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重生2014:我,刑偵之王 第三百一十二章 沒見過世面的樣子
看見張森的反應,就連呂忠鑫這種不茍言笑的人,都有些忍俊不禁。
現在回想起當初那個場面,自己這個徒弟確實太過分了。
“這次咱們要去外省異地辦案。”
提到案子,于大章變得嚴肅起來,語氣也有些凝重:
“這里不是說話的地方,跟我走,具體案情我稍后和你們詳細說。”
張森見真有案子,也重視了起來。
他之前和于大章不止一次合作了,光是特案就有兩次。
在他眼里,現在能讓于大章接手調查的案子,肯定是那種特別棘手,或者是比較復雜的大案。
“我得先和隊長打聲招呼。”
張森說的是打招呼,而不是匯報,這就表明他已經決定跟于大章走了。
隨后于大章陪著張森去隊里說明情況。
二隊長劉哲更痛快,一聽是和于大章一起辦案,直接同意了。
積案辦公室內。
包括于大章在內的五人專案組正式成立。
“現在由我來具體說明一下案情。”
隨后于大章從周子喆臨刑前的會見說起,再到囚禁案,最后說到由囚禁案牽扯出的地下監獄。
于大章說得很詳細,每一個細節都沒有漏掉。
看案宗和有人當面講解,兩者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后者會更加詳盡地復述出案件的具體內容,并在其中加上自己的判斷、分析以及對案情的推理。
這樣能讓人更直觀地了解到案情本身。
于大章將案情介紹完,整整用了一個小時。
這對于喜歡做事從簡的他來說,是非常少見的。
因為這個案子不但復雜,還很危險,所以他必須讓大家重視起來。
馬健和劉淼還好些,這兩人一直跟著于大章工作,對案件本身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可在聽到后面對于地下監獄的分析時,兩人還是感到了不可思議。
他居然對所有疑點都做出了合理化推斷!
大型莊園、工廠和農場、人防工程……
尤其是那個人防工程,在兩人看來,這是唯一符合邏輯的推論。
要是李鈞知道他們兩個的想法,一定會對著他們大喊一句:那特么是我推斷出來的!
呂忠鑫和張森此時已經呆住了。
重視?
他們何止是重視,簡直就是震驚。
去見周子喆還是呂忠鑫通知的于大章,但后面的事情他就不知道了。
自己這個徒弟竟然通過那次會見,把分局里的積案給清零了!
這么巧的嗎?
不,不對。
應該說,這都能讓他給對上號!
后面牽扯出來的案子更是大到沒邊兒,如果屬實的話,大案要案都不足以形容了。
這么看的話,五個人的專案組,人數確實有點少啊。
張森甚至比呂忠鑫還要驚訝。
囚禁案就已經讓他覺得匪夷所思了,后面的內容則直接讓他大腦宕機。
這樣的案件是我能接觸的嗎……他現在腦中只剩下這句話在回蕩著。
上午還在處理反詐案件,這么一會兒居然就進了這么個專案組。
他覺得這簡直不科學!
但看著眼前的胖子,似乎這一切又都變得合理了。
“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于大章看著眼前的四名組員,嚴肅地說道:
“有問題最好現在提,我希望每個人都能跟上節奏,這個案子一旦開始啟動,我們的時間將會十分緊迫。”
他的話一點都沒夸張。
五名在職警員異地辦案,每一天都會有一筆不小的開支。
而且也會影響到宏口分局的警力配置。
雖然劉局沒給于大章定下期限,但大家都心知肚明,這個時間絕不會超過一個月,甚至更短。
在場的警員都比他的資格老,自然也明白這其中的利害關系。
只是……
這案子有點超乎想象了。
別說提出疑問了,他們四個剛勉強從震驚中回過神來。
“不急,我們現在還有時間。”
于大章拿出華子,給大家發了一圈,然后將案宗放在桌上:
“趁著今天把案情吃透,明天咱們就上路了。”
他剛說完,就發現屋里的四名組員都看向自己,眼神不善。
說錯話了?
于大章回想了一下,覺得問題應該出在“上路”兩個字上。
確實不太吉利……他趕緊改口道:
“說順嘴了,我的意思是,明天咱們就要開車趕往外省,所以今天要抓緊了解案情。”
聽他改過來了,四人這才轉回頭,各自沉思著。
做刑警這行沒有迷信的,但也沒有自己咒自己的,況且“運氣”這個東西還真的很難說清。
面積不大的積案辦公室內很快煙霧繚繞,氣氛顯得格外凝重。
呂忠鑫翻開案宗,一手拿煙,一手翻頁,神情專注地翻閱著。
張森坐在他的旁邊,也將目光聚焦在案卷上,眉頭緊鎖,不時低聲跟呂忠鑫交流幾句。
馬健和劉淼兩人則是一言不發,只是默默地抽著煙,臉色沉郁而肅穆。
一個小時后,呂忠鑫首先發問:
“你現在有幾個突破口?”
這就是老刑警,一下就問到了大動脈上。
另外三人聽到這個問題,也立刻收回思緒,并將目光投向于大章。
“師父,你想的有點遠了。”
于大章看起來有些無奈:
“案發地點距離松海一千多公里,而咱們現在掌握的全是紙面信息,所以還談不到突破口,最多算是調查方向。”
他的意思很明白,只有真正接觸了這個案子,并進入調查階段,那時候發現線索才是找到突破口。
之所以強調這個,他還是希望大家能重視這個案子。
呂忠鑫點點頭:
“那就說說,你現在有幾個調查方向。”
他能理解徒弟的想法,所以也將說法改了過來。
“兩個。”這次于大章直接答道:
“雁城的派出所是首要調查目標,五年前他們將案子壓了下來,所以不可能沒有任何破綻,只要做過就會留痕。”
眾人聽后紛紛點頭,表示認同。
實際上,他們也想到了。
只要看過方鵬的口供資料都會有類似的想法,因為實在太明顯了。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如果換個普通人,大概率不會覺得雁城那個派出所有什么問題。
他們既接待了報案人,也出警去工廠了,事后還幫報案人順利返回本地。
事情過了五年,方鵬都沒覺得有問題。
但要是換成刑警去看,一眼就能看出這里面有貓膩兒。
所以說,同樣的事情,不同的人看到的角度和深度是完全不同的。
見于大章停下了,呂忠鑫忍不住催促道:
“另一個呢?”
“羊城火車站。”于大章快速說道:
“方鵬是在火車站附近被劫持走的,說明對方將選擇獵物的地點定在了這種人流量大的地方。”
“既然這么多年他們都沒被發現,有沒有一種可能……”
“他們還在繼續作案?”
(本章完)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