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十四億國民的王國繼承人  >>  目錄 >> 第20章 穿刺公的米蘭王國見聞

第20章 穿刺公的米蘭王國見聞

作者:劉遇  分類:  | 原生幻想 |  | 劉遇 | 十四億國民的王國繼承人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十四億國民的王國繼承人 第20章 穿刺公的米蘭王國見聞

米蘭王國。

霧眠之都。

“時隔這么多年,終于又回來了啊..”

一名穿著黑色燕尾服,銀發紅眸的俊美男人望著面前高聳的城墻,怔怔自語道。

“那邊那個,你他媽愣著干嘛,還不趕緊來交入...

除夕的夜風卷著余燼在山谷間游蕩,那句由火星拼成的“十四億國民的王國,因你開口而完整”緩緩消散在天幕之上,像一句沉入大地深處的誓言。林小雨站在說話墻前,指尖還殘留著煙花引信的溫度。她沒有動,只是靜靜望著那堵斑駁的墻粉筆字層層疊疊,新舊交錯,仿佛整座山的靈魂都刻進了這面水泥。

吳巖拄著拐杖走來,將一件厚棉衣披在她肩上。“冷了。”他說。他的膝蓋在寒夜里發出細微的咯吱聲,像是老屋梁木在風中低語。

“我不覺得冷。”林小雨輕聲說,“我聽見了。”

“聽見什么?”

“回音。”她轉頭看他,眼底映著未熄的燭光,“以前我們怕聲音太小,怕沒人聽。現在……我怕它們太多,太重,壓得人喘不過氣。”

吳巖沉默片刻,抬頭望向廣播機的方向。那臺機器仍在運轉,童聲合唱結束后,并未停止,反而持續輸出一段極輕微的背景噪音像是風吹過麥田,又像無數人在遠處同時呼吸。

“它自己醒了。”他說。

“不是機器的問題。”林小雨搖頭,“是信號源變了。Fm14.0現在不止是一個頻率,它成了某種……共鳴體。”

她忽然想起三天前收到的一封匿名信。沒有寄件人,只有一張手繪地圖和一行鉛筆寫的字:“當墻開始生長,根就在地下相連。”地圖上標記了十七個點,分布在云南、貴州、甘肅、黑龍江……每一個點旁邊都寫著一個名字:阿明、小禾、大勇、春燕……有些她認得,是曾經在漂流瓶里留下話語的孩子;有些陌生,卻莫名熟悉。

那天晚上,她第一次夢見了整片山脈在說話。群山如唇,溝壑為舌,溪流是低語,雪崩是吶喊。她在夢中奔跑,試圖記下每一句話,可醒來時,筆記本上只有一行反復涂改的句子:“我不是在建墻,是在縫合傷口。”

清晨五點,第一縷陽光尚未翻過山脊,曬谷場邊緣傳來響動。林小雨披衣出門,看見三個孩子蹲在地上,正用凍紅的手指拼接一張巨大的紙板。那是《呼吸》畫卷的復刻版他們連夜臨摹,一筆不差。

“老師,我們想把它掛到后山去。”其中一個男孩說,“讓風帶著它飛。”

“可紙不會飛。”女孩低聲反駁。

“但它會響。”男孩堅持,“只要掛在松林最高處,風一吹,就像唱歌。”

林小雨沒阻止他們。她知道,這些孩子早已明白:表達的意義不在結果,而在動作本身折紙船是為了讓水記住形狀,放風箏是為了讓天空知道牽掛,而畫畫,則是為了證明情緒有顏色。

上午九點,廣播機突然中斷了背景音,取而代之的是一段斷續的摩斯電碼。林小雨迅速取出譯碼表,手指微微發抖地記錄:

她皺眉重讀,忽然頓住。

這不是英文,是拼音首字母。

“后來啊,冬天還會來。2025。”

她猛地抬頭,窗外雪粒正悄然飄落,一如三年前那個清晨。但這一次,她不再感到恐懼。她轉身沖進教室,翻出所有錄音帶,按年份排列在桌上。從最早的“我想媽媽了”,到最后一條來自少管所少年的“我害怕變成我爸”,整整一百二十三盤磁帶,像一條蜿蜒的時間長河。

她抽出一盤空白帶,放入錄音機。

“今天是2025年1月1日。”她的聲音平穩,“山谷小學晴轉小雪。廣播機自動啟動,收到未知來源信息。孩子們把《呼吸》掛上了后山。吳巖說他的腿今天不太疼。我想告訴你們一件事

我們活下來了。”

按下停止鍵的瞬間,廣播機再次響起,這次是清晰的人聲,來自海南漁船電臺的女漁民:

“這里是‘浪語者一號’,接續Fm14.0信號。

昨夜,我們在南海捕撈時撈起一只鐵盒,密封完好。打開后發現里面全是紙條,字跡各異,年代跨度近三十年。

最早一張寫于1996年:‘我不想當童養媳,請救救我。’

最近一張是去年寫的:‘我在富士康流水線上暈倒了,沒人扶我起來。’

我們決定把這些聲音錄下來,每晚八點,在漁船上播放。

如果有人聽見,請回應一聲。哪怕只是咳嗽。”

林小雨閉上眼,淚水滑落。她想起老張信中提到的“筒子樓前的黑板”。原來,那些被壓抑的話語從未消失,它們只是沉入水底,等待一次潮汐。

正午時分,一名騎摩托車的郵差冒雪抵達學校。他遞來一個牛皮紙包裹,上面蓋著七個城市郵戳。拆開后,是一本手工裝訂的冊子,封面燙金印著兩個字:《回音簿》。

翻開第一頁,是西安美院學生集體創作的插畫:一座由千萬張嘴組成的山峰,每張嘴都在說話,而山體內部,是一條條通向地心的隧道,隧道壁上刻滿了未曾寄出的信。

內頁收錄了過去半年各地“說話角”的精選留言:

北京地鐵站臨時墻:“我對不起那個被我擠下車的女孩,她懷里抱著剛出生的孩子。”

新疆牧場氈房外:“阿媽,你說我是野種,可我現在有了自己的羊群。”

深圳城中村天臺:“老板說加班是福報,可我的福報早就死在出租屋馬桶邊了。”

武漢醫院走廊:“爸,化療那天我沒哭,但我夢見你叫我小名了。”

最后一頁夾著一封信,署名是“五個修機器的人”。

“我們被放出來了。設備歸還,條件是不得公開講述約談過程。

我們答應了。但我們沒說不能繼續修。

現在,全國有四十二臺自主發電廣播機正在組裝。

它們不會連同一個服務器,也沒有統一呼號。

它們只會做一件事:接收,放大,傳遞。

當你說出第一句話時,請相信

總有一臺機器,正為你醒著。”

林小雨把信貼在胸口,久久不動。吳巖走過來,輕輕握住她的手。

“你還記得最初為什么選這個山谷嗎?”他問。

她點頭。“因為這里曾發生過一場泥石流。死了三十七個孩子。當時的政府為了‘穩定’,封鎖消息,說只是普通山體滑坡。家長們跪在廢墟前哭喊,沒人回應。十年后,最后一個幸存者寫下遺書:‘如果我的聲音能回到那天,我會替他們喊救命。’”

“所以你來了。”

“所以我來了。”

雪越下越大,覆蓋了山路,也覆蓋了村莊。傍晚六點,廣播機第三次啟動,這次接入的是少年管教所的“贖罪頻道”升級版他們成立了“語言修復小組”,幫助新入監的青少年重建表達能力。

今晚主講人是個十六歲的女孩,因持刀傷人被判三年。

“我砍的是我媽的情人。他們說我瘋,可我只是想讓她看看,我也能保護這個家。

在這里,心理醫生讓我寫日記。第一天,我寫了三百遍‘我該死’。

第七天,輔導老師說:‘試試看,換成“我受傷了”。’

我寫不出來。手抖得像抽筋。

第二十天,我終于寫出一句:‘我覺得臟,因為我爸死后,他們拿賠償金買了新車。’

昨天,我收到了一封信。是我媽寫的。她說:‘對不起,我一直以為你需要的是錢,而不是一個可以說話的地方。’

我哭了。原來原諒不是忘記,是終于有人愿意聽你說完所有恨。”

林小雨聽著,忽然起身走向廚房,煮了一鍋紅糖姜湯。她端著熱氣騰騰的碗走到廣播機旁,輕輕放在揚聲器邊上。

“讓它暖和一點。”她對吳巖說。

他笑了:“機器也需要取暖?”

“需要。”她認真道,“它聽得太多悲傷,總得有點溫度護著心。”

深夜,林小雨獨自坐在教室批改作業。一個孩子的作文標題讓她怔住:《如果墻會走路》。

“我希望說話墻能走到城市去。

走到寫字樓里,聽白領姐姐說‘我不想加班’;

走到醫院里,聽醫生叔叔說‘我也怕治不好病人’;

走到學校辦公室,聽校長說‘其實我也討厭考試排名’。

墻不該只待在山上,它應該像救護車一樣,哪里有傷口,就往哪里跑。

我長大了要造一輛會飛的說話墻,用太陽能,速度比飛機快。

每個人對著它說一句話,就能攢一顆星星。等攢夠十四億顆,我們就把它發射到太空,讓外星人也知道

地球人不是冷漠,只是太久沒人教他們怎么愛。”

林小雨讀完,伏案良久。她取出江西藍粉筆,走到墻邊,新增一句:

“孩子,你的墻已經在路上了。它的燃料不是太陽能,是勇氣;它的航線不是星空,是人心。”

第二天清晨,奇跡再度降臨。

廣播機發出一聲清亮的鳴響,隨即切換至全球衛星中繼模式信號來自南極科考站。

“這里是長城站臨時接入Fm14.0。

我們是一名地質隊員,獨自值守越冬。

連續三個月極夜,我幾乎失語。

昨夜,我在收音機里聽到海南漁民播放的鐵盒紙條,突然崩潰大哭。

今晨,我決定加入你們。

我把科考站的氣象天線改裝成播音設備,頻率鎖定14.0。

從此以后,每當風速超過十二級,我就朗讀一封匿名信。

因為我知道,在那種狂風中,人才最需要聽見另一種聲音

不是自然的咆哮,而是同類的低語。”

林小雨站在雪地中,仰望蒼穹。她知道,在那片遙遠冰原上,正有一個孤獨的靈魂,借著風暴的間隙,向地球另一端傳遞溫暖。

一周后,教育部發布通知:將在全國遴選一百所試點學校,設立“心靈表達實驗班”,課程內容包括非暴力溝通、創傷敘事寫作與公共傾訴實踐。文件末尾附注:“參考案例:云南山谷小學模式。”

消息傳來時,林小雨正在教孩子們制作“聲音種子”把錄音芯片嵌入陶土球,埋入校園各處。未來某天,若有人挖掘,便可聽見當年的笑聲、哭泣與告白。

“這是時間膠囊嗎?”一個男孩問。

“不。”林小雨搖頭,“這是等待被喚醒的記憶。就像種子,需要合適的土壤和雨水,才會發芽。”

吳巖坐在廊下曬太陽,膝上攤著一本泛黃的詩集。他忽然念道:

“你說出口的那一刻,

死去的語言開始復活。

你說出口的那一刻,

孤獨的個體成為人民。”

“誰寫的?”孩子好奇。

“不知道。”吳巖微笑,“是某次廣播里聽到的,沒人署名。但我覺得,它屬于所有人。”

春天來臨前,最后一場雪悄然落下。

林小雨站在山頂,看著遠方群山輪廓在雪霧中若隱若現。她掏出錄音筆,按下播放鍵那是三年來所有重要留言的合集。風掠過耳畔,人聲交織,如潮水般涌來:

“我想媽媽……”

“我不該打你……”

“我其實很累……”

“謝謝你聽我說話……”

她關閉錄音,輕聲自語:“十四億國民的王國,不需要國王。

只需要十四億人,愿意開口,也愿意傾聽。”

下山途中,她遇見一群背著畫板的年輕人。他們是美術學院志愿者,前來繪制“全國說話墻地圖”。

“林老師,您覺得這運動能持續多久?”領隊女生問。

林小雨望向遠方初融的雪線,淡淡一笑:

“只要還有一個人憋著一句話說不出口,它就不會結束。

而只要還有一個人愿意聽,它就永遠活著。”

當晚,廣播機最后一次自動啟動。

沒有預告,沒有主持人,只有一段長達十分鐘的靜默。然后,一聲極輕的呼吸聲響起,接著是第二聲、第三聲……越來越多,來自不同年齡、性別、地域的呼吸交織成一片,如同大地的心跳。

節目名稱浮現:

《人類共頻:2025年3月15日,21:47,全球同步呼吸記錄》

林小雨躺在床上,聽著廣播,緩緩閉上眼睛。

她夢見自己變成了一堵墻,佇立在天地之間。無數人走來,在她身上刻下名字、日期、痛楚與希望。風吹過裂縫,發出悠長回響。

而在墻的盡頭,站著一個又一個“林小雨”她們手持粉筆,目光堅定,走向新的山谷,新的村莊,新的沉默之地。

她們不說一句話,只是舉起手,指向一面空白的墻。

你看,那里也能說話。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十四億國民的王國繼承人目錄  |  末頁
十四億國民的王國繼承人 手機網頁版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231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