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從現代歸來的朱元璋 第一八八章 不是,皇帝居然連這些都知道?
華蓋殿內,丞相胡惟庸望著朱元璋,一臉鄭重的出聲說道。
堅決反對吏員成為官員這件事兒。
見到丞相胡惟庸居然在此時,敢提出反對意見,就這個事兒,以正視聽。
上早朝的不少官員,望向胡惟庸的目光都變了。
愈發的敬佩。
胡丞相好樣的,沒丟份兒!
面對朱元璋這個暴君的胡作非為,關鍵時刻里還得看胡丞相的!
敢挺身而出,不畏強權,敢為了廣大官員和皇帝抗爭,維護大家伙的利益。
“陛下,丞相說的對,這個口子不能開。
官就是官,吏就是吏。
低賤的吏的怎么能成為官呢?
就算是做的再好,終究也不過是一個吏員而已。
治國理政,非是吏員所能置喙!”
在胡惟庸開口之后,立刻便有更多的人站了出來,就這個事呼應胡惟庸,一起向皇帝進言。
要把這個車門給徹底的焊死了。
就算是皇帝,也別想在這上面還開一條縫!
這件事,可以說是關乎他們全體官員的利益,容不得朱元璋胡作非為。
就算是朱元璋要干這事,他們也得勸阻了。
吏員一直都不被他們放在眼里,連官場里面鄙視的最底端都不算。
就算是再小的官員,都不是卑賤的吏所能比。
現在,皇帝卻想要這些吏員上桌吃飯。
這怎么可能?
那些低賤的吏員們也配?
再說,這個時候皇帝想要讓吏員,升遷為官員。
那么在今后,對犯了錯或者是皇帝所想要針對的官員,進行處罰時,是不是就能將這官員給處罰為吏員。
所以必須防微杜漸。
這個事兒,必須要給堵死了才行。
朱元璋坐在龍椅之上,看著這些人的表現,那是一點兒都不覺得意外。
這些人,很多嗅覺都特別的靈敏,人老成精。
尤其是涉及到他們切身利益之時,那鼻子比狗鼻子還靈。
自己現在,不過是在這件事情上,小小的開個口子,就已經是引起了這些人的警覺,要反對這事兒了
“諸位,聽清楚了,咱這次不是說讓所有的吏員,都能在今后成為官員。
只是過的考試成績不合格的去做吏員。
今后做得好了,才能從吏員變成官員。
只限于他們這些,國子學里正經出身的讀書人,可和那尋常的吏員不一樣。
他們本身就是被咱當做官員來進行培養的。”
“陛下,國子學里的考試,他們不合格,那就說明不配當官。
以往國子學里學習不合格的人考試不合格,若是復讀一年依然考不合格,便會將之給趕回家去。
沒有做官的資格。
而今上位您大發慈悲,讓那些考試不合格的人,可以成為吏員,便已經是給了他們一個天大的恩賜。
這個時候,若是再給他們開個口子,未免過于偏袒。
這些人雖說是國子學里面的學生,可接連考試不合格,由此可見也是庸碌之才。
本就沒有做官的資格。
能成為吏員,都是上位您仁慈,給了他們機會。
又怎能再更進一步為他們破例?
吏員不能成為官員,自古有之,乃是成例。
陛下您萬萬不能為了這么一些不學無術的人,破了這么一個成例,壞了規矩。”
胡惟庸選擇繼續硬剛,毫不退讓。
他不會被皇帝所說的話所迷惑。
現在來看,這確實只是小范圍的,只針對國子學一小部分學生的事。
可是,誰知不知道今后會涉及到更多的人,將這一個小口子,給直接撕成一個大窟窿?
如今,皇帝是越來越不好對付了,很多事兒心里面門清。
尤其是對待眾官員,那是極其的不信任,防備也特別的深。
這個時候看起來,只開了這么一個小口子。
可在今后,胡惟庸覺得很有可能,皇帝會讓全部的吏員,都可以正常的升遷任免。
只要政績合格的吏員,都能變成官員。
說真的,如果單單只是國子學里面,那些考核成績不合格的人去當吏員,并讓他們在今后做的好了能變成官員這點事兒。
對于他來說,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可怕就怕在今后,朱元璋會搞個規模化,擴大化。
而他也覺得,這事兒十有八九會是真的。
這等事皇帝干的出來,對于侵犯他們這些官員們的利益,朱元璋一直都是孜孜不倦。
“自古以來的成例?”
朱元璋望著胡惟庸開了口,語調出現了一些變化。
“你小胡讀書讀的還是有些少啊。
還是說認為咱讀書讀的少,不明白不知道這里面的彎彎繞?
你這個自古以來,是從哪里來論的?”
朱元璋這話一出,聽到胡惟庸心里面一陣兒的膩歪。
好家伙,他居然被皇帝這個要飯花子,放牛娃在學問上面鄙視了。
朝中的一些正經出身,有真才實學的文人,在這上面對他有一些鄙夷,那這事兒也算正常。
他也能理解,能接受。
可現在,卻被公認的學問不怎么行的皇帝,在這上面來進行鄙夷。
這滋味,簡直比班里面名列前十的人,被倒數第一鄙夷還要更加的難受。
當下胡惟庸就準備繼續開口。
朱元璋卻是在此時開了口,且目光從他身上移開,轉向了站在胡惟庸稍后一點的一個人。
這人頭發胡子都有些斑白,看上去年紀已然不小了。
似乎比劉伯溫的年紀,還要大上一些。
這個時候朝堂之中,因為吏員成為官員這件事兒,可以說無數人的心神都被牽動,全都打起了十二分的注意力,看著這件事情的發展。
有的人是作壁上觀,有的人是準備在接下來參與戰斗。
而有的人,本身就已經是在戰斗之中。
可這人卻是個例外。
站在這里,一副神游天外的樣子,似乎對于朝堂之中所出現的這些紛爭,一點兒都沒有覺察到。
“汪相,你來說,這個是不是自古以來便有的?”
朱元璋開了口,讓此人就這個事兒來說上一說。
這人不是別的,乃是汪廣洋,也就是如今的中書省右丞相。
汪廣洋也是朱元璋手下的老臣了。
屬于開國之前,就跟著朱元璋干活的人。
而且,立下的功勞也不小。
在大明初開國之后,進行封爵之時,只有三個文人出身的被封了爵位。
其中最高的,自然便是李善長這個韓國公。
而后就是劉伯溫汪廣洋這兩個伯爵。
從這里就能看出來,汪廣洋地位是很不低的。
立下的功勞也不小,朱元璋對他也同樣是滿含期待,想要他繼續發光發熱。
他在此之前,可以說是胡惟庸的上級。
在李善長從中書省左丞相的位置退下之后,當時中書省的右丞相,就是汪廣洋。
沒有左丞相,他這個右丞相便是一家獨大。
當時胡惟庸是中書省的左丞。
左丞和左丞相只有一字之差,地位卻千差萬別。
左右丞是位于丞相之下的,屬于丞相的副手。
按照正常道理來講,左右丞是斗不過左右丞相的。
但可惜,胡惟庸是一個很有能力,權力欲望極大的人。
作為下屬,他并不老實,他太想進步了。
對于阻礙他進步的汪廣洋,沒少用手段。
各種的讓人進行彈劾,再加上汪廣洋也確實犯了些事兒,被朱元璋給罷了丞相的職位,攆到地方去當官去了。
而后,這才有了胡惟庸的升遷,從原本的左丞變成了右丞相,取代了汪廣洋。
空印案之后,又從右丞相成了中書省的左丞相。
右丞相的位置便空懸了。
而按照一般的規矩來說,接下來能成為右丞相的人,那一般而言都是從左右丞上面去選。
只是這么長時間下來,左右丞可以說基本上,已經被胡惟庸給調教的差不多了。
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自然不可能讓他們,來當中書省的右丞相。
為了限制胡惟庸,就把汪廣洋給找了回來,讓汪廣洋繼續擔任中書省的右丞相。
對于胡惟庸,朱元璋那就是既拉又打。
讓他做事,但同時也需要在一定的程度上,進行一定的防范。
不能真讓胡惟庸無法無天。
當然,暗地里在一些事情上,有一些放縱也是有的。
不然胡惟庸若是不造反了,他這邊再想找個理由,更加順理成章的把胡惟庸給殺了,將丞相,以及中書省給廢了,可就不太好辦了。
上輩子的時候,汪廣洋就被朱元璋給從地方上召了回來,讓他再次進入到了中書省擔任丞相。
但可惜汪廣洋很擺爛。
這輩子朱元璋,又將汪廣洋給找了回來,做出了同樣的安排。
只不過所不同的是,這一次朱元璋對汪廣洋,進行了單獨的召見。
把大明富強,需要汪廣洋這樣的老臣繼續出力等事情,說與了汪廣洋聽。
朱元璋覺得,經過了自己的這樣一番談話,汪廣洋應該會和上輩子有著不小的差距,在這件事情上,不可能再像上輩子那樣擺爛了。
畢竟就連李善長都被自己通過空印案這事兒,給徹底的按住了。
讓他成為了個孤臣,忠臣。
如今干起活的來,別提有多么的好用。
汪廣洋經過自己的提點,應該也能發生一些改變。
但很可惜,經過了一段時間后,朱元璋卻發現自己有一些想錯了。
汪廣洋這家伙,看起來遠沒有李善長那樣囂張跋扈。
甚至的性格都顯得有些軟。
可是,真的擺爛。
在擺爛這件事情上,意志特別的堅定,當真是不是自己三言兩語就能讓他發生改變的。
自己都已經把話說到了這種份上,汪廣洋回到中書省后,并沒有奮發圖強,起到什么牽制胡惟庸的作用。
完全就是一個泥胎木偶,是個擺設。
每日里做的最多的,就是下棋喝茶,別的政務這些一概不理。
胡惟庸想怎么著就怎么著。
朱元璋對此,那是很惱火。
就比如現在,在這等重要的事情上,場合里,汪廣洋都能走神兒。
他的擺爛,可見已經是到了骨子里了。
隨著朱元璋此時開口說話,在場的眾多人,那都將目光轉移到了汪廣洋的身上。
而汪廣洋這個時候,才有些懵懂的回過神來。
眨了眨眼睛,整個人都有種鬧不清狀況的模樣。
“陛下,那個……那個不知不知陛下喊臣有什么事?”
看著汪廣洋的這個樣子,朱元璋就有些氣不打一處來。
這老家伙,是真的朽木不可雕也!
這是完全把自己給他所說的話無視了,要徹底的擺爛下去了!
而朝中的很多臣子們,見到這樣的一幕,也紛紛對汪廣洋投去了異樣的目光。
這汪廣洋不愧是老臣,真厲害。
皇帝當面,這等重要的場合里,都敢擺出這樣的一副姿態來。
“胡相說,吏員不能為官這件事情,是自古以來就有的。
乃是成例。
咱這個時候咱問你,胡相說的對不對?”
朱元璋忍住心里面的一些火氣,望著汪廣洋出聲說道。
眾人都豎起耳朵,等著聽接下來汪廣洋會怎么說。
王廣洋聽了皇帝的話后,點了點頭,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片刻之后,他開口道:“陛下,這……臣覺得胡丞相說的很對。
這事兒就是成例,是在咱大明之前便已經有的規矩。
吏員就是吏員,官員就是官員,吏員不得為官。”
汪廣洋看起來還是一副老實人的模樣,甚至于只從其表面來看,都有一些慫。
但是,說出來的話那是一點都不慫。
聽了汪廣洋的話,在場的朝臣里,很多都是不由的為之大喜。
這汪廣洋汪丞相也是好樣的,沒有丟分兒!
皇帝在這個時候,喊汪廣洋來問出這樣的話來是什么意思?
明顯就是想要讓汪廣洋,反駁這個事兒!
哪能想到,這汪廣洋也同樣是英雄好漢,不畏強權,敢于直面真理!
哪怕是皇帝開了口,他同樣也不給任何的面子。
實事求是,該怎么說就怎么說。
這下子皇帝的主意沒有達成,做蠟了。
“上位,胡惟庸,汪廣洋都是奸臣!
蒙蔽圣聽,顛倒黑白,故意拿些錯誤的事兒,來蒙蔽上位!
臣請斬這二賊!”
就在這個時候,一道聲音響了起來,帶著騰騰的殺氣。
開口之人不是別的,正式鐵骨錚錚韓國公。
這老匹夫!!!
聽到李善長的話,見到李善長站出來后,在場的許多人都是不由的在心里面暗罵。
李善長這老匹夫,是越來越不要臉了!
是徹徹底底的匍匐在了皇帝的跟前,給皇帝做狗了!
這狗賊當真無恥!
誰能想到,之前帶著他們沖鋒陷陣的韓國公,居然會變成這樣!
“上位,吏員不能成為官這事兒,可不是什么自古以來。
漢唐等,可從來都沒有這么個界限。
是到了宋太宗的時候,才有了這個規矩。
有吏員參加科舉,且成績還特別的好。
按理來說是能中進士的,可這事兒宋太宗在知道了后,勃然大怒。
直接說吏員就是吏員,也配來考科舉?也配為官?
至此之后,才有了吏員不能為官這么個規矩。
這等事兒,不算什么秘密。
胡惟庸,汪廣洋兩個不可能不知道。
卻在這里說什么自古以來,這明擺著就是在糊弄上位。
臣請將這兩個賊子給斬了,以儆效尤!”
李善長根本就不在乎,落在他身上的諸多目光。
只管火力全開,開口閉口就是請斬胡惟庸,汪廣洋。
聽的汪廣洋,胡惟庸以及很多人,對他都是牙根癢癢。
“看來,你二人在這學問上面,還是不如韓國公!”
朱元璋看著胡惟庸兩個,有些意味深長的說道。
“究竟是真不知道,還是假不知道?”
“回稟上位,臣屬實不知,只以為自古以來便是如此。”
胡惟庸連忙開口解釋。
汪廣洋也同樣開口跟進,表示自己同樣不知。
朱元璋看了他們兩眼,望著眾人道:“前朝的劍,就不必來斬今朝的官了。
前面的規矩,沒有必要再拿過來用。
若是別的皇帝定下的規矩,咱或許還能高看一眼。
可宋太宗……這是個什么玩意兒?
趙老二這個驢車戰神,他也配?”
朱元璋當著滿朝的人,直接開罵,日常辱宋。
“那趙老二為什么要這么干?
你們里面有些人知道,可大多都在揣著明白裝糊涂?
有些人是真糊涂。
今日,咱就將這些與你們分說清楚了。
那是因為宋朝無能,趙老二自己無能!
從開始到結束,兩宋加起來三百多年,都沒能收幽云,沒能統一華夏!
且還越打越小,越打越弱,最終被人滅了國。
簡直丟人!
從始至終,都不是一個大一統的王朝。
雖然也稱皇帝,也有建制。
可是其本質上面,就是一個大型的節度使,是一個類似霸府的統治!
為什么宋朝,官員體制搞得那么復雜,讓人看著頭暈眼花?
最為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個!
趙老二這個驢車戰神,接連失敗,把宋太祖留下的底子給敗壞光了。
不僅無力北伐,收復幽云,自己也被嚇破了膽。
所以就開始瘋狂的打壓將領了,丟去了收幽云的心思。
開始以文御武了。
此舉,就是為了好好的拉一批文人士大夫,用這種辦法,讓他們和他趙老二牢牢的站在一起來做事兒。
這才有了君與士大夫共天下。
但是,在咱看來這是錯的!
我大明不是宋朝那個窩囊廢,我大明如今,早就已經統一了南北,收復了失地,再復漢人江山。
是大一統的王朝!
宋朝的那些做法,不提也罷!
咱才不想讓咱大明的江山,變成這個樣子,這般的丟人現眼!”
朱元璋這話說出出,在場的許多人那是心頭巨震!
一方面是皇帝不好糊弄,居然把這些都給弄明白了。
而另外一方面,才是讓他們感到最為心驚的地方!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