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重生08:裝備系男神 第443章 和翟老師雙向奔赴
在位于廠區和環形總部之間,有一處固有的地上建筑,準確點說,曾經是一個廢棄的小工廠。
已經閑置了許多年,這里以及周圍一小片地方,也是孫馬莊地界上,唯一一處無法由縣政府統一管理的土地,因為它曾經屬于...
翟達看著那件展品,心中五味雜陳。
它看起來就像一個粗糙的木雕,形狀扭曲,像是某種祭祀用的器具。如果不是裝備信息欄里清晰地寫著它的名字和效果,他幾乎要以為這只是非洲某個部落隨手雕刻的玩意兒。
“食魂木偶:LV.5精神系裝備,可吸收目標30的精神力,并短暫干擾其思維邏輯。”
這玩意兒放在世博會上展覽?還是在中國館?
翟達覺得有點荒謬。如果這東西被某些有心人拿去研究,或者復制出類似的仿制品……后果不堪設想。
“翟總?”導游再次確認他的反應,“您沒事吧?”
“沒事。”翟達搖頭,語氣有些干澀,“就是沒想到會在這里看到這種東西。”
導游笑了笑:“是啊,非洲展區一直挺特別的。他們的文化跟我們很不一樣,有些展品確實讓人摸不著頭腦。”
翟達點點頭,沒再說話。
他低頭看了眼手中的畫板,剛才還在認真記錄何鏡堂院士的作品,現在卻完全沒了興致。
“走吧。”他對導游說,“繼續逛。”
中國館整體設計以城市變遷為主題,從古代到現代再到未來,層層遞進。動態版《清明上河圖》依舊是最吸引人的部分之一,雖然屏幕分辨率一般,但那種歷史與現實交織的感覺,依舊令人震撼。
陸濤也在這邊駐足了許久。
“以前只能在課本上看,現在能親眼見到,感覺真不一樣。”他感慨道。
管瀅站在一旁,輕聲回應:“是啊,尤其是你經歷過兩個時代的人,應該更能體會這種變化。”
“嗯。”陸濤點頭,目光落在展館中央的一塊大屏幕上。
那是關于未來城市的構想,AI、新能源、綠色建筑、智能交通……一切都在向世界展示中國的進步與野心。
“你覺得,我們真的能做到嗎?”陸濤忽然問。
管瀅愣了一下,隨即笑道:“你說呢?我們不是已經做到了很多?”
陸濤沉默片刻,嘴角微微揚起:“也是。”
他們繼續向前走,經過“高碳”展區時,陸濤的腳步頓了一下。
這里展出的是國內早期工業發展的成果,包括一些老舊的機械設備、鋼鐵冶煉模型,以及一段模擬煉鋼車間的場景。
“說實話,我小時候第一次進工廠,就聞到了那種味道。”陸濤輕聲道,“鐵銹、機油、高溫蒸汽……混在一起,嗆得人喘不過氣來。”
管瀅點點頭:“我爸以前就在鋼廠上班,每次回家,身上都是那種味道。”
兩人相視一笑,仿佛一瞬間回到了那個年代。
“那時候哪有什么環保概念。”陸濤嘆道,“只想著怎么多產一點,怎么快點發展起來。”
“現在不一樣了。”管瀅看向展板上的介紹文字,“國家也在努力轉型,只是……過程不會太順利。”
陸濤沒有接話。
他知道這句話背后的意義有多沉重。
開幕式表演開始前,陸濤一行人提前入座。
VIP席位靠前,視野開闊。舞臺布置簡潔大氣,背景是一塊巨大的LED屏,上面播放著歷屆世博會的精彩瞬間。
音樂響起,一群舞者緩緩登場。
“這舞蹈……有點抽象。”唐大葵皺眉,“看不懂。”
“你這不是第一次看抽象藝術了吧?”盧薇打趣道。
“我是能欣賞,但我媽看不懂。”唐大葵指了指坐在后排的母親。
盧薇笑出聲:“那你媽要是問你跳的是啥,你怎么解釋?”
“就說他們在表達人類對未來的憧憬唄。”唐大葵聳肩,“反正誰也不能說我錯了。”
臺上的舞蹈還在繼續,動作緩慢而克制,配合著悠揚的交響樂,營造出一種莊嚴而神秘的氛圍。
陸濤看得有些出神。
他想起了前世那些年,電視里播放的世博會開幕式,總是充滿了西方視角下的“東方想象”。而現在,舞臺上的一切都那么真實,那么貼近自己的記憶。
“你還記得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嗎?”他突然問管瀅。
“當然記得。”管瀅點頭,“那晚上的煙火秀,是我這輩子見過最壯觀的。”
“其實那次開幕式,爭議也不小。”陸濤說,“有人說太傳統,有人說太宏大,不夠現代。”
“但現在回頭看,你不覺得那種氣勢才真正代表了一個時代的自信嗎?”管瀅反問。
陸濤笑了:“是啊,我們不再需要刻意證明什么,而是可以從容地展示自己。”
表演接近尾聲,全場燈光暗下,一道金色光束照在舞臺中央。
一位女歌手緩緩登場,開口唱起了主題曲。
歌聲悠揚,帶著些許民族韻味,卻又融合了現代編曲手法。
“這曲子……還挺不錯。”翟達忍不住評價。
“是啊。”陸濤點頭,“至少比‘世界呼喚愛’強多了。”
眾人哄笑。
表演結束后,觀眾們陸續離場。
陸濤起身伸了個懶腰,回頭看了眼還在拍照留念的家人。
“走吧。”他說,“明天還得早起回東陽。”
“等等。”管瀅拉住他,“我想再去一次中國館,有些細節還沒拍清楚。”
“你又不是攝影師。”陸濤挑眉。
“可我得給兒子做個紀念。”管瀅笑著,“等他長大后,也能看看爸爸當年參加過這么大的活動。”
陸濤無奈搖頭:“行吧,陪你去。”
他們重新走進中國館,燈光柔和,游客稀少。
走過“高碳”展區時,陸濤忽然停下了腳步。
“你看這個。”他指著一件展品,“這不就是咱們廠里最早用的那種軋機嗎?”
管瀅湊近一看,果然認出了熟悉的結構:“還真是,這都能放上來展覽了?”
“說明它有歷史價值。”陸濤笑道,“說不定以后還能評個國家級文物。”
兩人一邊走一邊聊,回憶起創業初期的種種艱難。
“那時候真是什么都不懂。”陸濤感嘆,“連設備參數都要查半天。”
“現在不一樣了。”管瀅拍拍他的肩膀,“你已經是裝備專家了。”
陸濤哈哈一笑:“我不是,我只是運氣好。”
夜色漸深,世博園內的燈光亮起,宛如星河灑落人間。
他們走出中國館,迎面吹來一陣晚風。
“回去吧。”陸濤說。
管瀅點頭:“走。”
這一夜,世博園依舊燈火通明,人群如潮,仿佛整個世界都在注視著這片土地。
而屬于他們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夜色漸深,世博園內的燈光亮起,宛如星河灑落人間。
他們走出中國館,迎面吹來一陣晚風。
“回去吧。”陸濤說。
管瀅點頭:“走。”
這一夜,世博園依舊燈火通明,人群如潮,仿佛整個世界都在注視著這片土地。
而屬于他們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翟達抱著畫板,仰頭望著何鏡堂院士設計的展館建筑,心中充滿敬意。他一直覺得,這位本土建筑師的作品,有一種獨特的氣質不是那種刻意追求國際化的浮夸,而是真正扎根于本土文化的厚重感。
“你也喜歡這棟建筑?”一個聲音在他身后響起。
翟達回頭,看到一位中年男子站在不遠處,正抬頭看著展館屋頂的設計。
“是啊。”翟達點點頭,“我覺得它很特別。”
“確實特別。”那人笑了笑,“我以前也在這行干過幾年,后來轉行了。”
翟達好奇地問:“你是做什么的?”
“建筑設計師。”那人答得干脆,“不過現在主要做環保材料研究。”
兩人聊了起來,從建筑風格談到城市發展,又從城市規劃說到碳排放問題。
“其實‘高碳’展區那塊內容挺有意思的。”那人說,“你們廠里提供的設備模型,我看了一下,結構設計很有意思。”
“你是說那個軋機模型?”翟達問。
“對。”那人點頭,“雖然只是個縮比模型,但工藝細節保留得很好。看得出來,你們在技術傳承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翟達笑了笑:“我們老板一直強調,裝備不只是工具,更是一種文化。”
“有道理。”那人感慨道,“現在很多年輕人只想著用最先進、最智能的東西,卻忘了老一輩是怎么一步步走過來的。”
兩人越聊越投機,最后交換了聯系方式。
離開時,翟達回頭看了一眼展館外墻上的燈光效果,忽然意識到,自己剛才和那位中年建筑師的對話,或許正是這次世博會的意義之一。
文化交流,不止于國家之間,也存在于人與人之間。
第二天清晨,陸濤一家準備返程。
醫院那邊的體檢結果已經出來了,老媽、盧薇、唐大葵都沒有大問題,只有些輕微的亞健康癥狀。
“醫生說要多注意休息。”盧薇一邊收拾行李一邊說,“尤其是你,最近太拼了。”
陸濤苦笑:“不拼不行啊,廠里那邊剛進入調試階段,很多事情都得盯著。”
“可你也得顧好身體。”盧薇皺眉,“不然就算事業再成功,也沒意義。”
“我知道。”陸濤輕輕握住她的手,“等這一陣子過去,我就輕松點了。”
他們坐上回東陽的航班,窗外云層翻涌,陽光透過舷窗灑進機艙。
飛機起飛后,陸濤靠在座椅上,閉上眼睛。
這一趟世博會之行,讓他感觸良多。
從展館設計到展品陳列,從開幕式表演到各國交流,每一個細節都透露出一種自信不再是那種急于證明自己的焦慮,而是從容展示自身實力的底氣。
他想起翟達昨天在非洲館看到那件食魂木偶時的表情,心中隱隱有些不安。
那東西不應該出現在世博會上。
至少,不應該被如此隨意地展示出來。
他決定回去之后,找研究院的人聊聊,確認一下這件展品的來源和用途。
如果真像裝備信息欄里寫的那樣,具備精神干擾能力……那就必須慎重對待。
飛機穿越云層,朝著東方飛去。
而在他們身后,世博園依舊熱鬧非凡,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絡繹不絕,見證著這個時代最具代表性的盛會之一。
回到東陽后,陸濤立刻投入到了工廠的收尾工作中。
廠房建設基本完成,設備安裝也在有序進行。
他親自檢查了每一條生產線,確保一切符合標準。
“老板,新來的工程師們都安排好了。”助理匯報,“培訓計劃也制定好了。”
“很好。”陸濤點頭,“讓他們盡快熟悉流程。”
接下來的幾天,陸濤幾乎每天都泡在車間里,跟工人們一起調試設備,處理突發狀況。
雖然辛苦,但他心里踏實。
這才是他的主場。
某天晚上,他接到了翟達的電話。
“老板,我查了一下那件展品的信息。”翟達語氣嚴肅,“它確實是研究院提供的,但具體用途……沒人說得清楚。”
“研究院那邊怎么說?”陸濤問。
“他們說是合作項目的一部分,但不肯透露更多細節。”翟達頓了頓,“我覺得這事有點奇怪。”
陸濤沉默片刻,低聲說:“我明天去找他們談談。”
掛斷電話后,他站在陽臺上,望著遠處的廠區燈光,心中思緒萬千。
這個世界的變化,遠比他想象的要復雜得多。
而他,也必須更加謹慎地走下去。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