,立刻意識到他可能被火控雷達鎖定了,還是在六點鐘優勢位照射過來,從之前的戰斗來看,在自己后六點的敵機一定是F22。
“長空呼叫金”
還沒等劉駿說完,通信頻道內介入一道友軍的通信,接通后頻道內響起一個熟悉的男聲,老鷹事無巨細的說出他將要面臨的狀態。
“老鷹呼叫長空,六點鐘方向,距離30000,敵機發射導彈,數量:四,尾追狀態.”
老鷹?劉駿聽出了對方的聲音,不過現在不是疑惑他為什么在的時候,而是要解決即將到來的4發AIM120。
作為世界上生產數量最多且出口數量最多的現役中距空空導彈,劉駿還不清楚對方發射的AIM120具體型號,不過AIM120的末端速度在4馬赫左右,算上載機自身提供的賦能,整體速度大概在5馬赫左右,每秒一千七的速度。
掃了一眼HUD中J15T的速度,1.2馬赫,也就是說后方導彈的接近率大概在3.8馬赫,考慮導彈自身脫離動力段后,進入慣性段速度會持續降低,尾追的導彈在3.5馬赫左右。
1200米/秒,飛躍30千米的距離只有25秒!
進入39線?
劉駿立刻否定這個決策,距離太近了,弄不好會被進入慣性制導的AIM120打中,那么下高!
制定好躲避導彈的方式后,劉駿毫不猶豫的進入破S機動,機體近乎90度向下俯沖!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