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操控祖宗,從東漢開始創不朽世家 第97章 以讖緯治讖緯,顧軒滅佛
——所有命運的饋贈,早已在無形之間標注好了價格。
如今的九州,便是如此。
顧氏的出現確實是給九州帶來了太多太多的益處,且不說來日如何,就以現在的時間來看,顧氏便已經幫助九州渡過了數場致命威脅。
但也正是因為如此——
倒亦是讓顧易忽略了很多以往都未曾注意到的事情,就比如如今的佛教。
眾所周知,九州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與其他土地完全不同。
不管是多么具有煽動性的宗教踏入這片土地之時,不送雞蛋便很難籠絡起教眾。
這其中的因素有很多,可以牽扯到華夏大地的民族底蘊,包括儒家教育等種種,但其中亦是包括了原本歷史之中數次的大規模清算。
這也是顧易如此嚴肅的最大原因。
要知道,宗教問題本就是世界上最難處理的矛盾之一。
顧易可不想因為顧氏的出現,而導致未來在這片土地之上發生什么不好的影響。
他又豈能不嚴肅?
甚至都還不等顧軒將奏疏寫好,顧易便已經在腦海之中思考起了種種應對之法
他并不奢望此行一舉便足以將所有的讖緯全部掃空。
這是不可能的。
同樣,此一舉也不可能將佛教斂財吞并土地之舉全部掃空,這是人性的劣根,權力與錢財本就是能夠讓人類感受到快感的東西。
這一點同樣無法動搖。
但顧易也要盡力嘗試,最起碼要將這些和尚的骨頭給打散,讓他們再也生不出反抗的舉動來!
至德三年,六月。
大幕正式拉開。
李亨自是沒有拒絕的理由,而且完全表現出了一股放權的架勢來,將所有的種種全都交到了顧軒這個太傅的身上。
甚至在隱隱約約之間,竟然有了昔年劉禪的那種架勢。
對此,顧易自是不相信的。
劉禪那種皇帝,從古至今都是極為罕見的,李亨這種人顯然不是。
不過他也懶得去管李亨到底是怎么想的。
顧氏的根基已經足夠深了。
這就是顧易最大的底氣,他只需要面對當前的種種難題即可。
事情的發展正如群臣們的預料。
隨著消息的不斷蔓延,如緊急的九州更是隱隱表現出了一股又現亂事的跡象,各地寺廟相繼而動。
籠絡信徒。
甚至其中都有人不知是從何處弄到了甲胄刀兵,顯然有了一種要造反的架勢來。
顧易都懶得去想這些人是從哪里弄出來的。
自然是一定有著地方大族的支持。
畢竟此次的新政,著實是動搖到了太多人的利益,很多人都想著趁亂將此次新政給擋回去。
佛教的舉動,確實是讓很多人都看到了機會!
而對此——
顧易的應對方案亦是十分簡單,那便是殺!
所用的大義亦是昔年顧康的學問核心——“敬鬼神而遠之!”
包括顧熙的“勝天半子”之說,及顧氏數代先人先后踏外族之圣山等種種。
簡單而言,核心思路便是——以讖緯來對抗讖緯!
這只是最基礎的方略。
具體實行下去亦是需要許多東西,首先來說自是要占據輿論主導,集天下士子包括百姓羅列佛教之罪。
士子有士子的作用,百姓亦是有百姓的作用。
顧氏不能爛殺。
對那些貪贓枉法的和尚顧易倒是完全無感,可如今天下可是有著數十上百萬的信眾,這就不得不讓顧易有所收斂了。
這同樣也是顧易給他們留的一條生路,也是向整個天下及后世之人表明顧氏的態度。
這是顧易必須要做的!
當然,此舉亦是會給顧氏招來許多的非議,但從長遠角度來看,此舉絕對可以被后世所歌頌。.
長安,西明寺。
作為高宗朝敕建的皇家寺廟之一,西明寺如今香火鼎盛,堪稱佛門巨擘。
其根基不僅在于皇家恩寵,更因其地處要沖,與盤踞關隴的諸多豪門大族盤根錯節,利益交織。
而這恰恰也是顧易將其選作首要目標的緣由。
——此乃震懾天下寺廟的絕佳靶子!
如今的關隴集團發展可與原本歷史之中完全不同。
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的安然身退,便已經注定了這一點。
而且別忘了,關中之地本就富庶。
在九州人口數倍于原本歷史的當下,關中的人口自然而然也是多出了不知道多少,光憑著這一點其實便足以說明一切。
雖然他們在朝堂之中的影響力確實是弱了不少。
但這其實也要看和誰比,與顧氏相比自是不如,但亦是可稱之為朝堂中影響最大的一批人。
值得一提的是——顧軒親自來了。
這自然是顧易的想法,無論如何這一刀亦是關鍵,絕對不能出現任何的差錯。
聲聲喊殺之音四起。
“護寺!護法!”
“菩薩開眼!官家休得褻瀆佛門凈地!”
“天理王法何在?豈容爾等毀我寶剎!”
“與諸位圣僧共進退!這是官逼民反,咱們要讓他們血債血償!”
寺門前,黑壓壓的人群手持鋤鎬、棍棒,甚至不乏寒光閃爍的利刃。
他們面容扭曲,眼中燃燒著狂熱的決絕,用血肉之軀筑成一道人墻,死死擋在官兵之前,寸步不讓!
看著眼前的這一幕,站在軍內的顧軒不由得亦是嘆了口氣。
他已經勸了這些人整整三天了。
正是利用著顧氏的影響力,想著能讓這些百姓們自己退去,但所產生的影響倒也并沒有很大。
雖然有不少百姓退去了,但這些狂熱的信徒亦是不在少數。
再勸?
——又能如何相勸?
且不說顧軒對此無奈,就連顧易亦是對此無可奈何。
此時滅佛就亦如原本歷史之中北魏時期的滅佛之舉,其慘烈程度本就是青史之最。
青史斑斑,那場血雨腥風,最終迫使佛門棄士族而附皇權,方融入九州綱常。
此乃這片土地必經之劫。
只不過——如今執刀者換作了顧氏。
退嗎?
——自是不可能退。
若顧氏在此刻退縮,那將九州興衰系于一身的誓言,便真成了天大的笑話。
深深的嘆了口氣,顧易沉思了良久之后,亦是不得不做出決定。
隨著他心念微微一動。
顧軒亦是揮了揮手,為這些人做出了最后的宣判。
“棄械者——生!”
“負隅者——殺無赦!”
“破寺!拿人!”
顧軒冷聲開口,下一刻身前的眾甲士亦是紛紛向前而去。
在他身后。
不少顧氏的兄弟此時的表情亦是萬分復雜,甚至有人眼眶通紅身體顫抖,控制不住的落下了淚水。
“兄長.此舉之后,天下人可還會記著我顧氏對天下的功勞嘛?”
有兄弟不由自主的問道。
這是不少家族兄弟們所擔憂的問題。
此番涉及到的人實在太多了,同樣也是顧氏自起勢至今,第一次將刀鋒對準了九州百姓。
雖然他們一直都在不斷的告訴著自己,這些人已經不能再稱之為百姓了,若是不加以管控便是造反之徒。
但心里那關卻始終都不好過。
“無妨。”顧軒深深的吸了口氣,旋即吐出,“我顧氏一心向陽,后人自可明見。”
“若——”
他語氣微微一頓,眼神在這一刻亦是愈發的復雜:“若當真有罵名,亦可盡加我顧軒一人之身!”
顧軒的身體亦是在微微發抖,不過卻被他完全竭力克制了下去。
聲聲哀嚎之音不斷響起。
這些人自是不可能擋得住經過訓練的官兵,而在這種沖殺之下,這些百姓們的陣型瞬間便被沖散。
那種來自內心深處對死亡的畏懼以及本能的求生。
驅使著他們其中不少人迅速逃了出去。
自是有官兵想要追擊,不過卻被顧軒立刻攔了下來,此行他所針對的只是那些冥頑不顧之人。
值得一提的是——
這些人當中顯然不僅僅全都是普通百姓,其中甚至還不乏有著能和官兵拼命者。
都不用去想,顧易便知道這其中定是有著地方世族的參與。
不過他目前也懶得追究這些東西了。
要想清查天下絕對會引起更大的混亂,屆時便不是要讓大唐再次安穩百年了,而是要效仿昔年的顧熙那般,切實的迎戰整個天下了。
消息不斷蔓延。
沒有人能料到顧軒竟然會做出這種決定,更沒有人料到此事竟然會發展到如今的這個地步。
長安人心瞬間動蕩。
也好在顧氏的名聲也不是吹出來的,顧軒立刻便派人安撫起了百姓。
就是以顧氏之名。
包括借此來言明其中厲害,以及佛教的種種過錯。
面對普通百姓,扯什么大義是沒有用的,只需要說出切實影響到他們的利益其實便已經足夠了。
整整數日時間長安這才漸漸安定了下來。
在顧易的操控之下,顧軒將整個西明寺內的和尚全都斬了。
——此舉,亦是在昭示一種不容置疑的態度。
敢于煽動信徒、裹挾民亂以抗國法者,無論僧俗,斷無生路!
顧易必須善用顧氏數百年積累的煌煌大勢,將此次動蕩的風險,壓制到最低。
當然,他亦非要將所有人逼上絕路。
只要寺廟不蠱惑信徒。
顧易便不會下死手。
這就是顧易給這些人的退路,只不過這些人也必須要接受顧氏的安排。
而隨著這些和尚被斬。
這西明寺各種資產也是立刻便被調查了出來。
雖然顧易對此早就已經有了一定的心理建設,但當他聽到那個數字之時,不由得仍舊是瞬間愣住了。
“稟太傅!”
“西明寺名下田產,廣布京兆府二十三縣,總計近二十萬畝!”
“寺中質庫所儲現錢,近八十萬貫!”
“此外,更掌控漕運碼頭、水碾硙坊七十余處,出海商船二十艘,及長安城內各處邸店、廊屋其月入之利,高達百萬錢,合千貫之巨!”
——二十萬畝!八十萬貫!
要知道,這還只是現錢。
除此之外還包括了不少欠條,要是將這些欠條上的欠款全都算上的話,就單單一個寺廟的積累,便已經超過了百萬貫。
總言之——
若是將整個大唐寺廟的所有積累全都加在一起,那完全可以稱之為富可敵國了!
顧易又豈能不驚?
他是知道這些和尚富,但也沒料到竟然會富到這種地步!
這要是讓他們繼續發展下去還得了?
顧易的心瞬間就更加堅定了起來,隨后便立刻心念一動,再次操控著顧軒決議將這些情況昭告天下。
并且,還要廢了那些百姓們的欠條。
利益才是最為動人的東西。
當此次的滅佛能夠讓百姓們得到一些好處之時,那此事所帶來的影響自然而然也就小了。
這是陽謀!
寺廟吞并土地所侵害的是所有人的利益。
這些和尚能夠積累起信眾來,顧氏為何又不能利用民憤?
果然,隨著消息傳開。
——關中震動!
隨后更是向著整個天下蔓延而去,包括顧軒此次的種種舉動,更是在整個天下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不過也正是在這種時候。
隨著李白一篇直言佛門當滅的詩詞問世,并在云韶閣的影響之下取得了極大的名聲。
各地的士人就如同看到了獵物的蒼鷹一般迅速有了動作。
——士人逐名。
這同樣也是顧易送給他們的利益。
包括自河北為始,無數普通百姓在這種時候也是有了動作,就是以最為粗俗普通的語言就講述著佛教的無道。
隨著這些人相繼有了動作,這一場大勢也是在整個天下迅速拉了帷幕。
當然,自是有著反對之音。
包括不少的寺廟也根本不可能因為此事而直接放棄抵抗。
但那種影響越來越大的趨勢,卻在這種情況之下,漸漸停了下來。.
“至德三年四月,軒召洛中諸寺住持,宣新政。
有僧觸階,血濺柱礎。
未幾,御史密牘至:匿田一千四百萬畝。
廣化亦有急報:妖僧聚眾數千,圍御史于山道,詈“天譴”,毆差役。
軒闔牘,銅匣落案,聲震靜室。
廷議,軒歷數其罪,聲若冰裂:“彼挾神佛為甲,驅黔首為刃,干王法.當滅佛。”
舉朝默然。
軒親草奏疏。
越三日,帝可之,事遂行。”
——《唐書.顧軒列傳》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