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貸款武圣 第233章 諸王反應,閉關修行
第233章諸王反應,閉關修行
大漢皇帝登基,天地震動。
鄭均稱帝的消息可以說是很快便席卷了整個天下。
所有人都被這個消息給震驚到了。
雖然南國也有兩人稱帝,但大周對南方的掌控能力不強,被蕭鑾、陸孟兩位頂級門閥世家的元丹武圣稱帝,也是正常。
但北國,向來是李氏自留地。
這位鄭均以布衣之身,在神京稱帝,這可是震驚天下的大事!
更是讓李氏諸侯王震怒!
而距離鄭均最近楚州,楚王在鄭均登基后第三日便收到了消息,登時大驚失色,召集群臣議事。
楚王宮內,群情激憤!
“王上,鄭賊欺我周室無人乎?”
一個看起來頗為虎背熊腰的通竅大將臉氣得發紅,一瞬間倒是有了幾分關公的模樣,接著便厲聲道:“大王,末將愿為先鋒,殺入神京,為您生擒此賊耳!”
“是極,是極!”
一旁一個白面小生也在叫嚷著,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樣:“此賊利令智昏,大王發兵,伐無道、誅賊鄭,屆時于神京登基,豈不美哉美哉?”
而一個老將也在一旁深思熟慮道:“南梁不可抗衡,北漢或許能戰。”
楚州的十數位通竅各自發表意見,不過大部分人還是沉默不語的。
因為他們已經略微察覺到有些問題了。
而坐在王位上的李宏臉色漲紅不已,望著這些人,可以說是有些無可奈何了。
“寡人叫你們來,不是讓你們添亂的!”
楚王李宏深吸一口氣后,張口喝罵道:“那梁賊蕭鑾有四尊元丹,漢賊鄭均難道沒有嗎?你們的腦子被狗吃了?!出的什么餿主意?!如今天下隕落的三尊元丹,可都葬送自鄭均手中!”
聽到了楚王李宏的喝罵聲,大家這才尷尬不已。
他們以為,楚王殿下之所以會喚他們過來,也是為了群情激奮,怒噴鄭均一下。
畢竟楚王殿下可是神武皇帝的血脈后裔,雖然只是神武皇帝的庶子,但才干不同凡響,定然大有作為。
他們以為,此番鄭均篡位,楚王殿下要有大事去做,直接恢復周朝統治,拒絕承認‘景隆’偽帝,兄終弟及,直接成為大周第三代皇帝,復興大周。
至于那死而復生,在膠東郡登陸的永昌皇帝?
不熟,鐵冒充。
畢竟永昌皇帝的政治生命已經在今州大梁城下葬送了,別說那膠東郡的家伙分不清真真假假,就算是真的,他在天下諸侯眼中,也是個死人了。
齊、魏、韓、越四王不會容忍他的存在,而蔡家投資鄭均大獲成功,蔡家嫡女已然成為大漢皇后,能夠繼續效忠永昌皇帝的,或許只有屯兵在彭州的岳國公舒衛淵殘部。
楚王也是很清楚這種處境的。
如此情況,自己的這位皇兄已經和天下尋常小諸侯沒有什么區別了,而且他的處境更加可悲,比起在益州的張本功還要差一些。
畢竟他要面對的,可是四位親王七尊元丹武圣的聯合絞殺。
屬下們都覺得自己是有機會成為大周皇帝,讓他們更進一步的,但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處境并沒有比自己那位皇兄好到哪兒去。
南有蕭梁,北有鄭漢。
自己夾在中間,處于一個十分尷尬的地位。
南方的蕭梁政權,大梁皇帝蕭鑾、丞相王茂弘、大將軍王處仲、大都督謝度安,皆為元丹武圣。
北方的鄭漢政權,大漢皇帝鄭均、安王盧正林、寧王蔡抗、慶王趙煒,也皆為元丹武圣。
雖然他們并不一定是真的符合君臣之禮,內部或許也有斗爭。
但無論如何,面對外敵,他們一定是團結一致的。
這他媽的。
自己輕則對付四個元丹武圣,如果一旦出了問題,引得前后夾擊,自己可是要一口氣對付八個元丹武圣!
這可比膠東郡的永昌皇帝要難受多了!
永昌皇帝也只需要對付齊王、魏王、韓王、越王、楊氏二老祖、虢國公魏搏虎這七個元丹武圣罷了。
反正楚王李宏是看明白了。
定鼎天下者,就在鄭均、蕭鑾、齊王李淑、燕王李篙、魏王李放和永昌皇帝這六人之中產生。
至于什么狗屁的張本功、自己、涼州的李諢和那占據東南沿海的大吳皇帝陸孟,都只是割據一時的小諸侯罷了,成不了氣候,暫時稱王稱霸而已。
而對于這六人,楚王李宏其實更看好自己的兄長齊王和弟弟燕王。
鄭均、蕭鑾,元丹眾多,但利益不均,可能會出現背刺行為。
魏王,和韓王合作,或許會對至尊之位有間隙,而楊氏二老也不是吃干飯的。
他們這幾個,雖然元丹多,但不是一條心的。
齊王、燕王,雖然元丹數量不多,但好在眾志成城,上下一心。
齊王有魏搏虎,燕王有王成棟。
此皆忠臣。
齊王擁兵六十余萬,占據天下富庶之地。
燕王雖然只有三十萬兵馬,但常年與北戎、東夷征戰,乃天下一等一的精銳。
而且最關鍵的是,燕王甚至還在坐山觀虎斗,這些年來除了派兵以‘叛亂’的名義占據了博州五光郡之外,也再無行動的意思,一直在蓄力,足以見得其雄渾的野心了。
這幾點,就足以讓鄭均、蕭鑾和李放去學了。
楚王李宏深吸一口氣后,望向左右群臣,張口問道:“本王叫你們來,不是商討該打蕭梁還是鄭漢,而是……”
“本王欲為藩屬附庸,你們覺得本王遣使尋誰,會更好一些?”
媽的,皇位沒我份,滅族算我的。
狗屁的大周,本王不管了。
關上門來醉生夢死得了。
聽到楚王李宏的話語,楚州群臣面面相覷。
大王,您未戰先怯?
已經開始考慮投誰了嗎?
你可是神武皇帝的兒子!怎能如此啊?
“與漢帝結盟吧,我等與漢帝未有恩怨,先前還送去珠寶交好,未動干戈。”
“不可!漢帝篡周,大王乃神武皇帝血裔,若是與漢締盟,為漢附庸藩屬,天下人該如何看待大王?還是與梁皇謀平,方為正道!”
“你這老匹夫,果真是蠢彘一只!漢帝篡周,那梁皇難道就不是反賊?我軍與梁軍大戰數次,甚至大勝一場,令梁皇損兵折將,梁皇豈能罷休?況且梁皇與東吳結盟,如今擴張方向除了我等之外,也就只有劉氏罷了,劉氏與其尚未結怨,梁皇豈會如此?”
“為何不能?平州劉氏乃當年夏祖后裔,如今亂世至,他們自然也有恢復祖制之心,梁皇未必不會征討……”
“夏祖后裔?都三千年了,誰還記得這個?況且平州劉乃是當年夏祖族弟后裔,并非夏祖本人后裔!況且與數千年前的夏祖相比,王上乃是神武皇帝子嗣,比起劉氏而言,我們難道不更是大敵嗎?”
楚州群臣又吵了起來,嘰嘰喳喳,如同麻雀一般,吵得楚王李宏腦袋疼。
而就在此時,忽然有一清瘦謀士站出身來,對著楚王李宏先是拱了拱手,然后對在場眾人道:“我有一言,還請諸位靜聽。”
而聽到了這清瘦謀士的話語,一個絡腮胡大漢當即不滿道:“荀滕,你這小兒輩,能有什么見地?速速下去,這不是你這個外罡可以來的地方!”
通竅氣勢爆發,而這名為‘荀滕’的清瘦外罡謀士并沒有任何被震懾的意思,反而無畏道:“諸位皆是前輩,在戰場搏殺之時,晚輩不如諸位前輩,然對于時態局勢,諸位前輩倒是不如晚輩了。”
“你!”
那絡腮胡大漢正欲發怒,卻見楚王李宏抬了抬手,張口道:“說下去。”
荀滕見狀,當即張口言道:“無論是大漢皇帝還是大梁皇帝,對于他們二位來說,如今應該都不會想要接壤……因此,以下臣來看,王上如今選擇投效一人為附庸,反而會加劇二者矛盾,使得我楚地多受征伐。”
“投漢,而受梁伐;投梁,而受漢征。”
聽到荀滕的話語,楚王李宏不由點了點頭,看向了荀滕,感覺有幾分詫異:自己麾下竟然還有這樣智謀之輩,不都是蠢蛋莽夫?
而深吸一口氣后,楚王李宏張口道:“若是不做選擇、隨波逐流,只怕遲早會受前后夾擊之苦,此番擇一者投為附庸,也是為了避免此局,荀滕,你有何意?”
“王上,下臣認為……我等應遣使同時往向漢、梁二國,同時稱臣。”荀滕道,“漢、梁二國,也應是有默契在的,畢竟同為異姓皇帝,如今周室未滅,尚有中土諸王在,漢、梁不會直接開戰,因此讓我楚地作為緩沖之處,立于此地便是最合適的方式。”
“大王只需同時向南、向北稱臣,便可平息禍亂,以這數郡之地休養生息,坐觀成敗……若漢帝一統北方,則投漢;若梁皇一統南國,則投梁也。”
而聽到了荀滕的話語,楚王李宏也是深吸一口氣,當即點了點頭,張口道:“既如此,便依你之計,向漢、梁派遣使臣!”
說罷,李宏又看向荀滕,忽然張口道:“若是此舉不妥,寡人便先殺你!”
“大王放心,此計不成,我當自刎謝罪!”
青州臨淄城中,齊、韓、魏、越四王齊聚,在同一時間收到了鄭均稱帝的消息,登時有些怒目圓瞪,暴跳如雷。
尤其是魏王,已經可以說是將不滿寫在了臉上!
魏王李放猛地拍案而起,雙目赤紅,須發戟張,怒喝道:“鄭均這賤民!黑山縣的泥腿子也敢僭越稱帝?!他算什么東西?!當年本王巡視博州時,路過這黑山縣,不過是個鳥不拉屎的窮鄉僻壤,連個像樣的武者都找不出來!如今倒叫這廝騎到天下人頭上了?!”
他越說越怒,周身真元不受控制地外溢,引得殿內服侍的幾名歌姬瑟瑟發抖:“待本王打進博州,定要將這黑山縣屠個干凈!凡姓鄭者,無論老幼,盡數車裂!本王要讓他知道,賤民就是賤民,怎敢篡我大周基業!”
說罷,魏王李放又深吸一口氣,看向了韓王李攸,不由輕笑一聲:“五弟倒是沉得出氣,聽說昭婉侄女如今貴為那所謂漢廷的貴妃?”
聽到這句話,韓王李攸臉色不由陰沉了起來。
雖然他與魏王乃是同胞兄弟,但自從自己丟了彭州之后,這王兄總是有意無意的對自己陰陽怪氣,想要壓制自己,這讓韓王李攸很不耐煩。
正當韓王李攸打算說些什么的時候,卻見齊王已經張口了。
“四弟慎言。”
齊王李淑輕叩玉杯打斷,眉宇間閃過一絲不耐:“鄭賊既已元丹大成,又連斬晉、趙、秦三王,此刻說這些氣話有何用?”
說罷,齊王又道:“這鄭賊固然可惡,但我們眼下的大敵還不是他。”
一旁的越王沉默不語,只是一味喝酒。
而聽到了齊王的話語,在場的所有人都明白,他們現在真正的大敵是誰。
正是膠東郡的東海兵,永昌皇帝已連破兩郡,一副要席卷八荒的模樣。
他們是戰役最后的經歷者,自然知道永昌皇帝并沒有死,而是以元丹為代價遁逃。
彼時的他們認為失去了元丹的永昌皇帝并沒有了威脅,所以也沒有刻意去尋永昌皇帝李稷的蹤跡,但沒曾想,竟讓他榮耀歸來了!
雖然永昌皇帝李稷據說是已經恢復了元丹的實力,但他孤身一人,按理說并不是什么大患。
但在場的幾位可是覺得,這李稷的威脅要比鄭均大得多的多!
鄭均就算麾下再多兩尊元丹武圣,也不如李稷的威脅大!
這其中的原因也是很簡單。
其一,李稷畢竟是正統太子,乃天下正朔,他若不死,他們這些李氏皇族有些名不正言不順的。
其二,也是最關鍵的一點。
他帶著東海兵回來,從膠東郡登陸。
這說明什么?
說明,他們的那位世伯出手了。
天下臣民或許不知曉此事,但他們是十分清楚其中原委。
作為神武皇帝的兒子們,他們自然知道神武皇帝當年的結拜大哥事跡。
這位世伯姓宋,乃云州豪杰,少任俠,輕財重義,揮金如土,周濟四方,時人號曰“云州第一豪俠”。
當年神武皇帝尚未發跡時,曾遭遇困境,流落云州,其得知后,毫不猶豫地傾囊相助,不僅提供錢財,還親自照料,神武皇帝感其恩義,約為兄弟,誓同生死。
后及天下動亂,宋世伯已據云州,擁甲數萬,威震北疆。
然念昔日之諾,棄基業而投神武,曰:“丈夫在世,豈能背信棄義?如今天下動蕩,只有李氏才能安定亂世。”
遂率部曲,隨神武南征北討,摧鋒陷陣,屢建奇功。
而天下一統之后,神武皇帝本欲封其為王,但他卻推辭了這王爵,以元丹巔峰的修為入了東海,在東海潛修數十年,從此與中原斷絕聯系。
但神武皇帝卻很清楚,他的這位結義義兄在東海盜取天機,完成凝聚法相的步驟,最終盜走了東海龍族的氣運,凝聚‘盜天機’法相,遂于蓬萊之巔,開府建觀,自號‘上洞伏龍真君’。
只是偶爾有青州漁民可見東海煙波浩渺間,時有劍光沖霄,龍吟隱隱。
而如今,神武皇帝駕崩。
但上洞伏龍真君仍在,這位世伯既然將大哥送了回來,豈不是證明一點……世伯,有可能是支持大哥奪取皇位的?
這自然是令他們幾個感到有些不安,所以想要盡快滅掉大哥,好叫世伯換一個人來扶持。
鄭均當皇帝,并不代表他們當皇帝的資格被剝奪了,他們還是能夠與鄭均逐鹿一分高下的。
但李稷若是當上了皇帝,那他們幾個是真的沒機會了。
齊王一念至此,當即深吸一口氣,張口道:“世伯雖是法相高人,但如今正值逐鹿,世伯無法直接出手,這正是我等的機會!速速滅掉膠東郡的李稷,然后我們便可合力回師,西征鄭均!”
聽到此言,魏王、韓王也結束了紛爭,齊齊點頭。
而越王的眼眸之中,卻閃過一抹異色。
他冥冥之中似乎想到了什么。
這位‘上洞伏龍真君’真的像是傳言的那般大公無私嗎?
不見得。
按照史書的記載,這位‘上洞伏龍真君’好像和神武皇帝相差無幾,也是威震一方的諸侯,最后怎么會就這么輕而易舉的放棄‘天下主’法相了呢?
而且,去了東海之后,就算是為了凝聚法相,為什么在隨后的數百年間,與中土斷絕聯系,老死不相往來?
而如今,為什么會又如此明目張膽的插足中土紛爭?
種種的一切,只是讓越王想到了一個可怕的事情。
‘上洞伏龍真君’修的可不是什么別的法相。
他修的,可是‘盜天機’啊。
法相高人窮極一生,都在追求更高的境界。
如此,這位‘上洞伏龍真君’會不會想要借此能力,圖謀一些別的東西?
越王在心中暗忖,但他卻沒有說出來。
局勢越亂,對他也越有利。
他才不會挑明這一切。
混亂,才是通往成功的階梯!
除了李氏諸侯之外,各方勢力表現不一,而這一切對于鄭均而言,也沒有什么心態上的變化,這些外界的大小反應并不能影響到他。
而皇宮之中,鄭均正在擬好關于新朝中樞各部官員。
鄭均參考的是明朝的官吏制度,他想要的是類‘嘉靖’的方式。
小事不開會,大事開小會。
平時也不耽誤自己的修行。
至于發兵征討之事,除卻對肅州用兵之外,鄭均也不想要繼續用兵了。
畢竟鄭均也想要在最近這段時間,停下來好好緩一緩,讓自己治下的百姓都能夠喘一口氣,也讓自己能夠安心鞏固境界,早日突破到元丹巔峰,直接預支一個‘天下主’的法相出來。
到時候直接嚇死其他諸侯,讓他們百思不得其解。
讓他們疑惑自己并沒有達成二十州地脈的吸納條件,為什么能凝聚‘天下主’法相這件事。
對于鄭均而言,現在確實是這個更重要。
擴張地盤,倒不是最大的問題。
自己只需要維持住現在的基本盤,以嵐州、關中、肅州、博州、宣州、隴州這六州之地來供給自己一人修行便可。
而在修行的過程中,也可以慢慢摸索出屬于自己的神通手段。
簡單的點了陳敬仲、盧承弼、于慎、蔡茂、盧辰良、趙思遠六人入內閣處理朝政,其余六部官員照常理暫時任職之外,鄭均便準備草草閉關修行。
陳敬仲、盧承弼自是不用多說,從康樂郡到神京城,雖然修為不高,但鄭均也會傾斜資源,保證他們成為通竅武者。
入閣輔政也是必然的。
而于慎則是因為平趙王時居功甚偉,先入內閣參與一番大事,等自己閉關結束后,再行封賞。
而蔡茂,自己的大舅哥,蔡家少家主。
盧辰良、趙思遠,便是盧家、趙家當代青年才俊。
這三位,都屬于是給其余三位元丹武圣一個面子,讓他們參與進帝國的最高統治層來。
而除此之外,鄭均也設立了新軍,龍武衛。
這支軍隊,定義為天子禁軍,常駐神京。
龍武衛,詔大漢治下各縣、郡中,豪強世家的習武嫡子入京,組成龍武衛,保衛大漢皇帝,同時也由朝廷親自派人指導他們武藝。
說白了,就是找貴族人質,當質子團罷了。
至于保衛大漢皇帝的安全?
整個大漢,最能打的就是大漢皇帝鄭均!
總而言之,草草處理了一些事宜之后,鄭均便開始著手準備閉關。
這才是他目前最應該做的事情!
神京皇城地脈密室內,青金色真元如繭般包裹著鄭均。
四枚妖丹懸浮于身前,這四枚妖丹分別來自赤髯龍王、冥蛛王、天狼妖王以及白鶴妖王。
此刻,妖丹表面裂紋密布,狂暴的妖力被鄭均強行鎮壓,化作四道顏色各異的流光,順著鄭均七竅涌入。
周身青金色真元如浪潮般翻涌不息。
赤髯龍王的妖丹,則是鄭均當前煉化的第一選擇。
鄭均運轉功法,以自身真元為引,將妖丹中的龍族精華一點點剝離,融入己身,而煉化過程中,鄭均也感受到一股熾熱的力量在體內流轉,仿佛有火焰在血脈中燃燒。
“龍族之力,果然霸道!”
鄭均心中暗忖,隨即調整呼吸,將這股力量引導至丹田,與自身元丹相融。
不過只是草草凝聚了個形狀之后,鄭均便立馬著手開始煉化發著陰冷詭譎氣息的冥蛛王妖丹與充滿了狂暴殺伐之氣的天狼妖王的妖丹。
“天狼妖力,主殺伐。”
“冥蛛妖力,主感知。”
而最后的白鶴妖王妖丹,也毫不猶豫,也被鄭均同一時間開始煉化,讓這一股清風般的力量在體內流轉。
鄭均這一次,竟然要將這四枚元丹境的妖丹,一同煉化!
根據先前煉化鹿妖王的妖丹經驗,鄭均認為,自己在煉化這些妖丹的過程中,還是可以得到不少的提升,尤其是這四枚。
赤髯龍王給元丹附加威壓、冥蛛王增加神識感知、天狼妖王增加狂暴殺伐、白鶴妖王增添輕盈瞬息。
先前在通竅境煉化這元丹妖丹,確實有些浪費了。
而在元丹境煉化,才能真正將一切的功效給發揮到最大化的地步!
“這磅礴的妖氣與靈力,怕是要一兩年才能徹底煉化了……希望在這一兩年中,外界可以令朕安穩度過這段時間。”
(本章完)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