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從現代歸來的朱元璋 第七十四章 嘿嘿,您看人真準
“你就是羅貫中?“
武英殿內,朱元璋放下手中朱筆,望著眼前向自己行禮的人出聲詢問。
眼中帶著諸多的好奇。
朱元璋這話問的,是典型的廢話,若不是羅貫中,那么此時就不會被帶到他的眼前。
可他還是問出了這句廢話。
原因無他,實在是羅貫中在現代太過于有名了!
一部《三國演義》,直接讓無數人,對漢末三國時期的那段歷史耳熟能詳。
也讓三國題材經久不衰。
不論是電視劇,還是電影,亦或者是游戲,在網絡上玩梗密集度,相對于其余朝代而言,都是遙遙領先。
三國時期,一個邊郡太守,乃至于邊郡的一個小將,甚至于黃巾里面說起來連邊角料都算不上的敗軍之將,很多人說起來的時候都是頭頭是道。
有些人,能將其祖上的淵源都給說出來。
可在其余的朝代,很多地位,戰功等各方面都能穩穩碾壓他們的文臣武將,論起知名度,那是拍馬都趕不上。
就比如自己大明的開國六國公,除了徐達,李善長之外,其余的比起漢末的十八路諸侯,在知名度上就沒有可比性。
就連他在現代看三國演義原著時,都不止一次的拍案叫絕。
人物塑造的實在太好了,太過于傳神。
那么在此時,朱元璋見到了活著的羅貫中,有如此反應,實屬再正常不過。
羅貫中聞言,卻心中一突,暗叫不好。
朱元璋喊自己前來,果然是沒安好心!
是抱著找自己麻煩的態度來的。
不然何至于自己剛與他說過自己叫做羅貫中,他就又這般問上一句?
這朱元璋果然是個小心眼,還在為當年的事情耿耿于懷,和曹阿瞞一個德行。
不,他比曹操的心眼還要小!
“回稟陛下,小人正是羅貫中。”
壓住心中忐忑不安,羅貫中小心回答。
“哈哈,竟真的是貫中先生當面,貫中先生,且抬起頭來,讓咱好好看看!”
上輩子的時候,因為羅貫中輔佐張士誠的經歷,以及后面又刊印水滸傳,讓朱元璋對其分外不喜。
因此雖知羅貫中之名,卻并未見過其人。
此時相見,自然好奇能寫出三國演義的羅貫中長什么樣子。
朱元璋忽然轉變的態度,讓腦袋里面不住在想,朱洪武會用什么辦法把自己給弄死的羅貫中為之一愣。
朱洪武居然笑了?還稱呼自己為貫中先生?
這也就算了,還讓自己抬起頭來,好看看自己長什么樣子是怎么回事?
不是……這以往也沒有聽說朱元璋有什么特殊的癖好啊!
該說不說,不愧是寫的,就是能瞎雞聯想。
羅貫中暗吸一口氣,鼓足勇氣,抬起了頭,并瞇起眼睛努力的朝著朱元璋望去,想要看清楚朱元璋到底個什么樣子。
也好為今后寫三國多積累一些素材。
這下子,輪到朱元璋為之怔愣了一下。
原因無他,羅貫中的樣貌,大大出乎了他的預想。
因為有著三國演義這本書自帶的濾鏡加持,讓他覺得能寫出這本書的羅貫中,不說能和劉伯溫一樣,是個中年大帥哥,最起碼也不會太差。
可哪能想到,竟是一個平平無奇的人,或者說,連平平無奇都算不上。
因為他那瞇成一團的菊花眼,著實太搶眼了。
這……該不會是老羅寫關公發怒放大招之前,丹鳳眼微瞇,就是按照他自己的形象來寫的吧?
一念及此,朱元璋忽然間覺得,有什么東西,隱隱間都要崩塌了。
一些將要出口的話,一時間都說出來了。
“給貫中先生賜坐。”
朱元璋壓住心中的一些怪異情緒,出聲吩咐。
馬上有內侍搬來錦礅讓羅貫中坐。
羅貫中因為朱元璋的這個舉動,腦袋被整的暈暈的,推辭不過,只得小心的將半拉屁股放在錦礅上。
別看在此之前,提起朱元璋時,他一口一個朱洪武,看起來對朱元璋很是看不上。
可此時真的見到了朱元璋,和朱元璋面對面,那些全都消失不見了。
哪怕朱元璋對待他十分和善,他也萬分拘謹。
開玩笑,面對朱元璋,有幾個人能做到坦然以對的?
“貫中先生正在寫三國吧?寫的是真好。”
朱元璋見羅貫中過于緊張,就主動挑起話題,說到了羅貫中最擅長的創作上。
這不廢話?這是自己精心創作的,豈能不好?
果然,說起三國演義,羅貫中頓時就來了精神。
連帶著被見到朱元璋后,被朱元璋那一系列不按照常理出牌的舉動,弄得暈乎乎的腦子,都隨之清醒過來。
“不過是胡亂寫幾個字,不堪入目,當不得陛下您這般夸贊。”
羅貫中滿是謙虛的說道。
朱元璋卻能從中看到,羅貫中的謙虛里那壓不住的驕傲。
“貫中先生謙虛了,你這要是胡亂寫幾個字,那么其余都只配當廁紙了。”
朱元璋倒不是專門捧羅貫中,這話是發自真心,為他本人的真實看法。
皇帝當真好眼光!慧眼識珠!
原來,這朱元璋也并不是那般的討人厭。
羅貫中整個人的心情,都好了起來。
“不過,你這三國里面,有些地方卻也有紕漏。”
羅貫中聞言,瞬間就收回了對朱元璋的夸贊。
區區皇帝,半道才開始讀書的人,也敢對自己指手畫腳?
“小人才疏學淺,見識淺薄,有些地方考慮不周也是難免,不知錯漏在何處?
還請陛下您指出來,小人也好進行更正。”
嘴上如此說,心里卻等著看皇帝如何說出可笑之言,來挑自己的錯誤。
“關羽千里走單騎,從許都出發前去冀州找兄長劉備。
只需直接自許都向北,穿過陳留郡,東郡,就能直接達到白馬,從這里渡黃河。
結果你卻寫他從許都往西一直跑到了洛陽,又從洛陽轉向東北,繞了一個大圈子跑到了白馬渡河。
這距離都夠他北上兩三趟的了。
他這是著急著見兄長,還是專門兜圈子自駕游?
還有,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董卓遷都長安,途中經過滎陽,李儒獻計在這里讓徐榮設伏,讓追趕的曹操幾乎全軍覆沒。
情節上面沒問題。
可關鍵滎陽在洛陽東面,長安在洛陽西面。
董卓往長安遷都,是怎么跑到洛陽東面去了?”
三國故事情節安排的很精彩,但地理上犯下的錯誤不少。
若不知道地理位置也就算了,可朱元璋前期要飯走四方,后面又四處打仗,偏偏對于各處地方的位置很清楚。
這讓他在看三國的時候,別提多難受。
卻偏偏沒有辦法更改。
如今終于讓他撈到了活著的作者,豈能不好好的噴上一噴?
原本很是自信,覺得自己根本不可能會錯的羅貫中,神色訕訕。
“那個……陛下,您說的是,這確實是小人的疏忽。
但……但小人寫的終究是,不是真的歷史,主要看的是故事情節。
路線這些,都是次要的,主……主要是為了安排過五關斬六將……”
他努力給自己辯解。
“這不是次要的!細節很重要,你回頭就給咱改!地理上的知識,再不許出現任何錯誤!”
羅貫中被嚇得身子一顫,直接就給朱元璋跪了。
“改,改,小人一定改!”
心里卻很懵,不就是地理上出現了一點小失誤嗎?
朱皇帝他至于嗎?
吼那么大聲干嘛?
當面噴了讓自己不爽的作者一頓,并得到了對方承諾,接下來一定會更改讓自己難受的地方,朱元璋心情大好。
一時間只覺得神清氣爽起來。
連帶著對羅貫中的態度,都有了明顯的不同。
讓羅貫中不用跪,坐回錦礅上接著說話。
“事情劉先生都與你說了吧?”
“回稟陛下,都說了。”
“不用疑神疑鬼,劉先生與你說的都是真的,咱讓劉先生喊你來,就是準備將你老師的水滸傳,還有你寫的三國演義刊印。”
朱元璋給羅貫中透了底,給他來上一記強心針。
聽到了朱元璋的親口承認,羅貫中為之驚喜交加,那一直懸著的心,瞬間落了下來。
自己賭對了!
自己真的賭對了!
自己終于能給老師交代了,總算是沒有辜負老師的所托,沒讓老師的心血為之東流!
這些年來因為這件事,他不知道吃了多少苦。
甚至于一度都陷入到了絕望里,覺得自己這輩子都不可能完成老師遺愿了。
若是別的都好說,偏偏水滸這本書,是當今陛下這個開國皇帝點名禁的。
他不過是一個寫的,又哪里能和皇帝對著來?
哪成想,現在峰回路轉,竟是皇帝主動要對此進行刊印!
壓在心頭的這塊大石頭,一朝徹底搬開,讓他渾身松快的同時,也禁不住鼻頭發酸,雙目含淚。
努力忍了好一會兒,終究還是沒能忍住,淚灑當場。
這讓朱元璋為之感慨,這寫的人,情感就是充沛。
“陛下,您接下來但有吩咐,小人無不遵從!
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小人也絕對不眨一下眼睛!”
片刻后,努力收住眼淚的羅貫中,對著朱元璋再度下拜,語氣堅定。
他知道,天下的事情就沒有白得來的。
面前的皇帝,更不是那種大氣的人。
相反,朱元璋的摳門,在江南一帶,尤其是那些有點社會地位的人里,是很出名的。
尤其是和張士誠相比,更加明顯。
更不要說,對方還曾專門把水滸給禁止了。
在這等情況下,卻忽然做出此等舉動來,說明朱元璋對自己必有所圖!
而且,圖謀還甚大!
但,這又如何?
只要能把老師的水滸傳給刊印了,正大光明的傳閱天下,一切都無妨。
讓他付出什么代價都成!
“咱讓你上刀山下火海做甚?不僅不讓你做這些,咱還要給你封給官做!”
羅貫中懵住了。
已經下定決心接下來別管皇帝提出什么過分條件都答應,并不打任何折扣執行的他,腦子徹底亂了,一時間轉不過來彎。
這事情,可和他所想完全不一樣啊!
皇帝幫助自己完成夙愿,非但沒有什么特殊的過分要求,反而還要給自己封官?
這到底是自己傻了,還是皇帝傻了?
皇帝是這般好心的人?
這事……怎么處處都透漏著詭異,帶著重重迷霧,讓人怎么看都看不清楚了?
哪怕寫的思維發散能力強,換而言之也就是瞎雞聯想是拿手本事,羅貫中此時卻也徹底的糊涂了。
讓朱元璋這完全不按常理行事的手段,給整不會了。
“陛下,小……小人就是個寫的,除了寫,別的什么都不成,這……猝然為官,只怕擔當不起,反而會誤了陛下大事。”
想不明白朱元璋到底想要干什么,羅貫中干脆也不多想了,順著朱元璋的話往下說。
反正有了今日之事,他已經不多做他想,接下來只管好好給朱元璋干活就是。
他讓干什么就干什么。
“你可不要謙虛,你的才能我還是有所耳聞的,不然你能給張士誠當幕僚?”
“張士誠被陛下所滅,這不更加證明了小人的才能不足,不擅長為官做事。”
“哈哈,你倒是會說,不過張士誠是他自己不爭氣,才不過是剛取得了一些成就,就被花花世界迷了眼,開始肆意的享受起來。
不思進取,目光短淺。
就他這樣的,不要說是你們這些人在輔佐,就算是把咱手下的文臣武將,和他手下的文臣武將換換個,他張九四依舊成不了氣候!
帶頭的無能,不能把罪過都推脫到下面人身上去……
而且,咱給你官做,還就是看重了你寫的能力。”
朱元璋前面所說的話,讓羅貫中暗自點頭。
覺得朱元璋說的很是中肯。
作為跟在張士誠身邊時間不短的人,才不過是剛和朱皇帝接觸沒多久,他就已經明確的感受到了,張士誠和朱皇帝的之間的巨大差距。
非是馬后炮,只以成敗論英雄。
而是和朱元璋比起來,不論是心胸氣魄,格局手腕等諸多方面,張士誠是真的比不上。
對于朱元璋所說,彼此手下文武換一下,他依舊能穩贏張士誠的話,也是非常相信的。
但聽到朱元璋話鋒一轉,說出來的正是看中了自己寫的能力,才要給自己官做的話,又是為之一愣。
還從未聽說過有專門寫的官。
而且,說來也是慚愧,在如今的社會風氣下,寫并不是一個多好的行當。
正經的文人,誰也不會做這個。
這點從他開始寫之后,就一路走低,以至于吃碗一文錢五個的餃子,都要討價還價上半天,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證實。
結果現在,他卻突然間從皇帝口中聽到了這個消息,焉能不為之意外?
莫非……這是皇帝覺得自己寫的不錯,準備用個官職把自己留在身邊,今后按照他的意見,專門寫給他看?
當這個念頭升起之后,羅貫中頓時覺得,自己只怕很可能是想到點子上了。
這事,對他來說并不難。
唯一有些擔憂的,若是因為自己寫的慢,或者是在一些要緊關頭停下,依照當今皇帝的脾氣,會不會直接動手抽自己。
亦或者是,把自己給關到小黑屋里面,規定一天寫不出來多少字,不許自己出來。
這些擔憂不無道理,這等事朱皇帝絕對能干出來。
“咱準備在接下來,創建大明日報,讓你當個主編,專門負責這件事。”
朱元璋說出了他的真實意圖。
在現代生活了那么多年,輿論有多重要,他可太清楚了。
輿論的陣地,我們不去占領,敵人就會占領。
當初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再結合大明的種種情況,朱元璋的感觸就分外深刻。
也是因此,在重返洪武八年之后的第三天,見到劉伯溫之后,他就向劉伯溫打聽羅貫中的消息。
并開出這等羅貫中無法拒絕的條件,把羅貫中給引誘過來。
所為的,就是輿論的控制權。
在現代,他見識過各式各樣的社交媒體,輿論傳播手段。
很多都是很高明,很高效的。
但很可惜,互聯網這等初次接觸之時,讓朱元璋驚為仙人手段的東西,想要在大明復刻出來,對于現在的朱元璋而言,無疑是癡人說夢。
而朱元璋本身也是個務實性子。
所以,暗中對著互聯網流口水之后,朱元璋馬上就決定通過創辦報紙,充當皇帝喉舌,以此來擴大皇帝,或者是中央朝廷在全國范圍內的話語權,影響力。
互聯網摸不到,報紙還是可以摸一摸的。
而在互聯網大興之前,哪怕有廣播,電視這些出現,也依然難以撼動紙質報紙的地位。
所以,報紙還是很有搞頭,有著很長生命周期的。
說起來,他是大明的皇帝,而且還是開國皇帝,似乎話語權很重,對輿論的影響也很大。
從一方面來說確實如此,但從另外一方面來說,卻又不是這樣。
作為完成大一統的開國皇帝,他的江山是自己親自帶人打下來的,而不是從誰那里繼承下來。
這自然注定了他的權力,以及影響力。
但是,說起輿論影響力,卻還是不行的。
如今真正掌握輿論的,是眾多士人。
或者說,從很多朝代以前,真正掌握輿論的大體上都是士人。
他為什么在去年,非常堅決的殺了高啟?
僅僅只是因為這家伙是張士誠的舊部?
僅僅只是因為自己想要授他高官,這家伙固辭不受,執意返回家鄉授徒,根本不給自己這個皇帝好臉色?
僅僅只是因為,在張士誠舊宮殿上修復了蘇州府治時,寫了一篇《上梁文》?
這些都是表面原因,真實的原因,是因為高啟這個在文壇之中極負盛名的人,回鄉之后并不是老老實實的教書。
而是和一堆江南那邊的文人士子們,對著朝政指指點點。
朝廷這邊別管推行什么政策,這些人都是一陣的冷嘲熱諷,各種挖苦,說風涼話。
把朝廷政策批判的一文不值。
偏偏這些人名聲很大,在江南那里的影響力也同樣很大。
嚴重的影響了朝廷政令的推行。
自己迫不得已之下,這才找借口,不顧士林之中的嘩然與震蕩,把高啟抓起來腰斬,讓這家伙閉嘴。
同時,也是殺猴儆雞,讓剩下的那些人都閉嘴,別在那里唧唧歪歪。
最起碼不要在朝政上唧唧歪歪。
朱元璋卻也知道,殺高啟固然暢快,可終究是治標不治本,只能管住一時。
用不了多長時間,那些人還會故態復萌,甚至于還會出現反撲。
事實上,不論是自己去世之后,被自己壓制的文人瘋狂反撲,還是說到了后來,自己大明實際上還是成為了文人把持的天下,都證明了自己的憂慮是對的。
只是上輩子的時候,自己雖為之憂慮,卻根本沒有辦法破局。
因為事實上,民間的輿論是掌控在這些人手里的。
乃至于朝堂之上,也同樣是不乏他們的人。
哪怕是自己,也只能利用激烈手段,極力壓制……
但現在不同了,自己從現代歸來,眼界得到了極大的開闊。
自然是有辦法對付他們。
創建報紙,讓朝廷的聲音能夠更加深入的進入民間,爭奪輿論這個陣地,就是一個很不錯的辦法。
而讓羅貫中過來,自然是有大用的。
現代時,他已經充分的見識了,引人入勝的長篇連載,對于提高報紙的知名度,增加報紙銷售量有多大的作用!
那么在這個時候,還有什么比將羅貫中給弄過來更合適的?
羅貫中手里不僅握著水滸傳,三國演義也正在創作之中。
四大名著直接集齊了一半!
有這兩本書打底,又有自己這個皇帝在后面撐腰,對于大明日報今后的成功,朱元璋還是有很大信心的。
就算是水滸,三國兩本書都連載完畢了,也不用擔心。
一來有這兩本經典著作打底,到了那時,大明日報早就打出來了名氣。
二來……這不是還有羅貫中這個擅長寫的人在嗎?
除了之前他所想的,把封神演義的構思告訴羅貫中,讓羅貫中動筆之外。
朱元璋覺得,還可以把西游記的創意也說與羅貫中,讓羅貫中來寫。
指不定他們師徒兩人,就能包攬新的四大名著。
當然,若是這兩部也給寫完了,羅貫中還能提的動筆,自己把金瓶梅的創意說給他也不是不行。
不過,因為水滸傳是他老師寫的緣故,這個創意只怕羅貫中不會接受。
當然,表面不接受,私底下按照這個創意寫,然后換個筆名來發表的事情,也不是不可能。
因為據他所知,寫大多不太正經。
羅貫中真私底下干出這等事情來,朱元璋那是一點都不奇怪。
除了這些外,還可以給他講述一些射雕,倚天屠龍這些嗎,讓他加以改造,進行大明本土化。
依照羅貫中的功力,想來會別有一番滋味……
大明日報?這是什么東西?
官方有邸報,這是流傳了很多朝代的東西,羅貫中自然知道。
既然有邸報,卻為何又要弄這什么大明日報?
這豈不是有些重復?
似乎看出羅貫中疑惑,不等羅貫中出聲詢問,朱元璋就先一步開口給他解釋。
“大明日報和傳統邸報不同,可以將其分為幾個不同板塊,比如,一部分可以刊印大明的人事變動,以及一些可以公開的奏折,大明的大政方針。
一部分用來報道民生,一部分可以讓人投稿,弄些詩詞歌賦。
咱還準備專門預留一個板塊,專門讓你刊印連載你老師的水滸傳,還有你的……”
原本還準備開口提些意見,讓皇帝在這件事情上慎重,多多考慮一下的羅貫中,聽到了朱元璋最后一句話后,立刻對朱元璋行大禮,口中高呼陛下圣明。
“你今后在日報上連載時,需要注意,每一次都要斷在扣人心弦的地方,讓人心里癢癢的,不看后面的就難受。”
朱元璋出聲對羅貫中叮囑。
在說這話時,他的臉上露出一些多少顯得有點變態的笑容。
是時候讓大明的人,也領略一下斷章大法的威力了!
這種痛苦,不能只他一個人領略過。
羅貫中目瞪口呆,望向朱元璋的眼神都變了。
這位陛下,為什么對這些這般熟練?
不過,這個提議是真的好。
其實,原本的時候他就是準備這么干的,此時聽到皇帝話,就越發堅定了他的信心……
今后大明許多人追更,欲仙欲死的好日子,就在這位自己在現代淋過雨,便也要將別人的傘給撕扯了的洪武大帝的親手操作下,宣告著開始了……
鳳陽,有信鴿撲閃著翅膀落下。
守在邊上的人不敢怠慢,立刻從信鴿腿上,取下小巧精致的信筒。
伸手在信鴿身上輕輕捋兩下,像是在夸獎。
而后把信鴿裝進籠子,抓了一把谷子喂它。
做完這些,便腳步匆匆的朝李善長住處而去……
請:m.llskw.org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