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罵我朝廷鷹犬?我乃大秦武圣! 第340章 封侯青陽侯
大殿之中,靜寂無聲。
幾位官員張張嘴想說話,卻感覺到氣氛不對,一時間無語。
秦幕和孫博堂,有沒有功?
文臣出使,只要順利歸來,所簽訂合約沒有違背大秦利益,沒有觸碰底線,都是要受到獎賞的。
出使外域,不說路途艱辛,身在外域,生死不能自掌,這需要的勇氣也不是尋常人能有。
出使之功,等同武將征戰之功。
剛才大殿上在議青陽伯之過,卻忘了提秦幕與孫博堂之功。
現在大皇子陡然提起此事,大殿上一眾官員都一時無法應對。
大皇子的目光轉向站在前方,身穿紫色官服的老者。
禮部尚書王安之。
身為兩朝老臣,王安之掌禮部以來,一向秉持大秦禮道,尊大秦之律,行事還算公正。
也是如此,王安之對于大皇子是親近的。
王安之曾言,大皇子是皇后嫡出,該立為太子。
不過他已經是六部天官之首,這等人物,想說什么就說什么,也不存在巴結誰的意思。
他的官位已經到頂,大皇子就算當太子,當皇帝,最多也就給他些榮銜而已。
“王尚書,你說二位大人,該不該重賞?”
大皇子輕聲開口。
禮部,百官之首,也是朝堂規矩與規則的執行者。
不只是朝堂,更是天下。
天下如果沒有規矩,會亂。
身穿紫色官袍,須發花白,面容古正的王安之往前走一步,向著上首的元康帝躬身,又向大皇子一拱手。
“出使之功,當賞。”
當賞。
秦幕和孫博堂出使梁原域,且簽訂合約歸來,這是順利完成出使任務,當賞。
至于合約上內容,讀給大秦任何百姓聽,都會歡呼雀躍,誰敢說這合約簽的不行?
契約沒問題,秦幕和孫博堂有功,那打贏了這一戰的青陽伯,制定契約的青陽伯,該怎么算?
功,還是過?
如果此時有人敢說秦幕和孫博堂有功,青陽伯有過,那大殿上的武勛怕是要真的翻臉了。
這是要斷武人根基?
功是文官的,過是武人背著,那朝堂上還有誰愿為大秦賣命?
大殿之中,一眾官員相互看看,沒有說話。
秦幕和孫博堂張張嘴,面皮抽動。
站在不遠處的吏部尚書司馬清光轉過頭,看向大皇子。
他沒想到,大皇子會有如此迂回手段。
對面站著的五皇子神色變幻,雙拳縮在衣袖中握緊。
他沒想到大皇子這么輕易化解了青陽伯的危機,且自身不至于糾纏其中。
本來他是想附和文官之力,將青陽伯推下去,也得個順水人情,贏得一眾文官好感。
此時看,恐怕青陽伯是壓不下去了。
目中精光一閃,五皇子上前一步,向著元康帝躬身。
“父皇,大哥所言極是,二位大人有功,那青陽伯自然功勞更大,依兒臣看,也該重賞。”
既然壓不下青陽伯,那就示好唄。
搶在大皇子之前,提出重賞青陽伯。
他日青陽伯見自己,怎么也該感謝吧?
這關系,不就拉住了?
“父皇,青陽伯行事確實很多不妥之處,朝堂規矩不可破,兒臣看來,該罰。”大皇子的聲音跟著響起。
五皇子愣住。
大殿中一眾官員面上神色變幻。
好手段。
功是功,過是過,大功當賞,大過當罰。
但所有人都知道,有大功做底,再罰也不可能罰到什么程度去。
大皇子要罰青陽伯,是成全了文臣和朝堂顏面,同時也是在保護青陽伯。
畢竟這一次青陽伯受了罰,往后朝中就不能再尋他罪責。
等這次罰過,青陽伯恐怕就真的一飛沖天了。
“嗯,內閣擬旨吧。”
上首,元康帝聲音緩緩響起。
“秦幕出使有功,晉御史臺正四品左都御史。”
“孫博堂出使有功,入內閣,領閣事,從三品。”
“張青陽晉青陽侯。”
“張青陽擅殺百姓,奪其青陽侯爵位,撤三鎮兵甲指揮使之職,讀書一年,考核通過后方才能恢復其爵,另有任用。”
“另,此合約事情昭告天下。”
大殿中,一眾官員躬身。
秦幕和孫博堂仿佛在夢中,茫然的躬身。
他們不知道,自己怎么就能被如此重賞了。
本來他們覺得,皇帝該是會懲處他們出使任務完成不利的。
還有,青陽伯,不,現在該是稱呼青陽侯了。
對于張青陽的懲處,不可謂不重。
如果是任何一位其他戰侯,剝奪爵位,還撤職,那基本上根基就斷了。
哪位戰侯不是執掌自己麾下軍卒,一步步走來,最終成為戰侯?
沒有軍卒在手,他們怎么通得過考核,獲得爵位?
沒有麾下軍伍在手,空頭戰侯,又有什么用?
可是,張青陽不同。
張青陽,年輕啊!
張青陽的崛起,根本沒有借助多少軍卒之力,也沒有真正親信軍卒為其效死。
就算剝奪軍權他也不在乎。
他黑冰臺中武官身份才是根本!
讀書一年這事情不說,張青陽行事確實魯莽了些。
而且,讓他讀書,是讓其與文官關系緩和。
至于要通過考核才能恢復爵位,這是武勛戰侯該有的流程之一。
哪位戰侯不是通過考核,才能得到爵位?
一戰封侯!
此時所有人才想起,張青陽這算是一戰封侯!
所有人的目光不由落在大皇子身上。
今日大皇子的表現,輕易碾壓五皇子。
輕描淡寫之間,就為青陽伯渡過難關,助他封侯,且讓這事情皆大歡喜,各方都全了臉面。
尋常時候,大皇子似乎也沒有這般行事周密,滴水不漏啊。
“余愧貞,將昭王府送的那柄赤龍之角所煉制劍器交給大皇子。”
元康帝的話語,讓大殿上一眾官員面色微動。
五皇子低著頭,面皮抽動。
宗人府。
小院之中,一位位從大秦各地來的宗室之女,都是衣衫或華麗,或清秀,精心妝容,靜靜立在廣場。
穿著儒袍的趙瑜從院外溜進來,看這等場面,轉身想往后退。
她才動,一旁的管事婦人抬手將她攔住,輕輕推著到一眾皇族女子身側站住。
這管事婦人當初曾單獨稟報趙瑜事情,知道貴妃對趙瑜是另眼相看的。
當然,這事她不會直接跟趙瑜說,只悄然多照顧些。
前方身穿紫色長裙的琪貴妃目光掃過,并未多看趙瑜,而是繼續開口考校。
她有時問問詩文,有時問問曲樂,還會問些禮法,秦律等事情。
在場的皇族女子但凡回答,都是對答如流,落落大方。
琪貴妃也不吝夸贊,還將幾支玉簪,幾顆金珠拿出來賞賜,引來不少人羨慕。
過片刻,琪貴妃轉頭,低聲問身旁管事幾句,然后看向身穿儒袍的趙瑜。
“你是嬴玉若?”
請:m.llskw.org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