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大明神探1546 第三百二十七章 建文密藏的真相
南直隸。
孫府。
窗欞外的梅樹開了又謝,孫維賢倚在冰冷的石墻上,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腕間被鐵鏈磨出的舊痕。
他被囚在這座雕梁畫棟的偏院里,名義上是“養病”,實則除了在關鍵時刻,見一見南鎮撫司的親信,尋常時機連院門都不得出。
而這一切,只因他啟出的建文密藏。
“建文密藏……建文密藏……”
“呵!”
正自苦笑,老仆推開房門,輕聲道:“四爺,該用膳了。”
食盒里的菜色依舊精致,仿佛在提醒他,家族依舊敬他。
孫維賢斜眼看了看,淡然道:“七弟回來了?“
老仆動作一滯,垂眼道:“是。”
“讓他來見我。”
換成孫維賢昔日大權在握,全族上下都要看他臉色行事之際,這話一出,一盞茶的時間后,那個一向恭謹的堂弟就會出現在面前。
然而這一回,過了整整三天,綿綿的小雨落下后,一位略顯矮小的身影,才出現在偏院中,平靜地道:“不知四哥尋我何事?”
孫維賢仰首望天,探出右掌,承接那落下的雨點:“十四歲那年,祖母也是在這樣的雨夜,將我帶到了祠堂的暗室……”
當時祖母告訴他,建文帝朱允炆攜長子朱文奎逃出金陵,后父子分別,朱文奎隱姓埋名,生有三女。
那最小的女兒,就是站在他面前的這位孫家祖母。
“我第一次得知這些秘聞時,嚇得腿都軟了,擔心身世被揭露,朝廷抄家滅族。”
孫維賢這才轉過身來,看向自己曾經最要好的堂弟:“你是何時得知自己的‘身世’的?”
孫家排行老七的孫維誠默然不答。
孫維賢并不意外,自顧自地道:“那一夜,祖母冰涼的手指劃過我的眉骨,檀香混著鐵腥味的供桌前,展開了一幅泛黃的輿圖。”
“‘密藏里,藏著富可敵國的財富,如今物是人非,早已無人在意先祖的正統,然密藏之物,也不該落入外人之手。’”
“‘維賢啊,你是這一代里最優秀的孩子,只有你有資格,繼承這個秘密!’”
少年時的他,驚嚇之余,也為這份獨屬的殊榮,激動得徹夜難眠。
后來他為錦衣衛,在刀尖上行走時,總記得祖母說的話。
你是最優秀的!
是唯一被選中的!
所以對于建文密藏,孫維賢才如此執著。
甚至成為了錦衣衛指揮使,衣錦還鄉之后,都念念不忘,再起班底,去沿海尋寶。
那不僅僅是關乎寶藏和財富,更是他兒時的夢想與追求。
“結果你們騙得我好慘!”
“什么狗屁密藏,那里早在百年前,只不過是建文帝南下逃亡的落腳地!”
“后來一群妄圖復辟之人,將來不及處理的軍械藏于其中,寧愿任其腐壞,也不給成祖留下……”
說到這里,孫維賢嗤之以鼻:“這等胸襟,難怪被人奪了大位,丟了江山!”
聽到這里,孫維誠終于開口:“那些都是追隨先祖的忠良,兄長不該如此言語!”
“先祖……忠良……”
孫維賢啞然失笑:“我們姓孫,不姓朱,哪來的先祖?更遑論私蓄兵丁,又不敢真正舉事的臣子,歷朝歷代,何時被稱作忠良?”
“應該管他們叫——”
“亂臣賊子!”
孫維誠臉色沉下。
孫維賢接著道:“而建文密藏,則是祖母精心設計出來的把戲,軍械武備早損,籍此造反是不可能了,卻能形成一個極佳的陷阱。”
“銹蝕的刀槍自然造不了反,可只要有人碰過這些,謀逆的罪名就像那鐵銹,沾上手就再也洗不干凈。”
“重要的,不在于結果,而是過程!”
這個局最精妙的地方在于。
讓人造反,沒有什么人愿意干。
可讓人尋寶,那感興趣的就多了。
但只要踏上了尋寶之路,你說你沒有反意,誰信啊?
畢竟你尋的是建文帝留下的密藏,里面藏著的都是意圖重登皇位的準備!
“祖母選中我,正是因為我父早逝,錦衣衛世職將落于我肩!”
“為了啟出密藏,我不僅于南鎮撫司大肆培植親信人手,南直隸的各地衛所更多有暗樁內應!”
“這些人里,有知曉內情的,有盲目追隨的,但無論如何,都是一條繩上的螞蚱!”
“一旦沾上建文密藏四個字,管你是貪財還是好奇,在朝廷眼里統統都是謀逆!”
孫維賢深吸一口氣,緩緩地道:“我識破了你們的計劃,譚經為了護我突出重圍,不幸犧牲,他也有保全家族之意……”
“我們都不想謀反,不愿連累親族,唯獨你們這群瘋子,卻在這中興盛世,做著復辟建文的白日夢!”
孫維誠神色重新沉靜下來,搖了搖頭:“不是復辟,先祖的正統確已不在了。”
“哦?”
孫維賢眉峰陡然一挑,冷聲道:“那就是單純的謀逆?”
“為何不可?”
孫維誠淡淡地道:“永樂能以靖難之役奪鼎,燕藩血脈坐享江山百余載,旁的藩王就坐不得,活該只能在自己的藩地里,世代為囚?”
孫維賢聽到前半句,表情已是凝固,只覺得這個兄弟瘋了,但后半句指向性就極為明確了,冷冷地道:“你究竟投靠了哪家藩府?竟敢押上全族性命賭這從龍之功!”
“四哥你至今還不明白,不是我們投效了何人,博取從龍之功,而是自靖難那日起,你我這般出身便是原罪!”
孫維誠輕輕嘆息:“除非京師御座上面的那位,再也不是永樂一脈,我等才能抬起頭來,堂堂正正地做人!”
“這就是祖母對你說的話……”
孫維賢確實明白了,目光似悲哀似憐憫:“她徹底激發了你的恐懼?”
孫維誠面孔扭曲了一下:“四哥你就不怕?你剛剛還說自己當大夜驚夢,擔心隱秘東窗事發!”
“那是我少時的幼稚想法!”
孫維賢厲聲道:“事實是,建文舊事早成枯骨!如果沒有建文密藏,沒有算計爭斗,不會再有人去尋找什么建文遺脈!倒是你們這些自縛枷鎖的蠢貨,生生把枯骨弄成了索命厲鬼!”
“話不投機半句多!”
孫維誠擺了擺手:“四哥如果特意喚我,就是為了這些,那還是不要浪費唇舌了,我不妨再告訴你一件事,還記得二十五年前的寧王之亂么?”
孫維賢勃然變色:“你是說?”
“不錯!”
孫維誠悠然道:“昔年太祖分封諸子為藩王,第十七子寧王朱權鎮守大寧,擁兵八萬,實力雄厚,先祖削藩時,朱棣為拉攏朱權,許諾事成后中分天下,然奪位后翻臉,將朱權改封南昌,削其兵權。”
“朱權后代對朝廷不滿,尤其第四代寧王朱宸濠,認為正德昏庸無能,欲效仿朱棣奪位,期間恢復本被朝廷裁撤的藩王護衛,私造兵器,蓄養死士,收買朝臣,掩蓋謀反跡象。”
“這些事情說得輕巧,實則各路藩王都有無數人的眼睛緊緊盯著,寧王又是如何在當地蓄養私兵,又是讓江西和南直隸不敢上報的?”
孫維誠露出得意之色:“其中正有我父親,你叔父的功勞!”
“若非寧王實在愚蠢,還想將兒子過繼給正德,以致于打草驚蛇,后又不聽勸告,不直取金陵,反而久攻安慶,給予王陽明集結兵力之機,又豈會兵敗如山倒?”
“哦對了,寧王在起兵之際,也是派人上島尋寶,雖然未得到武備,卻也收獲了不少金銀,由此更加堅定了信心呢!”
當最后一句落入耳中,孫維賢身軀猛地一晃。
完嘍!
九族大危!
如果這個堂弟所言不假,孫家在策動謀反的事情上,已經干的不是第一回了。
也對,祖母連他這個孫子都不放過,怎會放過兒子?
孫維賢的父親是錦衣衛,又因英年早逝,似乎沒有被身世牽連,但孫維誠的父親卻是孫家的大掌事,主管家族生意。
孫維賢在成為南鎮撫司鎮守使上,這位叔父也出力頗多,曾經還對其頗為敬重。
萬萬沒想到,連寧王作亂,他都有此“功勞”。
深吸一口氣,孫維賢苦笑道:“這確實沒了回頭之路,放我出去吧!”
“開弓沒有回頭箭!”
孫維誠并不意外,笑容里有些幾分譏誚:“不過在大事發動之前,至少在南直隸兵變功成之前,我是不會放四哥出去的,以免你瞻前顧后,壞我等大事!”
孫維賢倒也不意外,稍加沉吟后,緩緩地道:“那我給你一個建議,拉攏一個人!”
“誰?”
“禮部右侍郎海玥!”
孫維誠傾身向前,又驚又喜:“他?他能上我們的船?”
孫維賢道:“綁住瓊山海氏,就由不得他了,一旦海玥能參與,你們……我們的勝算至少增加三成。”
“雙嶼島一戰,我保了那個倭賊王锃,讓他當掌柜吧,他在行海上的天賦,是你們都比不過的。”
“唯有將利給足了,才能讓那位朝堂大員心動!”
擲地有聲的話語在偏院內回蕩,孫維誠不自覺地屏住呼吸,他望著兄長久違的凌厲姿態,終是低聲道:“我且試一試吧!”
請:m.badaoge.org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