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大理寺小飯堂 第五百零六章 腌篤鮮(十六)
“這劉家村就似那久病在身無法痊愈的病患一般,這病一拖已拖了數十年了,”林斐看著手頭那輛銅鑄的馬車擺置物件,說道,“大人出面助劉老漢夫婦求仁得仁的舉動恰似那被火燙過的刀子,哪里有病癥,便下刀割去那一塊病灶之地。可這劉家村的病不是外傷,割去病灶之后,露出的并非是健康的血肉,而是里頭早已潰爛入骨,更深的病灶。劉家村這病不是外傷,是內癥。眼下劉老漢夫婦會鬧出來,正是因為那童姓鄉紳的手腕已無法將劉家村的內癥與病痛都控制在表皮之下了。”
這般一番“治病”的比喻聽著倒是新鮮,京兆府尹卻是捋了捋須,沉默了片刻之后,正要開口,卻聽那廂的林斐再次開口了。
“大人這京兆府尹做的頗為不錯,政績斐然。那童姓鄉紳的一番手腕,便連大人都道被他難到了。”林斐說道,“既如此,那為何做這京兆府尹的是大人而不是那童姓鄉紳那童姓鄉紳的手腕如此了得,治的闔村上下皆贊其為大善人,又在村中說一不二的。既有如此厲害的治人手段,不若將這長安地界盡數交由這姓童的來治理,豈不能叫整個長安城的百姓皆稱大人為大善人,且在長安城百姓中說一不二”
“這怎么成”這話一出,長安府尹便忍不住了,出聲駁斥道,“這長安城若讓他來治豈不廢了”
林斐看向長安府尹,沒有說話。
那廂說完這一句話的長安府尹亦沉默了下來,半晌之后,才再次開口說道“若隨便尋個鄉紳都能治理百姓的話,那我等科考入仕讀書這一番用功為的又是什么”
雖是自入仕之后已有數十年沒有翻書了,可便連長安府尹自己都不得不承認,那等幾十年未翻的書并不是白讀的。這讀書二字并非只是科考助他入仕,而在于其他。
“世故磨練令人通悉世情,讀書卻能叫人明是非曲直與黑白,二者缺一不可。”長安府尹說道,“這鄉紳將這劉家村治的如此半死不活的,這還只是個劉家村,若是整個長安城皆如此,我大榮豈不要亂套了”
“可劉家村村民對外都贊其為大善人,且月月有村宴,吃同席的,瞧著日子過得好得很呢”林斐說道。
“住這等破落宅也叫日子好”長安府尹聞言沒好氣的說了一句,“不過是被鄉紳的會做人三個字馴化傻了,對外不敢說過得不好的大實話罷了”
“這劉家村不止是個久病在身的病患,亦是個戲臺。那姓童的在戲臺上演大善人,百姓亦在戲臺上演日子過得好。事實上日子好不好的,我等一眼便知。可因著活在鄉紳那張會做人的網里,這闔村上下依舊在戲臺上沉迷的演著民生和樂而已。”林斐說道,“姓童的粉飾太平是因為對自己有利,百姓卻在被馴化之下,亦自己為自己粉飾著太平,不敢戳破這張會做人的網。”
“所以本府早說過這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事了,”長安府尹沒好氣的拂了拂袖子,說道,“正如你那相中的溫小娘子說的一般,這劉家村上下皆是裱糊匠,姓童的裱糊是為了自己,那吃虧的百姓亦在自己為自己裱糊呢喏,用你那小娘子的話說便是人是叫不醒一個裝睡之人的。這闔村上下人人皆沉迷其中,不肯自拔,本府又能如何”
林斐聞言,正要說話,卻見那廂的長安府尹沒好氣的擺了擺手,道“本府若同林少卿你一樣是二十上下,血氣方剛,還入仕那會兒,你拿那些個不負天地圣明,無愧百姓陛下的話鼓動本府,或許有些用處,能叫本府吃力不討好的往前沖。”
“可本府如今已五十上下了,摸爬滾打這么多年,自是珍惜自己頭頂這頂烏紗帽與這些年攢下的家業,不會沒頭沒腦的往前沖的。”長安府尹說著,看了眼一旁的林斐,又道,“林少卿少年神童,聽聞讀書功課于你而言皆是信手拈來,容易得很,又是侯門子弟出身。你可知不論是你這出身還是你那過目不忘的本事都是旁人墊著腳努力一輩子也未必夠得著的”
“本府實話實說,似林少卿你這般的人,委實受天公偏愛,除了話本子里,本府很難在旁的地方看到你這等人。”長安府尹說道,“那曾借住你府的陸夫人她一家之事,本府知曉后頭定有你推波助瀾。遠的不說,單說那個送陸夫人來報官,名喚平安的年輕人,先時是不是曾是你的小廝”
林斐看了長安府尹一眼,頷首道“也未想過瞞大人。”
“那你當是個徹徹底底的明白人,知曉那茜娘一家是叫常式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接濟,銀錢來的太過容易,開始不珍惜罷了”長安府尹看著林斐,說道,“林少卿這般過目不忘,如此容易便少年高中的天賦豈不亦是因為一切皆天授之,來的太容易了,以至于對頭頂烏紗不珍惜的緣故”
“我明白大人的意思。”林斐聽到這里,點了點頭,對長安府尹說道,“我相中的娘子時常將天授之這三個字掛在嘴邊,我這天賦豈不亦同她一樣是天生授之的”
“似這這等天授之的天賦該用來做什么,是不是要力保自己頭頂這烏紗之事我早在科考之前便想過了。”林斐說道,“誠如大人所言,我這般天生得之的天賦使得我早早便能伸手夠到旁人墊著腳努力一輩子也未必能夠得著的地方。既能早早到達彼岸,該做的難道只是保住自己頭頂這烏紗不成”
“頭頂這烏紗有多難得,林某清楚,亦是珍惜的,”林斐說到這里,看向長安府尹,正色道,“在下不是個喜好浪費之人。”
長安府尹垂下眼瞼,沒有說話。
“正是因為天生得之這等天賦,才不能枉費這等天賜之恩。”林斐說道,“吾承之這等天賜之恩,自是要盡力回報這一番潑天的恩德了。”
聽到這里,一旁垂下眼瞼的長安府尹復又抬眼向林斐看了過去,沉默了半晌之后,才道“你這一番話,本官先時倒是不曾聽聞。不過就本府日常所見,往前上溯二十年,十六歲便高中探花的,也只你一個。似你這般受此等天賜之恩,想著盡力回報這一番恩德,倒也使得。”說到這里,他頓了頓,又道,“難怪聽你所言,明明是知曉世故的,卻偏偏這般不依不饒,原來是想著回報天賜之恩,才會如此。可本府不似你這般,本府這烏紗來的不易。”
“比之那等同科考生,大人天賦如何”林斐反問長安府尹。
一席話聽的長安府尹再次沉默了下來,半晌之后,他道“確實比得同窗要好了不少。”不過這話一出,他又立時說道,“所以,本府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也是會管的。”他道,“可同樣的,本府所得比之林少卿來還是太過不易了,自是要珍惜的。”
林斐聽到這里,便笑了,他道“我想知道的便是這個,自大人口中得到這句話,便好。”
“好什么好”長安府尹斜睨了林斐一眼,說道,“似那陸夫人的案子,你往后還想來”
“被百姓稱頌青天大老爺不好么”林斐笑著說道。
“得罪人,且還得罪自己得罪不起的人便不好了。”長安府尹說著,看了眼林斐,“陸夫人這案子本官是弓被架在弦上,不得不發而已。”
“是啊,便是得罪了人,那被得罪的亦知大人是不得不為而已,并非有意為之,自不會怪罪。”林斐說道,“大人是無辜的。”
“似那出淤泥不染的蓮花一般無辜”長安府尹沒好氣的說了一句,頓了片刻之后,卻又咳了一聲,說道,“下回再有這等得罪人的案子,除非是不得不為,否則,本官是不會接的。”
“有大人這一句話便好”林斐笑著說道,“定叫大人如那清清白白的蓮花一般無辜,被架在火上烤,不得不為,不得不做那等青天大老爺”
話說至這里,長安府尹亦有些不好意思了,他單手握拳,放至唇邊輕咳了一聲“如此也算是不浪費比我那同窗好些的天賦了。”頓了頓,又不忘看向林斐,說道,“不過比之你的容易,本府還是不容易的。是以,還是要顧一顧唔,是兼顧,兼顧本府頭頂這烏紗的。”
林斐點頭,道“我明白。”
雖似是打啞謎一般的在說話,可這啞謎卻打的委實是直白,雙方皆聽懂了。
長安府尹見林斐點頭,想了想,又道“本府雖比起同窗來,也算得天才。可比起林少卿你這等天縱之才來還是自嘆不如的。今日這一番談話,倒叫本府也算看懂了似林少卿你這等神童心里所想了。原是想的要回報這一番天授之的恩情了。”
“我不知曉同樣一件事,我為何做起來比旁人容易那么多,也不知曉,天授之我這些是為了什么,便也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做些事罷了”林斐說道,“既能早到彼岸,自是該在彼岸撐起一把傘,劃起一葉扁舟來渡他人到達彼岸了。”
這話聽的長安府尹眼中的神色微微晃了晃,沉默了片刻之后,他道“圣人孟子的公孫丑上中有一句話,曰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本府初入仕為官時,便是這般想的。可待看清了世事之后,卻又覺得這話天真了,世間之事非黑即白的極少,多數事情皆混沌不明難以辨別。是以,本府以為,懷揣這等天真想法的,多是不涉世事,不懂世情,一腔熱血的少年人。今日看了林少卿,卻是才發現,除了那等不涉世事,不懂世情之人外,竟還有你這等明明洞悉了世情,卻亦選擇堅持這等想法的。”
“大人謙虛了”林斐聞言,說道,“大人愿意被架在火上烤,不得不為,不得不做那青天大老爺,不亦是洞悉世情后,亦還愿意堅持這等想法”
“本府那是有前提的,”長安府尹咳了一聲,糾正道,“不能叫本府有意得罪人,而是要叫所有人,以及那被得罪之人亦知本府是不得不為,如此才不會被壞了本府頭上這頂烏紗”
“林某亦不會喊著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便直往前沖的,需要此事可做時,才會如此做來。”林斐說道,“頭頂烏紗不易,帶著頭頂烏紗的林某,比之卸去烏紗的林某,可做之事多矣,林某自不會不珍惜的。”
“那如此看來你我豈非一種人”長安府尹看了眼林斐,嘀咕道,“不過能者多勞,你能做的,比本府更多些罷了。”說到這里,他嘆了口氣,又道,“不負初心這四個字說來容易,真正做起來卻是極難。”
“力所能及范圍之內,竭盡所能而已。”林斐說著,看向長安府尹,“大人既知你我皆是同一種人,便好說了。”
“這劉家村之事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林某若是自己想不負初心的做事,自是不會在這里同大人說這些廢話,亦不會以不合規矩四個字推拒了這個案子的。”林斐說道,“我自己想不負初心,卻不能勉強大人與我一道初心不負的。”
“若沒有方才那一席話,本府也以為你要強行拉著本府去堅持你自己的初心了。”長安府尹理了理官袍,說道,“本府這天賦也只比同窗略好些罷了,如今所得一切亦是來之不易。救黎民百姓于水火是本府份內之職,可本府亦只救愿意讓本府搭救之人,而不是這等一個愿打一個愿挨,根本不想讓本府搭救之人的。”
“林某當然不是想要強人所難。”林斐說道,“方才這般堅持只是因為臺上的這出戲,臺上的村民不愿醒不假,可那姓童的手腕卻已搭不起這臺子了。”
“何以見得”長安府尹聞言頓時蹙起了眉頭,“難道便是因為劉老漢夫婦告官的緣故”他道,“可你方才不是說了么這姓童的放任劉老漢夫婦告官不過是為了壓一壓那兩條人命的價錢罷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