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大理寺小飯堂 第四百八十二章 拉絲年糕(三)
“那劉家村修建在半山坳上,我那不成器的兄長迎娶我那惡嫂嫂劉氏的時候,我是跟過去一道接親的。”溫明棠還記得在掖庭閑著無聊,各自敘著自家往事時,趙司膳說的那些個關于自己家里頭的事,“莫看那劉氏日常總是一句我們長安人的,以長安本地人自居,瞧不起外地來長安謀生之人,一口一個外鄉人云云的。其實若真是對照著輿圖比對來看,那劉家村已有一小半出長安地界了,可謂真正的只有半只腳算得上是長安地界之人”
趙司膳昔日曾嘆道“那等山間半山坳里的村落我又不是沒見過,畢竟不是什么兩手不沾陽春水的千金嬌小姐來著。我那一對早早過世的爹娘打小就是將我這做妹子的當我那沒甚卵用的阿兄的老娘來養的,為省兩個錢,多走幾步路,去山間農戶家里買菜疏的事,未入宮前我做的多了。可說實話,縱使見過的半山坳的村落不少,那劉家村卻也還是頭一個,我看的不甚舒服的村落。”
至于哪里不舒服彼時的趙司膳張了張嘴,卻是愣了好一會兒,也未想出一個可以具體形容這“劉家村”的詞來,只道“也不知如何形容,若是你瞧到了,便知道了,就是唔,不知哪里不對,讓人看的覺得不甚舒服來著。”
“要說是這村落里頭求神拜佛之事盛行的緣故的話我去過的半山坳的那等村落里,甚少有不拜神佛的。不說半山坳里,便是長安城里,不拜神佛的人家也不多。”彼時趙司膳支著下巴,感慨嘆道,“那村落的布局要說同旁的半山坳的村落有什么大的不同的話,倒也沒有,一樣有村里的祠堂,村里人逢年過節拜一拜什么的,可無他就是讓人感覺怪不舒服的”
“這等不舒服”想了許久,彼時在冷宮尋了個僻靜處,同溫明棠與梁紅巾一道開小灶的趙司膳總算是憋出了一個詞來,“就是陰測測的,讓人感覺不干凈呢”
彼時趙司膳說這話時,恰逢一股冷風自三人身邊刮過,宮里頭死掉的不得寵抑或得寵的妃子、宮婢、宮人什么的不計其數,自是不乏各種鬧鬼傳聞的,越是荒涼無人的地方,鬧鬼之事越多。譬如冷宮這等地方就是幾乎每年都會新增幾個鬧鬼傳聞的生人勿近之地。
不過于溫明棠等人而言倒是不懼這個,時常去那里生火開小灶。
在那等鬧鬼之地開小灶,還說起這等“不干凈”的事情,卻并未令三人害怕,反而還打趣著笑鬧了起來。
往事歷歷在目,溫明棠看著前方不遠處那說著劉家村不干凈的幾個雜役,一時有些恍惚。身旁的湯圓同阿丙卻是聽的十分專注,甚至還出了院子問起了那所謂的劉家村不干凈之事。
待回過神來的溫明棠看著身旁空空如也,便也起身,走了出去。
待行至院外時,正見阿丙、湯圓同幾個雜役一道坐在石階上,聽雜役們說著外頭傳來的“劉家村”鬧鬼的傳聞。
“死了好幾個新嫁娘了,都是穿新嫁衣時死的,城隍廟那里算命的道士和尚什么的不是都說穿紅衣死的人怨氣最重么”一個雜役婦人一邊磕著手里的瓜子,一邊說道,“都說這些新娘死的冤,不甘心,在抓交替,尋人做替身,好早早投胎呢”
溫明棠停下了腳步,記起獨自一人同人相看的趙蓮,眉頭微蹙趙大郎夫婦一直惦記著趙司膳的銀錢,她自是不會向趙蓮透露趙司膳的下落的。那日碰到趙蓮回來之后,她還特地同趙由說了一聲,托他帶話給趙司膳。可彼時,她并未聽到劉家村這等傳聞自是沒說這等事。眼下既聽了既聽了,她也會提醒趙司膳即便是要關心趙蓮這個侄女,也莫要孤身一人前往劉家村,哪怕帶上了張采買,也未必安全。
如此警惕的緣故無他,不過是因為她曾經見過那等惡人利用好心人的心善,而謀害了好心人的事。譬如裝扮成孕婦的拐子,利用小娘子的善心,請求小娘子送其回家,待行至孕婦拐子家門前時,小娘子才發現這是個狼窩,卻已逃脫不掉了。
溫明棠也不是不曾反思過自己是不是太過謹慎了,甚至來到大榮之后,想過大榮同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之間隔著幾千年的鴻溝,大榮的百姓還未接觸過現代社會的各種媒介傳播,不懂那些個彎彎繞繞,興許還算得上是民風淳樸之類的。
可在掖庭被人算計以及出宮之后,溫秀棠種種算計她的舉措,都讓她明白了一點幾千年的歷史鴻溝,變的是世界變遷、日新月異,科技的發展;而不變的,卻是人性。
人性這一物的變化始終是緩慢的,亦或者可說是一直沒有變的。有些人,即便是在現代社會看遍以及看懂各種惡人作惡的手段,卻依舊不會去做惡;而有些人,即便沒有人教授過施惡行的手段,譬如自幼長在與世隔絕的村落,并無人教授其惡行,可依然會無師自通的行出惡舉來。
無他,不過是貪欲難填,為求利益,不擇手段罷了。
這等人,可不定是相貌兇惡的,譬如先時劉三青等人那個案子中被牽連的無辜屠夫胡四明一般;卻也有可能是美麗嬌艷如笠陽郡主這等的嬌艷娘子。
那廂的阿丙和湯圓兩人眼睛都睜圓了,聽著雜役說的劉家村的事既驚嚇,又時不時的看向不遠處的溫明棠,眼中隱隱有名為“擔憂”的情緒在其中醞釀。
至于這“擔憂”的情緒來自何處,溫明棠不消問也知道,是趙蓮相看之事。
她朝兩人搖了搖頭,聽那雜役婦人繼續說著關于“劉家村”的事“聽聞那劉家村村頭的村祠里供奉著一堆小佛同一個狐仙娘娘天尊,若是哪一日,那小佛像腦袋掉了,便代表狐仙娘娘發怒了,譴責神佛辦事不力,便又要死一個新嫁娘了呢”
這話一出,不說阿丙和湯圓了,便連周圍其余雜役都不解了起來。
“我沒聽錯吧”開口說話的是子清、子正的母親,她驚詫道,“我聽多了神佛鎮壓山精妖怪之事,還是頭一回聽聞神佛反過來為山精妖怪所驅使的呢”說這話時,她臉上滿是不忿,顯然是對劉家村這等事甚為惱怒。
如此惱怒的原因,既有這世間大多數人腦海中最樸素的那等認知觀念神佛是鎮壓惡事同惡人的,代表的是正義,邪不勝正是大多數人腦海中最為樸素的認知,正義的好人終究會驅走壞人,獲得勝利,市面上大部分話本子最終的結局幾乎皆是如此。除此之外,這般激動亦有寡母自己私心的緣故。
因著這寡母逢人就同人提起她一對神童兒的事,以至于不到幾日,大理寺上下,甚至連牢里的獄卒都知曉子清、子正這一對神童兒是寡母向神佛求來的了。
“我懷子清、子正那會兒三天兩頭往寺廟里跑,心可誠了,便是因為心誠,那佛祖天尊才會賜給我子清、子正兩個孩子。”寡母說起這些來頗為驕傲。
大多數人聽了也只笑笑,沒有多說,偶爾亦有雜役閑著無事,又恰逢知道的多些的,便糾正她道“佛祖同天尊一個是佛門一個是道門,根本不是一個路數,你往寺廟里跑,那進的便是佛門,不是道門想求天尊該往道觀里去。”寡母聞言“嗯”了一聲,下回說來卻是照舊如此,佛門道門分不清,顯然是根本沒將眾人的話往心里去。
“這劉家村簡直是簡直是倒反天罡”寡母氣憤的說道,“哪有妖怪騎在神佛頭上拉屎的”
這話一出,便是雜役們都忍不住伸手拍了拍寡母的肩膀,提醒她道“咱們這里是衙門,斯文些”
寡母“哦”了一聲,頓了頓之后,才略略壓了壓聲音,小聲道“這劉家村怎么回事神佛妖怪不分的嗎”
雜役搖頭,攤手“誰知道呢那犄角旮旯里的,還在山里頭,誰沒事高興去那鳥不拉屎的地方瞎摻和的”
寡母點頭,應了聲“也是”之后,又問了起來“既說的死了那么多新嫁娘,怎么沒見人來報官”
“要報官也當是先去京兆府,京兆府覺得難了,辦不了了,才會被移至大理寺。”雜役說到這里,搖了搖頭,“不過京兆府那里也未聽到什么動靜呢,山坳坳里,死個人什么的常見的很,多半估摸著是私了了吧”
眾人聽到這里,皆搖頭嘆了口氣。這劉家村的事翻來覆去的說也只那么多,雜役也不過是機緣湊巧聽來的,待將知曉的事情都說過一遍之后,自也沒什么好說的了,便復又說起了自家的事。
阿丙和湯圓也不再聽下去了,起身,回頭看了眼那幾個正閑話家常的雜役們,子清、子正的母親正高興的說著“我們子清、子正”兩人沒有再聽下去,而是快步行至溫明棠身邊,小聲道“溫師傅,這劉家村聽起來好似是個火坑呢水那么深,趙小娘子怎么辦要不要同趙司膳說一聲”
看著兩人面上的擔憂之色,溫明棠道“既是火坑又是水深的,可見那地方聽起來是個水深火熱之地,若是趙司膳一去,陷進去出不來了怎么辦”
這話一出,登時將兩人駭了一跳,記起街頭傳聞的那些個拐子之事,臉白了白,忙道“那還是不要貿然前往了。可趙小娘子那里怎么辦”
溫明棠想了想,道,“我有空去尋一趟趙司膳,尋人過去看看。”
至于尋什么人
“是梁女將么”湯圓想了想,揮舞了兩下拳頭,說道,“梁女將本事極好呢”
溫明棠搖頭,正要說話,便聽一旁的阿丙接話道“那是林少卿不是說死了好幾個新嫁娘么死人這種事,總歸林少卿管吧”
“也不是所有案子都歸林少卿管的。”溫明棠說道,“不說人家沒報官,便是報官了,也是要先經由京兆府的,林少卿不能胡亂插手,且還有趙大人的案子呢”
想起大堂中那些差役小吏們依舊事務繁忙的情形,兩人“哦”了一聲,點頭道“也是既如此,尋什么人過去看呢”
溫明棠笑道“自是對癥下藥,尋那等專管此事之人過去看了”
至于什么人是專管此事的
隔日午食過后,由趙由帶話,同趙司膳碰面之后,溫明棠便同趙司膳連帶身后跟著的趙由一道去了城隍廟那一塊。
回頭看了眼跟在兩人身后的趙由,趙由倒是坦然“林少卿叫我跟著的”頓了頓,又道,“順帶看看這等傳聞究竟是怎么回事。”
可見,于林斐而言,對這等事亦是感興趣的,思及他不能插手趙孟卓的案子,眼下除了翻翻陳年舊案,手頭無事可做,會對這等事感興趣,溫明棠同趙司膳也不覺得奇怪了。
城內城隍廟這一處除卻每逢初一十五不少信眾來這里上香祭拜之外,日常便只有一群在城隍廟附近擺攤的各種解決“算命”、“捉鬼”、“看風水”等事宜的“高人們”了。
溫明棠同趙司膳也不含糊,上前便開口喊了一聲,道要請人去“捉鬼”。
這一嗓,直將原本正趴在那里打瞌睡的一眾“高人”們皆驚醒了,而后紛紛開口自報家門。
“我乃天尊宮弟子,最擅的便是捉鬼”
“我是茅山派親傳,眾人皆知我茅山道士威名”
“我乃金剛寺門人,手頭這一根降魔杵法力無邊”
聽著一眾“高人們”爭先恐后的攬生意,溫明棠同趙司膳也不意外,兩人對視了一眼,而后不慌不忙的將劉家村神佛同山精妖怪次序顛倒,死了好幾個新嫁娘的事說了一遍。
事情說罷之后,原先還爭先恐后攬生意的“高人們”便先后坐回了原處,不少人已閉口全當自己方才什么都沒說了。
這等情形之下,也只有兩三個“高人”面露猶豫之色,不知是有真本事還是自有什么厲害的“法寶”坐鎮,那號稱茅山派親傳的試探著開口了“那劉家村在什么地方”
溫明棠同趙司膳對視了一眼,將劉家村的位置說了一遍。
那茅山派親傳聽完便連連搖頭,嘆道“太偏僻了啊這半山坳里頭,萬一”
聽那茅山派親傳提到“太偏僻”三個字,溫明棠同趙司膳便知這“高人”是個熟悉世事的,遂笑道“是怕窮山惡水出刁民,鎮了鬼,卻被人埋了不成”
這話一出,那先時閉目全當自己沒開口的周圍一眾“法力稍低”的“高人們”便相繼笑了起來,聽出溫明棠同趙司膳兩人是“懂世情”的,遂跟著接話道“我等法力低微便暫且不摻合了,便是那幾位法力高深的,日常去那山坳里,也怕被那群刁民活埋了呢”
“這等事常見的很,天高皇帝遠的。你等自己也說了,聽聞死了好幾個新嫁娘了,都沒聽說有人報官,可見我等要是一去折里頭了,便也不知不覺沒了,無人會理會的。”一位號稱“判官轉世”的“高人”嘆道,“這等地方嘖嘖,沒有王法啊”
聽著這左手經文,右手法術,自稱判官轉世的“高人”念叨著沒有“王法”,這一幕委實是有些滑稽,可溫明棠同趙司膳卻沒有笑,而是聽罷之后,點頭道“原本我等還怕請到的人解決不了此事,眼下聽諸位大師們一說,反而覺得心里有譜了”
聽兩人這般一說,這群“高人”也笑了,有人感慨道“看不出來,兩位娘子竟是如此厲害的明白人呢”
日常走街串巷的,還跑去旁人家里捉鬼做法的,雖是行的多數人不懂的行當,可他們也是要警惕世情的。
多的是被請過去,“仙人跳”一番的惡民,是以似劉家村這等地方,他們輕易是不過去的,畢竟死在這犄角旮旯里也無處伸冤去啊
溫明棠同趙司膳看著眼前這一幕,心中忍不住感慨道三教九流的行當當真是自有其運行的法則,看著神神叨叨的,實則亦是深諳人性方能立足呢
是以,想了想之后,溫明棠開口了“我等不管那捉鬼之事,這是大師們的秘法,自是不能對外泄漏。我等只管將事辦了便成”
這話一出,一眾“高人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還是那先前面露遲疑之色的三個“高人”,觀那幡布上寫著各自名號分別為天尊宮弟子、茅山派親傳、金剛寺門人以及角落里,一個正打瞌睡的白胡子老頭,幡布上號稱“紫微宮傳人”,自稱精通“紫薇斗數”的開口了。
“罷了,還是我來吧”幾乎是不約而同的,四人開口了。
四人開口之后,便互相對視了一眼,而后那打瞌睡的“紫微宮傳人”便笑了,他嘖了嘖嘴,看了看開口的幾人,捏著胡須笑了“其實這等事人多更好辦呢”
想起劉家村那既是火坑,水又深的很的“水深火熱”的情形,確實如此。
溫明棠同趙司膳聽到這里,也不廢話了,點頭道了聲“也成”之后,趙司膳自懷中掏出一枚不小的銀錠在眾人面前晃了晃,而后說道“那些道術法術什么的,我等也看不懂,諸位也不用展示了,卻是不知幾位有甚本事,能接下這趟差事”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