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大明:逆天屬性,我殺敵撿取長生  >>  目錄 >> 第115章 封朱應【大寧邊軍指揮使】朱元璋與朱標的父子情

第115章 封朱應【大寧邊軍指揮使】朱元璋與朱標的父子情

作者:無諒888  分類: 玄幻 | 王朝爭霸 | 無諒888 | 大明:逆天屬性 | 我殺敵撿取長生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大明:逆天屬性,我殺敵撿取長生 第115章 封朱應【大寧邊軍指揮使】朱元璋與朱標的父子情

“太子。”

朱元璋端坐在龍椅之上,目光溫和地看向朱標,輕聲問道:“遼東戰事既是你一手操持,那你覺得此番該如何封賞朱應?”

他的聲音在莊嚴威肅的大殿內回蕩,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朱標聞言,上前一步,立刻躬身行禮,大聲回道:“回稟父皇。”

“大寧自設立府域以來,就一直未曾設立衛指揮使,而是由知府暫代此職。”

“今遼東將定,朱應是自大寧邊軍成長起來,自邊軍立功無數,為國殺敵無數。”

“兒臣以為,大寧衛所指揮使一職,非朱應莫屬。”

朱標說這話時,神色堅定,語氣中帶著一種毋庸置疑的堅定,仿佛在向眾臣宣告這一任命的合理性。

朱元璋微微點頭,臉上浮現出一抹淡淡的笑意,隨后說道:“以往衛所指揮使的任命,是需要經過推選的。”

“在各地依戰功而擇選,然后再由兵部考量,經過咱的同意而定。”

“而且我大明擔任衛所指揮使之位的將領,年齡最小的也有近三四十歲了。”

“這朱應才十七歲,這也算是我大明之最了。”

他一邊說著,一邊輕輕撫摸著龍椅的扶手,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對朱應年輕有為的贊賞。

聽著朱元璋的話語,朝堂上的群臣們自然也很清楚,朱應晉衛所指揮使的事情基本可以定下了。

畢竟朱應的戰功太過耀眼,這耀眼的戰功足以彌補他年齡上的不足,也足以彌補晉升指揮使所需要走的各個繁瑣流程。

要知道,一個邊軍衛所的指揮使至少都是統帥五萬大軍,鎮守一方,這完全可以算是手握兵權的大吏了。

以十七歲之齡登臨這個位置,在大明的歷史上根本未曾有過。

“父皇。”

朱標笑著說道:“如若不是這一年朱應已經連晉了三爵了,兒臣甚至都想再晉他爵位了。”

朱標說話時,嘴角微微上揚,眼中滿是對朱應的欣賞與看重。

聞言!

群臣們不由得紛紛看向朱標,心底更是感慨朱標對朱應的看重程度之深。

“太子殿下對這朱應還真的是看重啊。”一位臣子小聲地對身旁的人說道,

“一年時間憑借軍功晉升到了指揮同知,如今又要獲封指揮使,這可是獨一份了。可他竟然還連升三爵,成了我大明的伯爵,一躍成了貴族的身份呢,大明自開國后,承受此隆恩的也唯有這朱應了。冠軍伯!不凡啊!”

眾人紛紛低聲附和,眼神中既有對朱應的羨慕,也有對朱標用人眼光的欽佩。

這或許就是完全依功而賞,依功而晉,沒有半分虛偽了。

當然。

其根本或許也是遼東之戰也是由當今皇上與太子親自過問吧。

朱元璋微微一笑,說道:“在其位謀其政,亙古不變之理。”

“朱應還很年輕,如今承受的恩澤已然不小,就先讓他在衛指揮使的位置上好好磨練吧。”

“真正統帥一軍,治理一府軍政,也并非在戰場上那般簡單。”

“太子,你歸東宮后就擬定旨意,晉朱應為大寧衛指揮使,賦指揮使印!”

“另,加賜黃金千兩!于應天賜府邸一座,賜匾冠軍府。”

朱元璋說這話時,神色莊重,語氣透出毋容置疑,顯然已經對朱應的封賞事宜做出了最終決定。

聽到這!

朱標當即躬身一拜,聲音洪亮地回道:“兒臣領旨。”

“好了。”

朱元璋掃視了一圈朝堂上的群臣,笑著問道:“值此遼東大捷,諸卿還有何本啟奏?”

目光掃視下。

威嚴無比,仿佛能洞察殿中臣子們心中的想法。

唐鐸站了出來,恭敬地啟奏道:“馮勝大將軍上奏遼東降卒近二十萬需處置,這些需皇上明示。”

唐鐸說話時,微微低著頭,雙手捧著奏章,一副畢恭畢敬的樣子。

“對于這些降卒,諸卿有何看法?”朱元璋沉思了一瞬,目光再次看向朝堂上的群臣,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詢問的意味。

趙勉站了出來,神色認真地說道,“臣覺得直接將這些降卒貶為奴隸為好。吾大明疆域遼闊,諸多馳道需修繕,諸多城池需加固,甚至于長城也需加固修繕!”

“這些都需要足夠的人力與物力,如若能夠將這些降卒利用好,于國力有大用。”

趙勉一邊說著,一邊比劃著,試圖讓朱元璋更清晰地理解他的想法。

“臣倒是覺得這一支善戰之軍貶為奴隸倒是可惜了。”

一個老臣緩緩站了出來,臉上帶著一種深思熟慮的神情。

“邵卿有何見地?”

朱元璋直接問道。

在如今洪武一朝,自當初胡惟庸伏法之后,朱元璋就廢除了丞相之位,昔日大權在握的丞相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輔助朱元璋處置政務的殿閣大學士。

四殿兩閣!

如今稱之為殿閣大學士,但是在后明朝時代則是稱之為閣老了。

雖然不復丞相之權,但同樣也是大權在握,比之六部尚書的地位還要略微高上一些。

而這一個出聲的老臣,正是華蓋殿大學士,邵質,也是被朱元璋信任的一個大臣。

邵質笑了笑,恭敬地啟奏道:“北元已不復昔日大元,其國力衰弱,被吾大明趕出了中原,但他們的軍隊實則不弱,戰力同樣超群。”

“這些軍隊如若能夠為我大明所用,為我大明抵御外敵,絕對可以起到大用。”

“畢竟北疆之地多戰事,這樣一支軍力如若放棄了,未免也太可惜了。”

邵質說話時,條理清晰,語氣沉穩,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思慮之色。

“邵大學士。”

這時,又有一個大臣站了出來,十分質疑地說道:“雖說這一支收降的元軍戰力不俗,但大學士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

“這一次在遼東俘獲的降卒至少有半數是元人,如若用他們去鎮守北疆,你敢保證他們不會與北元暗通款曲?”

這個說話時,眉頭緊皺,表情嚴肅,對邵質的提議表示出強烈的擔憂。

而此人,正是武英殿大學士,吳伯宗。

“吳大學士。”

邵質不緊不慢地說道:“如今我大明的情況,天下的情況,早就不是昔日的秦漢時期的格局了。”

“在中原大地之上,已然生存了不計其數的族群,不僅僅是蒙古族,還有其他諸多族群皆是融入了大明,他們都為我大明的子民,為我大明效力。”

“在遼東之地,生存的蒙古人不下于百萬。”

“難道對于他們,我大明還要斬盡殺絕不成?”

“人口,那便是我大明國力組成的一部分,自然是要好好利用。”

“據我所知,遼東一直被納哈出經營,雖與北元有聯系,但其募兵皆是在遼東而行,那些被我大明俘獲的降卒,他們的家小都在遼東。”

“如若我大明將他們收降整編了,他們膽敢降而復叛,那就是滅族之罪!我不相信他們敢!”

邵質說這話時,目光堅定,語氣斬釘截鐵,似乎對自己的觀點有著十足的把握。

聽他一言,朝堂上不少大臣都是紛紛點頭。

在大明當初立國時,朱元璋征伐天下的口號是驅除韃虜,光復漢家天下。

這一個過程造成的殺戮不少,但明軍也是有所克制的,那些生存在中原大地上,安分守己的蒙古人,大明朝廷也是并未分成一個三六九等來,一律以平民待之!

哪怕是在軍中也有不少蒙古族裔為大明效力,為大明殺敵。

漢家中原,已然不是昔日秦漢時期的那種單一族群為主了,而是混雜了無數的族群,完全融入了華夏,被漢化了。

從古至今以來,漢家!

最厲害的并不是兵鋒,而是漢化,而是數千年的禮義廉恥,數千年的文化。

這也讓那些入了中原的外族逐漸融入到了中原漢家的文化圈,融為一體了。

當然,如若說漢化最完全的,那也當屬于曾經元庭的一個皇帝,也是滅了宋,建立了一個遼闊版圖的皇帝,元帝,忽必烈。

在沒有南下之前,他是大汗忽必烈,可是當滅了宋,占據了中原大地,統御了天下后。

他,成了漢家的標榜,自稱漢家正統的忽必烈,也叫劉必烈!!

這就是屬于漢家漢化的威力所在了。

“邵卿所言不錯。”

朱元璋緩緩開口道:“這一批降卒的確是要好好用。”

朱元璋說這話時,微微瞇起眼睛,似乎在心中盤算著什么。看似平靜的附和,可實則已經表明了他對整編這一批降卒有了心思。

“父皇。”

朱標一臉嚴肅地說道:“這一批降卒數目不少。”

“據馮勝大將軍稟告,足有十八萬余眾,如若真的要將這些降卒整編,那也不能設立單一衛所,而且整編必須細致,必須能夠將他們完全掌控。”

朱標說話時,眉頭緊鎖,眼神中透露出對這件事情的擔憂與謹慎。

如若真的一次性整編如此多的降卒,這對于大明而言是前所未有的,十幾萬降卒,一人一張嘴,不僅每日的糧食消耗極大,而且整編之后也的確會有所隱患的。

“這些降卒自然是不能成一軍的。”

朱元璋也嚴肅地點了點頭:“此事,必須要經過慎重商議方可整編。”

“太子,你擬旨一道傳給馮勝,讓他與麾下將領商議這遼東降卒的整編。”

“盡快給咱一個合理的整編方法。這一支兵力,不可浪費了。”

“咱是窮苦人出身,如此多的兵力如若不用,那就是暴殄天物。”

朱元璋說這話時,眼神中透露出對這支部隊的重視,此番讓太子朱標親自過問,顯然也是在向朝堂群臣宣告收編降卒的心思。

“兒臣領旨。”

朱標先是一拜,領了旨意。

然后又似想到了什么,當即道:“父皇!如今遼東將定,馮勝諸位將軍是不是要歸于應天述職?他們麾下的兵力是不是也要調回來?”

朱標試探著詢問道,眼神中帶著一絲詢問的意味。

“太子有何看法?”朱元璋笑了笑,反問道,眼神中透露出對朱標想法的期待。

“遼東初定,諸事繁多。”

朱標當即說道,沒有任何猶豫之色:“必有元軍余孽隱藏遼東各處為禍,大軍還需鎮守方可確保安寧,而且那十幾萬降卒也需要有軍隊看著,避免亂象。”

“待得遼東徹底平息之后,可再下旨讓馮勝大將軍他們歸都述職。”

朱標說話時,條理清晰,分析得頭頭是道,展現出了他卓越的政治才能。

“就依太子所言。”朱元璋當即道,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父皇圣明。”朱標當即一拜,臉上洋溢著對朱元璋認同自己的喜悅。

朱元璋看著朱標溫和一笑,轉過頭的瞬間,目光又變得威嚴起來,俯瞰朝堂。

隨后。

他直接開口:“唐鐸,趙勉,陳敬。”

三個人名從朱元璋的口中喊出,聲音威嚴而洪亮。

“臣在。”

被點到名字的三部尚書立刻站了出來,整齊地回應道。

他們三人站得筆直,臉上帶著嚴肅的神情,等待著朱元璋的旨意。

“遼東大戰很快就要徹底定下了。”

朱元璋說道:“兵部作為主軍之責,必須盡快給咱將遼東戰場上傷亡將士的名冊擬定,再交由戶部審閱,盡快將撫恤落實。”

“至于戶部,積極籌措錢糧,撫恤之事為重,凡是為我大明戰死捐軀的將士,絕不可薄待半分。”

“還有遼東的官吏任免,這個是未來遼東治理的根本,太子雖然定下了遼東府知府的人選,也帶了一眾輔官隨行,但遼東疆域不小,人口也不少,還需要足夠的官吏去治理,這些吏部要盡快選定官員調任,遼東定,現在的關鍵就是讓遼東徹底融入我大明。”

朱元璋對著眼前的三個尚書說道,語氣堅定,眼神中透露出對這些事情的重視。

兵部,戶部,吏部。六部之中最為關鍵的三個。

“臣領旨。”

唐鐸,趙勉,還有作為吏部尚書的陳敬,恭敬一拜,齊聲回應。

“好了。”

朱元璋掃視了朝堂一眼,大聲問道:“咱要說的都已經說了。諸卿可還有什么要補充的?”

他的目光再次在群臣身上掃過,等待著臣子們的回應。

陳敬恭敬地啟奏道:“如今遼東將定,我朝廷是不是在賦稅方面要做一些減少?”

“畢竟戰事初定,戰火初熄!遼東百姓或許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

陳敬說話時,微微低著頭,眼神中透露出對遼東百姓的關切。

“的確。”朱元璋也是恍然回神,點了點頭:“太子,你覺得遼東稅收該減少多少?”

朱元璋再次將目光看向朱標,眼神中帶著詢問與期待。

“此事事關重大。”朱標沉聲說道,面帶思慮:“兒臣也需細細考量。究竟是單一的減免農稅,還是要全部稅收一起減免。”

朱標一邊說著,一邊微微皺眉,似乎在腦海中仔細思考著各種可能性。

稅收之事,國本之事,朱標也不敢輕易下定奪。

畢竟影響太大了。

“此事不急。”朱元璋笑呵呵地說道:“咱給你時間。既遼東是在你手中運籌的,但自然是要治理到底。”

朱元璋說這話時,臉上洋溢著溫和的笑容,對朱標充滿了信任。

“兒臣謝父皇。”朱標當即道謝。

又經過了一陣朝議,朝議散。

奉天大殿內,只剩下了朱元璋與朱標父子二人。

“爹。”

沒有了外人在場,朱標則是無比鄭重地對著朱元璋一拜。

“兒子謝謝你。”朱標說這話時,眼神中充滿了感激之情。

見此。

朱元璋溫和一笑,緩緩從龍椅上站了起來,走到了朱標的身前,直接將朱標給扶了起來。

“你我父子,說什么謝。”朱元璋溫和笑道,他的聲音中充滿了慈愛,雙手輕輕搭在朱標的肩膀上。

“爹。”朱標十分感激地說道:“遼東光復,青史留名。你給兒子的太多了。”

朱標看著朱元璋,眼中閃爍著感動的。

“哈哈。”

朱元璋大笑道:“別說一個光復遼東之功!未來整個大明都是你的。”

“爹如今活著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能夠從爹的手中接過一個更好的大明。”

“昔日漢朝時,文景之治,青史留名。”

“爹是一個平民出身,手中沾染了不知多少人的鮮血,手中也不知道宰了多少貪官污吏!”

“文帝那種千古一帝,爹是沒有辦法成就了。”

“但你可以。爹希望你以后以文帝為標榜,成為我大明的文帝,恩澤天下,恩澤萬民,與民同休,與民更始。”

“這,就是爹對你最大的期望啊。”

朱元璋說這話時,眼神中充滿了對朱標的期待與信任,雙手緊緊地握住朱標的肩膀。

“兒子……”

朱標目光堅定,直視著朱元璋,語氣極為鄭重地回道:“一定不會讓爹失望。”

此刻的他,站得筆直。

仿佛將所有的決心都凝聚在這一句話中,周身散發著一種令人信服的氣場。

朱元璋看著朱標這副模樣,臉上瞬間綻放出爽朗的笑容,隨后他伸出寬厚的手掌,連連拍著朱標的肩膀,發出欣慰的笑聲,說道:“哈哈,爹相信你。”

他的手掌拍在朱標肩膀上,帶著十足的力量,卻又滿含慈愛,每一下都似在傳遞著信任與鼓勵。

在這奉天殿內。

陽光透過琉璃瓦的縫隙,灑下一道道明亮的光線,映照出這父子二人的身影。

對于朱標而言,身處太子之位,肩頭承擔著沉重的責任。

平日里,他需周旋于朝堂之上,處理各類軍政事務,平衡各方勢力。

在眾多復雜的國政面前,他從未有過絲毫懈怠,憑借著自身卓越的軍政才能,將諸多事務安排得井井有條。

大臣們匯報政務時,他總能迅速抓住關鍵,做出合理的決策,軍事調度上,他也展現出非凡的謀略,為大明的穩定與發展立下汗馬功勞。

朱標!的確從未讓朱元璋失望過。

“爹。”

朱標微微瞇起雙眼,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容,帶著一絲了然,輕聲問道:“遼東將定,之所以將大軍留在遼東鎮守,不僅僅是為了安定遼東吧。”

其實早在之前唐鐸與兵部上奏是否傳召將領回朝時,朱標心思敏銳,便已隱隱察覺到其中深意。

“坐。”

朱元璋臉上笑意未減,略微一動,直接坐在了這大殿的階梯之上,他目光溫和地看向朱標,眼神中滿是慈愛與親近,仿佛此刻他們并非身處威嚴的朝堂,而是在尋常的家中。

朱標見狀,也沒有任何拘謹,與自己父親相處毫無隔閡,像尋常父子一樣,自然地坐在了朱元璋的身邊。

“光復遼東,除了奪回本屬我漢家的疆土外。”

朱元璋微微挺直脊背,目光變得深邃而堅定,緩緩開口道:“更關鍵的還是拔除北元一顆隨時要刺向我大明的利刃。”

說著,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寒光,仿佛那北元的威脅近在眼前。

“如今這一柄懸于頭頂的利刃已經解決了,接下來自然是要對付這懸空利刃的罪魁禍首了。”

提及遼東,朱元璋的眼中瞬間閃過一道厲色,那是長期身處權力巔峰、面對敵人時所獨有的狠厲。

朱標自然明白,父親口中那罪魁禍首,不言而喻,正是北元。

北元勢力一直盤踞在北方,對大明虎視眈眈,多年來侵擾邊境,給百姓帶來諸多苦難,也讓大明時刻處于緊張的防御狀態。

“看來爹是準備遼東徹底安定后,便劍指北元了。”

朱標嘴角上揚,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輕聲說道。

他對父親的戰略意圖已然心領神會,并且深知這是關乎大明未來國運的重要決策。

“遼東是頭頂懸劍。”

朱元璋重重地點了點頭,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堅決:“北元才是真正的大敵。不將他們徹底打殘,咱睡不著啊。”

“不將他們徹底打廢,咱怎么能讓你安安心心的掌國啊。”

說到此處!

朱元璋大笑了一聲,那笑聲爽朗而豪邁,在奉天殿內久久回蕩,盡顯一代帝王的霸氣。

“兒子能做的就是絕不會讓爹失望。”

朱標再次鄭重表態。盡管朱元璋話語之中滿是帝王的霸氣,可朱標卻深深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濃厚父子之情。

自己父親所做的一切,皆是為了大明,更是為了自己能夠順利接掌江山。千言萬語在心頭涌動,除了感動之外,更有著一種難言的責任落在了朱標的身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大明:逆天屬性,我殺敵撿取長生目錄  |  下一章
大明:逆天屬性,我殺敵撿取長生 手機網頁版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134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