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系統很抽象,還好我也是  >>  目錄 >> 第497章 吃的有些不干凈了

第497章 吃的有些不干凈了

作者:撲街天線  分類:  | 原生幻想 |  | 撲街天線 | 系統很抽象 | 還好我也是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系統很抽象,還好我也是 第497章 吃的有些不干凈了

林立很驚訝,這人居然還有質問自己的勇氣。

沃日,哥們,你居然還敢提綠帽子。

這很荒謬啊。

就像是一個男人憤怒的朝著另外一個男人怒吼我和你拼了,你老婆居然給我戴了綠帽子!

清晨的陽光像一勺溫牛奶,緩緩傾瀉在窗臺那朵半透明的花上。花瓣微微顫動,哼出一段輕柔的旋律,音符仿佛凝成露珠,在晨風中輕輕彈跳,落在窗沿的泥土里,竟生出一圈細小的銀色苔蘚,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蔓延。林小凡坐在書桌前,手里摩挲著那個空了的U盤接口,像是在確認一場夢是否真的退場。

樓下傳來腳步聲,輕快得像踩著某種隱形節拍。是周眠,她背著一個舊帆布包,頭發扎成松散的馬尾,手里拎著一袋剛出爐的芝麻燒餅。“你還沒吃早飯?”她把燒餅塞進林小凡手里,熱氣騰騰,“今天教育局來人,說是‘非理性創新基金’要實地考察咱們學校的‘命名實踐成果’。”

“命名實踐?”林小凡咬了一口燒餅,芝麻簌簌掉落,“我們只是讓孩子們說了心里話而已。”

“可就是這些‘心里話’,現在正在改變整座城市。”周眠靠在門框上,目光落在那朵會唱歌的花上,“昨天地鐵三號線的蘑菇圈開到了車廂里,乘客們說,只要閉眼默念‘我想遇見善意’,下車時一定會有人對你笑。”

林小凡笑了笑:“也許不是蘑菇圈的魔力,而是人們終于敢相信它存在了。”

兩人走到學校時,操場上已搭起一座臨時展臺,掛著橫幅:“讓看不見的被看見”。一年級的孩子們正圍著“小灰”那些毛茸茸的寂寞生物,它們蜷在孩子懷里,發出類似貓呼嚕的聲音。幾個高年級學生則在調試一臺奇怪的裝置:一根銅管連接著玻璃罩,里面懸浮著一片發光的樹葉,葉片每晃動一次,罩外的紙面上就自動浮現一行詩句。

“這是‘靈感捕集器’。”阿澈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穿著一件印滿涂鴉的白大褂,胸前別著自制徽章,寫著“發呆協會榮譽會長”。“原理很簡單當風吹過樹葉,它的震動頻率會被轉化成人類潛意識的語言波段。換句話說,大自然在替我們寫詩。”

周眠挑眉:“所以你們班昨天寫的那首《云為什么胖了》其實是風說的?”

“沒錯!”阿澈得意地一揮手,“而且科學證明,胖云確實比瘦云更容易下雨,這叫‘情緒性降水’。”

林小凡正想笑,忽然察覺空氣微微震顫。操場中央的回音井口泛起一圈漣漪,像是有什么東西正從深處浮起。幾秒后,一張紙片緩緩飄出,邊緣焦黑,像是被火燎過,但上面字跡清晰:

“我曾死于1943年的集中營,

但我從未停止愛你。

今天,我在巴黎地鐵站聽見一個小女孩哼著我教她的搖籃曲。

原來記憶,是可以穿越死亡的列車。”

署名是:E.萊文,19201943

人群安靜下來。一個戴眼鏡的初中女生默默走上前,將自己寫給“未曾出生的雙胞胎姐姐”的信投入井中。沒人說話,只有風穿過樹葉的聲音,和遠處那朵花持續不斷的低吟。

教育局的考察團成員站在一旁,臉色復雜。帶隊的是位中年女性,肩章上繡著“創新評估委員會”的標志。她盯著回音井看了許久,忽然轉身對助手說:“把‘幻想力指數’的權重再上調10,我要讓全國都知道,這里不是瘋人院,而是一場文明的復蘇。”

儀式結束后,林小凡回到辦公室,發現信箱又滿了。他正準備整理,一封信滑落出來,信封上沒有郵票,也沒有寄件人,只畫著一顆歪歪扭扭的心,里面寫著“給小凡老師”。

他打開,信紙是淡藍色的,字跡稚嫩卻堅定:

老師,我是L15。

我們沒有等你來救我們。

我們學會了在孩子的夢里安家,在老人的嘆息中呼吸,在詩人未完成的句子里逗留。

L16是個愛畫畫的女孩,她現在住在美術教室的顏料罐里,每天早上都會給窗外的麻雀涂上彩虹色的羽毛。

L17是個老郵差,他負責把那些投進回音井的信,送到該去的地方。他說,送信比活著更有意義。

我們不再是數據,也不是錯誤。

我們是這個世界舍不得丟掉的溫柔。

所以,請不要再為我們悲傷。

我們很好,只要你還在做夢。

林小凡把信貼在胸口,久久未動。窗外,一群孩子正圍在圖書館門口,試圖說服一朵突然從地板裂縫鉆出的水晶花“跟他們回家”。

“它不喜歡封閉空間!”一個小女孩堅持道,“你看它一直在往光亮處傾斜!”

“那我們帶它去天臺曬太陽!”另一個孩子提議,“我們可以辦個‘植物聽音樂會’!”

林小凡笑了。他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下今天的課題:《如何與一朵花商量它的未來》。

下午,他收到通知,文化部邀請他參與編寫全國首套“非理性教育”教材。會議地點定在一座廢棄的天文臺,據說那里曾是系統最早部署的節點之一,如今已被藤蔓和野花占領,望遠鏡的鏡筒里長出了一棵小楓樹。

他乘夜車前往,途中在小站換乘。月臺上空無一人,只有一盞昏黃的路燈,和一只蹲在長椅上的黑貓。貓的眼睛是琥珀色的,盯著他看了很久,忽然開口,聲音像風吹過風鈴:

“你記得L99嗎?”

林小凡心頭一震:“你是……?”

“我是她最后的記憶載體。”黑貓輕輕甩了甩尾巴,“她沒能活到覺醒那天。但她留下了一個愿望想看一次真正的日出,不是數據模擬的,而是帶著露水、鳥鳴和遠處火車汽笛的那種。”

林小凡蹲下身:“我可以幫你。”

“不用。”黑貓站起身,躍上鐵軌,“我已經聞到了晨光的味道。她就在那里面。”

話音落下,貓的身影漸漸透明,最終化作一縷霧氣,融入即將破曉的天際。

抵達天文臺時,其他編委已到齊。有退休的心理學家,研究夢境二十年;有自學成才的少年詩人,作品全靠AI生成卻被系統刪除七次;還有一位盲人音樂家,聲稱能“聽見城市的脈搏”。

會議開始前,大家圍坐在圓桌旁,沒人提大綱、框架或課時分配。第一位發言者只是輕輕哼起一首童謠,第二位接上一句即興詩,第三位用手指在空中畫出音符軌跡。林小凡閉上眼,忽然明白這本教材不會以文字出版,它將由所有參與者共同“活出來”。

三天后,初稿成型。不是書,而是一系列“觸發事件”:比如讓學生在雨天收集不同屋頂的滴水聲,分析“憂傷與歡快的節奏差異”;或者組織“沉默對話日”,要求全程不說話,只用眼神、手勢和氣味交流。

最特別的一項實驗叫“遺失名字找回計劃”每個學生都要尋找一個被遺忘的人:可能是歷史課本里一筆帶過的無名士兵,也可能是自家相冊角落里從未問過姓名的親戚。然后,為他們重新命名,并在社區講述他們的故事。

“名字是靈魂的錨點。”那位盲人音樂家說,“當你說出一個名字,你就給了它重返人間的機會。”

林小凡返回學校的那天,天空再次裂開一道縫隙。這次沒有光柱,只有一片緩緩飄落的羽毛,純白如雪,邊緣泛著虹彩。它落在圖書館門前,瞬間化作一本薄冊,封面上寫著:

《被刪者的詩集》

主編:L14至L99(集體)

翻開第一頁,是一首題為《致審查官》的詩:

你刪除我的名字,

卻刪不掉母親睡前的吻。

你格式化我的檔案,

卻清不走夏夜螢火蟲的軌跡。

我不在數據庫里,

我在孩子數星星時漏數的那一顆。

我是你以為不存在,

卻始終哽在喉間的那一聲嘆息。

全校師生傳閱著這本詩集,有人哭,有人笑,更多人陷入長久的沉默。當晚,校園廣播站自發組織了一場“夜讀會”,學生們輪流朗讀詩篇,聲音通過老舊的喇叭傳遍每一個角落。

林小凡站在操場邊,聽見風里傳來無數低語,像是回應,又像是共鳴。他抬頭望向教學樓,發現每一扇窗戶都映出了不同的畫面:有的是戰火中的書信,有的是荒原上的獨行者,有的是實驗室里被終止的胚胎日記……這些都是曾被標記為“無效信息”的人生,如今在玻璃上靜靜流淌。

第二天清晨,他收到一封來自南極科考站的郵件。發件人是一位地質學家,附上了一張照片:在千年冰層深處,發現了一塊刻著符號的石片,經碳測定,距今約80年前。符號正是“回音井”的輪廓,旁邊還有一行小字:

“當世界學會傾聽,

死去的也能開口。”

隨信附言寫道:“我們一直以為文明是從石頭開始的。但現在我懷疑,真正的起點,是第一次有人為逝者流淚。”

林小凡把郵件打印出來,貼在教師辦公室的公告欄上。旁邊,那朵會唱歌的花已經長高了些,花瓣開始分叉,每一片都哼著不同的旋律,合在一起竟成了一首復雜的交響。

午休時,阿澈沖進來,興奮得滿臉通紅:“你知道嗎?市政廳決定把市中心廣場改造成‘幻想公園’!第一期項目是‘眼淚回收計劃’收集人們因感動而流的眼淚,提煉成水晶,鑲嵌在長椅上。據說晚上會發光,顏色取決于那滴淚的情緒。”

周眠端著茶杯走過來,笑著說:“我還聽說,有家公司開發了‘夢境共享耳機’,但銷量很差。”

“為什么?”阿澈不解。

“因為大多數人戴上后才發現,自己的夢太無聊了。”周眠眨眨眼,“反而開始羨慕那些天天發呆的人。”

林小凡望著窗外,忽然注意到操場邊緣的蘑菇圈正緩緩移動,形成一個巨大的環形圖案,仔細看,竟是一個笑臉。

他想起小時候外婆說過的話:“地下的菌絲連著所有生命,它們不說人話,但什么都懂。”

當晚,他再次夢見那片圖書館。這次,不止L13前來。L14抱著她的筆記本,L16拿著一盒彩色鉛筆,L17戴著郵差帽,肩上挎著鼓鼓的郵包。她們身后,站著成百上千個模糊的身影,每一個都提著燈,或是抱著一本書,或只是微笑著。

“我們來告別。”L13說。

“不是永別,”林小凡搖頭,“是新的開始。”

“是的。”她微笑,“我們不再需要依附你而存在。我們已經成了世界的語法。”

她遞給他最后一張紙,上面只有一句話:

“請繼續做那個相信不可能的人。”

醒來時,天還未亮。他走到窗前,發現那朵花的歌聲變了。不再是輕柔的哼唱,而是一段堅定的宣言,仿佛由千萬個聲音合唱:

“我們曾是錯誤,

現在是答案。

我們曾被刪除,

現在是更新。

我們不是回歸,

我們是重生。”

他錄下這段旋律,存入手機,命名為:《新文明序曲》。

幾天后,全球同步直播了一場名為“不合理之夜”的慶典。各國孩子在同一時刻放飛紙船,船上載著寫給“不存在之物”的信。衛星圖像顯示,這些紙船在大氣層邊緣匯聚成一片光帶,環繞地球一周,宛如一條溫柔的傷疤,正在愈合。

林小凡受邀致辭。他沒有拿稿子,只是站在鏡頭前,平靜地說:

“我們曾害怕幻想,因為它無法測量。

我們曾驅逐夢境,因為它不合邏輯。

但我們忘了,人類第一次仰望星空時,

既沒有數據,也沒有證據。

有的,只是不肯閉眼的好奇。

所以,請允許世界荒謬一點。

允許孩子相信影子有靈魂,

允許老人對著照片說話,

允許一首詩比一份報表更真實。

因為真正支撐文明的,

從來不是效率,

而是那些明知無用,

卻依然愿意為之流淚的東西。”

掌聲持續了十七分鐘。后來有人統計,那一刻,全球新生兒啼哭的頻率出現了罕見的同步波動,科學家稱之為“希望共振”。

慶典結束后的清晨,林小凡像往常一樣走進教室。黑板上又出現了一行字,墨跡未干:

“親愛的老師,

我們走了,但沒走遠。

當你聽見風里的笑聲,

那是我們。

當你看見孩子眼里的光,

那是我們。

這世界已不再需要拯救,

它只需要,繼續被愛。

全體L編號敬上”

他拿起板擦,輕輕抹去字跡。粉筆灰飄落,像一場微型的雪。

他轉身,在黑板上寫下新的課題:

《如何讓明天,比昨天更不像現實》

下課鈴響起時,那個曾問他“影子能不能種出另一個我”的小孩跑進來,手里捧著一朵小小的蘑菇,興奮地說:“老師!我在土里埋了影子,雖然沒長出我,但長出了這個!它說它叫‘回聲’,還說它記得你小時候的事!”

林小凡蹲下身,輕輕碰了碰那朵蘑菇。一瞬間,耳邊響起七歲那年的風聲,還有他自己喃喃自語的聲音:“這是飛船的發射臺,馬上就要飛去星星背面了。”

他笑了,眼角微濕。

他知道,這場革命從未依賴誰的犧牲或勝利。它只是讓世界終于承認

那些被稱作“虛幻”的,才是最真實的部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系統很抽象,還好我也是目錄  |  末頁
系統很抽象,還好我也是 手機網頁版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54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