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大明神探1546 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結局
“大汗!東面突圍!”
山腳下的朔風卷著血腥味,將破碎的狼旗撕扯成縷。
俺答汗的甲胄已布滿箭痕,彎刀上凝結著層層血痂。
他環顧四周。
明軍的鐵騎如黑潮般從四面八方涌來,刀光映著落日,將整片天地染成血色。
親信拖著重傷的左腿嘶吼,欲掩護他突圍。
但也有族人的視線危險而灼熱,看著他的大好頭顱,欲向明軍領賞。
俺答汗突然大笑,笑聲震得胸前的胡須簌簌顫動。
他望著遠處那面“俞”字帥旗,旗下一個魁梧的大將正挽弓搭箭。
十年的恩怨,終究要在這大漠黃昏作個了斷。
“本汗……”
“生不逢時!”
“長生天既不容本汗入主中原……”
俺答汗猛地扯開甲胄,露出布滿刀疤的胸膛:“那就讓鷹隼帶著本汗的魂魄,永遠盤旋在這草原之上!”
“來吧!!”
寒光一閃。
俞大猷的箭矢穿透風沙時,正看見那道魁梧身影猛地墜下。
彎刀插在黃沙中,刀柄的紅綢像一簇將熄的火焰。
殘陽如血,給俺答汗的甲胄鍍上最后一道金邊,恍若當年那個縱橫草原的年輕可汗。
“報!敵酋授首!”
“噢——!!”
歡呼聲如浪涌起,俞大猷同樣如釋重負。
真正與俺答汗交鋒后,才知這個梟雄有多么難纏。
慶幸的是,如今的大明早已今非昔比,再不是曾經模樣,經過合縱連橫,四面圍堵,終于將之斬于馬下。
再浮現出后方京師的動蕩,還有那個上下一心平定風波的會首,俞大猷露出由衷的歡顏,振臂高呼:
“大明萬年!大明萬年!”
“大明會萬年么?”
夕陽的余暉透過窗欞,在乾清宮的地磚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朱厚熜裹著厚重的毯子,半倚在躺椅上,枯瘦的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扶手處的龍紋,聽了前線的大捷,也只是輕嘆一聲。
這位是服丹中毒,外加噩耗的精神刺激,本就走下坡路的身體徹底垮掉了。
即便蘇醒過來,也時日無多,硬生生撐了小半年,終于到了油盡燈枯之際。
如今的的呼吸輕得幾乎聽不見,唯有那雙渾濁的眼睛,還閃爍著最后的光亮。
海玥靜立一旁。
暮色為他清俊的面容,鍍上一層柔和的金邊,正是天子召見的最后重臣。
“明威!你沒變啊!”
朱厚熜打量著他,緩緩開口,聲音沙啞如秋風掃過枯葉:“這些時日,多賴卿力,太子方能穩居東宮,未生波瀾……”
“臣豈敢居功!”
海玥微微躬身:“殿下天縱英睿,雖遭厄難,反淬煉心志,來日必成治世明君。”
“果真如此么?”
朱厚熜嘴角牽起一絲幾不可察的弧度,目光穿透殿宇,望向渺遠之處:“朕虧欠那孩子太多,如今竟不知從何彌補……”
將死之人總盼甘言慰藉,海玥卻肅然再拜:“殿下面上傷痕可愈,心中創痛難平,陛下若存慈念,當親臨東宮,父子相見!”
朱厚熜怔住,半晌后發出一聲似哭似笑的嘆息,突然伸出手。
那只曾經執掌天下權柄的手,如今枯槁如柴,卻依然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
海玥沒有躲閃,任由這位握著,聽著最后的囑托。
“朕要你答應一件事!”
“待得新帝登基后,讓他盡快誕下皇孫,盡快立儲!”
朱厚熜的眼神突然變得銳利,像要看穿海玥的心:“一個健全的皇孫,就可堵死藩王任何不軌之心,你明白么?”
殿內陷入沉寂,唯有更漏聲滴滴答答。
海玥感受著手背上那強行匯聚的微弱力量,緩緩地道:“新君早得麟兒,延續大明正統,此乃應有之意。”
朱厚熜這才松開手,整個人仿佛被抽走了最后一絲力氣,癱軟在錦褥之中。
他的目光漸漸渙散,卻還固執地望著殿頂的藻井,那里繪著九條金龍在祥云間翱翔。
“好……好啊……讓朕的孫兒……做個誰也奪不走權力的皇帝……”
最后的試探結束,朱厚熜的聲音越來越輕:“海玥……明威……你要什么呢?到底要什么呢?”
最后一縷夕陽悄然隱沒,殿內的燭火次第亮起,夜風穿堂而過,吹動了嘉靖帝的鬢發,也吹散了這位遺言。
這位自認為將臣民玩弄于鼓掌之間的天子,帶著人生中最大的也是最后一個疑問,合上了眼睛。
“送陛下!”
海玥送別這位大明天子,并無絲毫悲痛,眼神中則有感慨。
不能只看后面的墮落歲月,綜合其人生,嘉靖已經算是諸多天子里面,有所作為的一位。
后面的隆慶、萬歷、泰昌、天啟、崇禎。
逆天之處更多。
所以……
沒有皇帝,對天下人很重要。
但很可惜,還不現實。
后世有人覺得,大明很多皇帝不務正業,長年不上朝,但朝堂依舊運轉,因為有著完備的官僚體制。
這方面同英國的君主立憲制頗為相似,而明朝有內閣,君主立憲制也有內閣,可以將權力下放。
由此十分可惜,大明錯失了走君主立憲制的道路,不然的話,不至于被昏君把持朝政,先是被蠻夷入侵,改朝換代,后又閉關鎖國,被西方列強蹂躪,簽署了種種不平等條約。
海玥卻很清楚,集權逐漸抵達巔峰的大明,根本走不了君主立憲制。
就不說東西方地理文化的不同,西方的君主立憲制,其實根本不適合大一統思路的中原王朝;
也別提君主立憲最根本的階層在資產階級上,資產階級又與農耕社會有著結構性的矛盾;
就講用憲法牽制皇權,干預朝政,就是聞所未聞的思想。
一旦有人提出來,會成為公敵。
且是上下各個階層的敵人。
甚至底層老百姓都不答應。
天下只會大亂,最后一番動蕩后,再選出新的皇帝。
所以永遠不要想著,把一個西方的制度拿來,模仿復制,就能強國強民。
但同樣的。
如明清這種極端的君主專制政體,收天下之權以歸一人,道路也即將走不通了。
因為世界在變化。
大航海時代的開啟,佛郎機商船的侵略,其實就是一記小小的警鐘,西方正在飛速地發展。
而封建集權制的未來,就注定了除非個個皇帝都是穿越者,且是那種點滿技能,還能顧念天下蒼生的英豪,不然的話,一代強二代強,到了三代四代,必然會開回頭車。
因為統治者的路線,就是要弱民,乃至弱國,這樣皇位才能坐得安穩。
一切的一切,勢必以統治的穩固為核心。
所以一向領先同時期的東方王朝,在未來東西方的交鋒中,淪入任列強欺凌的悲慘境地,有一個關鍵原因,就是極端的君主專制,確實在時代的浪潮下被淘汰了。
當看清楚這些。
海玥的思路就很清晰了。
他要改變制度,但并不是從一個極端直接走向另一個極端,而是根據當時代規劃出適合的路線。
如開明專制。
這是十八世紀下半葉,封建專制君主執行的一種政策,簡單概括成一句話,就是“明君必須施仁政”。
在絕對君主制下,君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統治整個國家,哪怕是不合理的命令,也能得到貫徹。
但是在開明專制制度下,國民只服從合理的、符合絕大多數群體利益的政令,而對于君主一時喜惡的命令,則不予接受和服從。
現在的改制要循序漸進。
將這些改變,融入到嘉靖革新里面。
所以找準機會,海玥就帶領群臣,打破一個皇權不可戰勝的禁錮思想。
為的并不是簡單地把至高無上的權力,從一位抓得最牢的皇帝手里奪過來,那只是權臣的路線。
而是要給予臣民敢于反抗的初心。
如果能走出這一步,或許能成功遏制住皇權肆無忌憚的集中,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再看國家未來的走向,或許到那個時期,有了更合適的改制土壤。
當然,更有可能是一時功成,未來前功盡棄。
可即便如此,也無悔來到這個時代走一遭。
至少他努力過。
而如今的局勢,卻比起設想中要好的太多。
公元1546年,明嘉靖二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嘉靖帝朱厚熜駕崩。
嘉靖第三子,太子朱載垣繼位,改元景和。
從這一刻起,正式揭開了長達四十六年的景熙大改革的序幕。
兩朝首輔海玥,對于整個大明的改革,正是嘉靖始終未明的答案——
帶上一群昔日并肩,前路同行的伙伴!
從根上改變這個世界!
請:m.badaoge.org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