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從流民開始武道通神 第14章 五條途徑
獨孤熒曾說這本書冊是歷代前輩高人于六品進五品,五品進四品的感悟心得。
封皮無有文字,孟淵翻開一頁,便見五個大字:古今修行論。
孟淵細細翻看,發覺這屬實并非只講武人奧義,還有儒釋道三家,以及妖修之事。
開頭就先講什么遠古之時,各種修行途徑因何而出。
乃是說是人與世間萬物共存,兩者本是懵懂愚昧,然后野獸得天地之靈氣,不知不覺便入了修行,一入修行雖靈智漸開,但獸性難改,向來與人為敵。
因著如此,人族歷代先祖披荊斬棘,慢慢琢磨出了武人之路,乃是一力破之。
而后人與妖各占一方,時戰時合。因人族聰慧,先是刀耕火種,而后便有人間帝王,積無數人之力將妖族趕到一隅之地。
人間昌盛,妖患不足為懼后,人與人之間又起無數爭斗。不僅武斗,還有文斗,后來更是演變出許多學說。
上古時,人族紛爭不休,各種學說層出不窮,因著如此,竟衍化出許多修行途徑,如道門不過是其中的一家而已。
傳聞有農家、醫家、兵家、甚或者還有煉金術士一脈,不過許多途徑的傳承需得在特殊之時才能大放異彩。
比如兵家,乃是除卻修持自身之武力,還要入軍伍之中,行兵家之法,登天三階的第三階名為“突圍”,這一途徑有傷天和,早已被禁絕焚毀,再無人修習。即便有人偷偷留存,但無有大爭之世,無有四方兵亂,這一途徑根本走不遠。
歷史悠悠無盡,許多途徑也逐漸遺失,但還是有只言片語留下。
好比醫家,如今的許多醫書大都是醫家先人所留。
如今醫家途徑早已衰落,乃是因這一途徑并非尋常的修行之法,乃是吞食草藥,行醫問病才能有所成。世間或有人修習,卻已極少極少了。
如今行醫的大夫雖還祭拜古時大醫,但自身卻只通醫道,不知醫家修行之法了。
上古時除卻武道和妖修途徑外,道家始終留存,而后有圣人開儒家途徑,之后又有佛家崛起。幾千年下來,三教之間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學說也逐漸完善,但修行之法卻并未變動太多。
無數古仁人志士奮進修行,但除了儒釋道、武道和妖修途徑之外,如今已再無人開辟新的途徑了。
這書冊中先是考證古今修行之變,而后又將其如今最重要的五條途徑。
天道有常,天道無常,古往今來無數人尋長生久視之法
在五家修行途徑中,越往高處走,越能壯大自身,得以延年益壽。
可延年益壽有,長生卻難。其中妖修最是佼佼者,即便是七品妖也能有兩百年之壽,若是到了四品,更有千年之壽。
但妖修途徑太過艱難,只因其修行之法與其余四家不太相同,雖說越修越強,不僅能開自身之法,明術法神通,軀體更是強悍不輸武人,法門之妙不弱佛道兩派,但見效極慢,進益也慢的很。
武人快的話十年就能五品境,甚至四品境,但妖修十年怕是剛到八品境,后面更是慢之又慢。
而妖修途徑到了上三品后,聽聞壽元更多,能活數千年之久。
與之相反的則是儒家。儒家越往上走,雖能能綿延壽命,但與妖修途徑差之甚遠。
即便到了高品境界,也不過堪堪兩百年歲月。古時開儒家途徑的儒圣,也不過壽一百八,這還是一品的儒家圣人。
書上有言語,乃是說儒家之所以壽短,是因為古時儒圣為天地立心,以世間的浩然之氣,再借道祖一分力,以刻刀強行斬去這一途徑的壽元,使儒家一脈難以長生。
另外就是道門與佛門,這兩家相差不多,也是隨著修行越長,壽元越高。但下三品時,與常人所差不算大,至多算是益壽延年。但到了中品時,其壽元便是一變,活上兩個甲子都不算難,尤其是到了四品境后,壽兩百也不在話下。
至于上三品,壽元更多,三品壽五百。但是到了二品境后,卻不知究竟,有說千年之壽的,有說六千年為期的。
而一品境,這就更不知道了。傳聞道祖是一品境界,已然羽化飛仙,與天同壽。但這么些年來,卻并未見過道祖顯露,還有說道祖不過六千壽,如今早已壽盡。
至于佛門一品,乃是昔日開創此途徑的佛陀,佛門尊其為古佛,乃是坐化圓寂,聽聞是因儒釋道三家之爭受損,圓寂時還留有預示之偈語,詳情卻不為外人所知。
另外便是武人,這一途徑其實與儒家差不多,隨著修行越長,便越能延年益壽。
一般只要勤奮修行,有所進益,筋骨強壯后,九品與八品和七品境界差不了多少,益壽延年是有的,但也多不了多少,也就比尋常人壽命多一些,精力旺盛些。
但也僅僅如此了。
即便到了六品和五品后,發自身之機,強自身筋骨,無病無災也能活上百年,有記載能活到一百五十歲的。
七品是武人初窺天機,而四品則是根本上脫離了普通人的范疇。乃是說歷經天人化生之后,盡開天機,自內而外洗滌自身,人與天合。
可即便到了四品境后,能耐固然大漲,但壽元也增益不多,不能與佛道兩門相比。
而且,還得無有災禍才能壽多。若是受過重傷,那就不好說了。
甚或者用過某種暴戾的天機神通,好比浮光洞天這種,年輕時用還不算什么,若是年老力衰之時還屢屢強發,必然損及自身。至于九轉還神、菩提滅道之類的天機神通,用的多了更是遺患無窮。
所以對于武人途徑來說,四品與九品的壽元也不差太多,普通人養尊處優,也能百歲而終,甚至更多。
武人境界再往上,二品與三品也不過是壽兩百年。至于至高的一品境武人,卻沒有記載,只因古往今來,二品武人不少,一品境卻沒聽聞。即便有些人達到了傳聞中的一品境界,卻也無法證實。
如今天下間,五條途徑并行,因著武人入品最易,且入品后就能增強自身,是故走武人途徑的最多。
儒釋道三教的弟子中,也有許多以武入道之人。
至于妖修途徑,因著進益極慢,耗時又久,是故走這一途徑的越來越少,反而大多妖怪走了武道之徒,甚或參修儒釋道的也不在少數。
孟淵認真翻看,一一看過古今途徑之變,以及其中相異相類之處,這才開始看武人六進五、五進四的緊要之處。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