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華娛情報王  >>  目錄 >> 387 新三國大爆又大賺,顏老板的魅力時刻

387 新三國大爆又大賺,顏老板的魅力時刻

作者:胖一點  分類: 都市 | 娛樂明星 | 胖一點 | 華娛情報王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華娛情報王 387 新三國大爆又大賺,顏老板的魅力時刻

《新三國》劇情進入中期后,收視率沒有前期升的那么快,但也穩定保持在平均破2的水平。

加上四臺聯播土豆網等平臺造勢,從1月份制霸到2月份,等3月播出大結局,仍然有不少余韻。

最直接的影響,...

清晨的授牌儀式在操場舉行。天空澄澈,陽光斜照在旗桿上,金屬頂端反射出一點耀眼的白光。學生們列隊整齊,校服藍白相間,在風中微微擺動。黃枝站在臨時搭建的講臺前,手中捧著一箱嶄新的“查證工具包”小巧的平板設備、帶放大鏡的觀察卡、可折疊的手電筒,還有印有鳳凰徽章圖案的筆記本。

校長致詞剛結束,一名戴眼鏡的女生舉手提問:“黃叔叔,如果連老師說的話都可能是假的怎么辦?”

全場安靜了一瞬。

黃枝沒有回避,反而走近她,蹲下身來平視她的眼睛:“你說得對。有時候,最可信的人,最容易被冒充。但你知道嗎?真正的老師不會怕你問‘為什么’。他們會說:‘來,我們一起查。’”

他打開手中的平板,調出一段視頻正是前幾天某地流傳甚廣的一段“教育局通知取消體育課”的偽造音頻。畫面里一位“官員”神情嚴肅地宣布政策調整,語氣權威,背景是標準的會議室。

“看起來很真,對吧?”黃枝問。

孩子們點頭。

他輕點幾下,啟動“鳳凰徽章”共證系統,上傳該視頻并標記為“待驗證”。不到三十秒,三條來自不同城市的核查報告自動彈出:聲音頻譜異常、會議桌材質與官方配置不符、發言人眨眼頻率低于人類自然水平。

“AI可以模仿表情,但騙不過數據。”他說,“而你們,就是那個按下‘開始查驗’按鈕的人。”

臺下掌聲響起。那名女生低頭翻看自己的工具本,認真寫下了“質疑不是不尊重,而是更深的信任”。

儀式結束后,黃枝走進教學樓,準備參加初一(3)班的信息素養實踐課。教室墻上貼著學生手繪的《謠言粉碎機》海報,角落里的“真相角”陳列著本周被揭穿的五條虛假信息,其中一條竟是由兩個小學生通過比對天氣預報衛星圖發現的“臺風將登陸北京”偽視頻。

上課鈴響,老師微笑著介紹今天的主題:“我們怎么知道一件事是真的?”

一個男孩站起來說:“先看來源,再找證據,最后問問別人有沒有看到一樣的東西。”

黃枝點頭。這正是“鳳凰徽章”訓練體系中最基礎的“三步驗真法”。

課程進行到一半時,林曉突然發來加密消息:dB1989數據庫出現新動態,部分未登記的子集正在某地方電視臺舊片庫中被批量調閱,操作IP歸屬地指向境外代理節點。

黃枝眉頭一緊。他們早料到敵人會試圖復活這些老影像,但沒想到動作這么快,且選擇了一個看似無害的渠道地方臺即將播出的“懷舊教育專題片”。

他立即撥通國家檔案局聯絡專線,同時通知央視紀錄頻道暫緩原定下周播出的相關素材剪輯。時間緊迫,必須搶在節目上線前完成溯源阻斷。

然而更棘手的問題接踵而至:技術團隊反饋,這批被調用的老錄像中,包含一段1985年陳婉參與錄制的全國語文教學示范課。雖然原始母帶保存完好,但市面上流傳的翻錄版已有多個版本,畫質模糊,音軌混雜,極易被AI抽取特征用于深度偽造。

“他們不需要完美復刻。”林曉在視頻會議上分析,“只要讓觀眾產生‘好像真是她說過’的心理錯覺就夠了。比如把一句‘鼓勵獨立思考’篡改成‘服從才是美德’,再配上她的臉和聲線……足以動搖一代人對教育本質的認知。”

會議室陷入沉默。

周院士緩緩開口:“記憶是最柔軟的戰場。一旦失守,現實也會隨之扭曲。”

黃枝站起身,走到窗邊。窗外一群孩子正圍坐在樹蔭下,用工具包里的分光鏡觀察樹葉透過的光線。

他忽然想起什么。

轉身回到桌前,他調出《真實的老師》第一季未采用的備選素材庫,快速檢索關鍵詞:“陳婉”“課堂互動”“學生提問”。

一段塵封三十年的錄像浮現出來。

畫面中年輕的陳婉站在黑板前,面對鏡頭外一名學生的質疑:“老師,課本上說這個詩人愛國,可我讀他的詩,覺得他其實很痛苦,這算不算不愛國?”

教室安靜極了。

陳婉沒有責備,也沒有回避。她輕輕放下粉筆,走到那個學生桌前,彎腰問他:“你能告訴我,哪一行詩讓你覺得他在痛苦嗎?”

學生朗讀了一句。

她點點頭:“很好。你覺得痛苦,說明你讀懂了。但你要知道,愛一個人,不代表不能抱怨他;愛一個國家,也不代表不能批評它。真正的愛國,是從理解它的不完美開始的。”

她說完,全班鼓掌。

黃枝盯著屏幕,眼眶發熱。

這段話,從未公開播出。原始磁帶編號為d850712,存放在北師大檔案館地下二層B區第14架,屬于“非公開教學研究資料”,連家屬都不知情。

而現在,它成了反擊的關鍵武器。

“立刻聯系北師大,提取原始帶,做高清數字化處理。”他下令,“同步授權央視紀錄頻道插播特別片段,標題就叫《她說過的話》。”

不到四小時,《她說過的話》作為緊急加更內容,在央視少兒、紀錄雙頻道滾動播出。社交媒體同步推送短視頻切片,并附帶二維碼至完整版影像及元數據認證證書。

反響如潮水般涌來。

有網友對比指出,近期網絡流傳的某段“陳婉談紀律至上”視頻中,人物口型與原聲不匹配,且背景書架上的書籍排列順序與當年教室實景不符。

更有數十位當年聽過她課的學生自發組織“記憶守護小組”,逐幀比對各類疑似偽造視頻,發布《辨偽指南》。

一位老人留言:“我是她1986屆的學生。那天她講《赤壁賦》,說到‘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時哭了。她說的從來不是順從,而是要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得清醒。”

輿論風向再次逆轉。

#聽她真正說過的話#登上熱搜榜首。多家平臺主動下架涉嫌偽造的內容,并標注警示信息。

而就在當晚,黃枝收到一封匿名郵件,附件只有一個音頻文件,沒有任何文字說明。

他戴上耳機,按下播放。

起初是空白噪音,接著,一段極其輕微、幾乎難以察覺的童聲哼唱緩緩浮現還是那首《小星星》。

但旋律不對。

每一個音符都被微妙拉長或壓縮,節奏呈現出一種非自然的規律性,像是某種編碼信號。

黃枝立即將文件傳給林曉團隊做頻譜分析。結果令人震驚:這段歌聲中嵌套著一組高階斐波那契序列,每隔1.618秒出現一次能量峰值,構成完整的數學結構。更詭異的是,當音頻反向播放時,疊加其上的殘影語音顯現出一句話:

“你們教會孩子懷疑一切的時候,也教會了他們不再相信任何人。”

黃枝盯著這句話看了很久。

這不是攻擊,是提醒。

或者說,是一種冷酷的預言。

他回想起過去幾個月發生的一切:從幼兒園動畫到中學競賽,從老教師影像到兒童游戲,敵人的每一次出手,都在試探社會認知系統的脆弱邊界。而他們的回應,則是把防御變成教育,把恐懼轉化為覺醒。

但現在,對方似乎在暗示:當懷疑成為本能,信任也將崩塌。

這是一種更高維度的認知戰不是制造謊言,而是摧毀真相賴以存在的土壤:人與人之間的基本信賴。

黃枝打開日志,寫下新的戰略推演:

敵方目標已明確:不在短期混亂,而在長期瓦解。

他們希望我們走向另一個極端人人自危,彼此猜忌,連母親的叮嚀都要掃碼驗證。

若如此,他們即便失敗,也算勝利。

因為我們失去了溫度,只剩代碼。

所以接下來的戰役,不能只教孩子“如何不信”,更要教他們“為何仍要信”。

要讓他們明白,懷疑是為了更好地相信,而不是為了永遠否定。

真相的終點,不是孤獨的清醒,而是共同的理解。

第二天,“鳳凰徽章”推出第四期功能更新“共信模塊”。

新機制規定:每當用戶成功協作破解一條虛假信息后,系統將邀請雙方錄制一段不超過30秒的真實對話視頻,主題如“我為什么愿意相信你”“那次你幫我看清了什么”。這些視頻被打包成“信任膠囊”,隨機推送給其他用戶作為情感激勵。

同時,“火炬行動”新增“師生共證計劃”:每所試點學校需組建一對“真實搭檔”一名學生與一名老師聯合提交每周查證報告,經審核后錄入國家級青少年信息素養成長檔案。

北京這所初中率先響應。第一組搭檔是一名叫小宇的男生和班主任王老師。他們在“每日一謊”挑戰中合作揭穿了一則“某名牌大學自主招生內定名單泄露”的謠言,發現所謂“名單截圖”實為PS合成,且域名仿冒官網。

錄制“信任膠囊”時,小宇說:“以前我覺得老師只會讓我背書。現在我知道,她也怕被騙,所以我們一起學怎么保護自己。”

王老師笑著說:“謝謝你教會我,原來學生不只是被保護的人。”

視頻上傳后,量迅速突破百萬。

有人評論:“原來對抗虛假最好的方式,不是冷冰冰的技術,而是熱騰騰的關系。”

與此同時,黃枝推動教育部起草《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將“批判性思維共情能力”作為核心培養目標,納入義務教育階段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一場靜默的變革正在發生。

不再是被動防御,而是主動建構。

不再是單一的技術升級,而是整個社會認知生態的重塑。

一個月后,內蒙古牧區小學的那個蒙古族男孩寄來一封信,夾著一片干枯的草葉。

信上寫著:

黃叔叔:

我們學校現在有了“草原之聲”廣播站,每天放學前十分鐘,由同學輪流播報“今日真話”。昨天我講的是:網上有人說草原沙化是因為牧民養太多羊,但我們采訪了三位老額吉(奶奶),她們說其實是上游建廠截了水。我把調查錄音放給了全班聽。

今天,又有三個同學報名要做下一任主播。

阿爸說,風吹走謊言的速度,取決于有多少人愿意開口說話。

我想,我現在就是一陣風。

這片草,是從山神湖邊摘的。它沒被詛咒,只是渴了。但我們給它澆了水,它又綠了。

黃枝讀完,久久未語。

他把信收進抽屜,拿起手機,撥通苗寨小學的電話。

“小梅嗎?我是黃叔叔。聽說你們最近在搞‘光的顏色實驗’?”

“是呀!”小女孩聲音清脆,“我們發現黃色光照得最遠,但藍色最不容易被擋住!科學老師說,不同顏色的光有不同的性格。”

“那你最喜歡哪種光?”

“白色的!”她毫不猶豫,“因為它里面有所有的顏色,就像我們班,每個人都不一樣,合在一起才最亮。”

黃枝笑了。

掛電話前,他說:“下次實驗,試試用手電筒照鏡子好不好?看看光能不能轉彎。”

“能啊!”她興奮地說,“還會反射呢!”

“對。”他輕聲說,“而且你知道嗎?當光遇到另一束光,它們不會撞開對方,而是穿過彼此,繼續前行。這個世界需要很多光,也需要它們學會共存。”

傍晚,他獨自走在長安街邊。

夕陽西沉,余暉灑在高樓玻璃幕墻上,折射出層層疊疊的金色光芒。街頭藝人正在彈唱一首老歌,歌詞溫柔: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路過的幾個中學生停下腳步,掏出手機拍攝。其中一個女孩忽然喊:“等等!這首歌原唱是男聲,但現在唱的是女聲,會不會是AI換聲?”

同伴笑她太敏感。

但她堅持打開“鳳凰徽章”APP,錄入音頻進行比對。片刻后,結果顯示:當前演唱者為真實人類,聲紋特征與現場環境音一致,無合成痕跡。

“好吧,這次是真的。”她松了口氣,卻又笑著說,“不過查一下也沒壞處,對吧?”

黃枝站在不遠處,靜靜聽著。

那一刻,他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平靜。

這些孩子已經學會了用理性審視世界,卻沒有失去對美好的期待。他們敢于質疑,也依然愿意相信。他們在數據中穿行,心中卻留著詩意的位置。

這才是真正的勝利。

他抬頭望天,暮色漸濃,第一顆星悄然浮現。

就在這時,手機震動。

林曉發來最后一條消息:

“dB1989主庫已完成全面封存,所有關聯節點植入真實性指紋。境外信道最后一次嘗試訪問失敗,信號源消失。

另:冰島中繼站的心跳脈沖,已連續七天未再出現。”

黃枝深吸一口氣,回復:

“不是消失了。

是它終于明白,這片土地上的光,從來不是靠一根電線點亮的。”

他關掉手機,緩步向前走去。

街道兩旁,路燈次第亮起。

像無數雙睜開的眼睛。

像千萬顆不肯熄滅的星。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華娛情報王目錄  |  末頁
華娛情報王 手機網頁版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21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